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1500000008

第8章 自序

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难在学生面对文本,一目了然,间或文字上有某些障碍,求助于注解或者工具书也不费事。这和数理化或者英语课程不同,课本上那些难点、疑点,如臬教师不加阐释,学生不可能凭着自发的感性理解悟透彻。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教师,却没有这样的便宜。他们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语文教师的使命,要比数理化和英语教师艰巨得多,也光荣得多。数理化英语教师的解释,往往是现成的,全世界公认的,而语文教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不能胜任这样任务的人,有一种办法,就是蒙混,把人家的已知当作未知,视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甚至人为地制造难点,自我迷惑,愚弄学生。这样的教师白白辜负了自己的生命。按常理来说,这样的教师应该是极少数,但据我多年观察,现实情况恰恰相反。

一些大学教授习惯于感叹中学语文教师如何不济;其实,这并不表明他们有多高明,恰恰相反,说明他们缺乏羞耻之心。中学教师不是你们教出来的吗?你们在大学课堂上,不是常常以在文本以外打游击为能事,用一些传记材料、时代背景打马虎眼吗?许多学者可以在宏观上把文学理论、文学史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充斥着文坛和讲坛。在文本外部,在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文化语境方面,他们一个个口若悬河,学富五车,但是,有多少能够进入文本内部结构,揭示深层的、话语的、艺术的奥秘呢?就是硬撑着进人文本内部,无效重复者有之,顾左右而言他者有之,滑行于表层者有之,捉襟见肘者有之,张口结舌者有之,胡言乱语者有之,洋相百出者有之,装腔作势,借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术语以吓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更有之。我这样说,并非故作惊人之语,有大学教学四十余年经验为据。试问大学中文系教授,让你们去教中学语文,在微观分析中,有多大把握能保证超越中学水准?请问古典文学的教授,有多少能把“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月春风似剪刀”、“草色遥看近却无”、“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妙处说得令人心服口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究竟好在哪里?讲了多少年了,还是古典诗话中那些印象式语言。中学课堂要的是货真价实的、系统的分析,而不是玄妙的、空洞的赞美。请问美学教授,如果学生反映《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很不潇洒”,又“违反交通规则”,有多少人能够当场点出这是什么样的美学问题?有谁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回答学生的疑问:薛宝钗、繁漪、周朴园是坏人吗?对于《荷塘月色》的解读,长期限于反映“大革命失败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和矛盾”,谁能从中看出文学观念和思维方法的桎梏?如果学生感觉不到郁达夫《故都的秋》里生命走向衰亡的美,应该如何应对?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学教师感到无从分析,你能告诉他们,从哪里发现矛盾?祥林嫂之死为什么没有凶手?《祝福》中的那个“我”为什么有负疚之感?对于小说是否多余,该如何阐释?为什么鲁迅在给傅斯年的信中说《狂人日记》“很幼稚,在艺术上不该这样的”?为什么又最喜欢《孔乙己》?那么《孔乙己》在艺术上成熟在哪里?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于学习法语的转变,是可信的吗?过一天,他又故态复萌,又讨厌起法语语法来了,怎么办?在《项链》中,发现借来的项链是假的,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把真项链换回来,弥补经济上的损失?这不是更加“环环紧扣”吗?为什么《皇帝的新装》中的人物没有个性?《愚公移山》中的智叟是真正实事求是的,有智慧的,而蛮干的,正是愚公。应不应该给智叟平反?对于“愚”和“智”的转化又该如何分析?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用两节文字介绍长妈妈的名字,不是多余吗?为什么主张尽可能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的鲁迅,这样浪费篇幅?等等等等。

要解决这些微观的问题,不但要有深厚的宏观学养,而且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功夫,这种功夫,不是一般的,而是过硬的功夫。而这种功夫的特点,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越是细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学术水平。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彻底的分析是无所畏惧的,不可穷尽的。这正是智慧的尖端,生命的高峰体验。在这样的尖端上,教授的头衔并不能保证任何优势。

