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临沧的土地上,我一直在问自己:假如没有观赏过苍山、洱海景色,假如没有领略过大理、瑞丽风情,假如没有住过竹楼吃过傣家饭,假如没有在凤尾竹前拍过照,假如没有进过那座座精巧庙宇……我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吗?是的,我现在看到的云南,跟过去看过的云南,其景色风情竟然如此不同。临沧,你这彩云之南的另一片土地,难怪我要稍停片刻,才会慢慢说出你的名字,外界人对你太不熟悉啦。你属于云南这片土上的另一类。你没有大理诱人的风光,你没有瑞丽江边的景色,你没有西双版纳的风情,然而,你同样让我无法忘怀。你以你的朴实和诚恳,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的心目中印象里,你就是云南山区的铮铮好汉。在忍耐与奋斗中,祈盼着明天的幸福;在荒山与野岭上,种植着未来的希望。你的面容和你的身姿,比之云南别的地方,有着更多独特色彩。
而这独特的色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临沧人的微笑。在访问的三天里,从深山村寨到小镇工厂,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员,那挂在脸上的微笑,犹如临沧市花三角梅,绽放得那么灿烂。看上一眼就会让人久久陶醉。
令我不解的是,生活如此艰辛,怎么会笑得这样开心呢?听了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述,我才知道,原来一个宏伟的经济发展计划,正在临沧大地实施并初见成果。这怎么能不让人喜悦和快乐呢?而这个经济发展计划却又跟小小的核桃有关,因此,我把它称为“核桃的微笑”。就是这小小的核桃呵,将使临沧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就是这种脱贫模式,将让临沧的大地,变得越来越富裕。
笑皱的核桃
说到临沧这无所不在的微笑,我忽然想起,在临沧市凤庆安石乡,村民舒云君由衷的微笑。这是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坐在他家三层庭院式的小楼里,吃着新下来的核桃、玉米、毛豆,喝着醇厚的红茶水,我们听主人讲述他的致富经。当他讲到:“今年茶价虽有下滑,但也收入了两三万元。我种植的八十多棵核桃树,很快就要挂果了。到那时候光核桃一项收入,少说也得有十来万元钱。”说到这里,这位朴实的汉子笑了,笑得脸上堆起密集皱纹,那么灿烂,那么鲜亮,笑容跟摆在桌子上的核桃,模样是那么惟妙惟肖。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翻起记忆涟漪,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真真切切重现在眼前。
我出生在冀东平原。这个名叫宁河的县城,紧邻玉田、遵化、昌黎等县,每年深秋时节,这些多山邻县的山民,就要挑着担子,到我家乡卖山货。带青霜的柿子,挂叶的山里红,青壳的鲜核桃,在货郎的箩筐里,颤悠悠地晃动着,至今想起,耳畔依然有悠长动听的吆喝声。
有次同时买了柿子、山里红和核桃,柿子和山里红外皮都是光溜溜的,唯有这核桃外壳皱皱巴巴,我拿起一颗核桃问母亲:“别的山果都光溜溜,怎么就这核桃皱巴巴呀?”于是母亲给我讲了个故事。其实核桃皮也是光光的,在很久以前的大山里,有年秋天山果成熟时节,山民们挑着担子下山卖,柿子、山里红、红枣都非常好卖,只有核桃卖不出去,山民情绪很是沮丧。回家就跟老婆叨唠:“这核桃可把我坑坏了,卖不出去还得挑回来,明年干脆把核桃树砍光,种别的好换钱用的树。”未想到核桃夜里托梦给山民,告诉他说:“你真小看我了,柿子、山里红、红枣,生来没有衣服穿,他们才光溜溜,我是穿着衣服的,你把我的衣服脱了,我比他们还招人喜爱。”山民依着核桃的梦,次日剥开核桃薄衣,立刻高兴得满脸堆笑。他老婆看到这情形,顺便说了句:“看把你高兴的,笑得满脸皱纹,核桃就是你笑皱的。”
当然,这只是当初母亲哄我的编造,不过今天在云南临沧的山村里,我确确实实看到了,比核桃笑得还要好看的人。而他们的笑,却又是因为核桃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难怪他们的笑跟核桃一样美呢!
