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1400000126

第126章 刑政一刑論(1)

案刑家

汪縉

尊君抑臣。綜核名實。刑法家之要也。君之有尊。刑賞之所自出也。刑賞出于獨。則君威振。刑賞出于共。則君威替。善用其刑賞。則刑賞出于獨。不善用其刑賞。則刑賞出于共。賞罰不越二端。而微妙之節且百變。所謂微妙之節者。有無顯功可賞。賞急有功。有無顯過可戮。戮急有過。有格外士不得已過。非常法可待。有急于邀功。乍可喜。久成患。有巧于避。扞網脫其身。有先事賞。卒然罰。效見于後。人君不知無功賞。無過罰。不足以厚俗懲姦。不知破格恩。原不得已情。不足以服奇士。保愿民。不知邀功不可貪。巧脫不可倖。不足以靜天下心。消其詐。不知先賞卒罰。不足以當機御變。此其微妙之節。非神明其際者莫能也。去其私。喜怒刑賞自公。然其用必慎微畫一。微之不慎。于輕者失刑。則重者積矣。于功小者吝賞。則大者墮矣。一之不畫。不必刑。刑即有刑不刑者矣。不必賞。賞即有賞不賞者矣。如是者。刑弗懲。賞弗勸。古之明君。有不刑。刑必果。有不賞。賞必信。刑一人而天下沮。賞一人而天下勸。刑賞神而君威殫者。不牽于好惡之私也。好惡者。重人用以窺其主。重人欲潛移人主權。其術在巧取人主好惡用之。欲進所私。必巧投人主好賞之。欲退所忌。必巧中人主惡罰之。人主方謂吾好之則有賞。吾惡之則有罰。不知已為重人用其好惡。進所私。退所忌。天下之無廉恥而嗜勢利者。見重人所私者進。所忌者退。誰不為其所私。去其所忌。既由重人所私而進。遂相與引所私。排所忌。由是私者日眾。忌者日寡。則重人勢成。人主勢孤。後雖人主有不欲賞。不得不賞。不欲罰。不得不罰。人主牽于重人。至不得不賞不得不罰。重人遂可徑行賞罰。不復有人主也。唯示人好惡私。故至此。且重人窺人主好惡。私以默移刑賞。其巧詐百端。或施惠百姓。德歸己。怨斂于上。或私恩小讓。合聲譽。繼是肆行慘戮。威劫眾。或勸上攬威權。己得主擊斷。借行其私。或上貪逸樂。因以小忠小信任憂勞。至柄大權。或因上喜事功。乃以大言聳動。得居心膂。遂假其威。或把持所忌。使欲舍己不能。乃悍然專國是。韓非曰。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積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凡重人所以蒙上之術備是。此其摘發神姦巨憝無遁形。蘄御臣之戒蒙蔽者鏡是焉。自君臣分定。國紀以立。且立國各有本末。本末既審。舉天下臣士庶鼓而趨之。使舍是無以邀功。夫然後始有立終有成。法家取必者。富強也。其立國之政。在足兵食。欲食之足。在務農。欲兵之足。在厲士卒。欲農之務。士卒之厲。在併民力。欲民力之併。在刑賞以齊之。刑賞不齊。民力不併。民力不併。農不務。士卒不厲。農不務。士卒不厲。國不富強也。是故刑家知民力之匿。匿于刑所不及。民力之出。出于賞所必至。由是一其刑賞于耕戰以併其力。併力于耕。耕必倍。併力于戰。戰必勝。耕倍戰勝。富強必積。然而民力之易渙難凝也。刑不重。不足以禁其渙。重其刑。則民之苦刑也甚。民之苦刑也甚。惟耕無刑。則民之力耕也必。賞不信。不足以令其凝。信其賞。則民之樂賞也甚。民之樂賞也甚。惟戰有賞。則民之力戰也必。唯欲一民于耕戰。故自耕戰外。胥用塞其門焉。不市美言。言興者力息。不慕虛名。名高者力屈。不多獨行。行堅者力折。不尚私勇。勇分者力怯。不逐末利。利開者力塞。不進眾藝。藝工者力拙。斯其專務本計。尚綜覈如是也。刑賞用。以刑名家者。商鞅所謂九刑一賞。蓋以刑為本者也。刑法家之術如是。果足用乎。曰。可與守法。不可與議法。天子宰相定制于上。必得強勁果直之士執而守之。使貴者親者近幸者。戢而無敢撓。則若刑家者殆不可少。非君術也。臣術也。非大臣宰執之術也。有司之術也。非有司之內術也。外術也。內術也者。慈惠也。

