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1500000005

第5章 前言(5)

在唐诗中,以诗表现音乐和绘画的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表现绘画的有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元气淋滴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很明显,诗作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杜甫没有就视觉表现视觉,而是超越视觉,用声音的美形容图画的美(“耳边已似闻清猿”)。杜甫不可回避的矛盾是,图画的美是刹那的、空间的、静态的,而声乐美是时间的。古今中外都有“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的说法,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荆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突出强调的是诗与画的共同性。但是,张岱说:“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如李青莲《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何可画?王摩诘《山路》诗:‘荆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尚可入画;‘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则如何入画?’”

诗画的转化,是困难的,但是,用诗歌表现音乐,在音乐和画图的美学转换中面临更大挑战。这是因为语言符号是不能记录音乐旋律的,如果能够胜任的话,人类就不用发明五线谱和简谱了。面对这个难题,在唐一代诗人中,可能以白居易最为苦心孤诣。我们来看他在《琵琶行》中进行的探索: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这是一笔反衬,在动了感情的地方,却没有音乐。光有这样的反衬,还是比较平淡的,因为这只是一般的叙述。接下去,就透露出白居易式的才情了: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前面一句用了一个情感比较强烈的“惨”字,和“欢”字构成对比。酒喝醉了,却没有一点欢愉之感倒也罢了,居然还产生了一种“惨”的感觉。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心情,没有可感性。为了把这个“惨”具体化,白居易没有直接渲染诗人的心理,而是提供了一幅图画,一个空镜头:茫茫的江水,浸润着月亮(或者月色、月光)。无声的画面,寡白的色调,是画外一双失神的眼睛注视的结果。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这是一个有点突然的转折,强调音乐的效果:惊异。初闻,即如此强烈:改变了心情,“醉”和“惨”的迷蒙都消失了,甚至还改变了主人和客人原定出发的意向,这对于那画外的失神的眼神,是一种冲击: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如此急切的追问,回答却有些卖关子,这是叙事延宕的技巧——不是一般的叙事技巧,而是带着戏剧性悬念的技巧,不但用了,而且加码地用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两句成了千古名句。原因在于,创造性地运用了延宕。“千呼万唤”,是时间的延宕,也是期待的积累;“琵琶半遮”,是对比。期待之切,和亮相之不全,是一种反差,是时间和人情延宕的二度积累,这一积累由于其意外,性质更强,效果更强。正是因为这样,这一句的生命力经历了千年的考验,在不同的语境中,召唤、同化了不同读者的心理内涵,甚至脱离文本语境,成为独立的谚语、格言。

所有这一切,不过是音乐形象出现之前的背景,为音乐形象出现酝酿氛围。

值得一谈的是,这里的叙事手法,主要是事和事的连续性。这对于本诗无疑是必要的。本诗的立意就带着强烈的叙事性。但是,叙事成分,中国和西方不同,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独立的叙事是没有地位的。故叙事往往为抒情所同化,所消解。同化和消解的特点,就是以择情诗的想象和跳跃,瓦解叙事的连续性。例如,在《长恨歌》里,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沉迷,导致了安禄山反叛,唐军兵败,潼关失守,唐明皇仓皇出逃。这么多现实的曲折和连续性过程,到了《长恨歌》里,就只有两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禄山的战鼓一下子震动了长安宫廷的歌舞,导致唐明皇的撤退。这不是现实的连续,而是想象的跳跃,把连续性的过程和因果,几乎全部省略了,变成了抒情的、想象的因果。但,《琵琶行》不能像《长恨歌》这样跳跃,因为《长恨歌》所写是历史人物,其本事,人所共知,而《琵琶行》所写是平凡的人物,其故事情节如果有太大幅度的跳跃可能造成阅读的障碍。这就给白居易增加了难度。既要有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又不能让这种过程性、连贯性过分琐碎,妨碍了抒情性。从上面的引文,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主要是把故事的连续性和人物内在情感的曲折变动结合起来,以内心的动作性来贯通叙事的过程,并没有用想象的因果代替现实的因果。

一旦进入乐曲本身的描述,故事的过程性就暂停了,白居易面临的任务,就是直接写乐曲。这在艺术表现上,显然是一个难度,一个高度。他采取的方法,当然是抒情,但他抒发的不是自我的感情,而是乐曲本身的感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人写调弦,但又不能直接停留在曲调上,未成旋律(未成曲调)已经有动情之处,什么情?是弹奏者的情感。这是全诗的主线,要注意,相对于这条主线,曲调本身的特点是潜隐性的。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演奏者的内心,但仅仅是琵琶女的感情吗?好像又不完全是。诗人从曲调中领悟到了演奏者的情感:这是一种悲抑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特点是“不得志”。这个“不得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超出了一个歌女的精神境界,这就暗示读者,这里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情志;至少是,琵琶女的情志被诗人自己的“不得志”同化了。

