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1500000085

第85章 禮政一禮論(1)

復禮上篇

淩廷堪

夫人之所受於天者。性也。性之所固有者。善也。所以復其善者。學也。所以貫其學者。禮也。是故聖人之道。一禮而已矣。孟子曰。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者。皆吾性之所固有者也。聖人知其然也。因父子之道。而制為士冠之禮。因君臣之道。而制為聘覲之禮。因夫婦之道。而制為士昏之禮。因長幼之道。而制為鄉飲酒之禮。因朋友之道。而制為士相見之禮。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少而習焉長而安焉。禮之外。別無所謂學也。夫性具於生初。而情則緣性而有者也。性本至中。而情則不能無過不及之偏。非禮以節之。則何以復其性焉。父子當親也。君臣當義也。夫婦當別也。長幼當序也。朋友當信也。五者。根於性者也。所謂人倫也。而所以親之義之別之序之信之。則必由情以達焉者也。非禮以節之。則過者或溢於情。而不及者則漠焉遇之。故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其中節也。非自能中節也。必有禮以節之。故曰非禮何以復其性焉。是故知父子之當親也。則為醴醮祝字之文以達焉。其禮非士冠可賅也。而於士冠焉始之。知君臣之當義也。則為堂廉拜稽之文以達焉。其禮非聘覲可賅也。而於聘覲焉始之。知夫婦之當別也。則為笄次帨鞶之文以達焉。其禮非士昏可賅也。而於士昏焉始之。知長幼之當序也。則為盥洗酬酢之文以達焉。其禮非鄉飲酒可賅也。而於鄉飲酒焉始之。知朋友之當信也。則為雉腒奠授之文以達焉。其禮非士相見可賅也。而於士相見焉始之。記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其事蓋不僅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也。即其大者而推之。而百行舉不外乎是矣。其篇亦不僅士冠聘覲士昏鄉飲酒士相見也。即其存者而推之。而五禮舉不外乎是矣。良金之在丱也。非築氏之鎔鑄不能為削焉。非氏之模范不能為量焉。良材之在山也。非輪人之規矩不能為轂焉。非輈人之繩墨不能為轅焉。禮之於性也。亦猶是而已矣。如曰舍禮而可以復性也。是金之為削為量。不必待鎔鑄模范也。材之為轂為轅。不必待規矩繩墨也。如曰舍禮而可以復性也。必如釋氏之幽深微眇而後可。若猶是聖人之道也。則舍禮奚由哉。性至隱也。而禮則見焉者也。性至微也。而禮則顯焉者也。故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三代盛王之時。上以禮為教也。下以禮為學也。君子學士冠之禮。自三加以至於受醴。而父子之親油然矣。學聘覲之禮。自受玉以至於親勞。而君臣之義秩然矣。學士昏之禮。自親迎以至於徹饌成禮。而夫婦之別判然矣。學鄉飲酒之禮。自始獻以至於無算爵。而長幼之序井然矣。學士相見之禮。自初見執贄。以至於既見還贄。而朋友之信昭然矣。蓋至天下無一人不囿於禮。無一事不依於禮。循循焉日以復其性於禮而不自知也。劉康公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故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夫其所謂教者。禮也。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故曰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橫渠張子之學。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為先。此二篇可謂見其大意者。