五刑辨

黃中堅

肉刑。非聖人之制也。呂刑言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是肉刑為三苗所作明甚。向使堯舜之時。本有此五刑。則不得言三苗作始矣。而虞書之象以典刑。五刑有服。先儒皆以墨劓剕宮大辟釋之。何哉。或曰。上古之世。不廢誅戮。苟以五刑為始於三苗。則豈前此無殺人之事耶。不知殺非聖人所得已。而以劓刵椓黥次殺戮為五刑。則實自三苗始。經固分別言之。未可以此而概彼也。且蔡氏之釋流宥五刑曰。謂雖入於五刑。而情可矜。法可疑。與夫親賢勳勞。不可加以刑者。則以此寬之。則是謂放流輕於五刑矣。然當日四凶之惡。天下莫不聞。舜之誅四凶。可謂大刑大獄。威震天下。然亦止於放流竄殛而已。豈其於庶民小罪。遽有傷肌膚斷肢體之事。此又理之不可信者也。吾謂虞書之所謂典刑。皆死刑也。上古民事簡。死刑之條止於五。故曰五刑。其言五服。或亦周禮搏焚辜肆之類。其言三就。或亦戮於市戮於郊戮於甸師之類。雖不必盡然。要之舜之五刑。則斷非三苗之五刑可知矣。嗚呼。後王德薄。世風不古。而五虐之刑。寖以****。墨刑始見於伊訓。延及成周。遂全用其法。傳曰。三辟之興。皆叔世也。其所由來者漸矣。而後之議者。顧以刑輕則民玩。而欲復肉刑。夫漢世盜賊之禁至嚴。而犯者愈眾。苟不能以德禮導民。則雖日殺人以求其不犯。不可得也。而何有於肉刑。漢文帝曰。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彼議復肉刑者。其言亦痛而不德矣哉。

刑部題名記

徐乾學

外自提刑按察司所定三流以上罪。內自八旗五城御史諸案牘。統歸於刑部十四司。每歲報聞。而輕重之。至於新舊條規。宜歸畫一。非時矜恤。務廣德意。天下督撫之所帥以奉行者。惟視刑部之所頒下而已。易之取象刑獄者有二。明在上威在下曰噬嗑。威在上明在下曰豐。噬嗑象曰明罰法。先儒以明罰者所以示民而使之知避。法者所以防民而使之知畏。此皆設於未用刑之前。故明在上威在下。正今刑部職也。若威在上明在下。則曰折獄致刑。特奉上之法以致之民。良有司之職而已。故刑者。人命所繫。而天下人命。尤繫於刑部之一官。可不慎哉。我 朝忠厚立國。皇上御極。兢兢惟刑之恤。每歲論囚。多所寬赦。臨決之際。涕泣減膳。猶時諭三法司以無枉濫失入。好生之德。洽於人心。宜乎致刑措不難矣。然予觀自古皋陶為士。終身不遷其官。若漢之于定國陳寵何比干。皆家世治律。明習法比。故吏不得因緣為欺。今部掾吏長子孫。其中輕重之例。惟意所擬。居官者對案茫然。但僥倖無事速去而已。予兄弟先後蒙恩迭掌邦禁。雖稍欲有所施設。亦以遷除之急。未盡展布也。以是求刑之無冤。以仰稱聖天子清問之至意。豈不難哉。雖然。不可不盡心也。一案之誤。動累多人。一例之差。貽害數世。不惟其時之久暫也。梁統以重刑一疏。而禍湛門族。路溫舒求尚德緩刑。子孫顯宦。殃慶之積。不待其久也。且身有去。名姓不滅。百世而下。悠悠之口。誰復相借乎。觀此題者。庶亦懼而知警。

