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9300000024

第24章

疏以義分教者教章云就法圭山云法對能詮之文總名為義對後展轉解釋之義即名為法也清涼云法約自體義約差別是也今文正立教辯所詮當處即明故直云以義分教探玄亦然故云法云義不無所以然皆所詮之義但於所詮中約自體差別之異故有法義之名是則雖云法云義皆約所詮深淺以分能詮教殊也。

▲言教類有五者易曰各從其類則於一代聖教以類相從唯有此五故無增減也。

▲言即賢首所立者然草創雲華周流賢首而但言賢首立以取文義大備故云爾也言賢首者傳云釋法藏字賢首姓康康居國人也風度奇正利智絕倫薄遊長安彌露鋒頴屬奘師譯經應名僧義學之選始預其間後因筆受證義潤文見識不同而出譯場(此段與纂靈記異至下當會釋)至天后朝實叉難陀賷華嚴梵夾至藏與義淨復禮再登其職尋於義淨譯場又與勝莊大儀充證義昔者燉煌杜順作華嚴法界觀傳弟子智儼講授此晉譯之本儼後附藏嘗與則天說帝網義帝於此茫然乃指鎮殿金師子為喻使徑挺易解帝聞開悟洎諸梵僧罷譯帝於聖曆二年己亥十月八日詔藏於佛授記寺講新經至華藏世界品講堂及寺中地皆震動都講維那僧弘景具表(云云)所以華嚴一宗推藏為第三祖也。

▲言廣有別章者即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也。

▲言大同天台但加頓教者以下云初即藏教二即通教三即別教第五名圓唯頓教新加故云爾也雖大同不無小異若圭山云相及三四皆是別教自釋云始教中法相宗行布歷別而脩故終教依一如來藏性顯戒定慧等歷別故頓教逈顯真性不融通性相故評曰此約少分義同故作此配今約大同故逐一別配各一義耳。

▲言今先用之後總會通者今先用賢首五教後總會上來諸師違順中順義顯不違前師如雲華創立名義未周故賢首改之尚未全備至清涼別不立教但於賢首五教中其未至者改諸庶反扶古德也此如始教中合深密二時始分皆通空相後總會通易於探玄教章以中間三教為三乘但判第三教為一乘爾又如下立宗中餘易七八九門被機中以權為易於轉為如此等義皆是為改易也易之令名義周備反成賢首教也故下宗趣中亦云依後二師而頗為改易亦改賢首義也(二師一即光統也)。

疏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等者此約大小分二則大乘字雖標始教之初義貫下之四教若圭山列云四一乘頓教等此約前三為漸始終皆是大乘第四為頓有異於漸故別標一乘也。

疏初即天台藏教者此約義同而名異故云初即等至相立云愚法二乘教此約褒貶揀顯立名既言愚法故即顯不愚人空此褒也又既云愚法是未達法空此貶也所以貶也揀下始教中二乘分解法空故也賢首教章中猶存此名至探玄中改為小乘今依探玄也謂小大對立揀貶亦彰不必更加愚法也但下釋所詮中此義自顯故。

鈔初小乘教易故不釋者如下四教皆有釋名一科此小乘之名其名易見故疏不釋至如教章約所詮義尚云小乘異大乘理無疑故不待說也同今立名易故不釋。

▲言以見天台等者問彼立藏教之名為有六度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佛大乘之義不名小乘乃云藏教今却立為小教小教其義云何答若望大乘皆屬小教問廣鈔第三云但不收六度菩薩故唯云小六度菩薩却入始教化相中收若許爾者何以此說所攝法門不異於彼答若據七十五法則同言總意別故又天台意云義似大乘唯藏教中說故屬藏教大乘化相復深於此賢首意云是大乘化相欲引小乘復淺說之以二乘無分故屬始教此約奪之又探玄記云彼宗所斷所證所入涅槃亦與小乘無差別故此約與之不應一准。