復禮中篇

凌廷堪

記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此仁與義不易之解也。又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此道與德不易之解也。夫人之所以為人者。仁已矣。凡天屬之親則親之。從其本也。故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亦有非天屬之親。而其人為賢者則尊之。從其宜也。故曰義者宜也。尊賢為大。以喪服之制論之。昆弟親也。從父昆弟則次之。從祖昆弟又次之。故昆弟之服。則疏衰裳齊期。從父昆弟之服則大功布衰裳九月。從祖昆弟之服。則小功布衰裳五月。所謂親親之殺也。以鄉飲酒之制論之。其賓賢也。其介則次之。其眾賓又次之。故獻賓則分階。其用肩。獻介則共階。其用肫胳。獻眾賓則其長升受。有薦而無俎。所謂尊賢之等也。皆聖人所制之禮也。故曰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親親之殺。仁中之義也。尊賢之等。義中之義也。是故義因仁而後生。禮因義而後生。故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禮運曰。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郊特牲曰。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董子曰。漸民以仁。摩民以義。節民以禮。然則禮也者。所以制仁義之中也。故至親可以揜義。而大義亦可以滅親。後儒不知。往往於仁外求義。復於義外求禮。是不識仁。且不識義矣。烏先生制禮之大原哉。是故以昆弟之服服從父昆弟。從祖昆弟。以獻賓之禮獻介。獻眾賓。則謂之過。以從祖昆弟從父昆弟之服服昆弟以獻介獻眾賓之禮獻賓。則謂之不及。聖人制之而執其中。君子行之而協於中。庶幾無過不及之差焉。夫聖人之制禮也。本於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五者皆為斯人所共由。故曰道者。所由適於治之路也。天下之達道是也。若舍禮而別求所謂道者。則杳渺而不可憑矣。而君子之行禮也。本之知仁勇三者。皆為斯人所同得。故曰德者得也。天下之達德是也。若舍禮而別求所謂德者。則虛懸而無所薄矣。道無跡也。必緣禮而著見。而制禮者以之。德無象也。必藉禮為依歸。而行禮者以之。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是故禮也者。不獨大經大法。悉本夫天命民彝而出之。即一器數之微。一儀節之細。莫不各有精義彌綸於其間。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是也。格物格此也。禮器一篇。皆格物之學也。若泛指天下之物。有終身不能盡識者矣。必先習其器數儀節。然後知禮之原於性。所謂致知也。知其原於性。然後行之出於誠。所謂誠意也。若舍禮而言誠意。則正心不當在誠意之後矣。記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又曰。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又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即就仁義而申言之曰禮所生也。是道實禮也。然則修身為本者。禮而已矣。蓋修身為平天下之本。而禮又為修身之本也。後儒置子思之言不問。乃別求所謂仁義道德者。於禮則視為末務。而臨時以一理衡量之。則所言所行。不失其中者鮮矣。曲禮曰。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此之謂也。是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原治

張惠言

古之治天下者。上不急乎其下。而下無所拂乎其上。政不令而成。獄不省而措。其逸也如此。其政之施於民者。不過歲時讀法而已。是亦今有司之所奉行者也。其刑罰之條。止於三千五百。而以待獄訟常有餘。豈今之有司常愚。而古之有司常智歟。其民與下相接者。飲酒習射吹笙擊鼓以為樂。而知仁聖義中和之德。孝友睦任之行。禮樂射御書數之事。皆後之學士大夫所習焉而難成。成焉而可貴者。鄉黨州閭之子弟。常出於其間。其化之而俗之懋也又如此。先王之制禮也。原情而為之節。因事而為之防。民之生。固有喜怒哀樂之情。即有飲食男女聲色安逸之欲。而亦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故為之婚姻冠笄喪服祭祀賓鄉相見之禮。因以制上下之禮。分親疏之等。貴賤長幼之序。進退揖讓升降之數。使之情有以自達。欲有以自遂。而仁義禮智之心。油然以生。而邪氣不得接焉。民自日用飲食。知能所及。思慮所造。皆有以範之。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其入之也深。而服之也易。夫蠻粵之人。生而侏離。聞中國之音。則駭而視。被髮文身之俗。資章甫而無所售。彼其習於鄙陋者猶如此。而況習於禮教者。其有奇袤放恣之民生其閒。有不怪且駭。屏之而無所容者乎。故先王所以能一道德。同風俗。至於數十百年而不遷者。非其民獨厚。其理自然也。是故先王之制禮也甚繁。而其行之也甚易。其操之也甚簡。而施之也甚博。政也者。正此者也。刑也者。型此者也。樂也者。樂此者也。是故君者。制禮以為天下法。因身率而先之者也。百官有司者。奉禮以章其教。而布之民者也。度禮之所宜而申之。民所常習。故政不煩也。權禮之所禁而輕重之。以繩不合者。故刑不擾也。民習於禮。故知有是非。有是非。然後有羞惡。是故賞罰可得而用也。民習於禮。故知有父子君臣長幼上下。知父子君臣長幼上下。然後有孝弟忠信。是故軍旅田役之事。可得而使也。民習於禮。故有孝友睦任。有孝友睦任。然後有知仁聖義中和。是故其人材成者。可得而用也。故曰禮止亂之所由生。猶防止水之所自來也。壞國破家亡人。必先去其禮。禮不去。而風俗隳國家敗者。未之有也。後之君子則不然。不治其情而罪其欲也。不制其心而惡其事也。令之以政而不知其所由然也。施之以禁而不知其所以失也。行而無所循習。動而無所法守。不勝其欲而各以知求之。知上之有以禁我也。則各以詐相遁。有司見其然。於是多為刑辟以束縛之。條律之煩。至不可勝數。以治其不幸而不能逃者。其幸而能逃不抵於法則又莫之問也。雖其不能逃而抵於法吏。當之死而不敢怨。而其所以然者。豈非其人之大不幸歟。此三代以下所以小治不數見。而大亂不止者也。

