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07200000003

第3章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内伤饮食,付药者,受药者,皆以为琐末细事,是以所当重者为轻,利害非细。殊不思胃气者,荣气也,卫气也,谷气也,清气也,资少阳生发之气也。人之真气衰旺,皆在饮食入胃,胃和则谷气上升。谷气者,升腾之气也,乃足少阳胆、手少阳元气始发生长,万化之别名也。饮食一伤,若消导药的对其所伤之物,则胃气愈旺,五谷之精华上腾,乃清气为天者也,精气、神气皆强盛,七神卫护,生气不乏,增益大旺,气血周流,则百病不能侵,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也。此一药之用,其利溥哉。

易水张先生,尝戒不可用峻利食药,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开,便言空快也,所伤之物已去;若更待一两时辰许,药尽化开,其峻利药必有情性,病去之后,脾胃安得不损乎?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当时说下一药,枳实一两,麸炒黄色为度,白术二两,只此二味,荷叶裹烧饭为丸。以白术苦甘温,其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利腰脐间血,故先补脾胃之弱,过于枳实克化之药一倍。枳实味苦寒,泄心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此一药下胃,其所伤不能即去,须待一两时辰许,食则消化,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则不峻利矣。当是之时,未悟用荷叶烧饭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谓神奇矣。荷叶之一物,中央空虚,象震卦之体。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也。《左传》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人之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也;其手少阳三焦经,人之元气也,手足经同法,便是少阳元气生发也。胃气、谷气、元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异名虽多,止是胃气上升者也。荷叶之体,生于水土之下,出于秽污之中,而不为秽污所染,挺然独立。其色青,形乃空,清而象风木者也,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为引用,可谓远识深虑,合于道者也。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而补令胃浓,再不至内伤,其利广矣大矣!若内伤脾胃,以辛热之物,酒肉之类,自觉不快,觅药于医者,此风习以为常,医者亦不问所伤,即付之以集香丸、巴豆大热药之类下之,大便下则物去,遗留食之热性、药之热性,重伤元气,七神不炽,经云∶“热伤气,”正谓此也。其人必无气以动而热困,四肢不举,传变诸疾,不可胜数,使人真气自此衰矣。若伤生冷硬物,世医或用大黄、牵牛二味大寒药投之,物随药下,所伤去矣。遗留食之寒性、药之寒性,重泻其阳,阳去则皮肤筋骨肉血脉无所根据倚,便为虚损之证。论言及此,令人寒心。

夫辛辣气薄之药,无故不可乱服,非止牵牛而已。《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胃,各先逐其所喜攻。

攻者,克伐泻也。辛味下咽,先攻泻肺之五气。气者,真气、元气也。其牵牛之辛辣猛烈,夺人尤甚,饮食所伤,肠胃受邪,当以苦味泄其肠胃可也,肺与元气何罪之有?夫牵牛不可用者有五,此其一也。况胃主血所生病,为物所伤,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血病泻气,此其二也。且饮食伤于中焦,止合克化,消导其食,重泻上焦肺中已虚之气,此其三也。食伤肠胃,当塞因塞用,又寒因寒用,枳实大黄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牵牛散泻真气,犯大禁四也。殊不知《针经》第一卷第一篇有云,外来客邪,风寒伤人五脏,若误泻胃气,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若内伤脾胃,而反泻五脏,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今内伤肠胃,是谓六腑不足之病,反泻上焦虚无肺气;肺者,五脏之一数也,为牵牛之类朝损暮损,其元气消耗,此乃暗里折人寿数,犯大禁五也。良可哀叹!故特着此论并方,庶令四海闻而行之,不至夭横耳!此老夫之用心也。

胃气岂可不养,复明养胃之理,故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根据。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血温胃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书》与《周礼》皆云∶金木水火土谷,惟修以奉养五脏者也。内伤饮食,固非细事,苟妄服食药而轻生损命,其可乎哉!《黄帝针经》有说∶胃恶热而喜清冷,大肠恶清冷而喜热,两者不和,何以调之?伯歧曰∶调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 ,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详说见于本经条下)。