疏深密二三時合為一教者然教章以深密第二時為始教第三時說三性不空理立為終教與探玄中方以第三時定有二乘與第二時合為始教今依探玄故云爾也問深密三時中第二時說一乘何言同許定性二乘具不成佛答以彼判般若為第二時教今詳般若之中亦有五性之義故合為一也故圭山云深密經中判三時教第二第三時教中皆說眾生有五種性故也若爾彼第二時如何說眾生有五種性耶答彼經第二云乃至更說法要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乃至諸聲聞乘種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證得無上安隱涅槃一切聲聞獨覺菩薩皆共此一妙清淨道皆共此一究竟清淨更無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說言唯有一乘非於一切有情界中無種種有情種性或鈍根性或中根性或利根性有情差別解云此約三乘同一所觀無性道故密意說此名一乘理實三乘各證涅槃非是一也評曰此是深密第二時許二乘俱不成佛故與第三合為始教也問深密第二時是破相前益物漸次中皆許成佛今何爾耶答人法不同今疏直依深密中自指二三兩時之教非是指兩宗之人為同許不成佛義也又空宗人自說屬第三故非以智光宗為深密第二也問智光宗說皆成佛正憑般若般若既有五性豈不違自一性宗耶答兼正有異成佛一性義正憑妙智經空義正明般若經問既宗般若般若五性之義終違自宗一性義故答權實不同清涼會云般若是權實雙行帶權說實之教權說五性實唯一性問般若既有五性同深密第三時何却判為第二時耶答彼從多少分故夫判教者就正不就兼就多不就少般若空義多故在第二時五性義少不屬第三時問准此則空相二宗皆是始教性宗在於後三教攝何故前說此方性相二宗源出西域二師之下應其空宗在於性宗何判為始答總相出彼不言全同故無違也。

鈔以趣寂難成下闡提雖亦難成猶且有法體趣寂二乘一向落空成義更難故偏舉耳其一分不定亦不許成略故不言。

疏此既未盡下起信鈔說破相云始法相云分即賢首意故起信疏云但說諸法皆空未盡大乘法理故名為始但說一切法相有不成佛故名為分今此疏清涼意破相法相各得始分之名故上云頗為改易也謂各約法有未盡理名始各約人有不成佛名分然探玄記第一云二始教者以深密第二第三時教同許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合之總為一教未盡大乘法理故名始教准此亦非清涼新意清涼但加分義耳。

鈔謂何名初教等者科分為二。

初雙徵(謂何)二雙釋(二)

初釋成二皆名始(二)

初別為解釋(三)

初總答(由合)  二別釋(言未)  三總結(故初)

二種為徵釋(二)

初破相名始(云何)  二法相名始(若爾)

二釋成二皆名分(特由)

鈔以法皷經中以空為始不空為終者問引彼經證但說空理名有餘說唯是此經是無上說者何不第二名有餘教第三名無上教而言始終耶答諸祖皆言始終之名依法皷經立者正例同天台通別二教依智論共不共立轉名通別二教今依有餘無上轉名始終以天台欲兼通餘義故今欲避妨難故何者若云有餘教應有難云三四二教豈非有餘以未顯圓故何得第二獨受此名又小乘亦是有餘故又若第三名無上教者應有難言此後更有二教那云無上故轉名始終也今鈔皆云初者即轉釋始名初也。

▲鈔特由此義者特由第三時未顯一極為初不及第二時以空為初為此義故加分教名意顯雖依第二時有不成佛立分教名不及第三時有不成佛立分教也此中意顯雖空相皆通始分約空始正分兼約相分正始兼也思之問何故約空法與未顯一極法上不立分名及約有不成上不立始名耶答人法異故人上有分成義故立分名法上有未盡理義故立始名疏文明有所屬不可相濫(指玄以互通者非正義也)。

疏定性二乘等者定性菩薩及不定性菩薩前教已許成佛故不言之定性二乘無性闡提前教不說成佛故偏舉之又一分不定性亦許成佛以通從別故略不言又從顯說故。

鈔亦對第二教二義下亦科分二。

初雙標能所對(二中)二雙釋能所對(二)

初牒所對二名(由前)後釋能對二名(二)

初終單對始(今既)  後實雙對二(立實)

鈔故名為分亦名為始者鈔家行文影略應言未盡法理故名為始以影在能對之中故此略也諸家外鈔不知此影略故言有不成佛之義義通始名致今釋義繁雜誤之甚矣問上疏云二始教亦名分教今何反之耶答今對疏中先言成佛後言盡理故作此舉也。

▲鈔今既盡理所以名終者終字唯對始字立故然若別對前空相二始者說但空故名始說妙有盡理故名終說三乘隱一極故名始顯說一極方盡理故名終然有說此終名亦對分得名者非也。

▲鈔立實教名雙對前二者若前終名亦對二者何故此中方標雙對前二以揀異也故知終名單對於始實名雙對始分以前始分雖別皆是權教故一實名雙對前二也。

▲言非唯說空下對始名實然唯約空始說影相始也若約對相始名實應言非唯說於三乘復說一極故稱實理。

▲言既非分下對分為實通空相二義易故可知問既始分二各皆對實名權何不前教亦名權教答有深理故謂若三乘約為權一乘為實前二教皆權非唯第二若約頓漸分權實則前三皆權若約偏圓前四皆權所以第二不偏受權稱也若爾其實教名亦通後二何獨第三受是稱耶答以此教初盡理故獨受此名後二教雖不立是名不妨是實也例如見道初照理故獨受見名非後地不見道也權教不爾故不獨稱。

