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1500000005

第5章 戶政十五倉儲下(5)

竊惟三代以下。井田不可復矣。然而猶可存井田之遺意者。莫如社倉。社倉之法。自隋開皇時。長孫平請立義倉始。其時建倉當社。穀本皆出於民。雖稱諸州儲偫委積。而關史之旱。至就食洛陽。未見實效。宋熙八年。浙東提舉朱熹。言乾道四年間。建民艱食。熹請於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請本鄉朝奉郎劉如愚。共任賑貸。夏受粟於倉。冬則加二計息以償。逐年斂散。少歉則蠲其息之半。大饑則盡蠲之。凡十有四年。得息米造成倉廒。及以原數六百石還府。得見管米三千一百石。存倉不復收息。只收耗米三升。以故一鄉四五十里間。雖遇凶年。人不闕食。請以是行於司倉。其後凶年饑歲。人多賴之。是其米借自常平。本出於官。而收息於民。貴貸賤償。故舉之較易。然亦未嘗廣有所推行也。伏惟周末秦漢以下。富者連阡陌。而貧者無立錐。勢之所趨。極重而不可返。是以管子因穀之貴賤。而緩急其令。以制其重輕。所謂民有餘則輕之。故斂之以輕。不足則重之。故散之以重者。即漢耿壽昌所言常平之法。穀賤時增價而糴。穀貴時減價而糶者也。彼以富國。此以利民。事實相仿。行至於今。積貯之常經矣。然後漢劉般。又言常平外有利民之名。內實侵刻百姓。豪右因緣為姦。小民不得其平。是在東漢之時。常平之弊既已如此。前世之弊。大約相等。數年以來。於穀貴時俱增價而糴。穀遂因之愈貴。穀愈貴。至於無可糴。將無所恃以為糶。此常平又有難行之勢也。且使常平行之不弊。其如深山窮谷遠鄉。亦無所利何也。常平之斂也。穀賤而糴。市人藉以增價。貧民既苦湧貴。其散也。穀貴而糶。市人因而囤積。貧民又苦交持。且其糶也。城市而已。遠鄉之民。寡妻弱子。不能沾顆粒者。往往有之。即使移粟四鄉。費已耗。而無錢之民。究無所得米。此又常平之法所不能周者也。至於義倉之設。建在當社。於民甚便。然隋倉之積。徵本於民。是正供之外。又復徵賦。其本已失。朱熹崇安之積。借本於官。其因本得息。夏冬價值相較。貧民實食其利。然其時雖下令司倉。而州縣之行之者。不過間有一二。後之行之者。尤以為甚難。且行之滋弊。何也。其倉多設城郭。於社倉之義。既已大悖。而積穀之法。專主捐輸。則仍隋倉之舊。又非朱熹借本于官之遺。且任賑貸者。不得其人。上下視為無足重輕。或且懼其積之多。其累將與常平等。憚其斂散之艱。虛存數目。至以空文副功令者。又往往而有。相沿日久。亦不自知其然也。要皆未探其本。不竟其用。更推廣而通變之也。今夫生齒日繁。利不博。不能濟也。生人之計。道不大。不可久也。臣嘗竊籌之。州縣形勢。廣狹不一。約分四鄉。小州縣一鄉約五千戶。四鄉約三萬戶。中州縣一鄉約一萬戶。四鄉計四萬戶。大州縣一鄉約三萬戶。四鄉計十二萬戶。大小相衡。通約一鄉二萬。總四鄉計八萬。其間奉行社倉者。除虛報數目及全未有倉外。或於四鄉各設一倉。每倉積穀數百石或千石。至三四千而止。各倉多寡相衡。倉約二千五百石。總四鄉約一萬石。以一鄉二萬戶之人。食二千五百石之積。每戶計得穀一斗二升五合。戶約四口。大小口相衡。約為三口。口日食穀一升。戶計三升。二萬戶日食穀六百石。則二千五百石之積。不五日而已罄。所謂生齒之繁利。不博不能濟者此也。今天下賦稅有經。額徵銀米而外。絲毫無所取。至奉行社倉各省。乃誤以隋義倉之積為社倉法。數數焉惟勸民捐輸之為事。而其間最不善者。仰承上司風指。邀集豪富紳監。肆筵設席。冊名樂輸。其實勉強。又其甚者。按糧科配。於額徵之外。勒輸若干。及其久也。以冊為倉。並無實在。前官一易。按冊而稽之。則吏執冊而對曰。此欠在民。遂不得不行追捕。追捕不完。則拘比之。於是簽票交加。示曰鎖拏樂輸。而戶民之見示者。曰既樂輸矣。又曰鎖拏。是不可解。官吏亦無辭以對。所謂生人之計。道不大不可久者此也。

