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6700000034

第34章 借力打力:驱策他人、因势利导的太极艺术(1)

为官者最高的境界就是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来为自己做事,这是王阳明历经几十载官场风云总结出来的为官哲学。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圆滑且委婉的官场太极艺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的时候,采取的就是巧妙地使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借力打力,以此完成了平叛,获得了名望。王阳明的这种太极艺术不仅用在了打仗方面,在官场中也有所应用。他在与官场中人打交道的时候从不会将话说破、把事做绝,他认为官场中大部分的人与自己都是合作关系,你助他人,他人就会回报于你,找到彼此的利益共通之处相互合作,就能够实现双赢。另外,王阳明还认为在官场中要想成为高明之人,就要借助贵人的帮助,让事情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因势利导,成全自己。

1.借力打力,巧妙运用身边的资源获得威望

王阳明虽然是一个文官,但是在带兵打仗方面也是一位能将。平定宁王叛乱和清剿众多山贼的表现,就足以证明王阳明是一个善用兵法的人。而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造就了其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但是人们只知道王阳明打了胜仗,获得了名望,却很少有人知道王阳明是如何做到的。其实,王阳明只是借力打力,巧妙地利用了身边的资源,才使自己成了一个全能良才。

宁王起兵造反的时候王阳明正被王琼派去福建降服当地的山贼,他在去福建的路上听闻了宁王叛乱,于是他马上返回,调集兵力,准备与宁王一战。当时,宁王已经率领大军到达了鄱阳湖一带,对安庆进行了包围,此时的局势非常紧迫。王阳明想到如果安庆被攻破,那么南京也将会很快沦陷,南京沦陷之后宁王就会顺势在南京立足称王,到那时大明王朝很可能就会被一分为二了。所以,他怀着经世救国之心,准备在宁王进攻南京之前与其一战。

然而,由于当时王阳明是以巡抚南赣汀漳的身份去处理福建兵变的,所以他的手上并没有兵马,如何征得千军万马是他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当时王阳明向朝廷上疏搬救兵,那么即使是官兵来了,宁王也早已经攻占了南京城,所以这是最慢的方法,也最不可靠。最终,他认为利用身边的势力和资源是一种可取之法。于是,他在未得到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写了假借兵令向邻省借兵,并且还制造出很多朝廷的声势,这让宁王的人马感到震惊。当时,王阳明还发出了很多征兵告示,这些告示写得十分慷慨激昂,吸引了众多武艺高强的江湖义士,而且他们还拉来了更多的弟兄。在王阳明的指挥下,这些江湖义士奋勇杀敌,与宁王的人马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对战。尽管这些江湖义士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纪律,却帮助王阳明给了宁王狠狠的一击。后来在王阳明的英明决断下,他们准备先攻占宁王的老巢南昌,因为叛军在南昌的兵力很少,而只要攻下了南昌,就相当于是攻占了宁王的基地,这样就能够从侧面来帮助安庆,进一步保卫南京。

事实证明,王阳明这个冒险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南昌,虽然到处是宁王的地盘,王阳明却还是利用了当地的有效资源来进行反击。王阳明在进攻南昌之前先是发出告示,说明了宁王的罪行,然后发出了投诚告示,安抚百姓。在这些招数之下,南昌很快被王阳明率领的民兵和江湖义士所攻破。最终,宁王被活捉。

可以说,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而且他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最重要的是,王阳明能够在危急时刻选择巧妙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借力打力,不仅为朝廷平定了叛乱,还为自己赢得了威望。

而王阳明的这种利用身边有利资源来赢得威望的做法,是一种曲折婉转的太极艺术,在官场上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王阳明热衷于传授自己的心学思想,在他的心学思想中,太极艺术也一直是他常常提到的。王阳明认为,要想让自己在官场中变得强大,需要的不仅仅是人脉,还需要高深的智慧,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有效地达到自身的目的。只有这样,为官者才能左右逢源,进而让自己赢得威望和名声。

王阳明的这种方式影响了很多后人,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位。曾国藩十分欣赏王阳明的为人处世智慧,他熟读关于王阳明的传记,而且从他的心学智慧中学到了很多为官和为人的哲理。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曾国藩在为官处世中对王阳明的很多方法进行了改进,但是主要的内容和宗旨是没有变化的。

