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1500000010

第10章 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灵变幻(2)

任何一种艺术方法,都要有节制地使用,就是精炼的句法,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反复连续地使用意象浮动的方法,可能给人堆砌之感,意象的密度太大,对内心感受层次的展示反倒有妨碍。

并不是景象写得越美好,越有诗意,而是内心的触动越精致,越有诗意。拿杜牧这首和张籍的一首同题诗相比,就很能说明问题: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张籍《江南春》

诗当然不算差,但光是眼睛在动,内心的动作不太明显,景物之美非常丰富,情感却被淹没了。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怜”字值得推敲。怜什么呢?从句法来说,怜的对象是屐齿,但是,屐齿有硬度,大概不用太多怜惜。怜的对象应该是“苍苔”,它是屐齿“印”的对象。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被屐齿印出痕迹的苍苔比之屐齿更足可怜、可爱、珍爱。但,怜惜的是苍苔,还是园子内外人迹罕至的宁静呢?或者二者都一样弥足怜爱?这一切也许不应该过分拘泥。应该认真体会的是,从这个“怜”字中透露出的诗人的心理特征:这是个外部感觉很精致、内心也很敏感的人。

这种精致和敏感还可以从下面一句“小扣柴扉久不开”来体悟。

小扣,是轻轻地扣(不是数量上扣得少,不是“小睡片刻”的“小”)。但是,久扣不开,是不是要重扣一下呢?诗人没有说后来改变了策略,应该是一直“小扣”。这个人不但细心,而且很有耐心,很珍惜园子的宁静。

尽管热爱宁静,但柴门久扣不开,是不是有些扫兴?诗人也没有交代,或者是来不及交代吧。随即便有一个意外的现象,转移了他的注意:门墙里的红杏冒了出来。这神来之笔,成了千古名句。原因可能是:

一、这句表现了诗人心理上一个突然的转折,久扣的沉闷为一个惊喜的发现所代替。春天已经来了,这么美,这么突然。

二、这个发现的可喜还在于,是一枝红杏,而不是一树红杏。如果是一树红杏,那意味着春天早已到来。而一枝红杏,则是最早的报春使者,“最早”和“我”不期而遇,是“我”的发现。

三、这是一刹那的惊喜,没有准备的欢欣,无声的、独自的欢欣,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变化的发现,而且是对自我心灵的发现。

四、一般地说,诗句的好处,是不能脱离全诗来理解的,但这两句在长期的传诵中,却常常被独立引用。有时表现在外界重压下抑制不住的生气或者活力;有时则具有了由格言式的意义衍生出的寓意;红杏出墙,用在男女关系上,表示女方有外遇。

春天的美好,也有这样偶然地被发现的。

这和杜牧满眼鸟语花香的纵目远眺,是很不一样的,不一样不仅在景色,更在心情和胸怀。

这首诗写得很精彩,其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了千古名句。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句子不是作者的原创,而是从陆游的《马上作》中抄来的。陆游的原作如下: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这当然有点煞风景,但奇怪的是,陆游的原作,在多少年的流传中,却不及叶绍翁这句诗这样脍炙人口。这也许可以说明,叶氏不仅仅是抄袭,还是有一点创造的。从全诗来比较,二者有明显的差异。在陆游的原作中,前面两句是一般的欣赏美景,第三四句,基本上仍然是对美景的欣赏,不过想象更加活跃了,不是一般地描写杨柳和红杏之美,而是把杨柳与红杏的关系想象成为:1.“遮”与“不断”的矛盾关系;2.把这种关系,和春色之美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因果:因为丰茂的杨柳,遮不断红杏,有了色彩的反差,春色才显得如此美好。这两句比之前两句,情致要活跃得多了。