疏上二教下所以結前者初小大為對次始終為對今以頓教雙對前二俱約地位為漸故第四無位名頓此之頓漸直約化法以判也。

疏四頓教者但一念不生等者但者約截之詞也意云約截而言最初一念根本妄心不生即此便名為佛故經云離妄即覺亦無漸次即是頓義也。

鈔心有也等者妄心不有永不復生若得真實剎那正覺復何疑耶恐但尋言生解故經遮云不可得思量也。

鈔文顯易了者言得諸法正性者證前一念不生義言不從下證前不依地位可知。

▲鈔於第一義等者謂第一義中無有次第相續之所說既無所說即是無所有妄相之寂滅法也或可說字屬下其義甚妙言同證如矣者以此二地是因位證如之始終故偏舉耳言初地不為煩惱所動者初地分別煩惱不動八地俱生煩惱不動同不動故言第九同第七無生忍者約仁王五忍配也一伏忍當地前三賢二信忍當初二三地三順忍當四五六地四無生忍當七八九地(上之四忍各各分上中下故皆有三也)五寂滅忍當十地佛地(此合等覺在第十地唯有上下二也)今文所用對此可知言七八二地同純無相觀者即唯識意然有少異故分二地彼論云第七地中純無相觀雖恒相續而有加行八地已上純無相道任運起故又無加行等言頌上經文者以頌對上長行也可知言一句之要者以初句十地即為初深即為淺難見超間之相唯第二句超間義顯故云要也然正意在無所有何次謂本無所有何論次第耶即是無位之義言等餘經文者謂上唯引四卷楞伽中文等餘七卷十卷中文或等一代時教中似此之文皆頓教中攝故。

鈔若詮三乘下廣鈔云先小後大先空後不空先相後性等即是漸教若詮事事無礙何所不通故云即是圓教今頓詮言絕之理立名頓教故皆從所詮立名也言何得難言及迷之甚矣者二句鈔主責刊定也中間更何是理一句牒其難詞有本云是教然理字為正又復難言下更敘彼二種難也亦是遮救可知言但用一句諸難皆破者但用疏中頓詮此理名為頓教一句則諸難皆破何者以賢首不約即言亡言等立故或前難既破遮救自亡也。

▲鈔形雖入室等者論語云回也昇堂入於室也由也昇堂矣未入於室也今反用此。

鈔四教分之者非是以賢首頓教分為四分各配天台四教天台四教雖各有絕言之理隨教淺深不同所以悟者得益勝劣亦異言並令亡詮會旨者即當教下得意忘言猶得魚忘筌爾。

▲鈔今欲下明於前四絕言之外別有甚深絕言頓理於彼四教根外別為一類離念頓根也不爾豈天台預分後人賢首義耶何言不有此門逗機不足耶。

▲鈔即順禪宗者禪源詮云經是佛語禪是佛意諸祖相承觀風化物無定事儀未有講者毀禪禪者毀講達磨見此方學人多未得法唯以名數為解事相為行令知月不在指法在乎心故但以心傳心不立文字顯宗破執故有斯言今時學禪者以經論為別宗講說以禪門為別法聞談因果修證便推屬經論之家不知修證正是禪門之本事聞說即心即佛便推屬胸襟之禪不知心佛正是經論之本意等。

▲鈔若不指一言等者謂標與其名曰心直示其體曰知如達磨令二祖絕諸緣諸緣絕已問斷滅否答雖絕諸緣亦不斷滅問以何證驗云不斷滅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師即印云秪此是自性清淨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即但遮諸非更令觀察終不先言知字直待自言方驗實是親證其體然後印之令絕餘疑故云默傳心印問今鈔有即心是佛四字應非一言答然一言有二義如子貢問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又五言四言詩等皆以一字為一言也二如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及如知為君難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皆以多字為一言故知指四字一字皆有理若約今文四字為正。

