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31500000014

第14章

今更下。開章別釋。一實定慧以為能攝。事理等六以為所攝。所屬於能故云攝法。雖辨六義理無分張。成論小乘尚以止觀遍攝小教。況大教耶。此中列六。全依成論。大小雖別。能詮名等。

從事理下。略結所攝。事即五章。理即理也。解即是智。位通因果。復攝於理惑智行教他餘自。自行化他因果攝盡。此之六章文六義二。各次不次意唯圓頓。

一以下。別釋為二。初六義當次及不次。後相攝文唯是不次。初云理者。只是權實。約教分四。今唯所詮。是故但二。

次攝惑中。還約理辨。由迷二理通別惑生。迷理之本所謂無明。故通別惑皆約因緣。初迷權中云獨頭者。婆沙云不共無明不與使合。論問亦有不共掉等。何以不論。答無也。所受喜樂者。樂。五教反。

是十二下。束為三道。展轉互通。故名為道。大論.地論.婆娑.俱舍。其意悉同。

成論下。引證三道。問。三障三道餘二名同。苦報二名不同者何。答。名異義同。報上加苦。又有報皆苦。問。障道何別。答。能蔽名障。互通名道。並從過患以立名也。合十二互通。故名為道。又與論同。論名業道。今須三前行等者。辨起前後。將教所列對行辨之。文列次第。身口在前。意三居後。先起意地。故云前行。文列在後。故云後三。身口後起。故云後行。文列在前。故云前七。中字但是助成其語。亦如五陰。文列與起亦互麤細。四諦因果亦復如是。今以成論十業道義以釋三道。論十不善業道品云。前行後三。後行前七。三是業非道。七亦業亦道。今文初二句及第四句與論文同。義亦不別。但第三句。論意以能行為業。所行為道。故以意三是能非所。故云是業非道。今意乃以能通為道。故云能通。今文前七復有二義。是所行故亦同論意。故云是業復是道。二是能通。通至後世。復名為道。三道義成。因緣理具。牽連等者。阿含中佛責不看病比丘云。汝為何事而出家耶。為畏王等。為捨牽連。三世繫續。故名牽連。十二輪者。展轉不窮。

若迷實理下。次釋界外對。亦立相應獨頭。名同意別。須對界外諸使明之。等覺猶有二種無明。故引寶性證界外二種。三種意生等者。准楞伽云。佛告大慧。譬如意去速疾無礙。故名意生。又云意憶生故。名為意生。三別名者。經云。三昧樂意。三四五地心寂不動。二覺法自性。即八地中普入佛剎。故以法為自性。三種類俱生。了佛證法。經約通教及別接通。今文諸處皆云在前。三教者以義通教。故既云八地覺法自性。當知三昧通至七地。即入空位。故云三昧八地。入假故云普入佛剎種類。入中故云了佛證法。依今家判。但以修中為了。未必已證。若接入別。在住行向。經兼始終故並云地。即通十地。今謂作意生故。顯非證道。故今家判與經意同。言五種者。經唯有三。今義開五。三昧開出三藏二乘。覺法開出別教十行。亦可為七。即兩教二乘各開二種。故云凡有多種。

三種意因移者。變易土中因移果易。及通菩薩等者。等取別教十住塵沙。雖不等者。釋疑。疑云。界外潤生但由無明。何須先斷塵沙惑耶。釋云。障化道故。化道未行無由耶理。是故先斷。塵沙為枝。無明為本。探說後位。故云皆去。故知假觀正攝等者。三中初人斷彼塵沙。是人必能進斷無明。故云攝也。若別論者。無明始終中觀所攝。若別圓等者。約相攝故。故兼圓人。此中正意明三意生。後之二人。別惑之名義兼無明。故云被伏。若單塵沙。界內已斷何須論伏。故於界外但更修觀破彼無明。故云三道從斷位說。故云初地。既但云地故知意生。且論權位不爾。豈圓六根更入別地。二十智者。玄文智妙且列謂三藏七。通教五。別圓各四。亦為三觀所攝者。四教各有斷伏之位。辨觀不同。不出三觀。對位判之亦應可見。然有通別。通則藏通。通為空攝。別假圓中。別論如前。

