登陆注册
25461900000013

第13章 识人 是一种智慧

我有一位老朋友,他的父亲是解放前的“老革命”,人很正派,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

老人家在乡下当了多年的书记,经他手中提拔或推荐的干部有很多。但有一个人他却看走了眼。为了这个人,他付出了不应有的代价。

这个人原来只是一名电影放映员,人很乖巧,又会来事。老人家看上了他的勤快,就着力培养他。

可这个人的人缘不太好,总有人背后对他说三道四,批评他是一个阳奉阴违的小人。对此,老人家一笑了之。他觉得:人嘛,谁没有一点毛病,以后注意就是了。

于是,老人家把他叫到身边,狠狠地进行了一番教育。小伙子十分感激,一个劲地痛表决心,要坚决彻底地同大家打成一片。

从此,这个人往老人家那里跑得更勤了,嘴甜如蜜,满腔的真诚。

每次一进家门,对我这位朋友的母亲都是一口一个“大妈”地叫着,就差跪在地上叩头了。

老人家渐渐晕了。

不久,小伙子当上了乡长助理。再不久,又当上了乡长。后来,老人家退休了,这个昔日的电影放映员顺理成章地坐上了这个乡一把手的位子。

老人家很自豪。他为乡党委培养了一个年轻有为的接班人。

然而,随着老人家年龄愈来愈大,这个接班人资历愈来愈长,这位新书记的毛病也就日渐暴露出来。为人苛刻,作风粗暴,甚至与手下的几个女子开始眉来眼去、勾肩搭背起来。

老人看不下去了。

他拄着拐杖去找他,可话没说上几句,竟然被对方给轰出了屋外。昔日那个唯唯诺诺、百依百顺的小伙子不见了。

老人一病不起。

然而,更令老人家伤心的事情还在后面。

他因中风瘫在了床上,但他脑子不糊涂,就是说不出来。按理说,昔日的恩人得此大病,那位书记就是再忙也该来看望一下。可他始终没有出现。

老人家伤心极了。

不久,老人快不行了,可就是咽不下那口气。他瞪大了双眼看着天花板。别人不理解,只有我这位朋友的母亲明白,他在等人,在等那个他用了十几年的心血刻意栽培起来的人。

不仅因为感情。还因为,那个人还欠着他们家一笔钱。

十几年前,当那个人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他家里盖房需要钱,老人家就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连欠条都没让他写。显然,老人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但是到后来,这件事竟然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那个借钱的穷小子在有权有势以后,竟对欠钱的事矢口否认,说:“钱,我早就还了!”

这场不是官司的官司,一拖又是几年。一个现任的堂堂大书记怎么会欠人家的钱,并且十几年不还呢?朋友的母亲就是想像祥林嫂那样去诉说,也不会有人听。

现在,老人家眼看就要人尽灯枯了,这个官司不了,他怎能瞑目呢!

可直到最后,那个人也没有来。

识了一辈子人的老书记,就这样走了。他把这个难题留给了他的儿子,我的这位朋友。

识人 是一件大事

人在世上,如果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那肯定会是单打独斗,一事无成。所以,要有朋友、有伙伴、有同事。

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帮手和同事呢?这里就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识人。

在这方面,孔子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智慧?”

孔子回答说:“知人。”也就是说,要善于了解人、识别人。孔子认为,为政者的智慧,在于知人善任,扶正祛邪。

孔子“识人”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观”字上。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

在这里,所谓“视其所以”,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所谓“观其所由”,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所谓“察其所安”,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志向和情趣。

经过这样全面深入地观察,就能看清一个人的人品。“人焉叟哉”,就是说这个人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孔子不愧为历史的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对识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真乃圣人也。

其实,识人的真正目的是在应用。即通过正确的识人,能够把握好与人交往的方向和底线,这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识人要明白怎样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世界上的人也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不同性格、不同脾气,甚至是连价值观、人生观都大不一样的人来讲,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兼容并蓄,而只能是一人一策,分别对待。

在这个问题上,孔子与学生曾作过一次讨论。题目是:假如有人伤害过你,你将如何回应他?

有的学生回答道:“以德报怨。”孔子听见后,立刻反问说:“那将何以报德?”学生一听就有点傻了,讲仁政,施宽恕,不是您老人家的一贯主张吗?

