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國地廣人稠,亞於爪哇。民俗富饒。男子上身赤膊,下圍絲布手巾,加以壓腰。 (「加以壓腰」,「加」原作「如」,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鬢鬚并滿身毫毛皆剃去凈,止留其髮,用白布纏頭。如有父母死亡者,其毫毛即不剃去,以此為孝禮。女人髻綰腦後,下圍白布。 (「下圍白布」,「下」原作「不」,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其新生小兒則剃頭,女則胎髮不剃, (「女則胎髮不剃」,「髮」原作「後」,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就養至成人。 (「就養至成人」,「成」原作「長」,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無酥油牛乳不食其飯,若人欲喫飯,則於暗處而食,不令人見。檳榔荖葉不絕其口而食。米穀荳麻皆有,惟無麥麵。椰子至多,油酒糖醬皆將此物做造而食用之。 (「油酒糖醬皆將此物做造而食用之」,「醬」原作「飯」,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人死則火化埋骨。其喪嫁娶親,隣之婦都將兩手齊拍胸乳而叫嚎哭泣為禮。其芭蕉子、波羅蜜、甘蔗等菓皆有,瓜、茄蔬菜,牛、羊、鷄、鴨亦有。王以金為錢,通行使用,每箇重一分六厘。中國麝香、紵絲、色絹、青磁盤碗、銅錢、樟腦甚喜,則將寶石、珍珠換易。王常看人賫寶石等物,隨同回洋寶船進奉朝廷。
○小葛蘭國
自錫蘭國馬頭別羅里開船, (「白錫蘭國馬頭別羅里開船」,原無「別」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往西北,好風行六晝夜,到小葛蘭國。其國邊海,東連大山,西是大海,國王、國人皆鎖俚人氏, (「國王國人皆鎖俚人氏」,「氏」原作「民」,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崇信佛教,尊敬象、牛,婚喪等事與錫蘭國同。 (「婚喪等事與錫蘭國同」,原無「同」字,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土產蘇木,胡椒不多。其菓菜之類皆有。牛羊頗異,羊青毛,腳高二三尺,黃牛有三四百觔者。人日食二飡,用蘇油拌飯而食。而市使金錢, (「而市使金錢」,原無「市」字,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雖係小邦,王亦將方物差人進貢。
○柯枝國
小葛蘭國開船,沿山投西北,好風行一晝夜,到本國港口泊船。其國東是大山,西臨大海,南北邊海,有路可通鄰國。其國王亦鎖俚人氏,頭纏黃白布,上不穿衣,下圍色絲手巾,再用顏色紵絲一疋纏之於腰,名曰壓腰,其頭目及財主服用與王頗同。人樣匾片蓋之, (「人樣匾片蓋之」,似有脫文。明紀錄彙編本作「民居之屋,用椰子木起造,用椰子葉編成片如草苫樣」。) 雨不能漏。家家用磚泥砌一土庫,止分大小,家有細軟之物,俱放於內,以防火盗。國人五等:一等南毗,與王同類,內有剃頭挂線在頸者, (「內有剃頭挂線在頸者」,「頭」原作「所」,「線」原作「綿」,據明紀錄彙編本改。「挂」原作「桂」,據清勝朝遺事本改。) 最為貴族;二等回回人;三等人哲地,皆有錢財主;四等人名革令,專與人為牙保;五等人名木瓜,木瓜者,至低賤之人也,王令此輩俱在海濱居住,簷不過三尺,高者有罪,其類穿衣上不過臍,下不過膝,或出於路,途遇南毗、哲地人,即伏於路傍,俟哲地等過則起而復行。其木瓜之輩專以漁樵檯負重物為生,官不許穿長衣及經商買賣,如中國漢人一般。 (「如中國漢人一般」,「漢」原作「儺」,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其國王崇奉佛教,尊敬象、牛,建造佛殿,以銅鑄佛像,用青石砌其佛座,週圍砌成水溝,傍穿一井,每日侵晨,則鳴鍾擊鼓,汲水於佛頂澆之再三,眾皆羅拜而退。另有一等人名濁饑,即道人也,亦有妻小,其輩自出母胎,髮不經剃,亦不梳篦,以酥油等物將髮槎成條類氊樣,或十餘縷,或七八縷,披曳腦後,卻將黃牛糞燒為白灰,遍搽其體。上下無衣,止有指大黃藤兩條緊縛其腰,再以白布為稍。手挐大海螺, (「手挐大海螺」,「挐」原作「繫」,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常吹而行。伊妻略以布遮其醜隨行,此等即出家人也。倘到人家,則與錢米等物,此地氣候常煖如夏,並無霜雪。每年至二三月夜間,則下陣頭雨一二,番人家即整蓋住屋,備辦食用。到五六月,晝夜下滂沱大雨,街市成河,人莫能行。候雨信過, (「候雨信過」,「候」原作「後」,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至七八月纔晴,至八月半後晴起,要點雨也無,直至次年三月又下雨,常言「半年落雨半年晴」,正此處也。