但是,比之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要逊色一些。因为,第一,叶绍翁是在耐心地扣门,却久扣不开的情况下,突然发现红杏一枝的,充满了惊异,为春色之美而激动,和前面的宁静、专注于扣门,构成了一种张力,或者叫做对比。第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外部世界景物的美好,而且是内心突然和自我发现。陆游在诗中,以杨柳为背景,衬托出一枝红杏,是很有表现力的,特别是“遮”字,让读者调动想象,好像杨柳是有意志的,但是不管杨柳多么茂密,也遮挡不住“一枝红杏”。叶绍翁同样利用了陆游的“一枝”,以一点红色为由头,先把“遮”字改为“关”字。这个“关”字很有讲究,一是来得自然,上承久扣不开的柴门;再是联想的过度自然顺畅,下启超越性的想象。柴扉只能“关”人,而诗中的“关”所暗示的不是人,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春色”。这是想象的飞跃,也是语义的双关。下面与此相对应的是“出”字,和陆游一样。但是,由于承接的是“关”字,同样一个“出”字,就具有更强的感觉冲击力,为静态的红杏带来了动势。这其实已经不是在描绘或者单纯地欣赏风景,而是通过更加主动的想象,择发诗人心目中对春色之美的感叹。春色不是像在陆游的诗里那样遮挡不住的,而是封闭不住,压抑不住的。叶绍翁用了“满园”,一方面,紧扣柴扉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以“一枝”之微,与“满园”之盛,形成对比。最后,在陆游那里,杨柳和红杏所显示的春色,是诗人的视觉直接接触到的,而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却完全是想象,是诗人带动读者在想象。对于读者来说,光有直接感知的外部世界的美好,还是比较表面的,只有激活内心世界的想象,才更能受到诗情的感染,获得更多的享受。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是一首词,表现城市春天的游乐生活,有明显的商业市井色彩。这从“縠绉波纹迎客棹”的“客棹”中可以看出,船是租来在水上划着玩的。作者也很注意表现春光的美好,突出气候的特点:一方面晓寒还在,一方面绿杨已经笼烟。作者精心地把这种乍暖还寒的风物,组织成一幅图画,把晓寒放在绿杨之外,加上一点雾气(烟),让画面有层次感。想来,这一句费了作者不少心力,却并没有在后世读者心目中留下多么惊喜的印象,倒是下面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轰动一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

其实,这句最精彩的也就是一个“闹”字。因为是“红”杏,用“闹”字,就显得生动而贴切;如果是“白”杏呢?就“闹”不起来了。

但李渔不以为然:“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争斗之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见之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俗,且听不人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句。”(李渔《窥词管见》)

李渔的抬杠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因为在汉语词语里,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自动化的联想机制,热和闹、冷和静,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说“热”很容易想到“闹”,而说“冷”也很容易联想到“静”。红杏枝头的红色花朵,作为色彩本来是无声的,但在汉语里,“红”和“火”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红火”。“火”又和“热”联系在一起,如“火热”。“热”又和“闹”联系在一起,如“热闹”。所以红杏春意可以“闹”。这个“闹”,既是一种自由的、陌生的(新颖的)突破,又是对汉语潜在规范的发正是因为这样的语言艺术创造,作者获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为什么不可以说,红杏枝头春意“打”,或者春意“斗”呢?“打”和“斗”虽然也是一种陌生的突破,但却不在汉语潜在的联想机制之内,“红”和“斗”、“打”没有现成联系,没有“热打”和“热斗”的现成说法。

词语之间的联想机制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潜意识,是非常稳定的,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的。虽然现代科学有了进展,有了“白热”的说法,但在汉语里,仍然没有“白闹”的固定联想。这是因为“白热”这一词语形成的时间太短了,还不足以影响民族共同语联想机制的稳定性。

这首词的下半阕,流露出商业娱乐场里的情绪:“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把生命当作“浮生”,意思是生命的价值是缥缈的,生命是短暂的,相比起来,欢乐总是不够,为了博得(女性)一笑,就是一千金,哪里会吝惜!这是从反面衬托生命短暂。最后两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为什么要劝酒斜阳?斜阳就是夕阳,晚照也是夕阳,都有晚年的意思。这两句总体是说年华瞬息即逝,还是及时行乐吧。

即使在春天,美好的春天,红杏闹春的季节,也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作者还是个官员,一个大知识分子,和欧阳修一起撰写过官史的人。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官员不算是虚伪的;另一方面,他多多少少有一点浪荡吧。他居然可以这样浪荡而自得,而且将之诗化,这也许是要一点勇气(包括道德的和艺术的)的吧。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氏这首词,也是表现春天的美好的,但和宋祁的很不一样。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来,辛氏强调的不是宋祁式的市井的繁华和欢乐的享受,而是农村的朴素和自得。