是必有因用,岂可用俱寒俱热之食药,致损者与?!《内经》云∶内伤者,其气口脉反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经用药。又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纳,恶心欲吐者,不问一倍二倍,不当正与瓜蒂散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伤之物去不尽者,更诊其脉,问其所伤,以食药去之,以应塞因塞用,又谓之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应太阴之用,其中更加升发之药,令其元气上升,塞因塞用,因曲而为之直。何为曲?乃伤胃气是也。何为直?因而升发胃气是也。因治其饮食之内伤,而使生气增益,胃气完复,此乃因曲而为之直也。

若根据分经用药,其所伤之物,寒热温凉,生硬柔软,所伤不一,难立定一法,只随所伤之物不同,各立法治,临时加减用之。其用药又当问病患从来禀气盛衰,所伤寒物热物,是喜食而食之耶,不可服破气药;若乘饥困而食之耶,当益胃气;或为人所勉劝强食之,宜损血而益气也。诊其脉候,伤在何脏,方可与对病之药,岂可妄泄天真生气,以轻丧身宝乎?且如先食热物而不伤,继之以寒物,因后食致前食亦不消化而伤者,当问热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与药,无不当矣。喻如伤热物二分,寒物一分,则当用寒药二分,热药一分,相合而与之,则荣卫之气必得周流。更有或先饮酒,而后伤寒冷之食,及伤热食,冷水与冰,如此不等,皆当验其节次所伤之物,约量寒热之剂分数,各各对证而与之,无不取验。自忖所定方药,未敢便为能尽药性之理,姑用指迷辨惑耳,随证立方,备陈于后。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易水张先生枳术丸

治痞,消食,强胃。

白术(二两) 枳实(麸炒黄色,去穣,一两)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橘皮枳术丸

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或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橘皮 枳实(麸炒去穣,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上件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送下,食远。

夫内伤用药之大法,所贵服之强人胃气,令胃气益浓,虽猛食、多食、重食而不伤,此能用食药者也。此药久久益胃气,令人不复致伤也。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曲枳术丸

治为人所勉劝强食之,致心腹满闷不快。

枳实(麸炒,去穣) 大麦 (面炒) 神曲(炒,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温水下,食远。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木香枳术丸

破滞气,消饮食,开胃进食。

木香 枳实(麸炒,去穣,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远。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心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

半夏(一两) 草豆蔻仁 甘草(炙,以上各五钱) 柴胡(四钱) 木香 橘皮(以上各三钱)积实(麸炒,去穣) 当归稍(以上各二钱) 红花(五分)上件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忌酒湿面。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半夏枳术丸

治因冷食内伤。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 枳实(麸炒,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上同为极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添服不妨。热汤浸蒸饼为丸亦可。

如食伤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送下。

更作一方,加泽泻一两为丸,有小便淋者用。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丁香烂饭丸

治饮食所伤。

丁香 京三棱 广术(炮) 木香(以上各一钱) 甘草(炙) 甘松(去土) 缩砂仁 丁香皮益智仁(以上各三钱) 香附子(五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或细嚼亦可,不拘时候。

治卒心胃痛甚效。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草豆蔻丸

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以上各一两)大麦 (面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日干) 黄芩(刮去皮,生) 神曲(炒黄色,以上各五钱)干生姜 橘皮 青皮(以上各二钱) 炒盐(五分)上为极细末,汤侵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如冬月用,别作一药,不用黄芩,岁火不及,又伤冷物,加以温剂,是其治也。然有热物伤者,从权以寒药治之,随时之宜,不可不知也。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三黄枳术丸

治伤肉食湿面辛辣浓味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黄芩(二两) 黄连(酒洗) 大黄(湿纸裹煨) 神曲(炒) 橘皮 白术(以上各一两)枳实(麸炒,五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一倍,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服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除湿益气丸

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枳实(麸炒黄色) 神曲(炒黄色) 黄芩(生用) 白术(以上各一两)萝卜子(炒熟去秽气,五钱) 红花(三分,是三钱分十也)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上二黄丸