土無他產,止有胡椒,人多置園種椒為產業, (「人多置園種椒為產業」,原無「椒」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每年椒熟,有收椒大戶收買,置倉盛頓,待各處番商來買。 (「待各處番商來買」,「各」原作「本」,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珍珠以分數論價, (「珍珠以分數論價」,「論」原作「類」,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若一顆重三分五厘,賣彼處金錢一千八百箇, (「賣彼處金錢一千八百箇」,「一千八百」原作「一百」,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直銀一百兩。珊瑚枝梗,其哲地論斤重買下,顧倩人匠車旋成珠,亦稱分兩而賣。市使金銀錢。國人婚喪之禮,依本類不同。米、粟、麻、荳、黍、稷皆有,惟無大小二麥。象、馬、牛、羊、犬、猫、鷄、鴨皆有,只無驢子并鵞。國王亦差頭目進奉朝廷。
○古里國 (即西洋大國也。 (「即西洋大國也」,「大」原作「伏」,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
從柯枝國港口開船,往西北,行三日可到。其國邊海,山之東有五七百里, (「山之東有五七百里」,「之」原作「遠」,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遠通坎巴夷國,西臨大海,南連柯枝國界,北接狠奴兒國地面,西洋大國正此國也。永樂五年,聖朝命正使太監鄭和等賫詔敕賜其王誥命銀印,及陞賞各頭目品級冠帶,統領大囗〈舟宗〉寶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云:「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咸若,熙皥同風,刻石于茲,永示萬世。 (「永示萬世」,「示」原作「樂」,據清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改。)
國王係南昆人,崇信釋教,欽敬象、牛。國人亦有五等,有回回、南昆、哲地、革令、木瓜,其國王國人, (「其國王國人」,原作「王是南昆人」,據清勝朝遺事本改。) 皆不食牛肉。大頭目是回回人,皆不食猪肉。先王與回回誓定,你不食牛,吾不食猪,互相禁忌,至今尚然。王以用銅鑄佛像,名乃納兒,起造佛殿,以銅鑄瓦蓋之。佛殿側掘一井,每侵晨,王至井汲水浴佛,拜訖,令人收取黃牛夜拋凈糞於銅盆內,用水調稀如糊,遍搽殿內地面墻壁。其王府頭目富家,每早亦用糞燒成白灰,研細,用好布為小袋盛灰,常帶在身,侵晨洗面畢,則取糞灰水調些須搽其額并兩股間各三路,此為敬牛敬佛之誠。傳云昔有一聖人名某些,立教化,人知有真天,人皆欽從。以後聖人因往他所,令其弟撒没囗〈口梨〉掌管教人,不期弟心起驕妄, (「不期弟心起驕妄」,「妄」原作「忘」,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鑄一金犢,曰:「此是聖主,敬之即有靈驗。」教人聽命崇敬。其牛日常糞金,人得其金,心變而忘天道 (「心變而忘天道」,「天」原作「而」,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皆以牛為其主。後某些聖人回還,見教人被其弟惑壞,廢其牛而罪其弟,其弟騎一大象遁去,後之人懸望撒没囗〈口梨〉回來,且如月初則言月中必至,及至月中又言月盡必至, (「及至月中又言月盡必至」,原無「必」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至今尚未絕其望, (「至今尚未絕其望」,原無「至」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南昆人敬其象牛由此也。 (「南昆人敬其象牛由此也」,「昆」原作「見」,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改。又古里國條中凡「南昆」之「昆」字,據前文似當作「毗」字。)
王有大頭目二人,掌管國事,俱是回回人。國人大率皆奉回回教門,禮拜寺有二三十所,七日一次禮拜,至日舉家齋沐,諸事不幹。 (「諸事不幹」,「諸」原作「所」,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己午時,大小男子到寺禮拜,至未時方散回家,纔敢買賣交易等事。 (「纔做買賣交易等事」,「纔做」原作「絕敢」,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人甚誠信,濟楚標致貌偉。此二頭目朝廷亦陞賞各人,若寶船到彼,全憑二人主張買賣,王差頭目並哲地米訥凡即書筭手官、牙人來會,領囗〈舟宗〉大人謀擇某日打價。至日,先將帶去錦綺等貨,逐一議價已定,隨寫合同價數,各收。 (「隨寫合同價數」,「數」原作「如」,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其頭目哲地即與內官大人眾手相拏, (「其頭目哲地即與內官大人眾手相拏」,「眾」原作「象」,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其牙人則言某月某吉日於眾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貴或賤,再不悔改。然後哲地富戶纔將寶石、珍珠、珊瑚等物來看議價,非一日能定,快則一月,緩則二三月。若價錢較議已定, (「若價錢較議已定」,原無「錢」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如買一主珍珠等物,該價若干,是原經手頭目米納凡來計算,若該還紵絲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價一一准還,毫厘無改。彼之筭法無算盤,但以兩手並兩腳二十指計筭,分毫無差,甚異於常。
王以六成金鑄錢行使,名吧喃,每箇徑寸三分八厘,面底有紋,重一分。又以銀為小錢,名搭兒,每箇重三厘,此錢零用。西洋布,本國名撦梨布,出於隣境坎把夷等處。每疋濶四尺五寸,長二丈五尺,賣彼處金錢八箇。國人亦將蠶絲煉染各色,挽織間道花手巾,四五尺濶,長一丈二三尺,每條賣金錢一百箇。胡椒山鄉住人置園多種。富家種椰子樹為產業,椰子有十般所用,嫩者有漿甚甜,好喫,又可釀酒。老者將肉打油,做糖,或做飯喫。外包之穰,打索,造船。椰殼為碗,為酒鍾。燒灰打廂金銀生活。 (「燒灰打廂金銀生活」,「廂」原作「讓」,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樹好架屋,葉堪蓋屋。菜各樣俱有,冬瓜四時皆有。又有一等小瓜,如小指大,長二寸許, (「長二寸許」,「寸」原作「十」,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如青瓜之味。其葱紫皮,如蒜,頭大葉小,秤斤而賣。芭蕉子、波羅蜜多有賣者。木鱉子樹高十餘丈,結子如綠柿樣, (「結子如綠柿樣」,「子如」原作「而大」,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內包其子三四十箇,熟自墮落。其蝙蝠如鷹之大,都在此樹上倒挂而歇。米紅白皆有,麥大小俱無。鷄、鴨廣有,只無鵝。羊腳高,灰色,似驢駒之樣。 (「似驢駒之樣」,「駒」原作「狗」,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水牛不大,黃牛有三四百斤者,人皆不食其肉,止食其乳酪。人無酥油不食其飯。其牛養至老死埋之。其各色海魚甚賤。人家多養孔雀。國人亦會彈唱, (「國人亦會彈唱」,原作「衏衏只念彈唱」,據清勝朝遺事本改。) 以葫蘆殼為樂器,紅銅絲為絃,唱番歌相和而彈,其有音韻堪聽。 (「其有音韻堪聽」,「堪」原作「不」,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其王位,父不傳子,而傳之外甥,傳甥止論母腹所生為嫡族, (「傳甥止論母腹所生為嫡族」,「甥」下原衍「之朝」二字,「止」原作「正」,據明紀錄彙編本刪、改。) 若無姊妹傳之,傳之於弟,再無弟,則遜與有德之人,世代相仍如此。王法無鞭笞之刑,輕則截手斷足,重則罰金誅戮,甚則抄封滅族。人有犯法者,拘之到官,即伏其罪,若冤枉不伏者,則於王前或大頭目前,挂一鐵鍋,盛油四五斤,煎滾其油,先以樹葉投之油內,試其爆烈有聲,遂令其人以右手一指煠於油內,待焦取出,用布包裹封記,監留在官,三日後聚眾開封視之,若手爛潰,其事不枉,更加以刑,若手如舊不損,則差頭目人等以鼓樂禮送其人回家,親友饋禮往賀,則飲酒作樂,最為奇異。使回之日, (原無「使回之日」四字,據清勝朝遺事本補。) 王用赤金五十兩,命匠拔絲結挽成片,以各色寶石珍珠鑲帶一條,差頭目乃那進於朝廷。
○溜山國
自蘇門答剌國開船,過帽山, (「帽山」,明紀錄彙編本作「小帽山」。) 投西南,船行好風十餘日可到。其國番名牒幹,無城墎,倚山聚居面歇,四圍皆海, (「四圍皆海」,「圍」作「園」,據明朱當囗〈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如洲渚一般, (「如洲渚一般」,為無「如」字,「般」原作「盤」,據明紀錄彙編本補、改。) 地方不廣。國之西去程途不等,海中天生石門一座, (「海中天生石門一座」,原無「一座」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如城闕樣,有八大處,各有其名,曰沙溜、人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平年溜、加加溜、安都里溜、官嶼溜, (「麻里奇溜」,原作「麻里哥溜」;「安都里溜」,原作「海都里溜」,皆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此八處皆有所主而通商船。再有小窄之溜, (「再有小窄之溜」,「小」原作「十」,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傳云三千里有餘,所謂溺水三千,正此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