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31500000037

第37章

云何下。先釋。次辨發相。初文先釋次判。性言依果者。依習因故。即等流果。約剎那故。次此義下。判性。亦從剎那。若始終說。即無漏果。不通三性。次論家下。與上相及。次報因報果者。既合二習共為報因。是則名四義但有三。習中云果。望報成因。次就今下。論家復以隔世習續方名習果。

數家下。判二果異。判雖少別。釋義不殊。數依毗曇。論准前釋。又今下。論家異釋二因二果。悉皆隔世。約業成否以判兩因。隔世所起方為習果。酬前報因方名報果。此之四名則有四義。

若坐禪下。次明現相。初明報果。相現中云互受名者。一相之上得因果二名。由曾作因故今名果。報在來世復得名因。又能下。此相現時為報作因。今但下。判。於坐中下。習因相現。亦云互受名者。望前名果。望後名因。言互受名。皆約相現得作此說。故與毗曇釋義不同。

善相眾多下。別判六度相現不同。然六度相。但便類例。為六所攝。若習若報以用辨發。且如施中物。互現皆得表。報唯內心起方名為習。言法門者。於過於現或單分別。或為施故簡此施心。皆名習因。下五皆然。次戒中云十師者。且寄中國。第一本云。陳留有人因禪發習。自能講律。智相中云菩薩境。以三菩薩望圓皆事。別除登地。餘皆事収。

六度下。勸誡。前登文云慎之懃之等。諸方等師下。明判須償不同。貸字應作貣(他得反)。從他求物也。曾於三寶未還。小乘自為猶許未償。大乘利他本期濟物。專為入道並許未還。舊雖然終無新造。發大心已即須惠彼。豈現侵彼名為大乘。觝字應作抵。拒也。次明六蔽相者。初慳中云蝃者。疲也。詬(許豆反)。耻辱也。破戒中唯七支性及一酒遮。嗔故乃煞。貪故有婬。此二并盜及口四過。即七支也。若口為一即是五戒。

復次內心下。略舉四分習因之相。餘略不論。

次料簡者。先以四句料簡障否。次判中。初約事生滅判。次約三諦判。言初善者。以有漏對三諦故。有漏在初。次約作無作。言性與無作者。習因約心。心則易知。報果憑相。相則難辨。若善惡下。正判性無作。作必假心。與事俱故。相現時心事俱現。作後無作。一形恒有。故相現時不假於心。此約形俱。作俱同性。故亦難判。但是違教及違本或。本要字有。名違無作。故無作後。復以十法三相往撿。

復次下。約三時判。文云初嗔後喜是惡滅相。例應更立喜嗔等三句。以判善滅惡生等相。

夫發心下。約解行簡。若自正下。約師證簡。簡他不易。故以證驗。所言自非親感。以自驗他也。未曾親感。卒無師氏。應以此文及禪門中驗善惡相。及以口決比附判之。不然但以第一義治而通蕩之。一切諸障無如之何。即如向文觀解者是。所以頻誡者。恐無識倚傍自悞悞他。古人從師為姓。故云師氏。

問下。簡現相疑。問中本問諸惡相現。答意。其事實爾。業是實責。非神所護。虞候者。軍中遊羅伺過之官。虞者專也。覘亦候也。

復次下。釋闕略疑。言互闕者。毗曇少觀法。中論闕業相。今備二義。自行有餘。望彼二家。雖未同彼毗曇法相。約法成觀彼論疎遺。

次正明修觀。初思議中。六界文略。次總結云招於色心者。色六界。聲聞緣覺准例可知。並無菩薩者。觀法通故。

不思議中。初重比決。引法華者。下文既云依正二報。若作正報。表十即十界也。若作依報。三千不出十方故也。

次正明中。先出境。次引證。問。前引證別。與今圓何別。答。語同意別。前取能生所生。今取地性具足。況互中堅即是地堅。能生所生無非法界。

既深達下。發心為從業義。皆約善惡。亦先以次而顯不次。安心亦爾。善順惡息。止觀異名。

次破遍中。雖引各計。共成三世以為觀境。今觀下。能觀亦先次第。三世為堅。

次若言下。於過現中以時與者相對為橫。皆推四句。復名為橫。三世下。空。而言下。假。所以下。中。

次通塞中四句者。初有漏。次空。次假。後中。撿挍能所。具如陰境。

次道品中。從成論至身念處。即念處也。意業單起是心。意得實法是受。想得假名是想。行則已下。是行想行共成法念處也。并身口業成身念處。經部前後得作此說。毗曇如文。從今觀去。無作念處。言同類者。十界色等名同故也。