作者对农村的感情,和传统的山水田园诗有点相近,但又有很明显的不同。他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欣赏自然风光,他在农村安身,对农事和农时,有更细致的关注: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事和农时是实用的,并不一定有士大夫的诗意,但辛氏对农事和农时的种种现象,用一种隐含着欣赏的眼睛去观察,使这些本来平淡的细节被一种默默的喜悦统一起来。陌上桑芽,邻家蚕种,本来很琐碎,更像是散文意象,将它们转化为诗,应该是不容易的。桑芽,还比较好说。蚕种,在辛氏以前,可能还不曾进入过诗歌。至于牛犊,在前人的“农家乐”主题里是有过的,但是让它叫起来,还要叫得有诗意,并且和蚕种之类统一起来,恐怕不但得有一点勇气,还得有点才气。关键是,诗人先用了一个“破”字,和桑芽的“嫩”联系在一起。这在联想上似乎有矛盾:“嫩”怎能“破”?但是,这正是早春的特点所在,也隐约表现了诗人的关注和发现。至于“蚕种生些”,说的不是蚕种,而是从蚕种开始蠕动起来的小香蚁,也是初生的、少量的,虽然很不起眼,诗人却为之注目。这里有诗人悠闲的心态,有一种默默的体察和喜悦。

下面的“斜日寒林点暮鸦”中,“寒林暮鸦”本来是有很浓的文人山水田园格调的,但这里没有落入俗套,就好在这个“点”字,用得很有韵外之致。点者,小也,远景也。在斜日寒林的空旷背景上,一个“点”字,使遥远的视觉不但不粗疏,反而成了精致的细节。对于大自然的美好的专注,是传统文人山水诗的趣味;而牛犊的鸣叫和蚕种的生息,则属于一种农家田园趣味。作者不是作为文人去欣赏农家之乐,而是以欣赏农事的眼光来体味家园之美。

辛氏这首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交织着两种情趣,一是大自然山水画之美,一是人间田园之美。这里的田园和一般山水田园诗中的田园又有一点区别,更多的是家园。它不是暂时的,客居的,而是属于自己心灵的家园。

这首词还有一个特点长期被读者忽略,那就是,全词本来是抒情的,但在语言上,却大体都是叙述,甚至充满了白描。“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人家”,和杜牧《江南春》中“水村山郭酒旗风”是同样的意境和手法,但辛氏和杜牧不大相同,他不是以城市人的眼光来欣赏山水田园,而是把田园当作了家园,并且表示,田园和家园比之城市要精彩得多: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城市中的春天当然也是美好的,但那里的春天和美艳的桃李花联系在一起,那里的春天也像桃李花一样短暂,经不起风吹雨打。诗人用一个“愁”字点出了他的倾向。时尚是一种潮流,能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但时尚又是瞬息万变的,桃李花会因处于时尚之中,而免不了为不可避免的淘汰而忧愁。田园和家园里的春天,不应该有城市中的桃李那样美艳,因为它和农村田野的花联系在一起。李白在宫廷供职的时候,曾选择将柳和春天相联系:

寒雪梅中尽,春从柳上归。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这些诗意都是现成的,辛弃疾的选择就偏要与桃李柳等等拉开距离,而且要与之有对比。这就意味着他的选择不是现成的。这对辛弃疾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最后他选择了农村中最不起眼的荠菜花。而且把话说得很彻底:“春在溪头荠菜花。”好像在荠菜以外,就没有春天的景象了似的。是这种高度集中的想象,才使得荠菜花的诗意中隐含着发现和惊喜。这一方面表现了田园和家园的朴素,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对荠菜花长期被漠视的成规的颠覆。

同类推荐
  •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本书主要内容为:国际货物运输概述,国际货物运输的方式及组织机构,国际货物运输的方式及组织机构。
  •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5册)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5册)

    以一位名为威尔逊的教授与3位学生为主角,通过对各种事物与科学知识和原理的讨论,系统讲述了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的事物与现象原理。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这比死记知识,大量解题要实用得多。《科学读本(英文原版)(套装共6册)》对中国学生而言,这又是另一习得英语的良好途径,尤其对那些准备出国学习的孩子们,《科学读本》的阅读学习,对他们继续国外课程的学业定有很大帮助。比起文学与文史题材的英语读本,科学英语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与学习。一是其讲述内容均为我们身边熟悉的万事万物,容易联想记忆;二是科技英语的语法、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比文学语言更简洁清晰,易于理解。相信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该书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线,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职业教育的主体性教学体系进行了架构。这是国内职业教育界一本颇具原创性的有关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专著,既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论建设作出了贡献,又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职业院校一线的同仁们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借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本书精选北美中小学课本中的标准课文,涵盖的学科广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生物、化学、体育等等。藉此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美式教育的精髓。我们试图让你真正“浸入”到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完美结合,充分调动自己无意识记忆的潜在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6册)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6册)