孔子笑了笑,继续回答道:对于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以直抱怨”。

看来在识别人、对待人这个问题上,老人家还是很有原则性的。

人是感情动物,不结交就不会有来往,不来往就不会生礼仪,无礼仪就不会有次序。

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没有次序的环境中,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所以,接人待物讲规则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想逃都逃不掉。

这个规则要求我们要敞开心胸,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坦然相对。其中,对优秀的人、投脾气的人,看准了,就要以心换心。要想别人对你好,你只能先对别人好。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就应该对你好,除非是你的父母。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得把人看清楚了。白眼儿狼,也有的是。看错人了,也枉费你一番苦心。

不能识人,就交不上真朋友。

同时,这个规则又要求我们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会给你鲜花,有的人会给你掌声,还有的人则可能泼你的冷水,也有的人会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对此,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保持理性。对于别人的长处,要善于学习。对于自己的不足,要及时弥补。所以,这里面又有一个识人的问题。如果看人看走眼了,跟一些人学到了歪门邪道,那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耽误自己的前程。

识人,必须是理性的。真正的朋友,也必须是理性的。

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个“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早年,他俩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拿不出多少本钱来,鲍叔牙也不在乎。如果买卖赚了钱,管仲要多分一些,鲍叔牙也心甘情愿。

因为他知道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急等钱用。因此,他还会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

有时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会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介意。”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当过士卒,打起仗来,冲锋时管仲在后,鲍叔牙在前;败退时,管仲在前,鲍叔牙在后。

别人都说管仲是胆小鬼,但鲍叔牙却替他辩护说:“管仲在家中是个独生子,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需要他奉养。”

事实也确实如此。

管仲不是胆小的人,他是个做大事的材料。看到朋友如此理解自己,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都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

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

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后,都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

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

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登基后,立刻让鲁国公把他囚禁起来。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平定四方,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不具备当丞相的能力和水平,就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

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来当丞相。”

齐桓公一听,坚决不同意。

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的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呢?”

鲍叔牙诚恳地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雄天下,没有管仲就很难成功。希望您一定要任用他。”

最后,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他把管仲接回了齐国,任用其为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和鲍叔牙携手治理下,齐国很快就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也成为了诸侯王中的霸主。

后来,管仲病危。临死时,齐桓公到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为丞相,管仲并没有推荐鲍叔牙。而且还说:“鲍叔牙为人贤良,但过于疾恶如仇,不是当丞相的材料。”

后来,一些小人把这些话传给鲍叔牙,本来是想挑拨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关系,没想到鲍叔牙却说:“管仲说得对,如果让我当丞相,我首先就要把你们这些小人杀干净。”

这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他们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是理性的。只有这种理性,才能如此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对彼此的深刻了解。有了这种了解,才有那么坚定的信任,才有这样的人间大义,也才有历史上这样一段动人的佳话。

可见,通过识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乃是事业的基础,做人的大事。更是人生的一大境界。

识人 是一种技术活

怎样识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源于社会的复杂性。

人是社会进化的产物,社会多复杂,人就有可能多复杂。千百年来,有许多人在研究这个课题,也积累了五花八门的经验和教训。

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识人方法的政治家。

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意思是不懂得分辨别人说的话,就不可能识别人。在这里,他看中的是那些诚实勤奋但不善言谈的人。认为“刚毅木讷近仁”。

据此,孔子要求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反对那些花言巧语而不干实事的人,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并警告“巧言乱德”。他还反对那种说大话空话的人,认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这是批评那些说话大言不惭的人,说他们往往很难说到做到。

通过观察言谈去识别人,老人家独具慧眼。

孔子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说,识别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的言语和行动对照起来加以观察,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

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识人用人的重要原则,即“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说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如何,与他的言语没有必然联系。好人难免会说错话,坏人也可能会讲几句好话。

因此,既不能因为某人说几句好话,就举荐他、提拔他,也不能因为某人品行不端,就把他说的好话也弃之不用。

通过观察行为去衡量人,老人家棋高一着。

孔子还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因此,一个人的过错,各有其类型。观察他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是个什么类型的人了。

通过观察过错去评价人,老人家一语惊人。

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意思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敢于为大义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或者为坚持真理而特立独行,往往因此而“众恶之”。有的人善于投其所好、巴结逢迎、沽名钓誉、八面玲珑,往往因此而“众好之”。