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黄芩(二两) 黄连(去须酒浸,一两)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钱) 甘草(二钱)一方加枳实(麸炒,去穣,五钱)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量所伤服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枳实导滞丸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大黄(一两) 枳实(麸炒,去穣) 神曲(炒,以上各五钱) 茯苓(去皮)黄芩(去腐) 黄连(拣净) 白术(以上各三钱) 泽泻(二钱)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枳实栀子大黄汤

治大病瘥后,伤食劳复。

枳实(一个麸炒,去穣) 栀子(三枚半,肥者) 豆豉(一两二钱五分,绵裹)上以清浆水二盏,空煮退八分,内枳实、栀子,煮取八分,下豉,再煮五六沸,去渣,温服,覆令汗出。

若有宿食,内大黄如簿棋子五六枚,同煎。

食高粱之物过多,烦热闷乱者,亦宜服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白术丸

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枳实(炒黄,一两一钱) 白术 半夏(汤浸) 神曲(炒黄,以上各一两) 橘皮(去穣,七钱)黄芩(五钱) 白矾(枯三分)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加减服。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木香见丸

治伤生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

神曲(炒黄色) 京三棱(煨,以上各一两) 石三棱(去皮煨) 草豆蔻(面裹煨熟取仁)香附子(炒香,以上各五钱)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钱) 木香(二钱) 巴豆霜(五分)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三十丸,温白汤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三棱消积丸

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

京三棱(炮) 广术(炒) 炒曲(以上各七钱) 青橘皮 巴豆和(皮米炒黑焦去米) 茴香(炒)陈橘皮(以上各五钱) 丁皮 益智(以上各三钱)上件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温生姜汤下,食前。量虚实加减,如更衣,止后服。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备急大黄丸

疗心腹诸卒暴百病。

大黄 巴豆(去皮) 干生姜(以上各一两)上须要精新好药,捣罗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老少量之。

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刀刺痛,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之。或不下,捧头起,令下咽,须臾瘥;如未瘥,更与三丸,以腹中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须折齿灌之,令入尤妙。忌芦笋、猪肉、冷水、肥腻之物。易水张先生又名独行丸,盖急剂也。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神应丸

治因一切冷物冷水及 乳酪水,腹痛肠鸣,米谷不化。

黄蜡(二两)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干姜(以上各五钱) 丁香 木香(以上各二钱)上先将黄蜡用好醋煮去渣秽,将巴豆、杏仁同炒黑,烟尽,研如泥,将黄蜡再上火,入小油半两,溶开,入在杏仁巴豆泥子内,同搅,旋下丁香、木香等药末,研匀,搓作挺子,油纸裹了旋丸用,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日进三服。

如脉缓体重自利,乃湿气胜也,以五苓散平胃散加炒曲相合而服之,名之曰对金饮子。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益胃散

治因服寒药过多,或脾胃虚弱,胃脘痛。

陈皮 黄 (以上各七钱) 益智仁(六钱) 白豆蔻仁 泽泻 干生姜 姜黄(以上各三钱)缩砂仁 甘草 浓朴 人参(以上各二钱)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前。

如脉弦,恶寒腹痛,乃中气弱也。以仲景小建中汤加黄 ,钱氏异功散加芍药,选而用之。

如渴甚者,以白术散加葛根倍之。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

《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又经云∶“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饱食,筋脉横解,则肠 为痔”。饮者,无形之气,伤之则宜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之类主之。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导,丁香烂饭丸、枳术丸之类主之;稍重则攻化,三棱消积丸、木香见 丸之类主之;尤重者,则或吐或下,瓜蒂散、备急丸之类主之。以平为期。盖脾已伤,又以药伤,使营运之气减削,食愈难消。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圣人垂,此严戒,是为万世福也。如能慎言语、节饮食,所谓治未病也。

论酒客病

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谓元气消亡,七神无根据,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金匮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葛花解酲汤主之。