然則柰何。曰推廣社倉之法。用宋朱熹之意。而變通行之可也。請於十家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堡之中。建立一倉。倉積穀三千石。一家大小口相衡。約為三口。口穀一升。家計三升。一堡千家之人。日食穀三十石。堡倉三千石之積。足支百日。再倍積之。分別極又次貧三等。足支一年。雖遇奇荒。人不為動。或曰小州縣可二十堡。大州縣將百二十堡。大小相衡。將八十堡。堡穀三千石。得穀二十四萬石。不捐輸。將柰何。曰宋太祖乾德元年。詔諸州於所屬縣。各置義倉。自官所收稅二石。別稅一斗。貯之以備凶歉。夫別稅一斗。仍隋取民之例。不可為法。惟因朱熹社倉借本於官之意。而於額徵銀十分中。以一二分輸穀。則御史陳其凝前奏民賦。照時價輸穀之請。非創說也。請自今民賦。各銀一兩內。以一錢五分。照地方時價。入穀於本里堡倉。價賤之處可五斗。價昂之處可三斗。或四斗不等。本堡本倉。無胥役之勒索。無水陸之價。無斗斛大小低昂之欺愚。銀穀無需轉易。計八十堡。約地丁銀五萬。內另存銀九千兩。得穀三萬石。八年得本穀二十四萬。加一息穀二萬四千石。年豐日見其增。小歉用之不竭。或曰州縣八十堡。為倉甚多。費將安出。曰積三四年。費將一萬二千。初積之一二年。堡穀無多。分貯於本里本甲公所。俟三四年。本息充盈。以其息分造倉廒。漸而廣之。費自裕也。或曰倉穀積多。穀不流通。柰何。曰有糧之戶。石斗之餘。太倉一粟。存于家者。官不糴。商必通也。通流之中。留其什一。不使盡洩也。或曰積之堡與積之官無異。柰何。曰一堡之地。十甲之地。一甲之地。十牌之地也。一牌之地。十家之地也。以本地之穀。存本地之倉。年收年貸。家給而人可得。非若遠穀之不能致。斂不遽散也。或曰戶口奇零。不足一甲。甲分奇零。不足一堡。柰何。曰戶附近甲。甲附近堡。不限於十。或曰一戶而糧多者。分在別堡。堡異而地錯者。孤居一甲。柰何。曰正其版圖。聯以順莊。地從其便。糧從其便可也。或曰無糧之戶。少穀之堡。柰何。曰分常平之穀以為之本。積之又久。息多於本。本還於官。即以息為本。如社倉本法可也。或曰穀至三千石。經理難得劉如愚其人。柰何。曰一堡之地。一里之地也。十甲千家之人。按甲輪管。年清年。上下交代。隨地丁里甲而轉。行之既久。人有所恃。安土重遷。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堡甲聯比。相為表裏。夜不藏奸。地不留匪。至於歲慶屢豐。戶登康阜。積貯日富。以其餘息。因倉之近地。立之社學。膏火可資。息又有餘。則堡中之鰥寡孤獨。婚喪無資者。皆可因而給之也。豈非上治哉。朱熹金華社倉記曰。世俗之所病乎此者。不過以王氏青苗為說耳。以予觀前賢之論。而以今日之事驗之。則青苗者。其立法之意。未嘗不善也。但其給之也。以金布而不以穀。以縣而不以鄉。以官吏而不以鄉人士君子。其行之也。以聚歛亟疾之意。而不以慘怛忠厚之心。是以王氏能行之一邑。而不能行於天下。程子嘗極論之。而不免悔其已甚而有激也。夫青苗社倉。同一收息於民也。然利害懸殊。則朱子所謂以金不以穀之言最刺其病。何也。金無轉移之端。春散夏斂。秋散冬斂。三分之息。實增於本數之外。下戶窮民。無異剝膚。至穀則有早晚之價。四月貸。十月還。二分之息。常在本數之中。歉歲荒月。足以周急。寔不可同年而語。惟是加二之息。積之既久。息多於本。則倉之所存者。皆窮民之餘。   世宗憲皇帝尤不可忍焉。雍正五年。特定息為加一。則借貸者之沾溉。已與年俱深。今更由社倉之舊以厚其本而大其規模。使與保甲相為經緯。則常平之積可不必增。採買之停可不復慮。雖博施濟眾可也。何堯水湯旱之足云。臣自維此意。似為迂。然一隅所得。宜獻  聖明。以俟採擇。