这两种人的行为都超乎寻常,因而一定要仔细地考察、辨别。

那么,怎么才能辨别呢?孔子告诉人们:“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对人对事才有是非标准,才敢于坚持原则。他们既能对符合道义的人和事表示支持、给予帮助,又能对违背道义的人和事表示反对,加以阻止。

相反,孔子把那种人人都说好的好好先生称为“乡愿”,并斥之为“德之贱也”。

通过观察众人的评价去识别人,老人家可谓独具匠心。

孔子认为,“孝”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行,也是一个人可以教化的依据。“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在《孝经》里特别强调,那种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他人的人,叫做违背道德;那种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人,叫做违背礼法。这些人虽然有可能一时得志,但是君子却并不看重这种卑劣的行为。

通过观察家庭道德去识别人,老人家的眼光真是入木三分。

学习孔子的“识人”智慧,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这些方法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因而也是切实可行的。反观我们现行的一些干部考核工作,往往失之于大,失之于空,因而难免陷入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困境。

事实上,关于如何识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方法还有很多。

譬如,晚清名将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他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在这方面,他有着精明独到的判断力。

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个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人,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一份保守的工作。第二个人,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个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那第三个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但这一小时的光景,却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

有人也许要说,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

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

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散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第一个人低头不敢看曾国藩,显示了此人的胆小、老实与忠厚;第二个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显示出此人的趋奉与虚伪;第三个人能够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这是一个缺乏毅力和自信的人所做不到的。

一叶知秋,三个人短时间内的表情形态,的确传达出了他们不同的品性。

三千步识人,识的是人的本性。

识人的方法虽然重要,但怎样运用这些方法,也许更重要。同样一个方法,如果你使用时不能出以公心,结果也会大不一样,甚至会大相径庭。

我曾认识一位在基层工作的领导,人很有能力,就是有些霸气。如果说,在工作上强悍一些倒也能理解,因为一把手不好当,不是厉害角色要干好还真有点难度。

可是,他在识人用人上的霸气就很容易招来各种各样的非议。

这其中的是非,其实很难断。但有一点是许多人的共识,那就是他看顺眼的人,出了问题也没大事。而他看不上的人,一旦有点毛病,就可能“永世不得翻身”。

后来,他果然在这个问题上遇到了麻烦。

由于****、“举报”不断,他被挪了位置。最后,在另一个单位不太“光荣”地退了休。那些他曾经着力提拔重用的人,有的抽空还去家里看看他,而有的从他调离那个单位后,就再也没有露过面。

这令他很郁闷。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见到我,他总要向我提及此事。并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一定要看准人,千万别看走眼了,别犯他的错误。

他的苦楚我知道,为了那几个人,他得罪了更多的人。

人,不讲义气不行,但光讲义气更不行。

识人、用人,一定要出以公心。

怎样识人固然重要,但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识人更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

北京某高校要选一位校长助理,应者如云。

一天,在班子会议上,大家讨论起这个问题。有人说张三可以,有资历,有经验,能服众;有人说李四行,年轻能干,最主要的是勤奋,将来肯定有发展。说来说去,校长表态了,提到会议上讨论的人选都错不了,用谁不用谁,就看他一锤定音了。

可令人吃惊的是,校长竟然提出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虽然也在拟选名单上,但却是排在最后一个。会议议了半天,还没有人提到过他。

校长看见大家惊讶的样子,缓缓地说道:“张三和李四是不错,他们一个是我带过的研究生,一个当过我的秘书。可是,我们现在要选的这个助理,应当是能弥补我工作短板的人。”

说到这里,校长停顿了一下,笑了笑,继续道:“我这个人做学问可以,但搞管理尤其是后勤管理不行。咱们现在又没有配备专门负责这路工作的领导,所以,起用这位同志来做助理是比较合适的。”

校长的一席话,让大家十分感动,人们对校长的无私表示由衷的敬佩。

向我讲这个故事的人,就是这次会上校长力荐的助理。他不负众望,也没有辜负校长的一番苦心,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有声有色。

现在,他已是主管后勤行政工作的副校长了。从他讲述的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识人和用人。

要想正确认识别人,就得先正确认识自己。这是这位校长告诉我们的真正道理。

这是识人真正的技术含量。

识人 识的是人心

人是世界上最富有感情、最在意感情的物种。所以,也最容易被感情所困扰、所伤害。

于是,有人说:人没有累死的,却有被气死的。这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或许是有道理的。

人之所以会生气,很大的原因是与他人发生了情感纠葛。有的是为工作,有的是为亲情,还有的是为朋友、同事、同学、邻里等等。

究其原因,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生别人的气。对发生的事和当事人感到不可理喻。这人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这么不讲道理或者不讲义气呢?二是生自己的气。这个人这么不地道,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我怎么可以一次又一次上他的当呢?