行儉論

陳斌

欲天下足食則勤耕。欲天下足用則行儉。勸耕之要。余有量行溝澮之說矣。若用絀而國不儉。則勞費日煩。末作日眾。人民之歸農者日少。將用不足而食益不足也。饑盜乘之。遂不可支。然則天下長久之脈。在行儉而已矣。行儉之實在止欲。在去飾。在禁糜。而不在於吝出內裁正費也。出內吝。則無以使人。正費裁。則無以供事。此歛怨之由。而非謹身節用之實政也。今觀鄉鄙細人之欲。飽煖而已。麤衣糲食。一金之資。可以給一人。若進而求美好。則用倍之。進而求豐餘。則又倍之。又進而求鮮異。則更倍之矣。而所見巨商豪吏。一宴而必數緡。襲衣而必百貫。一衣食之費。平人且終歲而耗千金。而又欲美其宮室。飾其器用。侈其一切。養生送死之具。而又有聲色之娛。狗馬畋遊戲玩之好。數倍於常用。吾以知人之欲至無窮。而其害亦至無窮也。而況於卿士大夫之有家。而況於后王君公之有國與天下者。其導欲非一人。其從欲非一事。起於至微至近之間。而漸至於屈四海之力而撊然不覺。豈不可為寒心者耶。若一日止而絕之。以寬於民。以補於財用。則朝廷上下即傳為盛德。不數年而天下成為風俗。廣為教化。則公卿守法。士大夫上廉。農民安處而盡其力。吾知任事之臣。不必為銖兩出入之計。而天下之用漸足矣。天下習俗之陋。莫甚於去實務尚虛美。施施然惟粉飾之事。自知其力之既屈而猶侈其外觀。則立敝之道也。故吾謂欲行儉者又在去飾。夫飾非一端也。有罄其力而飾者。有力不足而愈飾者。罄其力而飾者。其室空。力不足而愈飾者。其業敗。奚以明其然也。今有一日用之器。亦取用而足矣。而或飾以刻鏤。刻鏤不足。又飾以丹采矣。丹采不足。又飾以金玉矣。而凡服御飾於身。陳設飾於家。妾婢飾於內。僕從飾於門。鞍馬軺舟飾於路。非禮體所係。而必為是者。以為外觀之不可已耳。此猶罄其力而飾者。然出廣而入有數。富室必落。中產必貧。若其已貧。而勉循富者之為。無所入。而不塞出者之竇。牽庸人之議。以示觀美於俗目。而不顧其後。則日虛月耗。而不可救矣。聖人有言曰。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貧不可諱。儉則可安。後世患貧而又不能儉者。粉飾之言誤之也。況胥天下而尚粉飾。則人無誠樸之意。事無經久之計。其害至大。又不特儉之不能行也。至一切無名費用。即豪家大族。其房戶庖廚苑之間。與夫節賞年例寺觀香火之類。靡所不有。而況於有國家乎。故古今豐大之朝。事多用廣。費有所因。遂歷久不革。則且視為常款。沿為定額。曾不知其歲歲而虛糜也。****之始放為長流。大壑之澤竭於漏。故禁糜者又行儉之一事也。或曰。人主患不廣大。度支出入歲鉅萬。而惟儉之行。是示人以不廣大也。奈何。曰。人主謹身節用。以一人之儉。養給天下之眾。則正廣大之至也。唐堯土簋而稱聖帝。夏禹惡衣而冠三王。孝文以弋綈為漢太宗。憲宗以一肉興唐中葉。而於豐亨裕大之時。進惟王不會之說者。未有不誤人家國者也。故一人行儉。即為教化。天下行儉。即為風俗。儉則食用不侈而物價平。技巧不作而農力盡。由撙節之後可以蕃生殖。由生殖之後可以備積儲。有積儲而可以饋兵。可以禦荒。而天下之用恒足矣。夫豈纖悉之務哉。曰國儉而不能舉禮。又奈何。曰三代而上。布衣而朝。陶匏而祭。再進以儉。故不能舉禮。今之儉猶古之奢。竊謂必行儉而後可以求禮意也。漢明帝曰。吾子豈得與先帝子比。此為知國計者。若唐之嫁公主。宋之郊。明季之封藩。則自罷其國耳。何禮之舉。而又何儉之能行哉。