社倉保甲相經緯疏乾隆九年

湖北巡撫晏斯盛

竊惟周禮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宋熙甯保甲之法。原出於此。然稽其實。則井田蓋為之經。非區區比聯保受。牽制而束縛之也。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匠人九夫為井。井十為通。孟子之八家同井。以井田橫排之。一通之地。亦無不五家相比。十家相聯者。則同里同井。即相比相聯。而相保相受。實相經緯於其間矣。就相生相養之地。而行政教法令於其中。是以習其事而不覺久於其道而不變也。周之衰也。管子因之作軌里連鄉。雖稍稍小治一時。而未睹大效。亦一舉廢。未見樂易而可久。秦漢隋唐以下。當其盛也。其民龐雜而無所紀。及其衰也。則鳥獸散耳。宋熙甯中有鑒於此。而編閭里之戶。以為保甲。事本近古。故行久不廢。然亦第相保相受。而未得其中相生相養之經也。臣前奏推廣社倉之法。請按堡設倉。使人有所恃。安土重遷。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保甲聯比。相為經緯。用幾古治。非苟而已。顧欲各堡一倉。倉積穀三千。一時既有所難行。而其入穀之數。則變通於額賦之中。另分本折。稍覺紛更。誠如部議。雖然。臣竊籌之。天下之民必有相生相養之實以為之經。而後可行以相保相受之法而為之緯。社倉保甲原有相通之理。亦有兼及之勢。彼此之間。一經一緯。大概規模。似有可觀。一時求備則甚難。簡約試之則似易。且夫時難得而易失也。時之可乘亦未有盛於此時者也。我  皇上如天好生。偏隅之災無不。一夫之飢無不拯。加意倉儲。州縣交相採備。又慮貴糶之妨民。急停止採買。停止之餘。又慮積貯之無資。而詳加酌劑。且特停戶部捐銀之例。令各省捐監生俊。俱於本地交納本色。以本地之穀。實本地之倉。以本地之倉。備本地之用。不採買而倉儲自充。誠兩益兼濟之道也。然要其歸。總以為民耳。查常平之積便於城。未甚便於鄉。城積多則責之也專。而無能之吏或以為累。鄉積多則守之者眾。而當社之民可以分勞。且社倉未有實際者。倉費無所出也。名有社倉。而倉不在社。社倉徒名。而社實無倉。往往然矣。今生俊之穀。多在於鄉。而捐穀之例。又俱議有倉費。如將此捐移入社倉。捐多則倉亦多。取鄉保穀數而約舉之。大州縣約八十堡。四堡約一倉。總二十倉。倉約一千二百五十石。總二萬五千石。中州縣約四十八堡。四堡一倉。總十二倉。倉約一千二百石。總一萬四千四百石。小州縣約三十六堡。四堡一倉。總九倉。倉約一千二百石。總一萬八百石。方今之時。治平日久。雖不必比戶之家可封。然實則三代之直猶在。一甲之民。常多良善。眾推甲長。在在有之。四堡之倉輪甲遞管。共相稽查。年清年。視社長為尤易。而累弊亦可盡除。由此官考其成。隱然有上下相維之勢。亦千古一時矣。正不必人人劉如愚。而效可者也。楚北計大州縣三十一。應得穀七十七萬五千。中州縣十四。應穀二十萬一千六百。小州縣二十三。應穀二十四萬八千四百。總一百二十二萬五千石。除查現存。有社穀四十八萬八千七百七石零外。應捐穀七十三萬六千二百九十三石。如果可行。即請將現在題明應捐補常平之七十三萬五千九百四十九石零。移入社倉。再加捐三百四十四石。已足其數。其現存社穀。無倉之處。請將各州縣數年之息。酌量分建。則社倉之名實俱備。至各州縣因地制宜。截長補短之處。另行具奏。其各屬常平。均有現貯之項。足資近城糶濟。以備急需。其應補之數。在鄉便於在城。似乎毋庸歧視。如城內常平。尚有應行增補之處。俟捐足社倉之後。再另行題奏。