前者,显然对识人缺乏基本的常识。人本来就是各不相同的,出了问题也属正常,说不定是你自己的方法不对头。

后者,纯粹是个人的幼稚所致了。世界上,早就有了关于识人的学说,你自己没当回事,就怨不得别人了。

人的期望越多,往往失望越大。

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上,我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我,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预期。其实,这个心态害了许多人。因为,现实中投桃报李的人多,而过河拆桥的人也不少。

有些人一旦碰上了后一种人,就很想不通。脾气好一点的,会生闷气,时间一长就可能把自己的身体憋坏了;脾气不好的,就可能会和人家发生冲突,结果又会引发更多的纠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发生过这么一起命案。

一个哥们来了客人,他便领着客人去饭店吃饭。一瓶白酒,几个小菜,喝得挺高兴。

这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过去他曾认识的朋友突然走了进来,两人一见面很热情,寒暄了几句,那人敬了几杯酒就出去了。

没承想,一会儿,那个朋友又进了屋,对他讲:“哥们,你的账我结了啊,算我请客吧!”

按照常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可令人不解的是,这位哥们却很不高兴,厉声说道:“我请朋友吃饭我结账,用得着你给我结吗?”

这话一出口,就有了一些火药味。对方也不是个善茬,勃然变色,恶狠狠地骂道:“你丫的,怎么不识好人心?”

那边一翻脸,这边更生气了,两个人顷刻间就唇枪舌剑干了起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要是打住,也还算是理智。顶多在别人看来,就是两个二百五在耍酒疯罢了。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那个朋友最后竟然拔出了尖刀,对着他的要害处连捅数刀。这个哥儿们倒在了血泊之中,抛妻舍子,命归黄泉。

而他的那位朋友一看出了人命,撒腿就跑,成了至今还在公安部通缉令上挂名的逃犯。

这是一起真正的悲剧。

一个至死恐怕也没有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遭此毒手?另一个,如果还活着的话,可能现在也说不明白自己缘何要铸此大错。

其实,他们走到这一步的原因也并不复杂。

他们虽然号称是朋友,实际上,彼此并不了解。而且,从本质上,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识不清人的本质,必然要付出沉痛的代价。

所以,通过识人来选择真正的朋友,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历史上,在这个问题上吃大亏的人,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凡是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林冲和陆虞侯这两个人。

他们曾是最要好的朋友。后来,林冲因为得罪了高俅的儿子,高俅就要置林冲于死地。

这时的陆虞侯正是高俅手下的红人。因此,他就面临着一场人性的考验。是忠于友谊,还是助纣为虐?陆虞侯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可惜,他没有经受住这个考验,成了恶棍的帮凶。

当时,正好林冲得了一把宝刀。高俅就设计让陆虞侯去诓骗林冲,说他想要看看林冲的宝刀,让林冲带宝刀去白虎堂。

白虎堂是议论军国大事的地方,林冲根本无权进入,更不用说是带刀进入了。

所以,林冲一旦走进那里,便是死罪无疑。这条计策确实毒辣,但也有点小儿科。林冲是个赫赫有名的教头,去那个地方的风险他不会不知道。

可他太信任这位朋友了,结果误中圈套。

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看草料场后,高俅仍不肯放过他。又派陆虞侯去火烧草料场,想再次借机把林冲干掉。

陆虞侯,这个林冲昔日的朋友,此时为了升官发财,早把朋友的情谊忘得干干净净。

无奈,老天有眼,一场大雪救了林冲。

此时的林冲才看清陆虞侯的真实面目。一怒之下,演出了一场“杀了陆虞侯,风雪上梁山”的历史活报剧。

林冲这辈子交了两个朋友,一个是陆虞侯,另一个是鲁智深。

鲁智深交对了,他救了林冲很多次;陆虞侯交错了,他害得林冲家破人亡。

林冲用惨痛的教训警示着后人。做人很重要,但识人更重要。如果看不清人的内心,一旦交错了对象,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此,还是孔老先生看得明白。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大意是说:对你有好处的朋友有三种,对你有损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正直、宽容、见多识广的朋友,是益友;易怒、优柔寡断、爱谄媚的朋友,是损友。

