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60800000031

第31章 艺文情事(1)

三位前辈的文学“中国梦”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界和国人都非常高兴,广大文学爱好者像过大年似的,在网上连连评说莫言,对莫言表示由衷地祝贺。2012年在台湾参加世界华人文学大会,亲见与会华人作家为此欢欣鼓舞的情景,暇时逛下榻饭店附近数家书店,出售的莫言作品集都加有祝贺腰条,可见其社会影响之大。有的与会华人作家,还满怀信心地预测,下一位获此奖项的大陆作家,可能是某一位或某几位,对于华文文学走向世界,有着真诚的期待和信心。其情其景实在令人感动。

关于莫言获奖的原因,以及莫言创作的得失,有多位评论家论述,终归都成了历史,我就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莫言热”过去以后,文学出版界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个话题,我倒想说一说。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莫言获奖也只是莫言自己的事,对整个华文文学没有推动作用,那就未免有点遗憾和可惜了。

莫言获奖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多年以来,我国读者熟悉外国文学、国外读者却不熟悉中国文学这样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格局,国外读者开始注意起中国文学。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造成不平衡格局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说:“全球化的文学就是翻译。”此话可谓一语中的。那么,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举国家之力,有多少译成外文呢?我手头没有现成数字。据马悦然讲,仅2005年到2007年译成瑞典文的文学作品,74%是从英文版图书翻译的。从亚洲和非洲各国语言翻译的作品总共不到1%。这就是说,我国文学作品直接被译成瑞典文的,仅占这1%中的零点几,相信翻译成其他语种的也不会多。这同我们翻译国外文学作品相比,悬殊和反差是多么大呵。

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学者,别以为只有马悦然等国外汉学家,据我所知,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国已故文学前辈张光年、陈冰夷、杨宪益,就已经积极倡导并开始操作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事宜。莫言这次获得世界文学大奖,他们若地下有知一定含笑九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感到欣慰。

诗人、评论家张光年(光未然),文学翻译家陈冰夷,都曾经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生前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翻译推介,并亲自组建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专门从事介绍、翻译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翻译家杨宪益,不仅和他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诸如《红楼梦》《牡丹亭》《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老残游记》《唐宋诗歌散文选》《鲁迅全集》等百余种汉语图书,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而且也是成立专门中译外机构——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积极倡导者。

熟悉中国文坛情况的人都知道,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刚恢复的中国作家协会百废待兴,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以巴金为首的中国作家协会领导,依然没有忘记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他本人就是一位优秀作家和翻译家,他翻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苏联·屠格涅夫著)、《草原集》(苏联·高尔基著)、《秋天里的春天》(匈牙利·尤利巴基著)、《一个卖鱼者的生涯》(意大利·凡宰特著)、《薇娜》(波兰·廖·抗夫著)、《狱中记》(美国·柏克曼著)等国外文学名著,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滋养了当时大批青年作家。

那时主持工作的多位领导,除依据传统处理中国作家协会日常事务,为促进中国文学创作质量的提高,他们还做了这样几件开拓性的工作:一是设立各个文学门类的全国性的评奖;二是组建作家出版社;三是创办《小说选刊》和《中国作家》杂志,做这些事情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集结作家队伍,提高创作水平,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让中国文学尽快走向世界。

作家出版社最早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1980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划归中国作家协会正式组建新社。就是在组建作家出版社的同时,张光年、陈冰夷、杨宪益倡导,成立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作为作家出版社副牌,向世界推介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足见这三位文学前辈的远见卓识。

当时国家已有外文********。据说,这个建议报到******以后,曾经遇到一些外来的阻力,理由是“不可有两个渠道”对外介绍中国文学。当报送时任******部长胡耀邦,胡耀邦批示:“我看两个渠道未必不可”(大意),最终在胡耀邦鼎力支持下,这三位文学老人的倡议得以实现。这就是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二家********——中外文化出版公司。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的机构设置,从名称到经营管理模式,完全跟世界出版界对接,国家只批准社号不投入资金,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大陆,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家出版社。可惜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和情况,这个********还未正式出版图书,就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寻求转让。就是在这种艰难境遇下,中国作家协会主要领导唐达成、鲍昌,找从维熙和我研究如何处置此事。如果作家出版社想留这个副牌,就要负责偿还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债务,如果转让牌号,得到的转让金既可偿还欠下的债务还有节余。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初步认为,出版社牌号比金钱更宝贵,保留下这个新型********的牌号,会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经过多次反复研究,从维熙和我表示同意偿还债务保留社号,继续用这个********,向世界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