曾国藩与王阳明一样都是文官出身,也同样统领过军队。只不过,王阳明只是处理宁王以及一些山贼的叛乱,曾国藩镇压的却是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太平军的兴起激起了曾国藩想要得到更大权势的欲望,而且朝廷对待太平军誓死反抗的态度也让他找到了招兵买马的理由。当时,清政府出台的一个政策对曾国藩来说十分有利——清政府为了能够快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决定允许地主阶级组建军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借此机会回到湖南,组建了湘军。

军队是自己筹集粮饷组建的,所以每到月底发军饷的时候,曾国藩都会很发愁。当初组建军队的时候,他也是依靠了当地的一些大财阀的帮助。但如今这支军队力量越来越大,需要的军饷越来越多,这些富商财阀也都很难支付了。于是,曾国藩只好向朝廷上疏,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国库的银子来养活这支军队。虽然朝廷十分不乐意,但还是在紧急情势的逼迫下下旨让各地官府主持输送银两给当地的军队。而曾国藩的军队主要在江浙一带活动,所以其军队的粮饷是由两江总督负责的。

但是,这些地方官员并没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事,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政策严重触犯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地方官员是一拖再拖。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无奈只能自己掏腰包付军饷,所以养活湘军的粮饷大部分都来自曾国藩。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利益,官场上的钩心斗角也逐渐演变为了明争明斗,此时的曾国藩也不甘示弱,他想要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做些文章,让那些地方官员得到教训。

1861年,太平军准备攻打杭州城,这时候镇守杭州的太守是王有龄。王有龄是一介文人出身,而且历经很多磨难才取得功名。此时杭州城已经被太平军重重包围,王有龄很清楚自己已经不能抵挡住太平军的攻势了。于是,他急忙向当时握有重兵的曾国藩求救。但其实王有龄和曾国藩在此之前就有很大的过节,而且身为杭州的政府官员,王有龄在当初也没有及时地拿出银两来资助军队,曾国藩对此耿耿于怀。虽然曾国藩在收到王有龄的求援信之后并没有拒绝,并答应了前去救援,但是他带领军队慢悠悠地前行,用了大概一个月时间才到达杭州城。而此时的杭州已经被太平军攻克,王有龄苦等数日之后在绝望中服毒自尽。

在这件事情上,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曾国藩是故意放慢去杭州救援的速度的。此时杭州城虽然沦陷了,但是朝廷也怪罪不到曾国藩头上,而且曾国藩还用这件事情教训了王有龄以及与其怀有同样想法的那些不肯支持军饷的政府官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威望。自从发生王有龄的事情之后,很少再有地方官员不肯支付军饷给曾国藩了。

其实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军队和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的阵势来打击和教训自己在官场上的敌人。这显然是一种十分强势的手段,但是强势之中透露着委婉的太极艺术。曾国藩利用了自己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借力打力,为自己树立了权威。后来,湘军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大,李鸿章、彭玉麟等朝廷重臣也都纷纷对他表示佩服。可见当时曾国藩的权势之大,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曾国藩在官场上的一些特殊的智慧。可以说,王阳明的那种借力打力巧妙运用身边资源的方法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借力打力,在官场中是一种较为隐晦的心理战术。运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来为自己赢得威望,是一种既安全又可靠的方式。可以说,利用这种方式如果取得成功,那将是一项辉煌的成就,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方式显然既可靠又可取。

2.话不说破、事不做绝才能因势利导

王阳明的为官哲学很多都是十分隐晦的,这与他在哲学思想方面的领悟有很大的关系,他习惯用那种委婉的太极艺术来为官处世。在官场上,王阳明很少会将话说破,将事情做绝,因为他知道这样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只有话不说破,事不做绝,才能在官场上因势利导,使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王阳明虽然一心想要成为圣贤,但他终究不是圣人,同样也犯了很多“错”。在官场中,王阳明承认自己犯过很多“错”,比如最大的一次错误就是他向正德皇帝上疏,搭救那些被刘瑾陷害的人,导致他最终被分配到了偏僻的龙场,成为一名微不足道的驿丞。事实上,王阳明的“错误”就在于他将话说破了,所以才有了他后来的“龙场悟道”和大彻大悟。

王阳明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之后认为在朝为官,不应该将话说破、将事做绝,只有留有回旋的余地,才能够因势利导,以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王阳明在宁王造反之前曾经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时王阳明被王琼所赏识,经常被王琼派遣到南方各地剿山贼、平祸乱,这让宁王以及很多朝中大臣十分欣赏。其实,宁王很早就知悉王阳明的为人,一直想要将其纳入自己的麾下,于是就派刘养正和李士实前往王阳明的府中拜访,以便打探口风。