鈔南北宗禪下禪源諸詮聚玄記云慧能大師俗姓盧氏少失其父負薪供母因店聞客誦金剛經心有所悟感客奉銀供母令往黃梅參五祖忍大師因呈心偈知有所悟密付衣法也神秀大師俗姓李氏五祖門下眾之上首秀弟子普寂偽稱師為第六祖為帝所重敕號大通禪師也此之二師雖俱受達磨之心而所稟開導之門頓漸不同謂能大師稟頓門而開示眾生自心本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以此傳心秀大師而稟漸門開示眾生雖本有佛性而無始無明覆之不見故輪迴生死依師言教息滅妄念念盡覺悟無所不知以此傳心故唐宣宗問弘辯禪師曰禪宗何有南北之名師曰禪門本無南北自如來附法傳至五祖忍大師東山開法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祖衣法屬嶺南傳法一名神秀北地揚化所得法雖是一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問南宗是頓可爾北宗既漸云何答此宗多漸少頓故又雖漸調伏然亦不住名言地位故貞元疏云今諸禪宗多依此教被離念之根理極顯故。

疏圓教中立名約位相即具足主伴而立者以立教必須類證階位等殊故正約此亦由前漸教五位次第不同頓教一向無位今此不爾故云一位即一切位等也。

▲言十信滿心等者問既一位即一切位等何不十信心皆攝五位須信滿耶答教義云若自別教則不依位成今寄終教位說以彼教中信滿不退方得入位今則寄彼得位處一時得此前後諸位行相是故不於信初心說以未得不退不成位相但是行相故若爾應云住位成佛何名信滿答由信成故是行佛非位佛也故就能成信說非初住成佛也餘如前教起因緣中說。

疏如此經等者等義有二義一等華嚴支流等經二等一代時教中但有圓融具德之經皆此圓教中收。

鈔大同諸師圓教故者諸師所立圓教皆依晉經顯現自在力為說圓滿經今既立圓亦取此耳然義理分齊逈異諸師故但名同云大同也是知上之五教小則劣於大大則深於小始則對於終終則終於始分則權於實實則會於權漸則顯於頓頓則融於漸偏則偏於圓圓則圓於偏上依總相相待或作異門相待重數極多(謂隔越對如小終小頓小圓始頓始圓等隔二隔三相對也)若依當相一一絕待(五教一一不對餘四五也)全對待而全絕待皆六句融之應結頌云行者住是絕待法於中相待不可盡入此絕待甚深處待與非待皆寂滅於諸教法應如是知以聖人垂教無非甘露矣。

鈔五類法者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應行五無為此數不等故有多少也問列數次第何小乘先色後心大乘先心後色耶答小乘心外別有色故積微所成麤顯先說大乘之中心外無法故先心後色也然此中七十五法全依俱舍頌文今依彼論長行略釋名義。

初色法中言五根者頌云彼識依淨色名眼等五根釋曰謂彼眼耳鼻舌身識所依五種淨色名眼等根是眼等識所依止義故云五根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所謂色聲香味觸頌曰色二或二十聲唯有八種味六香四種觸十一色性釋曰言色二者一顯二形或二十者謂青黃赤白(此四顯色也)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此八形色也)雲烟塵霧影光明闇(此八顯色所攝差別也)有餘師說空一顯色第二十一言聲唯有八種者謂有執受大種為因(如手等皷所發聲)無執受大種為因(如風林河等所發音聲)及有情名聲(如語表業等)非有情名聲(除語表業餘聲是也)此四為別復可意及不可意差別成八(於前情無情中各有此二故成八也)言味六者謂甘酢醎辛苦淡別故言香四種者謂好香惡香等不等香有差別故言觸十一為性者謂四大種為四滑性澁性重性輕性及冷饑渴言及無表者頌曰亂心無心等隨流淨不淨大種所造性由此說無表釋曰此無表雖以色業為性如有表業而非表示令他了知故名無表(此釋總名)言亂心者謂此餘心無心者謂入無想及滅盡定等言顯示不亂有心相似相續說名隨流善與不善名淨不淨為揀諸得相似相續是故復言大種所造言由此說無表者略說無表業及定所生善不善色名為無表(上釋偈無表相)謂無表色應不名色(上問下答)有釋表色有變礙故無表隨彼亦受色名譬如樹動影亦隨動(此雜心師所立下論難云)此釋不然無變礙故有表滅時無表應滅如樹滅時影必隨滅(上第一師義)有釋所依大種變礙故無表色亦得色名(此有宗所立義)若爾所依有變礙故眼識等五應亦名色(此外難下論主通云)此難不齊眼識等五所依不定或有變礙謂眼等根或無變礙謂無間意無表所依則不如是故變礙名色理得成就(此論主成第二有宗雖有二義並依色成無表色也上依清涼注釋)。