论酒客病

葛花解酲汤

白豆蔻仁 缩砂仁 葛花(以上各五钱) 干生姜 神曲(炒黄) 泽泻 白术(以上各二钱)橘皮(去白) 猪苓(去皮) 人参(去芦) 白茯苓(以上各一钱五分) 木香(五分) 莲花青皮(去穣,三分)上为极细末,称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赖日日饮酒。此药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故也,若频服之,损人天年。

论酒客病

除湿散

治伤马乳并牛羊酪水,一切冷物。

神曲(炒黄,一两) 茯苓(七钱) 车前子(炒香) 泽泻(以上各五钱) 半夏(汤洗) 干生姜(以上各三钱) 甘草(炙) 红花(以上各二钱)上同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食前。

论酒客病

五苓散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烦渴引饮之证。

泽泻(二两五钱) 猪苓 茯苓 白术(以上各一两五钱) 桂(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热在里,身热黄疽,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

如疽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

临病制方

《至真要大论》云∶“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以淡泄之”。得其法者,分轻重而制方。《金匮要略》云∶“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由是“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制五苓散以利之。孙真人疗肤革肿,以五皮散,乃述类象形之故也。《水热穴论》云∶上为喘呼,下为肿满,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制神秘汤以去之。《活人书》云∶“均是水气,干呕微利,发热而咳,为表有水,小青龙汤加芫花主之。身体凉,表证罢,咳而胁下痛,为里有水,十枣汤主之。”亦是仲景方也。易水张先生云,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之医家,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

随时用药

治伤冷冻饮料者,以五苓散每服三钱或四钱匕,加生姜煎服之。

治伤食兼伤冷冻饮料者,煎五苓散送下半夏枳术丸服之。

治伤冷冻饮料不恶寒者,腹中亦不觉寒,惟觉夯闷身重,饮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煎去桂五苓散根据前斟酌服之。

假令所伤前后不同,以三分为率,伤热物二分,伤生冷硬物一分,用寒药三黄丸二停,用热药木香见 丸一停,合而服之。又如伤生冷二分,伤热物一分,用热药木香见 丸二停,用寒药三黄丸一停,合而服之。

假令夏月大热之时,伤生冷硬物,当用热药木香见 丸治之,须少加三黄丸,谓天时不可伐,故加寒药以顺时令;若伤热物,只用三黄丸。何谓?此三黄丸时药也。

假令冬天大寒之时,伤羊肉湿面等热物,当用三黄丸治之,须加热药少许,草豆蔻丸之类是也,为引用,又为时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之谓也,余皆仿此。

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何谓也?下部无脉,此所谓木郁也。饮食过饱,填塞胸中,胸中者,太阴之分野。经云∶气口反大于人迎三倍,食伤太阴,故曰木郁则达之,吐者是也。

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以上各等分)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一钱匕,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苦不至两手尺脉绝无,不宜便用此药,恐损元气,令人胃气不复。若止是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则已。如食不去,用此药去之。

解云∶盛食填塞于胸中,胸中为之窒塞,两手寸脉当主事,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填。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也;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发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

食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曰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其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竭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或曰∶食盛填塞于胸中,胸中为之窒塞也,令吐以去其所伤之物,物去则安。胸中者,太阴肺之分野;木郁者,遏于厥阴肝木于下,故以吐伸之,以舒畅阳和风木之气也,此吐乃泻出太阴之塞。何谓木郁?请闻其说。答曰∶此大神灵之间,非演说大道,不能及于此。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惟水与火耳!火者阳也,升浮之象也,在天为体,在地为用;水者阴也,降沉之象也,在地为体,在天为殒杀收藏之用也。其气上下交,则以成八卦矣。以医书言之,则是升浮降沉,温凉寒热四时也,以应八卦。若天火在上,地水在下,则是天地不交,阴阳不相辅也,是万物之道,大《易》之理绝灭矣,故经言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地阴阳何交会矣?故曰阳本根于阴,阴本根于阳,若不明根源,是不明道。故六阳之气生于地,则曰阳本根于阴。以人身言之,是六腑之气,生发长散于胃土之中也。既阳气鼓舞万象有形质之物于天,为浮散者也;物极必反,阳极变阴,既六阳升浮之力在天,其力尽,是阳道终矣,所以鼓舞六阴有形之阴水在天,在外也。上六无位,必归于下,此老阳变阴之象也,是五脏之源在于天者也。