王阳明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在家中备好了酒席迎接他们的到来。刘养正到来之后,先是对王阳明在南方平乱中获得的成功大加赞扬,然后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又赞美了一番。紧接着几杯酒下肚之后,刘养正才开始真正地进入正题。刘养正说道:“宁王德高望重,更重要的是他尊师重道,有王者的气度。先生在学问方面的造诣,宁王向来十分钦佩,故让我前来表达敬意,并且还有一事想要托付。”王阳明不紧不慢地问是何事。刘养正说:“宁王想要拜先生为师,以学习先生的学问。”

其实刘养正所言也大都属实,宁王确实要比当时的皇帝英明,而且在学问方面也很有造诣,经常与唐伯虎等才子交流。王阳明听到刘养正的这个消息之后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宁王想要向自己拜师,按照常理来说这只是简单的做学问的事情,但是就算是再纯粹的事情一旦与政治挂钩就会复杂起来。他不想参与这件事情,但是宁王又十分不同,他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权力,一不小心便很容易得罪对方。于是,王阳明对刘养正半开玩笑地说:“那宁王肯舍弃他的爵位来赣州当我的弟子吗?”刘养正听到这话之后觉得王阳明并非善类,于是唉声叹气地说道:“先生难道看不出来吗?宁王是否舍去爵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今皇上贪玩成性,不理国事,这样下去我们大明王朝危在旦夕啊!”王阳明听到刘养正的这番话之后才算是真正地领会了他的意图——宁王造反是迟早的事情。

这时,李士实也响应刘养正,在一边附和着说道:“宁王犹如汤武,英明果断,先生意下如何呢?”王阳明平静地说道:“即便是汤武再世,也应当由姜子牙等人来辅佐。”从王阳明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刘养正和李士实就是姜子牙之辈。李士实似乎听出了其中的意思,说道:“有汤武,自然就会有姜子牙!”王阳明静而不答。

刘养正二人见王阳明的态度十分坚决,认为想要拉拢王阳明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于是起身准备告辞。但是聪明的王阳明并没有就此打发走刘养正,他当时做了一个决定:让自己的得意弟子冀元亨与刘养正一同随行去南昌为宁王讲学。随着宁王后来的造反,王阳明对这个决定有些后悔,但是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完美且妥当的决定。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决定,是因为王阳明当时深知宁王造反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宁王很可能已经谋划已久。如果刘养正等人将自己不合作的事情告诉了宁王,而宁王最终因为很多人的不支持而放弃谋反的计划,那么宁王依然拥有高高在上的地位。要想收拾一个不收自己为徒的王阳明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当时王阳明只是一个小小的南赣巡抚,所以王阳明为了自保没有将话说死,为的是如果宁王不造反,那么日后还能够与之友好相处。王阳明派自己的得意弟子去给宁王讲学不但表示了自己不能擅离职守,而且也给足了宁王面子,从这一点上来讲王阳明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宁王得知了王阳明不合作之后,还是决定要造反,那么冀元亨在宁王府就可以打探到一些消息,以便让王阳明及时地做好准备。王阳明认为一旦宁王造反,由于南昌距离都城十分偏远,所以要想在第一时间镇压,自己肯定是最便利的。可以说,他派自己的弟子去宁王府也是有一定的打算的。从这一点上来看,王阳明没有将事情做绝也是十分合理的选择。

正是因为王阳明没有将话说破,没有将事情做绝,所以他才在宁王造反这件事情上占据了有利的先导之势,而且这也让王阳明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平定宁王叛乱。

而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官场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用关系是何等重要。为官者只有不将话说破、不将事情做绝,才能够因势利导,让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话不说破、事不做绝,这在王阳明的哲学中是一种适度且具有原则性的思想,也是一种为官者必备的特质,更是一种为官者的智慧。也就是说,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让自己有发挥的空间,这是为官者的一种太极艺术之道。

同类推荐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为了匡复汉室,刘秀兄弟二人走上革命征程,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然而,功高震主的他们很快遭到打压,处于绝境中的刘秀只好韬光养晦。王莽被灭后,刘秀趁机逃出虎口,不断壮大实力,先后消灭了王朗等势力,逼降了铜马等义军,推翻了更始政权,扫清了残余障碍,一统天下,开启了东汉新局面。刘秀以柔治国,很快东汉便国富民强。飘雪楼主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整个故事始终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引人入胜的光和热。刘秀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真的是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吗?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凡·高