当时,从维熙是党组成员兼任作家出版社一把手,我作为他的主要助手主持作家出版社日常工作,党组便决定把我抽出来接管中外文化出版公司。

我于1988年接手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以后,立即着手积极筹措资金,力求尽快出版外文中国文学作品。为探寻与国外合作的途径,我们策划出版了《中国作家看世界》丛书,目的是想先让国外了解中国作家。此书出版后效果相当好,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驻华大使馆,先后举行招待会酒会祝贺丛书出版,众多在京著名作家、翻译家应邀出席。有的国家大使馆的文化参赞,还设家宴邀请我们做客,研究两国如何进行文学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一次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为题的研讨会,邀请一百多位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家出席,还特意邀请多位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留学生参加。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的名声从此被国外一些********认知,当年企鹅出版公司就与我们联系,拟共同出版大型画册《敦煌》。还有多家欧美出版公司表示了合作意向。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财力有了基础,我们就着手策划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经过多次考察研究论证,邀请军旅文学评论家陆文虎选编了一本《中国当代军事文学作品选》,请老翻译家胡志挥主持翻译成英文出版,想借此书向世界先行“投石问路”。入选此书的作品有:徐怀中的《西线轶事》、胡石言的《柳堡的故事》、王愿坚的《党费》、彭荆风的《今夜月色好》、朱春雨的《亚细亚瀑布》、王中才的《最后的堑壕》、乔良的《灵旗》、莫言的《红高粱》、朱苏进的《射天狼》。这第一本中译英图书出版后,我们拿给张光年等三位文学前辈看,他们颇感欣慰并给予鼓励,认为开局不错方向对头,希望照此路子继续往下走。

这本《中国当代军事文学作品选》,收入的莫言成名小说《红高粱》,即使不是第一次翻译成英文,起码是最早由我国自己组织翻译的作品。因此,得知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老翻译家胡志挥特别高兴,我见他有文章回忆当时情景,说:“除了《红高粱》外,(其他作品)均很快落实了英译人选。有个外国朋友得悉我在北大兼课,便介绍一位在北大教英语的外籍女教师(翻译《红高粱》),她读了(《红高粱》)原文表示说:作品写得很好,但她在理解和表达上均有很大困难,便推荐我去邀请大卫·柯鲁克(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次子迈克承担(翻译)。迈克看完原文后,也说‘心有余力不足’。接着,我又去找朱世达(文学翻译家),他说:自己刚调至中国社科院当研究员,实在无法效劳,便极力向我推荐两位新华社英文部的同事。其实,经他们组长的推荐,我已约他们俩合译朱春雨的《亚细亚瀑布》。回家仔细审读他们俩已上交的译稿,果然水平不低。于是,我立即登门去跟他们商量(翻译《红高粱》)。他们阅读《红高粱》原文后表示:时间倒不成问题,但因有些情节不太熟悉,在英文表达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我表示:凡遇到没有把握的只管留着,最后由我与英国专家审稿时统一解决。在我的恳请下,他们俩终于接受了翻译《红高粱》的繁重任务。”翻译家胡志挥的回忆文章,对于如何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对于了解莫言作品翻译情况,我觉得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正当我们满怀信心,组织众多编辑家、翻译家,打算再编译几位作家作品时,在1989年报刊社整顿中,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社号被撤销,勒令停止一切业务活动。我国文学出版界这个新生儿,刚刚学会迈步走路就夭折。我再次见到张光年、陈冰夷,跟这两位文学老人说起此事,他们无不为之叹息连说:“可惜,可惜。”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社号吊销后,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的马锋,让我汇报中外文化出版公司情况,我把沿革过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以后,他以探询的口气跟我说:“机构怕是保不住了,留下的人,你看还能做点什么呢?”我建议换牌子做原来的事,成立个“中国文学编译中心”,继续做中国文学翻译介绍工作,实现三位文学前辈的心愿。马锋认为这个意见可行,让我拿个具体方案,交由中国作协党组研究决定。我把组建“中国文学编译中心”方案交上去没几天,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玛拉沁夫找我和艾克拜尔·米基堤、张曰凯谈话,郑重传达中国作协党组决定,同意在原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基础上,成立“中国文学编译中心”,由我们三人分别任正副主任,并希望早日开展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工作。