次助道者。念佛治障。障即是業。三十二相及報功德。共破習因惡業者。即惡習因。惡故加色。習因心故。須念報佛。故單習因不假色相。若善報果。報是色法。故但念色。善惡報果應唯惡習因。俱念色報。獨云法門者。是從勝說。又法門之言。義兼色報。言惡業障轉者。善惡俱障。且從重說。

次明魔境。言魔事者。天魔正以退菩提嫉眷屬為事。宿開於魔。魔以此遮。故云魔事。大論魔事品中廣明。初來意中具有四悉。修三昧者。牒前通修。惡將欲謝。牒前三境。事惡將謝。理善欲生。魔恐出境作損境事。故有此來。出境者。破世界意。

次又當去。破為人意。次又慮去。破對治意。得通止也。大慧觀也。恐此等成。故預壞之。言壞善根者。善順菩提故通忌之。言當界者。遠防非想。近遏欲天。的知順有。仍生親相。戍者遏也。經云下。大品魔事品文。因魔生罪故云也。如經(云云)。知魔界如下。第一義意。二理不二。如楞嚴經。佛化魔女竟。魔言我自眷屬不得自在。魔女示怯弱相而宣妙理。而白魔言。我等今者不出汝界。何以故。魔界如。佛界如。不離此界即佛界故。次別釋中。先辨同異。闕對業境。然四倒者。與煩惱辨。如前十軍。具足四倒。故倒望四但是煩惱。若前十軍。是魔所置。復是魔攝。

若界外下。約界辨別。大經雖以無常等四為界外魔。通途之言。非今境攝。且依大經以魔言之。四倒對於天子等三。則內外各七。故須料簡天子等三。所言異者。但不得以四對於四。乃至等覺三魔已過等者。此教道也。從實須齊。無第六等者。既依實說。四俱具足。豈有天子。故須釋云。但是二十五三昧中他化天赤色三昧。三諦未滿。餘一品惑。名未究竟。

次引經辨者。彼經離世間品有十種魔。一陰。二煩惱。三業。四心。五死。六天。七善根。八三昧。九善知識。十菩提法智通。論通界內外。即以十名通內外釋。若別論者。六內餘通六中一。及五六界內三魔。第二三四界內煩惱。餘通如前。故與界內四名同者。則從別釋。名異者。通釋。

次發相中。初民主。次開釋中啾[口*祭]者。虫鳴也。

次時媚中。大集十二時獸者。五行云有十二似。似彼故也。大集中各辨住山高下。窟名獸居。嚴神為侍。一一各有二羅剎女及五百眷屬。隨其方面各自供養。其獸皆云修法緣慈。一獸日夜遞巡閻浮。餘者修慈。今下文中云惱人者。支流之輩。

若邪下。正明發相。今欲下。以時驗獸。此九屬東木等者。九中三正。故以三正對孟仲季。言前後者。孟在初故正獸居後。仲居中故正獸處中。季在末故正獸居初。餘方皆爾。欲使孟仲季座均等故也。餘五行文皆但十二。唯六住式具列三十六。彼文云。已有三蟬鱓虵。恐今文悞。餘名同式。既防其來。須略辨相。[狂-王+戈]。大足狢。應作[豸*角](胡名反)。爾雅云。雌者曰[豸*(止/(止*止))](乃步反)。今江東人呼[狂-王+央][狂-王+吏]。羭字從豸。猰貐類貙(刃株反)。虎爪食人迅走。更開一百八者。恐時間寬。故各開三。還同本獸。但稱三十六名。百八自去。夫鬼神法懼人知名。況今識形呼其其名。不敢為非。

次魔罪發中。初明破意及以破法。今是近屬。餘二遠屬。故難於前。二善二惡者。四弘為已善。諸行為未善。見思為已惡。無明為未惡。

大論下。引證。華箭等者。論問。何名為魔。答。破慧命。壞道法者是。引人生著故名華。損五根故名箭。破佛法善故名魔羅。五根各一剎那者。隨覩塵時。生一念著。即為得便。如婆沙中。佛乞食時尚為魔惱。問佛言。汝何處去。佛知是魔而語之言。我到彼無六觸處。便作是念。沙門知我是魔。故今文中。外扇檀越亦不出六。今云五者。五轉入意。五壞意壞。