但如果仅限于此,白居易的写乐曲,比之前人,比之同时代人,就没有多少超越。毕竟把曲调、旋律之美用语言写出来,是许多诗人尚未突破的难度。用诗歌语言直接表现音乐,在白居易写出这首诗之前,唐诗在这方面的积累也是比较有限的。李白有一系列的诗写到听乐曲,如《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还有《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一首用了“落梅花”这个双关语,既是视觉形象,又是曲调名称。第二首,“暗飞声”,就是说,音乐的声音是看不到的,但是,诗人让它“散人春风”,因为傍着春风,可感性强化了。诗人可能觉得这一点可感性还不充分,就又加上了双关语“折柳”,既是乐曲名,又是可视的动作,构成了内心情绪,是一种审美感应。很明显,天才如李白都尽可能回避直接表现乐曲,因为用语言表现音乐,难度太大,一般诗人,都善于讨巧,大抵取间接的审美感应表现,而很少直接表现音乐。如李益《夜上西城听梁州曲》第二首: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在直接表现乐曲上,有所进展的是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没有用双关,也不是从外部可视效果,而是从心理效果上进行渲染——听了乐曲,就有许由那样的情怀,进入他的那种竟界。这当然是很精致的心理表现,但毕竟是间接的,直乐曲的语言“如听万壑松”,还是没有正面深入到乐曲本身中去。就算白居易本人,也不是能写出水准的。琵琶乐曲的,白居易有好几首。如《听李士良琵琶》:

声似胡儿弹舌语,愁如塞月恨边云。

闲人暂听犹眉敛,可使和蕃公主闻。

正面写乐曲,这一首很可贵,头一句,倒是说到了琵琶的颤音,如胡人卷舌音,可以说是突破性的正面表现,到了第二句,说忧愁如塞月,这是对任何乐器都适用的。原来,琵琶乐曲不过是感兴的由缘而已。再来看许浑的《听琵琶》就更明显了:

欲写明妃万里情,紫槽红技夜丁丁。

胡沙望尽汉宫远,月落天山闻一声。

正面写到乐曲的,也只有“紫槽红拨夜丁丁”,并不见得十分精彩。接下去就是用图画来扩张音乐的空间背景了。这样的构思,在绝句中,已经成为一种套路。正面写出功夫来的,也许可以提到白居易的《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这里写出了琵琶的弦,写到了弹奏的手指,当然还有听觉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和大多数的琵琶主题一样,联想和主题都陷于通用模式,与征戌和边塞之乡思相联系。正面地集中写曲调旋律,难度太大,因而很是罕见,李颀的《听安万善吹·篥歌》可能是难能可贵的: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正面写了乐曲的转折变幻,从龙吟虎啸到黄云萧条,又变作杨柳春风,这首诗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主要是从多幅图画,进入音乐的时间过程性。可惜的是,九雏鸣凤、龙吟虎啸、万籁百泉、杨柳春、上林花,虽组合了多幅图画,但不相连属,且又大多比较陈旧,有堆砌之感,对于乐曲本身的特征,还比较概括。李颀还有一首《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算是写到了乐曲演奏本身:“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搣搣。”话语也比较丰富:“空山百鸟舰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很明显,这一首用的是赋体,以大幅度的图画的排比来强化乐曲的形象。但是,排比的赋体,是平列的、静态的,缺乏连贯的过程;而乐曲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其生命就在于历时性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和停顿的规律性的反复。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第一次用诗的语言,以空前的,甚至可以说绝后的气魄,正面集中写了琵琶乐曲历时性的起伏变幻的旋律,包括演奏乐曲的动作和曲调的程序: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具体到演奏的动作,连曲调的名称都出现了,这好像有点往叙事方面靠拢的冒险。但,接下来,便不是间接用图画,而是直接用声音来表现乐曲了: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可能是由于人的感官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因而视觉意象在诗歌占有极大的优势,而听觉意象则处于弱势。这里,集中了这么繁复的听觉意象,表现的是听觉的应接不暇之感。总体上来说,这里是排比,有赋体的特点,但从形式上来说,又有意打破了赋体一味的对仗,因为前面一连四个句子,好像是平行的,如果真是这样,就成了赋体了。白居易的天才,就在于对赋体对仗的节制:适当地对称,又伴之以错综。实际上,只有前两句是对称平行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而第三、四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式就变化了,不再用对称的句式,而是用有连贯性的“流水”句式,不再作平面的滑行,而是略带历时性的错综的句式。下面四句,也有类似的考究。两句对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接着的两句(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又打破了对称的平衡。这就使得这八句既有统一性,又不单调,处于错综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视觉形象的变化,更是听觉时间过程的变化。应该说明的是,从意象上说,前四句,大珠、小珠和玉盘是以物质的贵重,引发声音美妙的联想。当然,这只是诗的想象的美好,实际上,珠落玉盘,并不一定产生乐音。嘈嘈、切切,声母的闭塞摩擦音性质,本身并不能产生美好的乐感,但是,和“急雨”、“私语”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情感的含量。“私语”,有人的心情在内,“急雨”和“私语”,富于对比的性质不难逗起对应的情致联想。

早在开头,白居易在“序言”中,就交代了妇女的命运:“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这样的乐曲,和这样的语音(塞擦音的交替错综重现)自然构成了悲郁沧桑的氛围。