艾克拜尔·米基堤当时在创联部工作,得办理调离移交手续才能过来,张曰凯原在的《小说选刊》此时也已经停办,党组领导谈话后他很快就来上班。正在我们重整旗鼓准备再干时,玛拉沁夫找我,告知上级主管单位部门负责人,在未向领导汇报情况下,就完全否定了“中国文学编译中心”。张光年、陈冰夷、杨宪益三位文学老人依靠自己力量实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梦想,自此彻底成了泡影,再无法挽回而成为文学界的遗憾。

以今天的视角审视这件事情,我以为,三位文学老人的美好愿望和设想体现了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他们的文学“出国梦”,他们的超前意识和举措,他们对文学事业的历史使命感,实在值得文学后来者尊敬、学习,有志者更应该继续他们的事业。

这三位文学前辈倡导的文学作品中译外,最初提出设想并付诸实现的1980年,距莫言获得“诺奖”的2012年,时间早了整整32年;组建“中国文学编译中心”被否定的1989年,距莫言获得“诺奖”的2012年,时间早了整整23年。这就是说,在实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方面,在打破文学翻译介绍不对等格局方面,在让世界读者认识中国文学方面,不见得是经意的,却被忽视和被怠慢了二三十年宝贵时光。实在可惜。

诚然,机会已失,时不再来。我作为当事人和亲历者,把了解的情况写出来,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实现文化(文学)自觉、自信、自强方面,当今活跃在文坛的作家、翻译家和领导者,在向世界介绍翻译中国文学方面,多做些有益国家和文学的实际事情。我国文学界和翻译界责无旁贷。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既要靠国外汉学家,更要靠我们自己。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和外语人才,比之二三十年前,都更有基础和条件,做好这项工作完全有这个可能。我国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提供的大量创作素材,让当代中青年作家的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展现。尤其令人欣慰和兴奋的是,现在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对外国文学的熟悉借鉴,都展现出全新的风貌,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在介绍和翻译上更为容易。

总之,在这个机遇和条件具备的年代,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学,可以说是事逢其时人逢其事。我们万万不可再轻易放过。这样,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才不至于像过年燃放的鞭炮,噼噼啪啪响过一阵子,就归于平静成为历史佳话。

2013年3月6日

活在黄河魂魄中的诗人

——纪念著名学者、诗人张光年百年诞辰

你也许不熟悉张光年这个名字,可是你不能不知道《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跟法国的《马赛曲》、意大利的《我的太阳》,都是振奋民族精神的不朽之作,在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如果你听过《黄河大合唱》这部体现民族魂魄的作品,你就会知道词作者光未然。光未然是张光年先生写作诗文常用的笔名。

同类推荐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本书为等待香港系列第三册,主要来自作者近年在《城市画报》等刊物的专栏,延续其作品的一贯特点,可以视为等待香港系列的补编,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 青藏高原汽车兵

    青藏高原汽车兵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经济服务的、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秋夜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秋夜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白珍珠

    白珍珠

    该书是《青少年爱读的中国民间故事读本》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分为“等待第十朵花开”、“忘情塔”、“来生之约”、“等三辑。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构思创作而成一个个青少年喜爱阅读的小故事。
  • 来历不明的生活