復次下。廣釋外來。初令墮惡。次令墮善。本是出世高士得作此說。本是散人元皆屬魔。如是之人何所論墮。次令墮二乘。次令墮無方便空等者。惡空假也。不觀性計。迷於四性。不解性相。徒生空解。名無方便。愛見尚在。名無方便假。況此本非為利眾生。但非從空皆名為偏。

阿難下。舉深況淺。佛涅槃時。尚為六萬四千億惱。況常人乎。意明小乘非善辨魔。非調魔者。寧免自他等者。一根有三。各轉入意。故有十八。魔自作惱。兼扇檀越。合三十六。

若知下。正約理調。由迷實際見魔佛異。若見實際則魔佛等。如前楞嚴天女所說。小乘斷惑故說調魔。如毱多等。體如法界故無所調。說楞嚴時自縛非調。

次妨亂中。對十法簡。今文望正。皆云太過。准禪境中。更加不及。

次結數中云三百邪者。且約外來。并度入意三百六十。故文云初因五根。

治[怡-台+追]愓中云偷臘等者。私增法歲。規利避[仁-二+(儿/又)]。臘者歲也。自漢至今。吉支者。此鬼名也。本因破戒。聞戒猶慚。況戒神護。破戒鬼去。

治魔羅云一切莫受者。無所得觀即空觀也。其遍六根。非空不治。阿含云。魔有五力。所謂五塵。佛聖弟子一力能治。謂不放逸。大論云。云何令魔不能得便。所謂修空。

次明修觀三惡者(云云)。言他屬者。凡有所施。令他屬我。大經云。為他屬故而行布施。墮於惡道。今屬三善。且據事邊。墮惡從心。雖生善道等者。既行魔業。世世屬魔。經云下。大品文。阿難問佛。魔為都惱一切菩薩。亦有不惱者耶。佛言。不信深般若語。他人言。我尚不知其底。汝何用學更有多事(云云)。是人則為魔所惱也。若無是事魔則不惱。

次不思議境中云一魔一切佛等者。魔既即理。理攝一切。如此下。妙觀功也。故此即名治魔顯理。緣修等者。持世地前未能寂照。有出入觀。為魔所謀。謂帝釋來。故善慰之。故復誡言。當觀無常以求善本。魔以女飾用壞其心。不因淨名。魔幾得便。淨名高位。豈待澄心。故語持世。非帝釋也。魔去發心也。慈與魔知佛界之樂。悲拔佛即魔界之苦。故慈無量。佛悲無量。魔欲滿去。安心且寄事釋。故約悉達。次下結成行人用安心相。

隨魔下。破遍。初總。次歷。教中初三藏伏四。至坐道場。方破煩惱魔。名菩提道。入無餘後名法性身。方能破陰。由得此二。永破生死。故云共破。故有永餘身在。不名破於陰死二魔。得不動等者。如大集中。初令諸軍。次令太子。次遣三妃。既不能壞。後自領軍退散顛墜。冠蓋劒三各墮一處。此並大集。今文通至後三教釋。通教見位與三藏伏同。至第六地同三藏斷。兩教聲聞不破天子。故為所惱。得通雖伏。亦不名斷。教中全無赤色之名。別從教道。故前後斷。豈斷通惑伏別惑而不破魔。圓教實道無復前後。須約六即以辨淺深。初住俱破八魔十魔者。初住分破。餘如前說。

於上一一下。通塞。道品如文。門若未開下。助道。此之六種。於魔成度。於道成蔽。今以依理而斥事度。以此事六治於魔六。前之四度灼然生死。所得禪定與鬼交通。所學般若不離見著。言正度者。不出四教。具如助道攝法中明。言兼治者。魔中兼二。故須借用。若雜煩惱。如前兩境中治。雜業借念二佛者。色及法門。有惡故念色。有善故念法門。聞慧者。四教外凡。圓在五品。黜者退也。貶也。准有大車。文無者略。