請設商社疏乾隆十年

晏斯盛

同类推荐
  • 曲话

    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言语

    言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三天正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

    华严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类经图翼

    类经图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大弑仙

    大弑仙

    仙神修,魔杀之,众人皆论嗜血魔,无恶不作。殊不知伪善仙神,心机莫测。偏偏世人修仙论道,却由仙道走入魔道。弱肉强食,正邪难辨。以死相拼,却以为情。邪魔有情,不惜自身。仙神有情,不甘堕落。
  • 玉墨恋

    玉墨恋

    一千年前,她与他许下生生世世相爱的诺言。一千年后,她与他却成了仇家。为了与他在一起,她放下身份,做了他的贴身丫鬟,却眼睁睁地看着他喜欢上另一个女人。她伤心欲绝,回到了家,二姨娘却挖出了她不是爹娘的亲生女儿的事,待她亲生父母来接她时,突然传出她自杀的消息。他这才明白,他爱的是她,他不相信她已经死了,他疯了一般满世界找她,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九个月后,她回来了,却再也不是原来天真活泼的她了,经历了各种困难,分分离离,他和她终于修成正果。“倾儿,我们成亲了!”新房里,他拉着她的手说道。“嗯,我们成亲了!”是啊,成亲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本书纯属虚构)
  • 红帮裁缝评传

    红帮裁缝评传

    红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性贡献的创业群体。红帮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浙江宁波地区。随着服装改革的深入,近现代服装业的迅猛发展,这个群体迅速扩大,遂成中国从事近现代服装业人士的总称。
  • 我是地府敕封人

    我是地府敕封人

    一个从小就不见爸妈的男孩,一个从小就跟着爷爷一起画符做功的男孩,一个从小就会笑的男孩,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大名鼎鼎的敕封人传人,为了寻找老爸,他离开学校,为了救恋人的命,他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生死搏斗,看乐神如何跟妖魔鬼怪斗智斗勇
  • 帝舞天下:国师大人很妖娆

    帝舞天下:国师大人很妖娆

    “霸气侧漏,权倾天下,绝世容貌,傲娇腹黑,这…便是我楚非羽眼中的,大翊摄政王-----姬千胤”“唯我独尊,自大狂傲,城府深沉,攻于心计。这…又何尝不是本王看到的大翊国师------楚非羽呢?”前世本是A国总统的楚非羽,死于一场10年的精心谋杀。重生穿越后成为大翊重臣-----兰家,百年一女的兰家大小姐兰浅。她的神智潜藏于兰浅体内。在兰家被灭门后。彻底激发……帝位,城府,谋略,天下,以及爱情。何去何从,又该如何抉择?“你是帝王,你天生就是王者,你骨子里有狂,有细。"”我愿为你帝杀天下,你可知?你便是我的天下"
  • 我想,我们可以相爱

    我想,我们可以相爱

    初见时,我把他当做在公交车上偷摸我屁股的变态色狼,他把我当做一处于叛逆期的愤青少女。后来,他成了我的老师,我成了他的学生。再后来,我们成了彼此……
  • 磨炼天神传

    磨炼天神传

    《已经完本》他是亡国少年,被魔界追杀,被神界排斥,一路上千辛万苦,终于有了一线生机。新书《犀利大宗师》已经上传,欢迎大家前往捧场。
  • 女帝归来:魔帝,休逃!

    女帝归来:魔帝,休逃!

    魂越异世,嫁给有龙阳之好的王爷,好不容易感情升温,结果又遇不测……江湖?朝廷?……老娘都要混……女主由弱变强的坎坷路。
  • 工人政治

    工人政治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就是由工人阶级主导的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推动着现代世界向前发展。站在历史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运动似乎渐渐偃旗息鼓。然而,工人政治并没有结束。工业化早期的工厂生产结构和模式,及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矛盾,均发生了巨变,传统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含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使得当代的工人政治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 狐妃别跑,快回家

    狐妃别跑,快回家

    不会吧,穿越这么倒霉的事也落在我头上了,啊,怎么办。等等,听说那个狐王很帅的,我可要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