言二心法一即是意識者圭山云雖云六識但是一意識於六根中應用故名六也然以大乘各別出體小乘心心所法同一體性故云爾也俱舍偈云心意識體一釋云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復有釋言淨不淨界種種差別故名為心即此為他作所依止故名為意作能依止故名為識故心意識三名所詮義雖有異而體是一(心所一體略不引也)。

言三心所有法等者頌曰心所具有五大地法等異釋曰諸心所法具有五品一大地法二大善地法三大煩惱地法四大不善地法五小煩惱地法地謂行處若是彼所行處即說此為彼法地復有此餘不定心所謂惡作等(故鈔通說六類)。

初大地法(即鈔徧大地也)大法地故名為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謂法恒於一切心有(俱舍踈云此言大者目受想等十心所也以受想等通三性等一切心品故名為大言地者行處一即目心王是諸心所行處故名為地是大之地依主釋法之一字還目心所是大地之法亦依主釋故論云此中若法是大地所有名大地法也)頌曰受想思觸等者釋曰如是十法諸心剎那和合徧有此中受謂三種領納苦樂俱有差別故想謂於境取差別相思謂能令心有造作觸謂根境識和合生謂能有觸對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慧謂於法能有揀擇念謂緣明記不忘作意謂能令心警覺勝解謂能於境印可三摩地謂心一境性言遍於一切心者釋獨得大地法名也。

二善法地名大善地此中若法是大善地所有名大善地法謂恒於諸善心有(疏云大即遍義謂信等十心所法徧一切善心得大善名心王名大善地者是大善法所行處故大善之地依主釋也故大善地言唯目心王也法字還目信等心所是大善地之法亦依主釋也)頌曰信及不放逸等釋曰如是諸法唯徧善心此中信者令心澄淨有說於諦實業果中現前忍許故名為信不放逸者修諸善法離諸不善能守護心名不放逸輕安者謂輕利安適於善法中心堪任性捨謂離諸沉掉心平等性無警覺性慚愧二種謂於所造罪自觀有耻觀他有耻於罪見怖二根者謂無貪無瞋其無癡善根慧為性故前大地法中已說此不重出言不害者謂無損惱勤謂精進令心勇捍為性言唯遍善心者一唯是善性二遍一切善心故名大善地法也。

三大煩惱地此中若法大煩惱地所有名大煩惱地法謂法恒於染污心有(疏謂癡等六恒遍染心目之為大大即煩惱持業釋也)頌癡逸怠不信等釋曰此中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迷諸境起無智無顯逸謂放逸不修諸善是修諸善所對治法怠謂懈怠心不勇捍是前所說勤所對治不信者謂心不澄淨是前信所對治惛謂惛沉即身重性心重性身惛沉性心惛沉性也掉謂掉舉令心不靜此地法唯六唯徧染心俱起非餘故言恒唯染者一唯染二徧染故獨得大煩惱名也。

四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謂法恒於不善心有(疏云謂無漸等恒徧於彼不善之心是不善之大或大即不善依主持業隨應如次)頌曰唯徧不善心無慚及無愧釋曰唯二心所但與一切不善心俱謂無慚愧故唯二種名此地法謂於所造罪自觀無耻名無慚觀他無耻名無愧然有二義得大不善名一唯不善性二遍一切不善心故。

五小煩惱地法名小煩惱地此中若法小煩惱地所有名小煩惱地法謂法小分染污心俱(疏云忿等十心所不遍一切故名為小小即煩惱小煩惱即法持業釋也)頌曰忿覆慳嫉惱等釋曰如是類法一唯修所斷二意識地起無明相應三各別現行俱此三義名為小煩惱地法謂依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名忿於自作罪恐失利譽隱藏為覆耽著法財不施名慳但欲自利不願他榮妬忌為嫉忿恨暴熱很戾為惱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害由忿為先懷惡不捨結冤為恨罔冒於他矯設異形儉曲為諂詐現有德以求利譽名之為誑心生染著醉慠為憍(上地法下餘不定法)。

