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8400000047

第47章 归园札记(1)

《司马祠》的遭遇

要知天下事,得问乡里人。深夜,我打开电脑,在整理一些写作资料,偶尔查看一下电子邮件,与友人联络。突然发现两行文字:今年高考北京试卷,选择了三篇阅读材料,古文材料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是叶圣陶的《昆曲》与和谷的《司马祠》。

我一时疑惑,世上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这消息,却是从高高山顶上偏僻的电视转播台发来的。侄子在那儿打工,也许是业余时间温习本科自考,关注高考试卷时发现了这则信息,给我传了过来,没附一个字。乡里人知晓天下事,在这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依然有这个理儿。人们整天被埋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之中,往往却也一无所知,大脑一片空白。

在网上,我读到了《北京日报》的报道,说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命题的阅读材料署了作者名,并注明出处,体现了对作者劳动的尊重。我把这个消息发给平时联络的友人,也许有兴趣浏览一下,远在美国的儿子平时联系不多,却第一个回复:Ithinkthisisreallycool.。我不熟识外文,请教身边正在闲聊的同事,他说试试看,然后不无激动地说,中文大意是:这才是真正的酷。

我在片刻受到了些许安慰,同时琢磨,从事写作快四十年了,发表了成百上千篇小散文,怎么唯独是这一篇《司马祠》成了幸运儿,浮出了水面。记起来了,我从海南岛回到西安的第三年,是在西一路一间陋室上班,跟着春游的同事去了韩城一趟。游了司马祠,去了党家村,回来路上逛了洽川处女泉。之后在电脑上敲出了一组散文,题为《黄河札记》,含司马祠、党家村、处女泉三章。《司马祠》投给了《光明日报》副刊,不久便刊登出来。其他两篇,给了正在索要稿件的一家水利杂志发表。多年过去,这组文章也似乎属于所谓的浅显或速朽之作,没人提到,连作者自己也淡忘了。

记得《司马祠》被选入几种文本,在书架上翻了翻,却没能找到它的踪迹。应该是收入之后出版的《和谷文集》,查阅了三卷本散文随笔卷,选入的数百篇之列却依然不见此篇作品。《司马祠》不翼而飞,躲藏到哪儿去了呢?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还是遗珠之憾?

我记起来了,在最后选编文集时限于篇幅,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反复筛选中只是一闪念,轻轻一键,《司马祠》便被忽略不计,剔出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队伍,埋没在烟云浩渺中了。自己笔耕的五谷,连自己也不识货,留在集子里的就未必比剔除出局的好。也许,谷子与稗子,表面上并没有大的明显区别,只是品质的差异。而谷子终究是谷子,稗子终究是稗子,真理与谎言不可同日而语。这不是说作品的差异如此之大,只是一个比喻而已。

这就是《司马祠》一文的不良遭遇。如果没有入选高考试卷的机会,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埋没了,包括在作者的心目中。这也许是从事文学写作的一种乐趣与悲哀,尊重与荣誉中的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

正如此文的结尾所写的: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红苕诗

端午节后的一个傍晚,我站在老家的田地里,挥舞着四十年后重逢的镢头,挖出稿纸格子一样的湿润的土坑儿。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跟在后面佝偻着腰,栽种一棵棵被日头晒蔫了的红苕苗。弟媳妇从地头窖里吊起水,一桶底粘稠的水,一碗水浇三棵红苕苗。侄子说红苕不好吃,没有一起来地里,在家中电脑网上狂奔。

老母亲夸我的坑儿挖得好,像我小时候写的字一样端正。我回乡务农时十七八岁,正是青春年少,如今栽种红苕的手艺没有忘,就象忘不了母亲慈眉善目的面孔,忘不了老家沟壑纵横的模样。

我也是当了八年爷的人了,儿子孙女在美利坚。村上儿时的玩伴张着没牙的嘴说,你给美国人当爷哩,还回来种红苕。我说,美国总统的婆娘,正在白宫园子里种菜哩。

三弟卸了村长的任,卖了台电脑玩儿,与在延安石油上的女儿视频对话,我也用五笔打上几句话,象挥舞镢头寻思操作的记忆。我也快提前退休了,四十年前是从镇上中学,四十年后是从省城,又一次回到老家的土地上。故园将芜,归去来兮。

电视上跳出新闻,中国诗歌节在西安如火如荼,许多诗人的名字很熟悉。铁凝与我先前拉过话也合过影,高洪波前日与我游过历史博物馆,雷抒雁不久前与我在桃花源一起写字。我也曾经是一个青年诗人,早被身强力壮者踢出诗坛,忘得一干二净。如今我是一个农人,在老家写红苕诗。我给儿时玩伴夸耀我认识电视上的诗人们,他阿Q似地一点也不羡慕,死人?不,是诗人。他说红苕比诗顶饱。那么,我成了阿Q?