刑書纂要序

張玉書

自漢以後。刑律代更。至隋開皇中。定笞杖徒流死為五刑。而其法遂不可易。唐律篇目。一仍隋舊。惟疏義為獨詳。宋與明實摭而損益之。嘗考唐律所載律條。與今異者八十有奇。其大同者四百一十有奇。而今之律文與唐律合者。亦什居三四。其所從來者舊矣。顧律文古質簡奧。雖以猝讀。而經生家又輒視為法律之書。不肯深究。迄身為刑官。乃勉強檢按。取辦一時。無惑乎學士大夫之能精于律者鮮也。比奉詔旨。審定律例。忝預總修。因念律無訓釋。易滋法吏舞文之弊。特為章分句析。鉤索其隱深之旨。而別白其辭之介于疑似者。要歸于平允寬恕。以期仰副乎廟堂如天好生之意。於時纂修諸君。皆一時人望。而臨汾文青徐君為之眉目。文青自為諸生時。即嗜讀律。瀾翻背誦。雖專門名家不逮。既舉孝廉。官中翰。所至必以律自隨。及遷西曹郎。據律斷事。益伸其志。其同修律例也。每樹一議。設一難。或援彼以喻此。或沿流以討源。無不疏通證明。折衷至當。余與澤州嘉禾兩公。相依如左右手焉。文青修律之暇。復著纂要若干篇。出以示余。余讀而喟然興曰。記云。今之聽獄者。求所以殺之。古之聽獄者求所以生之。夫聽獄者。求人之生。即一人之獄。以讞決其輕重者也。若疏解律義而求人之生。則如衡持平。如隄防溢。務令銖黍毫髮。無畸輕畸重之失。然後刑與罪相準。使刑與罪稍有銖黍毫髮之不準。則罪名不當。名不當。即不得輒以其罪坐之。而其間可矜可原可減可累減之故。更為之反覆辨其情實。而可生之路出矣。審於律有可生之路。而人之得遂其生者。甯有既乎。因是而嘆九章之律。成於漢初。唐律及疏義。成於貞觀永徽之際。乃其後酷吏卒不絕於世。彼其人非敢蕩然盡舉成法而變易之也。特用意憯酷。故引律皆刻深耳。文青是編晰異闡微。俾律無遺義。所以解聽獄者之惑。而激發其怵惕惻隱之心者。不啻大聲呼之。是雖有刻深之吏。亦當幡然省矣。仁人之言其利溥。其斯之謂歟。

刑論

施朝榦

昔者周穆王命呂侯作刑以詰四方。而歷舉帝舜時三后恤功。士制百姓之治。且推其典獄之效。而極之於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此其審於五刑五服五流五宅之用。必有非後世之所能測者。而先為之指其實曰。非訖于威。惟訖于富。余始讀書至此。以為穆王耄荒之言之陋。不可以論有虞之盛。既而思穆王固為其時司政典獄者而言。是以徵於有虞以為法。而又述苗民之奪貨而絕厥世以為戒也。自商道之衰。貪墨之風。漸以流行。於是盤庚之遷。亟亟焉於具貝玉者。而惕以高后之作丕刑。復以無總於貨寶。訓飭邦伯師長暨百執事。逮周之衰。而政以賄成。又有甚焉。穆王之言。其亦有不得已於此也。烏虖。秦漢以下。刑獄之失。又可勝道哉。凡聽訟先得情而後持法。訟之興也。大抵愿樸者什之三。桀黠者什之七。其愿樸者。苟據理折之。則俯首引服易易爾。其桀黠者。匿情飾辭。詭譎變幻。雖大公至正以臨之。平心以察之。而情猶有得有不得。曾是冒於貨賄。而尚能使之無遁情邪。且立訟者於庭而訊。則以貨財啟釁者過半焉。彼所得貨財。固不若官所受之多也。得少者長跪而伏辜。受多者南面而判牘。其不足以服罪人之心。亦已明矣。又況顛倒曲直。法而不顧也。或曰。當世之吏。有受賄而謂有陰德者。如富人當死。而求所以出之是也。烏虖。富人當死。官得其情而斷以法。是死於法。非死於官也。今有富人以非禮殺臧獲。而官乃受賄而出之。則死者之魂魄將訟於幽。而又何德焉。又如州縣讞定重囚。及親屬訴冤。上官知獄辭之誤。慮屬官之得罪。納賄賂而具獄如初者。當其巧文上奏。雖堯舜且謂法所不原。而虛實相蒙。甲乙互易。夫孰從而正之。雖然。魯褒所論。死可使活。生可使殺。昏亂之朝。以獄為市。無足異爾。若以明罰法之盛世。而鬻獄罔忌。腥聞滋章。則是飲鴆而為甘。兵在頸而夢猶未覺也。

書唐律後

王友亮

唐虞尚德以化民。政其也。刑以輔政之窮。又居末焉。三代聖人。雖辟以止辟。而哀矜惻怛之意。恒寓乎其間。自秦以來。德不足而恃政。政不足而恃刑。網密深。上以此為整齊天下之具。而下亦得緣以為姦。於是喜怒任情。適中者寡。夫中。難言之矣。過則枉。不及則縱。縱則民玩。枉則民殘。等失也。而殘為甚。即以一端論之。殺人者死。姦盜小者弗與焉。古今所同也。隋變其文曰。盜一錢者棄市。石晉又變其文曰。和姦男女皆坐斬。原其意。欲以重典止姦盜。然卒不能止。且其大者何以復加。夫民知法至于死之無可加也。必將舍小而犯大。求其欲甚便。扺于法則均。奚憚而不為哉。是禁之此而驅之彼耳。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民非真不畏死也。刑得其平。殺一而懲百。畏之至也。若夫無所措手足。乃始忘其樂生之心。蹈死而不懼。如是則懼移於上矣。上能以民之不懼為懼。而後可以懼民。懼之於已然。不若懼之於未然。故律尚焉。律非一代。說者推漢唐。漢去秦苛。唐承隋亂。皆求適中故也。今漢律久佚。惟唐律具存。計篇二十。計卷三十。 國朝定律。參稽往制。損益以歸于大中。煌煌乎遵行萬世而無弊。所取資者。獨于唐律居多。余重其為法家所從****也。校而錄之。并論往者之失。附書于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诡战