    以一位名为威尔逊的教授与3位学生为主角,通过对各种事物与科学知识和原理的讨论,系统讲述了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的事物与现象原理。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这比死记知识,大量解题要实用得多。《科学读本(英文原版)(套装共6册)》对中国学生而言,这又是另一习得英语的良好途径,尤其对那些准备出国学习的孩子们,《科学读本》的阅读学习,对他们继续国外课程的学业定有很大帮助。比起文学与文史题材的英语读本,科学英语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与学习。一是其讲述内容均为我们身边熟悉的万事万物,容易联想记忆;二是科技英语的语法、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比文学语言更简洁清晰,易于理解。相信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热门推荐
  • 实干胜于空谈:责任感与执行力培训读本

    实干胜于空谈:责任感与执行力培训读本

    古语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哪怕是最难堪的失败也可以用实干将它转化成为成功。如果只是坐着空谈、抱怨哀叹,却不积累经验,不积累人脉,不积累能力,那么等到了人生的尽头,成就从何而来呢?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空谈而不有所准备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机会白白溜走。不管做事业也好,做企业也好,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平时踏实地积累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 泽俗

    泽俗

    若这是命运,那就沉沦若这是宿命,那就反抗什么是对错,有心而定
  •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史蒂夫,你爱我吗?"谭雅坐在地上仰望天空问。"当然咯!"史蒂夫边吃了一口牛肉边说。"怎么个爱呢?"谭雅把脸转向了史蒂夫。"我们一起经历过得坎坷有多少,我爱你就有多少。"史蒂夫坚定的说到!"我也爱你。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我都是你的人!"谭雅也用坚定的目光看着史蒂夫的脸。
  • 直觉异能

    直觉异能

    罗岳是一名普通毕业生,因遭遇一次离奇的面试,开启了隐藏十年之久的直觉异能。等待他的是平静外表之下,绚丽多彩又不可思议的都市生活……
  • 快穿姐妹的虐渣之旅

    快穿姐妹的虐渣之旅

    第一次写文,如果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包含【她,夏子默。在和未婚夫,同归于尽时莫名其妙地签约一个系统而且她最好的朋友黎梦羽也来了她,在做任务时莫名其妙地被一个男人缠上了。她,黎梦羽,在死时被好朋友复活,还竟然和一个系统签约了,从此开启了做任务的一条不归路上】本文1V1男主待定,这是我第一次写文,里面的内容都是我亲自写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小雨是学生党,一周尽量能更两、三章。既然你已经点进来了,就请收藏吧,不然你会后悔的哦。
  • 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

    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

    人人都渴望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豪,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梦想成真。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一无所有;而一少部分人却能够站到财富的金字塔尖,荣华富贵一生。我们相信富有一定有其成功的原因,如果能够揭开富翁的创富秘密,我们也一定能够借鉴它走上创富之路。凡禹、刘挥编著的《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集结了众多富人的创富经验和智慧,《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中既有精彩的创富故事,又有结合故事所作的精彩论述和创富指导。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梳理了诸多致富思路、提供了诸多致富方法,全面解析富人由穷到富或者由富到更富的秘密,为读者呈现了一条清晰的高效致富之路。
  • 遗梦千年·寻秦

    遗梦千年·寻秦

    卫龙是一位历史系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立刻参加工作,而是留校参与研究有关秦始皇之死的历史课题。阴差阳错中他在考察时穿越回秦朝。依靠自己的运气与贵人的帮助,逐渐走近秦始皇,并走上了一次惊险的旅程……
  • tfboys之十年之约永远爱

    tfboys之十年之约永远爱

    当三位全能女孩遇上三小只会擦出啥样滴火花呢!(银家第一次写,不好勿喷)
  • 仇仙道

    仇仙道

    天之道,取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取不足而补有余。一个主人公自懵懂中成长,经历了人生酸甜、诸般事物,逐渐明悟本心的故事。“这世界纷乱复杂,而我只想做好我自己。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 像男人一样战斗

    像男人一样战斗

    曾经有个男人告诉我历史只教会他一件事就是像男人一样战斗(未成年人谨慎阅读,以免造成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