叔孫通論

趙進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娇娆王妃无情爷

    娇娆王妃无情爷

    呃……各位大哥,穿到你们皇帝身上不是我所愿,还要帮你们的皇上传宗接代。可是你们能不能别给我这副娇滴滴香艳艳的瘦弱弱的女娃娃身体,姐都28了,这十六岁的还是死翘翘的小丫头片子……咱积点德吧,什么,我前世这个样,那我该欠了谁的情债吧,不然不用专门死回来,那个…师傅,这“灵魂转生”的手术你做的多不?好歹这是我的灵魂,你那狗屁徒弟贪恋我前世美色,挡我穿越时机,你这手一颤,我这灵魂又不知跑哪去了等死了……那个,是不是我成功了,我那花魁前世老公也能穿到男人身上跟我再续情缘啊……啥米,身体不让我选,连老公都内定了,还真是不一般的命苦啊,这么多帅锅,到底哪个是男主啊,“天机?”就让我自生自灭好了……给个机会,让我自己选好不好?
  • 神一样的神经

    神一样的神经

    既点本书,无需多言,如若多言,您老随便,文如其题,都是神经。
  • 从此以后,耳机里的我们

    从此以后,耳机里的我们

    北易清,也可以叫我易清姐姐。然后平常就喜欢写写歌词写写文,然后也喜欢听音乐。嗯,就这样。然后书的封面暂无!
  • 你还有几个ta

    你还有几个ta

    普通的大学,普通的人儿,发生普通的事情......“说!他是谁?”“说!她是谁?”......“你还有几个女友?”“你还有几个男友?”......你大方,你分享爱情;我小气,我选择放弃。拜拜,那个谁......
  • 苍穹神印

    苍穹神印

    一颗奇特神珠改变了一个奴隶的命运从此缥缈大陆上又多了一名修炼者他为了保护身边的人他不断的变强在一段波澜之后发现这一切都是天的阴谋他为了结束这看不惯的世界与天抗争,与神争斗最后站在了神的领域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苏枫
  • 网游之杀戮剑尊

    网游之杀戮剑尊

    因某种机遇进入游戏后属性错乱,原本只加闪避和速度的敏捷竟然还加了攻击?领悟超级变态的攻击境界到最后却为了家园选择舍我其谁!
  • 韩娱之言希言晞

    韩娱之言希言晞

    重生回来的星光影后单言希带领十一个少女变为韩流以及世界顶级天团的故事
  • 重生之天下至尊

    重生之天下至尊

    他,穿越古代的现代宅男,虽贵为皇子,却父皇不爱,母妃不疼。一生谨小慎微,却在新皇登基之后被扣以谋反之罪,一杯毒酒了结一生。这一生,他怨的只是自己的不争。重来一世,他不再不争,步步算计,在争夺皇位的腥风血雨中他是怎样走到最后,又怎样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天下呢。一切尽在《重生之天下至尊》中群号499387382
  • 上古遗迹之秋切月落

    上古遗迹之秋切月落

    一个言行奇特的休闲玩家,一段美妙不凡的异界旅程。
  •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声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声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