接下去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不仅仅是句法形式上的错综而且是声画交替上的错综。前四句以听觉的美为主,后四句是视觉图画(花底流莺,冰下泉流)和听觉声音(莺语、幽咽)交织的美。唐弢先生曾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撰文说,这四句美在声韵上的双声和叠韵(间关、幽咽)。但是,此说似乎太拘泥。诗歌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不同,只是一种想象联想的美的情致,不能坐实为实际上的声音之美。

同类推荐
  • 法制教育四年级(上)

    法制教育四年级(上)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并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 电子技术作业集

    电子技术作业集

    本书是以秦曾煌主编的为基础编写的。每章的内容包括重点与难点、课后练习题及解答。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类专业学习电工学课程的辅导书,也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及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电类专业学生使用,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

    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一已经形成,但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增加,相应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尤其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两亿多名在校学生,是一个相当大的社会群体,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令人防不胜防。安全是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改革,没有安全也就没有发展,所以校园安全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单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基本要求,更是学校办学的基本需要。《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在院分管领导的指导下,结合历年来的安全工作经验和教训
  • 我的日记选

    我的日记选

    从《我的日记选》的全部内容来看,成老师还是有这样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的。如“校长篇”的首则日记《我当校长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就谈到了她如何“抓领导班子建设的”,如何“抓教师队伍的提高”的,如何“抓管理制度的改革”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用事实说话”,不能不令人佩服,令人瞩目。正因为他在校长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才收到省教育厅中教处的充分肯定,她不但出席了全省模范校长会议,作了交流发言,而且被评为全省中学模范校长,可喜可贺。
热门推荐
  • 旦夕祸福

    旦夕祸福

    把握玄奥至理,预知吉凶祸福。断神秘莫测,不可思议的风水奇局。偶然获得刘伯温六壬秘术,从此丁艺一飞冲天,相人,算八字,偶遇红颜知己,从此丁艺不在是骚年。
  • 白虎女王

    白虎女王

    一袭紫衣,飘然若仙。一把紫剑,尸积如山。我本不想杀人,为何有人偏要来寻死?只怪阎王催得紧,他们不得不来。她本是个无父无母的普通女大学生,由外婆一手抚养长大。一次与前来争夺房产的舅妈争吵后,跑到荒野去哭泣,不慎撞到有人在劫财害命,结果被灭口。灵魂跟随一道紫光穿越时空隧道,附体在一个同名同姓的小丫环身上。重生后,她才发现自己成了四大神兽之一的白虎精……
  • 穿越之江湖囧事多

    穿越之江湖囧事多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朝穿越尽悲催。天降大任于斯,必先扔个温柔帅哥。再砸个雌雄莫辨妖孽也不错。神说,买二送一。于是天上掉下个性格恶劣的苏贱男。三个性格迥异的帅哥汹涌来袭,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试问谁能抵挡!等等!且看天下无敌神经女如何镇场!策曰:嘘,小声看文早点洗洗睡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她苏小小最大的愿望,就是顶着皇后的名号去相公楼里泡小倌。而她传说中的皇帝夫君常常为此气得咬牙切齿。苏小小才不管,皇帝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乖乖地仰望天空深情呼喊:“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真情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真情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案中冤案

    案中冤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和珅之不走寻常路

    重生和珅之不走寻常路

    和珅不贪,天理难容。*******************************************新书,《幸福官虫》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美女们说他是一个才华绝世、豪放不羁的真男子。清官们说他是一个忍辱负重、打入贪官内部的真英雄。贪官们说他是一个神机妙算、可以推心置腹的好盟友。富商们说他是一个一诺千金、出手大方的财神爷。百姓们说他是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老皇上说他是一个忠心耿耿、可以完全信任的栋梁之才。但是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想要活得更加滋润一些的幸福官虫。【本书轻松诙谐,希望能让大家在工作劳累之余开心一笑。】推荐好友力作海飞龙在人间》《岳飞的贴身保镖》《手撕人生》《一指观音》《道是无情却晓晴》《九天计》《双面咒》《彼此的承诺》《风雨沧桑》《将纵大明》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局:全面反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局:全面反攻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7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雷霆法神

    雷霆法神

    万年后,无尽冰原再一次聚集了无数魔族,蛇尾持枪的阿斯莫德、羊角怒吼的利未安森还有三头狗身的地狱犬……向南,只有冰雪要塞这最后一道屏障。冰雪要塞以南,尽享万年繁华的人族信仰却早已堕落,忘却曾经苦难的他们依旧醉生梦死。我发出一声呐喊,可不只是为了惊醒少数人。
  • 极品魔女未婚妻

    极品魔女未婚妻

    她,是白氏跨国集团的独生女,天使脸孔,鬼马性格。一日被爹妈兴起,赶回祖国?!而且居然还要她跟别人同居?!那个臭流氓自称校草,却和她天天斗嘴,日日斗气,夺她初吻,抢她大床!还害她被黑帮绑架?!更在此时踢爆他们是被指腹为婚的夫妻!NO!妈咪救命,我才不要嫁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