微观分析的幼稚和粗暴,策源地乃在大学课堂,长期流毒中小学,遂成顽症。大学教授们应该感到惭愧,感到脸红,感到无地自容才是。但是,现实却是,悲天悯人的教授们一个个活得很滋润。这是为什么?大学的学院体制庇护了他们。学院式的评估体系,把文本的微观分析当作“小儿科”。其实,这是愚昧。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经济科学,乃至于管理科学,微观分析都绝不是“小儿科”,而是“大学问”。美国声名赫赫的MBA,那些最名牌院校(如哈佛、西北大学)的教学,就是以个案分析为主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都可以省略。

宏观的基础研究和具体部门的应用研究,是根结连理的。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互相促进。研究宇宙以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大学问。研究一粒沙,从中看到整个世界;研究一滴水,从中看到大海;研究果子狸的病毒,从中找到克制SARS之道;研究果蝇,从中追寻长生之途,也是大学问。研究大脑血管,并不见得比研究乌贼鱼更高贵。宏观有宏观的难度和局限,微观有微观的难度和局限。二者不可偏废。但是,当前最缺乏的,可能还是微观的。

当然,我并不想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大学教授,中学自有中学的问题。缺乏微观基础的空话、套话、大话、胡话乃至黑话,本是由来已久的顽症,却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借强调师生平等对话之机,找到了合法的避难所,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所问肤浅,所答弱智,滔滔者天下皆是。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糊里糊涂。在处理课文的方法上作秀,多媒体豪华包装,花里胡哨,目迷五色。但是,对于文本内涵的分析却有时如蜻蜓点水,有时如木偶探海。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才把生命奉献给了个案分析。不是个别的个案分析,而是空前大量的。这不仅仅是把学问通俗化,也是在寻求学理的突破。

从做学问来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宏观的理论建构为基础,把握了普遍的原理,然后高屋建瓴,在必要的时候,再作有限的个案的具体分析;另一种方法则是,在对宏观理论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的、规律性的把握以后,进行广泛的、大量的个案分析。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发展理论,甚至颠覆权威理论。走这条路的人似乎比较少,在中国几乎是绝无仅有。但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者,都是以文本分析起家的。这个办法比较艰苦,有点手工业方式。但是,也有它的优越性,就是它的基础比较雄厚。以这样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概括起来的理论,其可靠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可观。

在这本书中,我分析了不下百篇的文本,在分析的过程中,自然贯彻着我的宏观理念,如与机械反映相对立的审美价值论,与真善美统一相对立的真善美三维“错位”理论。在方法上,用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正反合的内部矛盾转化的模式,还有结构主义的层次(表层和深层)分析法。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学术研究的普遍方法,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或者大学青年教师、研究生,可以说是进入研究领域的入门。入门阶段,在方法上应该有自身的特殊性,我想那就是可操作性。为此我提出了还原(与现象学的还原不尽相同)和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历史比较与逻辑比较)。这一切,虽然没有正面、直接、系统地展开,但是,细心的读者,在我的分析过程中,要有所感觉,甚至领悟,我想,应该是不会太困难的。

这是我第一本全部都是文本分析的书,所分析的大都是文学作品,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出版第二、第三本的时候,文本分析将贯彻到理性的议论文中去,包括像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理想》等等。如果读者能向我提供教学中最难分析的篇目,我将不胜感激。

2006年6月23日

同类推荐
  • 共同赢得未来

    共同赢得未来

    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作为开路先锋,他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它就跟在队尾,轻松一下,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一旦攻击目标确定,头狼发号施令,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声此起彼伏,互为呼应,有序而不乱。待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击虚,助攻者嗥叫助阵。世界500强黄金培训课程之一!真正适合公司的超级管理经典,培育员工精神的第一黄金读本,打造卓越企业的必备培训教材,世界500强提升职业素质最佳典范。
  • 敲开高校之门——成功高考的必备常识

    敲开高校之门——成功高考的必备常识

    本书信息丰富、全面、客观、权威,从高考的基本知识点开篇,通过名词解释、报考疑难问题解答、招生政策以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各种高考招生形式以及如何区分其他的教育形式。在书中,编者们针对高考期间招生诈骗多发这一现象,专门用一个章节来揭露高考招生的骗局,希望家长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被骗。同时,为了让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信息参考,还在书后附有《全国高考填报志愿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光盘,系统包括了我国近1800所高校的详细介绍、招生专业、专业介绍、招生章程、联系方式,既包括了报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又是一本实用性和指导性都非常强的参考书。
  • 城市规划学导论