六不定法有八等者(此八不同上五地以上徧大地法定通三性大善地唯善性大煩惱通不善無記大不善性其小煩惱少分不善性故今此八法於三性容不定故不定入前五地故彼鈔云此八不定入前五地名不定也且如惡作通二性故不定入初地及二地非不善故不定入三地以通善故不定入四地不具三義故不定入五地睡眠等隨應准釋)論曰已說五品心所復有餘不定心所惡作(即悔也)睡眠尋伺等法此中應說於何心品有幾心所決定俱生頌曰欲有尋伺故於善心品中二十二心所有時增惡作(此善性所攝也然欲界心定有尋伺故善心品必二十二心所俱生謂十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及不定二謂尋與伺非諸善心皆有惡作有時增數至二十三謂所善惡不作作中心追悔性為善與此相違名為不善此二各依二處而起)於不善不共見俱唯二十四煩惱忿等惡作二十一(此不善性所攝也謂若於不善不共心品有二十心所俱生謂十大地法六大煩惱等地法二大不善地法并二不定謂尋與伺言不共心者謂此心品唯有無明無有所餘貪煩惱等若於不善見相應心品亦有二十心所俱生名同上說言不善見相應心者謂此心中或有邪見或有見取或有禁取若於四不定貪瞋慢疑煩惱品亦有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上加忿等隨一若於不善惡作相應心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有覆有十八無覆許十二(此無記性所攝也謂若於無記有覆心品唯有十八心所俱生謂十大地法六大煩惱地法并二不定謂尋與伺欲界無記有覆心者謂與薩迦耶見及邊見執見相應故也若於餘無記無覆心品許唯十二心所俱生謂十大地法并不定尋伺或惡作亦通無記便有十三心所也)睡眠徧不違若有皆增一(應知睡眠與前所說一切心品皆不相違通善不善無記性故隨何品有即說此增謂二十二至二十三至二十四不善無記如例應知上皆欲界所攝論更說上二界所攝略不錄之上來不定性難見故略錄之勿厭繁文心所攝竟)。

四者不相應行法等者頌曰心不相應行得非得同分無想二定命相名身等類論曰如是諸法心不相應非色等性行蘊所攝是故名心不相應行一得二非得者論曰得有二種一者未得已失今獲二者得已不失成就應知非得與此相違三同分者論曰有別實物名為同分謂諸情轉類等亦名眾同分此復二種一無差別二有差別無差別者謂諸有情有情同分一切有情各等有故有差別者謂諸有情界地趣生種性男女近事苾蒭學無學等各別同分一類有情各得有故四無想異熟者論曰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為無想是實有物能遮未來心心所法令暫不起如堰江河此法一向是異熟果五無想定論曰如前所說有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為無想如是復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無想定無想者定名無想定或定無想名無想定由彼執無想是真解脫為求證彼脩無想定前說無想是異熟故無記性攝不說自成今無想定一向是善此是善故能招無想有情天中五蘊異熟(前無想異熟是果此無想定是因)六滅盡定者論曰亦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滅盡定如是二定差別相者前無想定為求解脫以出離想作意為先此滅盡定為求靜住以止息想作意為先前無想定在後靜慮(即第四禪)此滅盡定唯在有頂即是非想非非想處前無想定唯異生得此滅盡定唯聖人得七命根者頌曰命根體即壽能持煖及識論曰命體即壽謂有別法能持煖識相續住因說名為壽八生至十一滅者頌曰想謂諸有為生住異滅性論曰由此四種是有為想法若有此應是有為與此相違是無為法此中於諸法能起名生能安名住能衰名異能壞名滅性是體義十二名等者頌曰名身等所謂想章字總說論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應知此中名謂作想如說色聲香味等想句者謂章詮義究竟如說諸行無常等章或能辯了業用德時相應差別此章稱句文者謂字云何名等身謂想等總說言總說者是合集義。

五無為等者論曰虗空但以無礙為性由無障故色於中行(清涼云小乘說三虗空則就外空復記三皆實有)擇滅即以離繫為性謂諸有情法遠離繫縛證得解脫名為擇滅擇謂揀擇即慧差別各別揀擇四聖諦故擇力所得滅名為擇滅如牛所駕車名曰牛車永礙當生得非擇滅謂能永礙未來生法得滅異前名非擇滅得不因擇但由緣闕(清涼云當來生法緣會則生緣闕之時得非擇滅礙當生法令永不起名畢竟礙故偈云畢竟礙當生別得非擇滅言別得者謂非擇滅有實體性緣闕住中起別得故非擇滅得不因擇滅但因緣闕名非擇滅)。

疏但說人空等者(或云我空或云生空具如圓覺鈔會釋)雜阿含云十二因緣從無明至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若言誰老死即生邪見乃至無明亦復如是若說無誰老死當知虗妄是名法空乃至無明亦復如是(天台補注云他宗明小乘但有生空請讀此文自知他悞評曰今既云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正密用阿含以前將此破南中有教第四鈔說義已分明今但密用誰謂秪有生空但約多分顯了義說故云但說人空爾若補注引此證小乘雙具二空不取少分多分義者與大乘說二空有何異也過歸自己最可笑耳)。