復次通用一意下。結觀通別。以陰境觀。用通下九。故云通只是一觀。離對十法。先了通已。相別可知。故引中論通別為例。

次料簡中。問如文。答先違問答。故云緣別。次引論文。即順問答。雖有順義不可一向。故不同於寒去春來。大論樂法梵志於十二年求法叵得。世無有佛。亦無佛法。有婆羅門云。我有聖法一偈。若實樂法當以與汝。答言實樂。語言。若實樂者。以皮為紙。以骨為筆。以髓為水。當以與。即如其言書得佛偈。偈云。如法應修行。非法不應行。今世若後世。行法者安穩。有云。當剝皮時。魔便隱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网王人物介绍籍

    网王人物介绍籍

    亲们,本书纯属装逼,也就是说介绍谁吧。网王里的。
  • 重谱肆意人生

    重谱肆意人生

    李明远重生了,带着一台能够和未来通话的手机,他穿越了十年的时光,回到了自己的十八岁。上辈子,李明远活的窝窝囊囊,这辈子,李明远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活他个痛快!
  • 武道天乾

    武道天乾

    武道颠峰,群魔乱舞,霸绝天下,武动乾坤!
  • 战神篇

    战神篇

    一种不为人知的融合一段不为人知的凄美一曲不为人知的战歌书写出我这不为人知的一生,虽战但又不愿战。慢慢千古荒凉路,踏破人间不平凡只为心中一净地,战神斗天又何难我欲开天随众生,但恐众生不识君只要心中战不灭,老天焉能控众人
  • 系统之修炼狂潮

    系统之修炼狂潮

    叶白,携带着全能修炼系统重生在一个同名的青年身上,这是一个武力之上的世界。“什么?你手上有一颗神丹?”“你等等,我看一看我有多少颗!”“额,不好意思,神丹我都给宠物吃了!”“什么?你有神器?”“等等,那我找找我的神器在那里,额,不好意思,你脚下踩的那根棍子是我的!”不要和我狂,我比你更狂,不要和我嚣张,不然的话我比你更加嚣张。
  • 恶魔校草的调皮丫头

    恶魔校草的调皮丫头

    “以兮,以后我要你当我老婆!”夜煜注目着安以兮说“煜哥哥,你不可以反悔的哦。”安以兮眨着那如夜空般名亮的眼睛。“以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夜煜反问。“煜哥哥从不骗我!”安以兮天真的说。
  • 难嫁

    难嫁

    名声在外嫁不出去的她机智如狐有怪癖的她一屋子女人却守身如玉的他带着十八面面具的他胸怀天下的他迟早捅出大乱子的他……江山万卷如画,废墟焦土三尺,爱恨、生死、天下、人心,这些深潜的阴谋和累世的恩仇,谁灭了谁,谁为了谁?PS:简介无能,书名痛苦,内容保密,结局不悲。*****************************************************
  • 金麦子

    金麦子

    一个豪门,一个农家。被调换的不仅仅是身份,还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终结。一个是刚强不屈的小刺猬,一个是温柔良善的软娇女。什么样的品质才是人生的最大幸运?什么才是人生幸福的终点?王麦,出生被换,彻头彻尾的苦逼妹子,却很幸运的遇到了好姑姑。可当她重新回到那个原本属于自己的豪门之家时,等待着她的难道就是幸福坦荡的人生吗?再遭驱逐,未婚先孕,她还能重新找到幸福吗?
  • 克拉奇不拿皮诺幼童

    克拉奇不拿皮诺幼童

    不做王妃,穿越就是公主,魔法帝国最尊贵的公主。却因为克拉奇不拿皮诺禁咒伤害,只能维持幼童的年龄!那要人家怎么谈恋爱嘛!不!人家就是旷朔古今的恋情,从丑陋的敲钟怪人,到高高在上的王子皇孙,统统拜倒裙下!
  • 乱氏春秋

    乱氏春秋

    因为一次貌似偶然的意外,狙击手景离穿越到了华伦大陆。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富饶土地上,百族林立,鸟鸣兽嘶,刚刚获得独立仅仅三百六十年的蓬德帝国表面上虎踞龙盘,实则内忧外患。就在这一个即将风雨飘摇的动荡乱世,兵痞景离自十万大山内走出,带着一群或热血或狡诈的青年,开启了一个逐鹿中原的时代,也亲手缔造了一个盛世的到来。“只要暴风雨留我一口气,太阳出来后我便站到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