    城市规划学导论

    本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是一本主要的教材之一。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一直在不断发展、成长中。国内外城市规划的许多理论成果值得介绍,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出现的不少问题和教训也值得分析和总结。但作为《城市规划学导论》来说,必然只能选择教学所需要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全书重点论述了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体系与制度、城市的特性与城市化、城市的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规划研究方法。
  • 法制教育六年级(上)

    法制教育六年级(上)

    本书主要介绍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几部法律,通过对此书的学习可以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散文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散文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散文卷》所收录的均为新概念作文十六届获奖者的经典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着优秀散文特有的文学气息,字字珠玑,能让读者体会到文字带来的意境美与情感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增加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智。
热门推荐
  • 探索未知-神秘的城堡文化

    探索未知-神秘的城堡文化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哲人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话虽平淡,却值得深思。之所以说人生如戏,是说它的无常,它的出人意料。譬如说,父母望子成龙,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却是个庸才,这样的事,难免让人扼腕唏嘘。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于是他们就按照自己所谓的“成才秘笈”教育儿女,甚至越俎代庖地为孩子作着很多关键性的抉择,譬如说,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很多的老师也是如此,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是否听话。于是,是否听话、成绩好坏,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好坏之分也由此而来。在他们的眼里,好学生,就是成绩又好,又听话的学生;坏学生则是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父母和老师常常以好学生为荣,以坏学生为耻。
  • 穿越之爱上妹控

    穿越之爱上妹控

    你是王爷又怎样?还不是照常凶你,损你,加拳打脚踢。
  • 错惹首席:大牌BOSS不离婚

    错惹首席:大牌BOSS不离婚

    她是他的女人,心里却隐藏着另外一个人的身影。他带着俊美的笑容走向她:“女人,谁允许你走的?”她一步步后退,脸上全是惊恐的表情:“你就不能放过我吗?”“不能。”你都已经让我的心沉沦了,你认为我还放得下你吗?以为你是会在我的身边的一直到老,原来只是我太过自傲
  • 校草争夺战:丫头,你是我的

    校草争夺战:丫头,你是我的

    这是个恶魔男子当道,乖乖女孩做梦的时代—可是,她绝对不是逆来顺受的小绵羊!“你,只能是我的!”某日,他—尹成宇,将她恶狠狠地困在身前。“我不会爱上你的。”他轻佻地拍着她的脸颊,“那我就会毁掉你。”两大校草的争夺战揭开序幕。
  • 爱在灵魂觉悟时是否可以重来

    爱在灵魂觉悟时是否可以重来

    她不是间谍,却不知不觉做了间谍做的事是身体的欲望与痴缠?还是心灵的觉悟与救赎?爱在心灵最深处,爱在灵魂觉悟时!
  • 修仙龙图

    修仙龙图

    血色花瓣随风飘落,散布于谷间,梦开始了,时间的长街上,零星飞舞着数只穿梭其中的精灵,沙漏在回流,幽蓝色星河的尽头,一只九尾小狐蜷伏在古槐树下守护着“龙图皮卷”,只在等待一个叫秦宇的人去揭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
  • 超级匠师

    超级匠师

    花匠引花,迷醉芬芳。木匠刻木,拟物成形。画匠作画,跃然纸上。那么人匠呢?……苏泽本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忽然得到一份人匠的记忆传承,成为古老职业最后一位的传承人。人生的轨迹从此出现的转折,原来芸芸众生皆是人匠手下玩物。
  • 双生书

    双生书

    万物皆有两面,或正或奇,或阴或阳,两者或相辅相成,或对立消融。自由是否是一种秩序,混乱可能也是一种中立。或许有本书,记载着这样的故事。
  • 如何化解客户的拒绝

    如何化解客户的拒绝

    本书通过对销售人“自我拒绝”心态及客户拒绝真相的深入剖析,并辅之以大量成功的实战案例,从销售的整个过程给予模块化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