鈔根劣未堪聞說二空者釋成至相所立名中愚法之義故引二論皆云鈍根即愚鈍而前立名不云愚法者此中釋也以若加愚法乃至以義為名故但改為小乘教也。

▲鈔起信云等者彼疏云一執緣意明但知人無我故唯有法我見故次論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蘊生滅之法等疏云二執相意明正是法執行相對彼人空以說引此以證小乘但說人空問既縱其少說二空何不大乘中收答而不分明說由斷法執等義名為法空但略標其名在小乘中說故小教中收也。

鈔一計識心等者識字應是色字廣鈔第三云一計色心如順正理論等以次釋云現在色心故然彼論此卷通說十八界根境識三為染淨因故云現在色(相境)心(識也)也。

▲鈔二者三毒為因下如世有冤毒能喪物命此三種法損害自他處寬長時為患之甚且喻為毒故本行經云世間之毒莫過三毒言以三毒因緣起於三業等者此但總說若別說者謂感欲界人天善行名福業感四惡趣惡行名非福業脩色無色定名不動業各感依正等法故云有一切法言中論十二因緣頌等者頌行支中文也言眾生癡所覆者既不明了猶物覆心造有漏業受六道苦輪轉不息如昏夜時行曠野中見杌木謂鬼等遂作方便欲敵而生恐怖等苦皆因不明了故是故聖說無明發行行能感苦此明發業故但說癡毒為染根本也起信鈔云影取三善根為因斷煩惱出三界為淨根本之義三行亦三業也。

鈔然似參經意者此小乘義有能所熏似參濫大乘經意也而不同下揀之言縱說賴耶等者既但有名即無其義故唯識論云復有一類(即增一阿含中說也)謂簿伽梵所說眾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忻阿賴耶喜阿賴耶謂阿賴耶是貪總別三世境故乃至廣說此中五取蘊說名阿賴耶有餘復謂貪俱樂受名阿賴耶有餘復謂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此等諸師由教及證愚於阿賴耶識故作此執如是安立阿賴耶名隨聲聞乘安立道理亦不相應若不愚者取阿賴耶識安立彼說阿賴耶名如是安立則為最勝云何最勝若五取蘊名阿賴耶生惡趣中一向苦處最可厭逆眾生一向不趣愛樂於中執藏不應道理以彼常求速捨離故若貪俱樂受名阿賴耶生第四禪靜慮以上無有具彼有情常有厭逆於中執藏亦不應理若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於此正法中信解無我者恒有厭逆於中執藏亦不應理故云但有名字皆不明賴耶正義也然言非第八為所熏非第七為能熏等者反顯大乘七八為能所熏如何熏耶(雖非此中王義恐學者欲知故筆於此)下鈔云相宗賴耶以為所熏所以得為所熏者具四義故論云一堅住性若法始終一類相續能持習氣乃是所熏(習氣即種子也)此遮轉識及聲風等性不堅住故非所熏二無記性若法平等無所違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勢力強盛無所容納非是所熏由此如來第八識唯帶舊種非新受熏(此極善位)三可熏性若法自性非堅密能受習氣乃是所熏此揀心所及無為法依他堅密故非所熏(心所不自在無為性堅密)四與能熏共和合性若向能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唯異熟識具斯四義可是所熏非心所等(非八識同時五種心所等取所餘如上所揀)前七轉識以為能熏亦具四義故論云何等為能熏四義一有生滅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長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無為前後不變無生長用故非能熏二有勝用若有生滅勢力增盛能引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異熟心心所等勢力羸劣故非能熏(彼疏云言用者謂前七識可是能熏揀前六識異熟生者及第六心王心所雖是能緣而不強盛故不能為勝故非能熏)三有增減若有勝用可增可減能攝植習氣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圓滿善法無增無滅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圓滿前後佛果應有勝劣四與所熏和合而轉若與所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能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自他不得熏前後不得熏)唯七轉識及彼心所有此勝用而增減者具斯四義可是能熏如是能熏與所熏識俱生俱滅熏習義成令所熏種子生長如熏苣勝容有熏習(苣勝即胡麻以諸華香草和罯苣勝子令香以壓油名為熏油此苣勝本不香由香草罯故香故云熏苣勝)。

疏未盡法源等者謂不達如來藏心未盡淨法之源不了根本無明未盡染法之源尚不知七八況餘者也圓覺鈔云以隨他語故說諸法數一向差別佛若便說了義法云一切皆真即邪正不分真妄渾濫何因改心悔過故說染淨之別善惡雲泥令知善淨可忻染惡可厭知賢聖功德凡夫過患發心立志修因證果言故多諍論者問教是佛說云何多諍答就佛說有元是即空幻有真理隨緣故就佛意即通以隨根故言教即隱後宗習者隨言執理隨相執體造論弘傳相承不絕有二十部互執不同故多諍論。