核桃植树人
临沧的山民把核桃树叫摇钱树。不过这是现在的认识,起初可不是这样叫,祖祖辈辈种植粮食,早习惯了这种方式,乍让种植核桃树,不仅有些想不通,而且还担心未来的生活,怕万一种核桃耽误种粮食,最后连吃饭都成问题。
临沧市的领导人,为解开山民心里的传统观念疙瘩,走村串户地一家家访问,掰着指头跟山民算笔经济账:种植泡核桃、玉米、杂粮,究竟哪个更划算?种这个需要多少劳动力,种那个对生态有多大影响,像算家庭收支账似的,一笔一笔地仔细算。诚恳地跟山民说,一亩地可以种八至十棵核桃树,一棵中等树龄的核桃树,年产核桃可卖八百到一千元钱,这样一亩地便可收入近万元钱。如果在山坡地种玉米杂粮,年收入顶多七八百元,要是遇到天灾还会颗粒无收。至于种核桃需要的劳动力,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优越性都超过种植玉米杂粮。
这笔账一算山民心里豁亮了,种植核桃积极性高涨了。从2004年种植核桃开始,临沧市的泡核桃种植,每年以一百万亩速度递增。临沧的泡核桃种植到现在,总面积已经达到668万亩。放眼临沧的山山岭岭,随处可见一株株壮实的核桃树,带着临沧人的欢乐与喜悦在开心地微笑。
跟种植核桃的山民聊天时,除了提到当年的领导人,还有一个人时时挂在山民嘴边,这就是黄如论。他们说,这些核桃树苗都是黄主席资助的。还有的山民甚至说,黄主席是我们的恩人贵人哪。如此等等。他们说得多了,引起我的好奇。跟当地干部询问才知道,黄主席是世纪金源董事会主席黄如论,由于这位马来西亚华侨企业家,实实在在给山民办了好事,朴实憨厚的临沧各族人民哪能忘记。细想想的确如此。没有当地领导种核桃脱贫的设想,黄如论主席再有为贫苦百姓做事的愿望,他一个做企业的人能想到这样的扶贫方式吗?没有黄如论主席主掌的世纪金源集团的资助,当地领导的扶贫计划再怎么美丽,他一个官员敢于投入一大笔资金吗?这二者的善心诚意简直是珠联璧合,这才成就了这项带有探索性质而获成功的扶贫模式。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既送鸡又收蛋”的扶贫模式,就是百姓通常说的“帮人帮到底”的实在品性。
望着被称为“摇钱树”的核桃,听着山民们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我在思考:种植核桃得好几年后才见成果,若想创造在任政绩的官员,有几个肯这样干呢?当地的官员干了。在边远山区斥资1.8亿元扶贫,若想要虚名求利的企业家,有几个会如此慷慨呢?黄如论做了。这就是扶贫扶到根儿上的人,怎么能不让山民们铭记于心呢?
这是行善不言做好事不扬的传统美德,这是从心窝里希望老百姓幸福的真诚做法。就是被这件事深深感动,我要代临沧的山民们,为这件事情写下我的心曲。
核桃千秋业
山民们说的黄如论主席,其实,没有几个人见过他,他只送钱而不求山民感谢。我呢?见过黄如论多次。黄如论是个务实低调的人,从我的好友王朝柱书中,知道他是个做大事善事而从来都不肯张扬的人。
我之所以说种植核桃扶贫是大事,因为黄如论不光是种植,他更考虑到核桃的销路。临沧这个地方,地处偏僻地区,交通比较闭塞,核桃丰收运不出,山民换不成钱花,岂不是白搭?
从王朝柱写的《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书中,我知道,这位从福建山区走出来的企业家黄如论,历来把“此生我心,善行天下”作为座右铭,以极大的良知、诚信和责任心,对待他旗下的企业和社会。由于他有过贫困的经历,有过普通人的生存体会,所以在资助种植核桃的同时,黄如论就已经考虑到如何把临沧的核桃消化掉。
2007年5月,黄如论斥资5.7亿元,建立起核桃系列食品生产线,研发生产核桃乳、核酸油、核桃粉、核桃混合油、核桃洗手液等产品。我们在云南智能汇源食品有限公司参观时,第一批核桃油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从包装到油质都达到国际标准。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只是试生产,项目正式投产后,至少可容纳当地两万吨核桃,年销售产值可达五亿元,间接和直接解决劳动力两万多人,云南八州二十多个县,收获的核桃产量可以全部消纳。
知道了种植“核桃战略”计划,看到临沧山民脸上的笑容,我在心中不禁诌出两句话:“核桃成树代代富,销路不愁年年足。”怕到写文章时忘记了,随手记在手机记事本上,今天翻出来写在这里,临沧之行的种种情景,又都一一重现眼前。特别是山民的微笑,还有那三角梅的姿色,总是交替地不停闪过。三角梅花开永不败,山民微笑永不收,临沧越来越美好。
深情的祝福
临沧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棵同样古老的茶树,据说至今已经3200年了,依然枝繁叶茂葱葱郁郁,被称为世界的茶祖。各族人民每年都要隆重祭拜。从这棵茶祖树上采撷的茶叶,价钱的昂贵也就可想而知。