记得有一位朋友,重逢时说当年背过我一首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在《诗刊》上。他回忆诗句道:晒场啊,我母亲粗糙又绵软的手掌,把沉甸甸的日子掂量。我这才记起我曾经是一个青年诗人。我走出土原和矿山,走向都市与海岛,走向巴黎罗马,如今又回到黄土原上。象路遥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但我不失魂落魄,我不忏悔。我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我是我。就象当年我寄《和谷诗选》给高洪波,扉页上写道:你是谁?我是和谷。高洪波回信说,应该把句子打个颠倒:我是和谷,你是谁?前者是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后者是我向你发问,你究竟是谁?

红苕是红苕,诗是诗,是农事诗,是诗的生活与人生。我在这个傍晚,在老家土原上,栽种完几十行红苕,搀着老母亲荷锄回家。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这是温暖的怀抱,我这四十年都跑到哪里去了?喝罢汤,又在电脑上敲打出诗文,曰红苕诗。

合阳社火

虎年正月十三,前往合阳看社火。

先是到坡南村,吃团圆饭。我从未见过如此丰盛讲究的渭北乡村宴席,先是茶席,再是酒席,后是饭席,样样数数上百种名堂。要说城里人会摆碟碟碗碗,会耍盘子,一餐饭更换若干餐具,那还是没有这朴素的乡间来得考究,而且实惠。

接下来是一种叫“血故事”的社火表演,演绎的是传统戏曲的故事,坏人终于受到惩罚,有应得,大快人心。血淋淋,类似民间鬼故事,或恐怖小说影视,是娱乐之一种。鲁迅笔下的血馒头,是鞭挞无正义之愚民的,而眼前的血故事,是扬善抑恶,警示坏人的,快活好人的。

去看东雷祭祀活动,在高高的黄河岸上,祭天祭地祭河,献上牛头猪头羊头,唢呐锣鼓喧天,人群涌动,尘土飞扬,实在壮观。叫作“上锣鼓”的表演,扮相狞厉,如阴间鬼雄,在火把焰火中舞蹈,原始的生命之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庄稼人木讷吗?不,黄河的子孙就是这样强悍,与身边解冻的大河一样,如诗如画,让人陶醉。

这也是血故事,血性汉子的故事。

社火散场,已是深更半夜。路过坊镇,想起一桩旧事。三十多年前,我是一个年轻记者,在一个风雪之夜,沿着抽黄工程路线从东雷走到县城。在文化馆找到了文友谭留根,他骑自行车带我到了他坊镇街上的家,炕很热,尤其是他媳妇做的葱油饼很香。

在洽川宾馆稍作停留,与平凹、红柯、木南连夜乘车返回西安,好象从土地农耕时代回到现代城市。灯火辉煌,车流如注。一切,恍若梦境。

种花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在故园小学堂住舍的庭院里,我种树种花。

我种红玉兰,想那洁而艳的笑脸。我种樱花,想那踩上去绵软的落英。我种樱桃,想那胭脂色的一吮。我种山楂树,唱那俄罗斯忧郁的恋歌。

我种中国兰花鼠尾草与硫华菊,还有花菱草与西洋滨菊。

我种欧洲驱蚊香草、矢车菊、七里香,我种地中海薰衣草与勿忘我,我种墨西哥小丽花与孔雀草,我种东亚情人草,我种印度茶花凤仙,我种希腊康乃馨,我种美洲夜来香,我种冰岛虞美人。

种灿烂阳光和乍暖还寒的三月风,种童年记忆和沧桑履历,种遍天下风景和草木性情。

种诗种文,种一地湿润的墒,种风调雨顺。

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忆王愚

王愚老先生去了。

前几日,我在老家土原上,接到作协许如珍电话,说王愚去世了,我心头顿时一阵悲凉。

多年前,一次文学创作会议上,几个后辈与王老一起饮酒,听老先生侃侃而谈。他的貌相似那位文学旗手,我们戏说他不仅长得像鲁迅,文章与性情也如愤世嫉俗的匕首与投枪,心却是热的。酒是喝多了,我扶他回房间休息,与我有一番谈话,可谓酒后吐真言。