我想,对孔圣人的这些教诲,当年的林教头一定是没看懂。否则,怎么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识人,识的是人心。

识得人心,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同类推荐
  •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由人文学者智效民主笔,作者借由民国时代的教育界往事,比如谈《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胡适谈书院教育》、《梁启超主张通才教育》等,有感而发,顺手拈来,给今人不少启发。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青春都相似,欢喜又迷茫,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那一年,高子墨遇见了周娴,懂得了付出;陈檬离开了卓轩,学会了祝福;宫屿习惯了商陆,懂得了怜惜;顾绍殊放开了丁帆,学会了放手……就算终有一别,时光会记得我们的相遇。我们遇见爱,也在爱中成长。我们害怕分别,亦在别离后坚强蜕变。《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写尽青春唯美遇见与别离故事,深情呈现青春年少的人遇到爱,在爱中成长,也因为爱变得坚强和勇敢的心路历程。
  • 来吧,和生命跳支舞

    来吧,和生命跳支舞

    《来吧,和生命跳支舞》中,虽然有任月丽、文章、刘伟这样让年轻人心动的明星,但是更多还是平凡人给予的感悟,抑或只是作者本身的一些生活智慧。表面上看,文集中励志故事的光芒和深度不够,但是之所以能抓住读者,除了如上所说的华丽文风,还是作者洞悉人生、挖掘哲理的超强能力。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秋夜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秋夜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明医暗道

    明医暗道

    医道世家唐家莫名支离破碎,独子沦落平凡人生。他会甘心平庸一生还是追寻家族落漠的真相?真相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重振家业的路上是否一帆风顺?
  •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如同社会,处处都是成年人的陷阱。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家世有多显赫,如果处理不好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就很难在事业上获得好的发展。要知道,办公室中很多事情不能重来,我们不能通过以身试险的方式来学会如何把人搞定,但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先知先觉,掌握办公室通关密码,就能游刃有余地爱上这个游戏。
  • 青春无主角

    青春无主角

    叶子离了树不能活,林子没了树怎叫林。我原本以为水滴石穿,却忘了石穿过后便是再也触碰不到。
  • 明日又天涯

    明日又天涯

    相见,何恨晚,立誓盟约,奈何桥畔,有谁料得,劳燕终须离散。人生如梦恨如雪,都化作水流烟淡。而今斯人安在?明月青山空唤。
  • 电光飞翼

    电光飞翼

    这是最平静的开始,却意味着最猛烈的风暴。危机面前,过往的矛盾一一浮出水面,一群尚未入世的年轻人,到底该如何度过这重重危机?暗夜初明后的迷雾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拨云见日后,他们又该怎样抉择?一切,都将逐渐揭晓。
  • 网游之狂暴屠夫

    网游之狂暴屠夫

    在最低谷的时候进入了游戏,在最高潮的时候达到了巅峰。他一直被人称为“狂暴屠夫”看你不爽,杀之你还不服,杀之你敢叫人,杀之
  • 绣锦

    绣锦

    宋玲珑因被小娘所害,嫁给一个七十岁的槽老头,新婚之夜却葬身火海死于非命,没想到老天垂怜让她重生到娘未死之前,可以一切重新来过,宋玲珑发誓这一世一定要保护好娘亲和自己的清誉,我命由我不由天,绝对不要走上前世那条不归路.(新书《我的狐族男友》,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 人的感悟

    人的感悟

    分三个部分,约120余万字。第一部分《人和人生》、第二部分《爱情婚姻家庭》、第三部分《男人女人》,每个部分大约40余万字。这些部分按照彼此之间的关联,对涉及人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既有一般性的概括,也有系统的独到见解,还有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措施。每个部分都是连接了有关问题的各个多面体,通过梳理分析,把一个个的问题碎片缀合成了系统的整体。让人得到不同凡响的独特的感悟,体味人生。
  • 全能车神

    全能车神

    这是一个讲述汽车的故事,这是一个讲述机械原理的故事。在这里,有速度与激情,有热血,有妹纸,有装逼。破国际间碟、帮警察破案、到缅甸赌石、美墨边竟飙车,样样都少不了我全能车神。
  • 天下为媒:一品锦香

    天下为媒:一品锦香

    现代的制香天才,异世拼搏。当天才遇到王,一样的冒险、不一样的空间。……“哼哼!以后不准到处采花。”某男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