我们一行中的两位作家朋友,出于虔诚、敬畏和好奇,不顾路途的遥远和颠簸,专程去朝拜这棵茶祖树。他们回来告诉我们说,可能是得到茶祖的保佑,附近一户山民的最大一棵核桃树,今年摘的核桃竟然卖了1800元钱。他现在包的荒地种了1200棵,三五年后就进入产果期,不要说每棵核桃树卖1800元,就是每棵少卖800元钱,当年最少也得收入几十万元。这小小的核桃简直就是“黄金果”。
当然,山民的幸福生活,临沧的美好前景,靠茶祖保佑很难实现。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致富带头人。黄如论主席和时任政府官员给临沧的核桃扶贫开创了局面,从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边就看接棒人如何做下去了。
现任临沧市的领导者,肯思索有见地,又都是能干的中年人,发展临沧和核桃扶贫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们的肩上。说起临沧未来发展,堆在他们脸上的微笑,犹如核桃外壳纹路,那么深沉,那么灿烂,那么鲜亮,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激荡的那股热情多么澎湃。
新一代临沧市政府官员,他们深知这是一项艰辛的使命,当然,这也是造福百姓的大业,只有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临沧大地才会更加生机勃勃,临沧人民生活才会越发富裕。在跟这些临沧官员聊天时,无意间知道,这些年富力强的领导,有的喜欢历史,有的钟情文学,难怪他们身上有种儒雅气度。我一直认为喜欢文史的人,身上往往会多些人文关怀,比如作为企业家的黄如论,身为外籍华人的大老板,就很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他喜欢文史结交了不少文人朋友,他喜欢书法和中医学,只要有机会就大谈心得,他对人特别是对穷苦人的关怀,似乎比别的企业家就做得更多。
现在临沧的名字,还没有西双版纳、大理、瑞丽这些云南名牌地方响亮。原因就是地域比较偏僻,许多游人还不是很熟悉,但是随着“林业兴市”计划的落实,三五年后,一座经济林基地将会以崭新的雄姿屹立在临沧大地。那时的临沧呵,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6%,游人观赏着美丽的森林风光,采撷着颗颗皮薄肉嫩的核桃,那将是彩云之南的又一块宝地。
祝福你,临沧!祝福你,核桃!祝福你,微笑的临沧人,希望这微笑永远灿烂、鲜亮。
2010年11月6日
移动的风景
我喜欢在早晨观街景。二三十年前的大中城市,街景比现在显得更温馨。高楼不多,汽车稀少,空气清新,天空格外高远,花木异常鲜亮,耳静还能听到鸟鸣鸽哨响。站在不挡路的地方,看着自行车的洪流,缓慢地舒展地流淌,那简直就是一道美丽风景。
假如是站在楼顶观看,自行车的阵势犹如五月的花讯,彩色缤纷的衣裳,随着车流渐渐远去。假如是站在路旁观看,自行车的队列好似一块彩色板,在晨曦中慢慢移动。这景色装点着城市,这景色愉悦着人心。
有时在道路十字路口,骑车人趁等候绿灯时,随意地交谈逗乐,听一听都会受到感染。人跟人的距离是那么近,心与心的融通是那么亲,时间好像要故意放慢脚步,让骑车人从容地交谈。出于好奇,我偷听一位年轻骑手跟一位老年骑手的对话:
“您老身体真好,这么大年纪啦,身板还这么硬朗。”
“蒙你夸奖,我都七十多啦,身体还算凑合。”
“我看您骑车技术特棒,一边骑车一边点烟抽。”
“谈不上,只是多骑了几年车,身体好也是得益骑车呵。”
然后,两人就并肩骑车而去,渐渐消失在彩色车流中……
这幅画,存放在我记忆的画册里。现在偶尔上街走走,吸着污浊的空气,看着汽车急速奔驰,行人小心翼翼走过马路;听到酒后驾车新闻,看到因车祸逃逸的报道,就会自然而然想起这幅画——这幅成为珍藏品的风景画,怕是永远从城市消失了。
其实,消失的岂止是温馨风景呢?消失的还有清新空气、悠闲生活、健康体魄、传统道德、人间真情、美好良知,如此等等,都随着钢铁洪流沉沦了。这就是现代生活的代价,这就是快速交通的后果。实在厌烦这种生活方式了,有的人开始怀念那消失的自然生态,有的人开始重过起简单的生活,这其中就包括被称为“骑友”的骑车人。
2010年在北戴河海滨度夏,偶然发现一队自行车旅人,身穿休闲装头戴安全帽,沿着海滨轻蹬慢骑着车,边走边观望大海,边骑边闲聊着天儿,每个人都那么健壮、快乐、从容。他们观看大海景色,路人观赏他们骑车。骑车人赞美海的风景,观车者羡慕人的骑技。
而在我眼里,这是重叠的优美景致,这是天人合一的画幅,如果让我起个名字的话,就是:移动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