    诡战

    某大四男生鬼打墙进了女厕,从此离奇的事件接连发生,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鬼有什么好怕,他们一群大男孩拿着玩具枪玩起了抓鬼游戏,然而当女鬼真的现露真身,游戏才真正开始……
  • 老鹿王哈克

    老鹿王哈克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作者沈石溪8个动物短篇小说。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
  • 陈爷说科学

    陈爷说科学

    科学的世界充满了神奇,许多人对周围的现象感到十分的好奇与疑惑。让陈爷谈论谈论周围的简单现象,引发出诸多神奇的科学道理。我会尽量通过简单现象来理论,即便无科学基础也可以看得懂!
  • 杀手穿越浴火重生

    杀手穿越浴火重生

    金牌杀手居然是因为飞机失事而死?竟然还穿越了?你说穿越也就算了,还穿越到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丑八怪身上?这让现代的金牌杀手的她颜面何存?看她怎么升级,打怪,召唤神兽!什么?前面又遇到了厚颜无耻的王爷?她只不过弄脏了他衣袍而已,居然叫她当他奴役?
  • 悠哉游哉

    悠哉游哉

    不要橙黄橘红,不求人夸颜色,唯求文学殿堂中那一片小小的枫叶殷红,这大凡是不少文人的追求。而用生命写文章,用心血做学问,作一点带有创造性的东西,最是劳累,没有一点“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的敛声静气是做不出来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云:“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必博观。”曙光先生已是深谙文学堂奥,天骨开张,丰神竣整,苦心经营。观此书稿之蹴成,和他《记者眼中的名人》《游在天涯》等五部文学专着的砌成,实乃作者多年的阅历、数十载的功力之结晶。其文之丰采,其意之深长,可以看出曙光先生着意向更高的山峰攀登,我们期待着他的升华和飞跃。
  • 嫡女有毒:步步高升

    嫡女有毒:步步高升

    她,柳卿云是四大家族之一的正室嫡女,若不是母亲病死,原本应是享清福的。可柳卿若,她妹妹却冷嘲热讽,算计她。鬼王,她是他的爱妃。甚至为了她,鬼王还废了后...
  • 我的同桌是天使

    我的同桌是天使

    假如您注意到了本书,请先看看标签和类型。注意,本书绝对跟言情没有任何关系!下面是本书简介——我的名字叫张晓平,本来做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转校生的我却遇见了这个叫绿荫的新同桌的那一刻,我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转变。一次次致命的意外悄然发生:只是好奇看个热闹结果差点就死掉,好端端的过马路差点被撞死,而且还在不经意间发现我的这个新同桌居然是个……天使!?一个惊天的秘密正在我面前一点一点的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我,是神的儿子……
  • 剑道天心

    剑道天心

    剑道为心,无道无心。天心问道,一剑成魔。
  • 神魔狱

    神魔狱

    天地如囚笼,神魔皆入狱。人世间,自古流转着这么一句话,可从来没人知道这句话的真意,从洪荒到如今……大荒的神话,神魔的传说,以及仙武的故事都已远去。可史书留下的一鳞半爪,人世间遗留的荒坟古迹,却深深吸引着后来人。七界、六道、百族大战、逆天、归来……一个个简单的词语,背后都隐藏着滔天的血腥以及惊天的秘密……一盘大棋,六道为局,苍生为子,与君对弈。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跳出棋局,从棋子变为弈者。让我们跟随他,从微末走向神话,一步步揭开那些亘古的谜团。
  • 风,在吹

    风,在吹

    他,忍受着千年的苦,为的只是想和她永远相守,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无论他怎样努力,一切还是那么的不可能,千年来一次次的付出,总是化为空气,随风飘散,今生有会是什么样的呢?……看着眼前这个俊美无比的男生,她,有种窒息的感觉,好像她欠了他什么似的,她刻意地躲着他,但最后荏苒没有逃脱爱上他的命运,就在她觉得自己很幸福时,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