天者,人之肺以应之,故曰阴本源于阳,水出高源者是也。人之五脏,其源在肺,肺者背也,背在天也,故足太阳膀胱寒生长,其源在申,故阴寒自此而降,以成秋收气寒之渐也。降至于地下,以成冬藏,伏诸六阳在九泉之下者也。故五脏之气生于天,以人身,是五脏之气,收降藏沉之源出于肺气之上,其流下行,既阴气下行沉坠,万化有形质之物皆收藏于地,为降沉者也;物极必反,阴极变阳,既六阴降沉之力在地,其力既尽,是阴道终矣,是老阴变阳,乃初九无位,是一岁四时之气,终而复始,为上下者也,莫知其纪,如环无端。

且太阴者,肺金收降之气,当居下体,今反在于上,抑遏厥阴风木反居于下,是不得上升也,故曰木郁,故令其吐出窒塞有形土化之物,使太阴秋肺收于下体,复其本以衰之,始上升手足厥阴之木,元气以伸,其舒畅上升之志得其所矣。又况金能克木,以吐伐之,则金衰矣。金者,其道当降,是塞因塞用,归其本矣。居于上则遏其木,故以吐伸之,乃泻金以助木也。遍考《内经》中所说木郁则达之之义,止是食伤太阴有形之物,窒塞于胸中,克制厥阴木气伏潜于下,不得舒伸于上,止此耳,别无异说,以六淫有余运气中论之。仲景《伤寒论》云∶懊 烦躁不得眠,不经汗下,谓之实烦,瓜蒂散主之;曾经妄汗、妄吐、妄下,谓之虚烦者,栀子豉汤主之。

老夫欲令医者治阴阳之证,补泻不至错误,病家虽不知医,明晓所得之病,当补当泻之法,将《黄帝针经》第二卷第五篇说形气有余不足当补当泻之理,录之于前,予自注者附之。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答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当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当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者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廓,肝肺内 ,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肠胃 辟,皮肤薄着,毛腠夭焦,予之死期。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肤之柔粗,而后取之也。”圣人垂慈之心已详矣,不合立言。老夫诚恐市井庄农山野间人,不知文理,故以俚语开解之云。但病来潮作之时,病气精神增添者,是为病气有余,乃邪气胜也,急泻之,以寒凉酸苦之剂;若病来潮作之时,神气困弱者,为病气不足,乃真气不足也,急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不问形气有余并形气不足,只取病气有余不足也,不足者补之,有余者泻之。假令病气有余者,当急泻之,以寒凉之剂,为邪气胜也;病气不足者,急当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此真气不足也。

夫形气者,气,谓口鼻中气息也;形,谓皮肤筋骨血脉也。形胜者为有余,消瘦者为不足。其气者,审口鼻中气,劳役如故,为气有余也;若喘息气促气短,或不足以息者,为不足也。故曰形气也,乃人之身形中气血也,当补当泻,全不在于此,只在病势潮作之时,病气增加者,是邪气胜也,急当泻之;如潮作之时,精神困弱,语言无力,及懒语者,是真气不足也,急当补之。若病患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乃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宜补之以甘药,不可以尽剂;不灸弗已,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是也。

凡用药,若不本四时,以顺为逆。四时者,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乃天地之升浮化降沉,化者,脾土中造化也,是为四时之宜也。但宜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及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此便是泻秋收冬藏之药也,在人之身,乃肝心也;但言泻之以酸苦寒凉之剂,并淡味渗泄之药,此助秋冬之降沉者也,在人之身,是肺肾也。用药者,宜用此法度,慎毋忽焉!