随后,我将他的谈话写了一篇短文《王愚大难不死》,发在《西安晚报》上。他打电话表示感谢,同时又指出我误记的地方,说他由此给西安晚报写了一篇稿子,好像是“感谢与补正”的意思。

我的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和电视剧《铁市长》在央视播出并获全国奖后,王愚写了《一点浩然气》在报刊发表,讲人格、官格,犀利而坦诚。

新世纪初,我从客居海南岛八年归来,主持拍摄李若冰的电视片,想让他谈谈受难时李若冰为其解难的往事。打电话给他,他说,我卧病在床,不方便出镜,又复述了当时的情景。后来,他竟枯木逢春,参加了李若冰的纪念活动,发了言。之后又读到他新发表的文章,心里庆幸他健康长寿。

王愚大难不死。他还是去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也罢。

我从网上找到旧文,重温旧梦,恍若眼前。

旧文写于1985年,题为《王愚大难不死》,发表于《西安晚报》,不妨下载如下:

文艺评论家王愚,其经历之坎坷,就可以称作一个“典型”。

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王一山,是杨虎城的高参,与******和******、傅作义等交往甚密,曾经是西安事变中的风云人物。王姓的这位独苗“少爷”,舍弃几院房门的遗产,于解放前夕投身到了共产党的事业之中。

先是上军大,随后提前毕业,到西安市文联搞曲艺改革工作。1952年底,突然大咯血。病榻上,他寻找寄托,与艺术结为伴侣。开始写些小杂文,写了就寄,寄了又退回来,文章没登过,买书、买稿纸,还有邮票,倒花费了不少。1955年一天,他欣然收到一封不同于以往的厚厚的信的薄信,上海的《文学月报》决定采用他的谈赵树理《三里湾》人物的文章。这时候,他才二十四岁。

接着,他在《文艺报》发表了《艺术形象个性化》一文,引起文坛关注,因文末有“写于西安”几个字,诗人玉杲和编辑张沼清便多方查找,将这位搏击于死亡线上的才子请到了《延河》编辑部任理论编辑,与理论组长贺抒玉合作,为刊物的文艺评论栏目增色不少。

这时期,他写了几篇与秦兆阳等大家商榷的理论文章,显示出敏捷的才思和虎虎生气,继而,应《文艺报》敏泽之约,撰写了与周扬切磋文学理论问题的万言论文《从文学实际出发》。此文寄出不久,“反右”开始,加上他为《延河》组织的一篇“鸣放”杂文,便因此身临大祸,被扣上“****’’帽子。随后被降职降薪,下放到曲江池务农。

肉体和精神的重负,使他又咯血不止,便回到家中养病。六年摘掉帽子,回到作协扫地、收发、搞资料,而后又当编辑,看小说稿。1965年城市社教中,他以往的一位挚友,将他平时的一些说东道西的闲谈“告密”。又因曾资助过一位朋友犯了“罪”。被审查之后,差点开除公职。

同类推荐
  • 鲁迅演讲全集(现代文学经典文库)

    鲁迅演讲全集(现代文学经典文库)

    鲁迅的演讲是鲁迅向社会发出的更直接的呐喊,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关于社会、关于历史、关于人的更为急切的诉求。今结集出版,不仅让读者获得教益,亦可从字里行间追怀伟人在讲台上的音容笑貌,甚而生平风采。这是迄今第一部鲁迅演讲专集,收录了能发现的鲁迅先生的所有演讲。
  • 藏獒的精神

    藏獒的精神

    《藏獒的精神》是一部散文集,汇聚了杨志军几十年来的所忆、所思与所想,堪称一部伟大的心灵著作。在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与藏獒的不解情缘,记录了高原的美丽与哀愁,人文与恋歌,灵魂与气质,赞美了西部人的西部精神,诉说了自己在寻求精神出路过程中的挣扎,同时还反观了当今国……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可说是少数的“世界著作”之一,这本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全世界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多样的兴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一体,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能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自己有联系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培根随笔》能同时让你产生读史书、读诗集、读教科书的感觉。培根的话语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还能使人们顿悟。
  •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本书介绍了一种职业——国际灵柩送还士,就是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基本的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的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这些死者有的是远赴海外工作的儿子,有的是看上去很乐观却选择自杀的朋友,有寄托了三代人关爱的小孙女,也有死于恐怖袭击的记者……本书以国际灵柩送还公司的社长——木村利惠这个女强人为主线,从死者的家属、新入社员工、创始人、灵车驾驶员,以及作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围绕国际灵柩送还这一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死亡关怀”,来搭建生死之间的桥梁,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热门推荐
  • 狼人雇佣兵