    来历不明的生活

    《来历不明的生活》是作者韦白所著的诗集。诗歌的内容写的很真实,很有冲击力。让我们感慨万分。
热门推荐
  • 秦时僵尸:争做极品僵尸

    秦时僵尸:争做极品僵尸

    幽暗陵墓中她提着刀,破衣、伤口、血迹、蓬头,狼狈的借着那摆放有序青色长明灯步履蹒跚的走着。身后,是死于她手的一众陪葬者。血腥味在这方密闭的空间中弥漫开来,味道愈来愈重,很快便将原本就走得不快的她包裹其中。闻着这浓烈的鲜血味道,听着这静谧空间中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女人怕阴暗的天性使她不由得紧张的用力攥紧了手中的刀柄。一步,两步,三步。。。她终于来到了他的棺前。‘砰’的一声将棺材盖掀开,一股恶臭迎面扑来。厌恶的皱了皱鼻子,她拿着刀对着棺材里已经腐烂不堪的尸体一顿乱戳。她受了这么多苦,舍了自己性命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将他乱刃分尸!直到她看到那随葬的遗诏,她才知道冤枉了他!只是这冤啊,一冤就冤了数千年!
  • 妈咪的情人

    妈咪的情人

    寻欢的他,失恋的她,一起走进房。他是金主,她是情人,一个为钱一个为色。七日狂欢,激情不再,他们以为不会再遇。
  • 爱情练习题

    爱情练习题

    当初在互许诺言的那一刻,谁也没有想过从爱情的世界里逃跑?然而,在相爱的过程中,又有几人能坚守到最后?本书通过忠实陈述爱的真实案例,透过一次又一次爱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完成爱的练习题。本书中,作者从“自省、清醒、冷静、相处、尊重、放下”六个部分来分析,在男女相处的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冷静,有时需要适当的示弱,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认清自己、反省自己,才能拥有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心胸清楚地明白,在相处的每一刻,我们是用什么方式爱着的……
  • 恶妻追夫记:捕获萌兽一枚

    恶妻追夫记:捕获萌兽一枚

    她拍了拍他的臀部一脸坏笑:“禽兽都长你这模样就坏了!”他瞧了瞧她的胸部一脸嫌弃“禽兽赐你太平公主名号如何?”她懵懂的眨了眨眼睛,撅着嘴瞅着他“你真是禽兽不如!”“谢谢夸奖!”他淡淡一笑食指搥了搥她的胸口“请不要背对我说话!”她轻轻一笑脚踢了踢他的腿间“请把假体拿开!”“……”这是一个老妖和禽兽斗智斗勇,互相调戏的逗比故事……所以准备好速效救心丸……
  • 情起花开半夏时

    情起花开半夏时

    她说:“我所受过的痛苦,有几人能懂,我所受过的背叛,又有几人了解。”他说:“我懂你我了解你,但是,你不肯去了解我。”他们如同两条永远不可能相交的线,缓缓的靠近,渐渐的分离,这些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们就是两个根本不会爱和被爱的小孩,无度的索取,无度的奉献,终究不可能在一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当初的情深,现在又只剩几许。
  • 恶魔校草:甜心,心头宠

    恶魔校草:甜心,心头宠

    和恶魔同居是什么感觉?随时么么哒,随地羞羞哒。第一次见面,他把她抵在墙角,擒住她的下巴,“小丫头,再乱叫的话信不信我现在就吻你?”从此就被这个如图恶魔般的校草苏以辰缠上了。
  • 皆大欢喜:花落谁家

    皆大欢喜:花落谁家

    她“从天而降”,误闯进他们的生活中,她该何去何从,她是该当他口中的玩偶,对他不离不弃,百依百顺。还是应该为家族崛起,而牺牲自己,做他的专属生活“女佣”。当他面对世人的谴责,和两边的逼迫。她会选择一死了之,还是与他远走高飞······
  • TFBOYS之灿若星辰

    TFBOYS之灿若星辰

    主要讲述了一群为了梦想坚持奋斗的青春少年男女,为了友情和爱情而走向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 爱至万劫不复

    爱至万劫不复

    纯真的爱情,万恶的金钱,人性的贪婪,惊天的秘密,该何去何从?真相,究竟是什么?真相背后的阴谋,又是什么?
  • 原野上的原野

    原野上的原野

    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我们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