    凡·高

    凡·高(1853~1890)Gogh,Vincentvan荷兰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热门推荐
  • 陌陌流年淡情缘

    陌陌流年淡情缘

    你爱我吗,流年呆呆的望着眼前这个她整整爱了三年的男子,却不敢问出口,泪无力地落下,夏吟默,你是流念不论怎样都逃不过的劫。
  •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本书根据泥鳅生态养殖生产实际和相关法规,提出了生态养殖泥鳅的要求,介绍了与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泥鳅的生态特征,系统地介绍了生态养殖泥鳅如何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饵料配套、商品泥鳅等方面的技术关键及其特点。
  • 逆魔神

    逆魔神

    他是天界高高在上的三殿下,天赋绝伦,万人敬仰!不满天帝所为,偷偷逃去人界。她是魔界公主,美貌世所罕见,但魔帝却想将她嫁给一个她不爱之人。她从大婚之日逃出。当这二人相遇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神魔之战-他该何去何从;天界之灾-看他力挽狂澜。傲视三界后,他却只想和她.....
  • 牧仙记

    牧仙记

    大千世界陈心,因得到失传已久的体修传承,被仙帝设计坑杀,魂穿下界,自此走上一条与世为敌的体修道路。且看陈心,逆天而行,斩尽仇敌,傲世苍穹!仙如猪狗牛羊,吾掌生杀予夺,天地囚于掌间,放牧漫天仙魔。此为,牧仙!
  • 大学生杨帆和周慧的奇遇

    大学生杨帆和周慧的奇遇

    应届的大学生杨帆从其女友大三女生周慧处得知,有一些很有权势的人物,阴谋夺取杨帆舅舅李友轩的蕴藏量达三百吨的金矿,他们打算帮助李友轩保护他的权力。他们采取的行动中遇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本书属于原创的浪漫主义的现实作品。本书上卷已完成共一百一十章现附上前八章目录第一章谋夺金矿第二章吹吧你第三章好人我要帮他第四章干脆这么办第五章以氺试金第六章金佛是铜佛第七章帮帮陶勇第八章离家出走
  • 少将独霸冷妻

    少将独霸冷妻

    她冷淡柔弱,六年的努力,为了也不过是想要得到心里那个人的一点位置,她认为爱就要爱得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付出。可是他说他永远也不会爱上她,他说养她是因为她有利用价值,他说他要把她送进另一个男人的怀里。终于,她累了,想逃离了,她会把命还给他,因为她不再爱了!
  • 偶尔会想你:第二季

    偶尔会想你:第二季

    不要说再见,不要说怀念。因为一别就是永远,一念就是从前。青春年少里每一步,都该是深刻的,幸福的,永恒的,但也是最脆弱的,痛苦的,转瞬即逝的。从懵懂的初三,到青春的高中,再到成熟的大学…时光不老,“百乐会”不散。庄老大,胡蝶,安然,小狐狸,萌妹子,林飞,尤雨…还记得我们走过的一段段年少青春吗?故事的最后,你们也明白了吗?其实没有太多的笑与泪、痛与怨、爱与恨…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 无铭者

    无铭者

    李开心是一个高中没毕业的不良少年,这天他打工的时候忽然被纯白丘比,飞天耗子以及圆头圆脑带红围巾的企鹅找上门,邀请他成为马猴烧酒……“哎呀各位科研小组的大哥其实我是挺愿意的呀,但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李开心怒道:“老子是男的!”
  • 落单恋人

    落单恋人

    他是一位洒脱不羁的富二代,人如其名又高又帅。她是一个活波可爱的小女生,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同名不同姓。二人在火车站相遇,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相爱了。高爸爸望着高帅子承父业,壮大自己的公司,而高帅却有自己追求的梦想;高爸爸指定高帅和官二代丁盛花结婚,门当户对,而高帅却一直对远在他方的平凡又简单的文成念念不忘。面对家人的强势反对,他们依然守候彼此的约定,记得曾经一起浪漫的桥段。但他们又该如何携手走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漠武决

    漠武决

    漠界,只可见兮,沙中百金甲,万墓覆三分。仙絶还是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