同类推荐
  • 九命奇冤

    九命奇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Glinda of Oz

    Glinda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宝庆四明志

    宝庆四明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经探玄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妃常有毒:妖孽邪王收敛点

    妃常有毒:妖孽邪王收敛点

    “小姐,不太好吧!”小兰看了看床上的人,“这可是邪王啊!”沐雪幽站起身来,掸了掸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顺手从桌上拿了一样东西,“你要是怕了,就先出去吧!”说着向床走去。一步,两步,某男嘴角抽了抽,突然在沐雪幽靠近的时候一个翻身,将她压在身下。“幽儿,你谋杀亲夫啊!”说着,狭长的凤眼瞄了一下那把擦的锃亮的已经躺在地上的刀。薄唇继续吐出了令沐雪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话。“嗯~?给我下迷药,居然是为了解剖我。让人家空欢喜一场的罪你该怎么赔?”宫绝殇捋着沐雪幽铺洒的秀发,挑眉看着她。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臭石头,快给我从老娘身上滚下去!!”如你所想。“沐雪幽,你竟敢踹本王!”
  • 龙卷风云

    龙卷风云

    他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没有优秀的成绩,没有极好的人缘,他循规蹈矩,随遇而安,却被梦境缠身,意外穿越。他没有野心,潇潇洒洒,但总被麻烦找上。他冲冠一怒,只为红颜,此生得一佳偶足以。他安然度日,隐居深山,尘世孽缘斩之不断。他失忆天地,顺者昌逆者亡,此生天地由吾意。
  • 刀锋烈

    刀锋烈

    地球人的星际战舰误入修真世界,战舰和武器被毁,所有人却毫发无伤。二十万地球精英,赤手空拳在险恶的异世界上苟延残喘,却因无法适应环境而不断死亡,最后仅剩三千人。这三千人,被土著人称为“苍夷部落”。苍夷部落中,一位少年碰巧踏上了修炼之途,虽历尽艰险,却从不放弃,终于成就星空中的一段传奇。他的武器,是一把刀。他的性子,外表温润如水,内里却暴烈如刀。道义所指,即刀锋所向,任尔仙佛神圣,先吃我一刀再说!
  • 神体武修

    神体武修

    废材少年洞房花烛夜被妻子杀害,才知道妻子和他恋爱就是为了靠近他,他偶然重生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发誓,一定要变强,回到原先的世界,手刃仇敌。
  • 云亦山

    云亦山

    凡人宜有三段缘,一痴一苦一疯癫。年少初逢多情愿,命中恨掷离散签。大梦未醒春消逝,飞蓬不落自知难。从前只求风吹去,雨过桑里云亦山。
  • 仙侠奇缘之姽婳

    仙侠奇缘之姽婳

    她是千年前妖界动乱遗落凡间的狐族公主,也是最后的金狐一脉。被狐后用尽千年修为移至人界皇后腹中。降世时,金光普照,满城百花齐放,群兽朝拜,天空出现姽婳二字,故取名姽婳。由于身怀狐后的内丹,所以自小拥有九尾。原本性格单纯,敢爱敢恨,无忧无虑的她,自从在忘忧山初遇仙尊月浮屠时,便注定此生为之沉沦……
  • 吼天传奇

    吼天传奇

    身负龙赞血脉的少年,陷入儒、道、佛三派之争,一步步成为玄古大陆强者,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踏上武学巅峰……。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偶戏(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偶戏(阅读中华国粹)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民间戏剧表演中的一种特别类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 至上轮回

    至上轮回

    数千年前,天帝,地后两大先天真神密谋,攻陷黄泉界,幽冥震荡,黄泉君主力战天地,一时间风云变色,鬼哭神嚎,众生万相沉沦,黄泉最后被天地镇压。黄泉不甘,燃烧自身混沌印记,举亿万生灵为祭,骨海狂乱,血浪滔天,以天地为媒,血祭为引,要反镇压这天,要封存这地,要冲破一切阻碍。只是这一切真这般简单??这似乎是个局,以天地为局!可下棋者是谁??数千年后,自荒之边缘中走出的少年,背负着着冥冥之中的宿命,堪破一切,洞悉世间,要绝灭这天,跳脱出去,一步一步,斩荆棘,战苍天,誓要重立这轮回往生之路。
  • 读史有心得

    读史有心得

    《读史有心得》从历史的各个角度分析,观点新颖,并没有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分析,实事求是地总结出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