    狼人雇佣兵

    主人公经历千辛万苦最终和少狼当上超级雇佣兵,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成为了狼人,然而和少狼一伙人在挑战美国雇佣兵时全员阵亡,只剩主人公自己。在回国的过程中他穿越了,等他回到属于他的时代的时候这个世界完全变了,四处都是丧尸,他该怎么生存呢?
  • 致命社交

    致命社交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在机械化、套路化的社会生活中变得麻木孤僻。人们逐渐丧失了社交的能力,很多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随着病情的恶化,社交恐惧症越发严重,最后发展成癌。一向封闭的网络写手成为社交恐惧癌最先发病的人群,而后这种癌症疯狂扩散,逐渐在各行各业,各种人群当中蔓延。这种癌症是致命性的,是精神上的癌症,比之任何躯体上的癌症还要严重恐怖。社交恐惧癌以疯狂之势席卷全球,这种情形之下,人类逐渐没有了交流,没有了繁育的能力,即将走向灭亡。为了拯救全人类,寻找出抵抗这种癌症的方法,人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 公子落凡

    公子落凡

    公子落凡乃遗落凡尘之神,出尘脱俗,目无下尘;南曜公主犹如天降神女,九天飞凤,一柄青云,驰骋万里疆场,点拨如画江山。曾几何时,执手共赏繁华盛景,并肩共抗箭雨刀光。长林苑,小楼上,断剑零落于地,一半是刻骨的爱,一半是绝望的怨!尘封的岁月里,埋藏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

    一对婚姻触礁的夫妻,丈夫为了想挽回变心的妻子,于是提议离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然而在闪电交加的雨夜里,路标却被喝醉的卡车司机撞歪了。郭浩然与叶眉被错误的路标指引导向充满诡异气氛的“尸冢村”……这会不会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趟旅行?
  • 妃同小可:上错船儿嫁对郎

    妃同小可:上错船儿嫁对郎

    她,一个小白。因为遇上仙人而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时代,错嫁给了他。学医术,过百关。以祸乱朝纲为目的的在各个王爷、公子之间徘徊。却不料爱上了不善言语的他。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却还是爱着他;明知道重任在肩,却“爱美人不爱江山”。为了他,她多次丧命。为了她,他费尽心机。冥冥中注定的姻缘,究竟是白头偕老?还是南柯一梦?
  •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参与健康运动——羽毛球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参与健康运动——羽毛球

    秉承从小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主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
  • 从长江上生升起血日

    从长江上生升起血日

    本书纯属虚构。她只是一个生活无忧无虑的吃货,谁能告诉她,在吃饭的时候,噎着了,结果一醒来就在一个,充满欧式古典风味的房间,可是如果穿越到古代还行,民国,还不是以前的中国,这让她无法接受,不过幸好是个千金小姐,那这个传说中高冷年轻的少将怎么回事,半夜爬她床,结果被一脚踢下,幸好有地毯,某人早上起来还笑他是熊猫,可是却没看到某人脸都黑了……或许穿越是上天的安排,可是...
  • 妖师笔记

    妖师笔记

    这个世界中有很多妖魔鬼怪,它们有的生活在我们身边,有的却离我们很遥远;有的善良,有的邪恶;有的与我们和谐相处,有的把人类当成猎物;它们真实存在,只是很多人看不见罢了……(猪脚不装逼,配角不脑残,单女主,稍微有点小恐怖……)
  • 深心成林

    深心成林

    时光的脚步是否能带我遇见唯美和温暖?程昕和林深的故事。
  • 做最好的自己:苹果CEO库克传

    做最好的自己:苹果CEO库克传

    2011年接替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CEO的库克被认为是“除乔布斯外最了解苹果的人”。库克为人低调内敛,长期以来在乔布斯的光环背后默默为苹果公司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