音釋

(古畦切瑞玉也)。

(古洽切近西廂也)。

(昨朗切大也盛也)。

(徒昆切火盛也)。

(達鼎切拔也)。

(布刀切衣博裾也)。

(七全切詮衡也)。

(甫制切障也)。

(於幰切壅水也)。

(勤侶切苣勝即似胡麻也)。

(於感切覆也)。

(音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光环:战神崛起

    光环:战神崛起

    浩劫后的他,用无比的力量挽救了人类;苏醒了的他,用无比的力量追回了记忆;成功后的他,终成为人类历史中的传说……1.本书只是借用光晕(光环)的框架和历史2.本书只是作者心中的光晕(光环)不是抄袭3.如有错字请在章评中指出,我会积极改正4.情节发展会由书友决定,但大致方向不会有太大改变提示:刚开始每章字数较少,请多担待!
  • 西南降魔录

    西南降魔录

    佛非佛,道非道,素有天府之称的成都,因其少见阳光,而阴气极重,道派人间法力高强之人聚与此以镇压,然后原本清净的校园,却因各大势力的涌入而。。。。
  • 顾家青芜

    顾家青芜

    自古啊,桃花源里只依稀住着几处人家,家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民风甚是淳朴,因为外人很难找得到出口,从而也没有买卖交易,人与人之间有的只是物物相抵,,慢慢的人们就开始各自有了自家的营生,来方便各家物物相抵,每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手艺
  • 神话王者

    神话王者

    众神唾弃的大陆,被遗弃的世界,九天揽血月,是黑暗来临的前兆。自万古岁月匆匆而过,出尽四十九皇道大师,纷纷消失在这片大陆中,世人流传他们踏上历史长河征战便一去不复返,漂泊的大陆黑暗沉浮,万载岁月被接引而归,沉睡中的人醒来,一步一步的寻找真相……
  • 长夜录

    长夜录

    你是我的意志,你与我同在!你是我的灵魂,不要怕!别哭!我们是最英勇的战士,站起来!让他们……让那些蔑视我们的人!灭亡!
  • 总统爹地:妈咪要离婚

    总统爹地:妈咪要离婚

    那晚,未婚夫携手表姐进入礼堂,而她与陌生人共度良宵。五年后,带着双胞胎高调回归,那晚神秘陌生人再次闯入她的生活。老天,他是我孩子的粑粑?他可是一国总统啊!他,一国总统,集天下男人所有的优点,她情不自禁地爱上他,却发现,那晚的邂逅,只因她身上有着让各界想要争夺的绝密武器的秘密,而无关爱情。梦已碎,一纸离婚协议甩给他时,他却又霸道的不肯放手!晴子的QQ1186935566
  • 错觉之戈

    错觉之戈

    直到最后一刻,我才知道,我看透了雨滴,却没能看透真相。
  • 梦幻般的蜕变

    梦幻般的蜕变

    魔法世界,星核之战,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天灵之乱,永无休止。守护之战,满目苍夷。血流成河,叫苦连天。治愈之女,天赋异禀,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天灵之主,五年世仇,水落石出,痛不欲生;天灵卧底,万层潜伏,深陷虐爱,愁肠百结;邪恶之子,误入情恋,万箭穿心,肝肠寸断;高强富少,乘虚而入,谎言迷宫,只为真心;昔日旧爱,今日相遇,五年之痛,冰消气化。四人爱之,却又杀之,爱恨相交,终将梦幻蜕变。
  • 废柴妖娆,杠上嚣张世子

    废柴妖娆,杠上嚣张世子

    乱世来临,唯有强者才能逆天!她是被将军府流放在外的废物嫡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毒舌腹黑,护短成性,下手狠辣,最喜欢背后拍人板砖!“居家旅行必备款,一板砖送你上天!”麻辣鸡,一不小心拍了个二世祖!他是身世煊赫,嚣张暴戾的皇朝世子,帝王心尖尖上的人物,皇子需让他三分,霸道无人敢言。结果冷不防被板砖爆头……世子大人脸色铁青,四处通缉,“女人,你死定了!”————不正经的文案:将军府被流放在外的废物嫡女,万妖娆强势归来……左右护法默默对手指,强势个鬼哦,回来三天就被人戴了绿帽子!
  • 我的冰山王子.D

    我的冰山王子.D

    一个刚进入高中生涯的小女孩,闯入了一个冷如冰山的男孩的世界..会发生些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