次攝行者。不出正助。毗婆舍那等者。引大經證。今以定助慧者。具舉須助。是故引之。其實定慧俱是正也。事慈等觀方乃是助。四教皆以前前助於後後。自他悉然。言俗理者。恒沙三昧。言俗事者。神通等也。中觀中云摩訶衍者。具如大品廣乘品中。須辨通別以應今文。十二因緣即佛性者。從三道說。具如三法中說。從復次下。廣明法教。四意止者只是念處。心止四境名為意止。三十七品。如十乘中。四諦中三有為者。苦集有為有漏。道是有為無漏。故此三諦並名有為。十六行者。諸論廣明應略知名。苦下四行。無常.苦.空.無我。集下四行。集.因.緣.生。滅下四行。盡.滅.妙.離。道四行者。道.正.迹.乘。婆沙云。見苦時亦見餘三。文不說者。有餘之義。三諦亦然。

十八不共至下。助道中明。今文但對九法。餘九法無。應云。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已捨。止攝。欲.精進.念.慧.解脫.解脫知見無減。觀攝。三三昧在第七。末明六度。如隨自意及助道中。九大禪。如法界次第中。百八三昧。楞嚴為首。委如大論。十八空如下第五卷。十喻偈曰。幻炎月空響城夢影像化。五百陀羅尼。聞持為首。名在大品.大論。

次攝一切位者。初來意中欲辨有位先明無者。聖心本寂。逗物機異。自非絕位安能判之。又真無俗有。雙美故也。故楞伽佛語心品云。第一義中無復次位。經文無位。唯此一文。上下諸文咸明次位。而多明通別少說藏圓。經文具有四教文相(云云)。

大乘下。明有次位。良以下。和會有無。兼防執見。故云何嫌。初明三藏七賢。即七方便。七聖者。信行.法行.信解.見得.身證.時脫.不時脫。二十七賢聖者。初果向三。謂信行.法行.無相行。及初果為四。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於此第三開為十一。謂中.生.行.不行.樂定.樂慧.轉.現.信解.見得.身證。并前七是為學人。十八開無學為九。謂退.護.住.思.死.不退.慧解脫.俱解脫.不壞法。俱舍小別。大略可知。

通教位者。既無四門論部位別。故但依經列共十地。次別地位者。楞伽初地為佛所加。百界作佛華嚴亦然。今家多用瓔珞。地位定故。不得意成三十心等者。施設教道。意在見實。猶居地前名不得意。或純假觀者。一者且辨失意之位。二者教法只在地前。初地即入。初住故也。

圓位中開示悟入且證因位。等覺或在十地中明。開合四句判圓位次。具如玄文。十四般若者。問。仁王但有十四忍名。今何故云十四般若。答。忍因智果。忍伏智斷。今經從斷說。問下料簡者。為不曉者更重立疑。執前楞伽及諸大乘。明空蕩相何須明位。而云止觀攝於次位。答中還以如前所引大乘意答。

雖說下。牒前。良以已下諸文汝避有入無。意偏文局。便同外道邪見等也。

中論下。引論以斥執無位人。位即因果。若執無位。何殊外人撥無因果。

無何等下。重徵執者無何因果。見既未證。但破生滅。尚不下。況尚無三藏。況有後三。此斥下。結意斥執於無位之人即同外道。都無因果。若斥下。一往與之。汝若以大破小。應須有後三番。汝既大小俱無。焉得不同諸外。

如我下。正出今家破用之式。但以智破惑。名之為如。汝所破但以惑破智。謂之為破。不同外道。推與誰耶。問。下引論偈。一一位中及以料簡。皆云破三道者。何耶。答。前初明理。理全是惑。乃至智位三道。即是此等所破。故須明之。

點此等者。此引中論序文。言一語者。即是破也。以大破小為治內。以小破邪為治外。序云。百論破外以閑耶。斯文袪內之留滯。今文通用彼序兩意。以成一家破立之式。准教大旨。復應以圓破偏。今但下。還前來二諦釋義。二諦是有無。有無皆有教。

次引中論者。論有四句。且以三句對於三觀。觀理淺深故生諸位。此中不以初句對次位者。即指因緣但是所觀。故今並從能破立位。言為如佛者。以佛地邊有菩薩地故。又如佛者。至此地時亦能八相。八相如佛。故云如也。

六攝教者。但有指撝分判皆名為教。是故通攝邪正偏圓。僧佉等者。一切外道所尊有三。謂迦毗羅等。具如第十卷中。此即其一。

九十五道者。此指別耶。准九十六道經。於中一道是正。即佛道也。故大論云。九十六道中。正者唯佛。於九十五中。二名似正。謂阿毗曇道.修多羅道。五行六甲。白虎通委釋其名(云云)。陰陽者。太玄經云。營大功明萬物者曰陽。幽無形不可測者曰陰。俗之所計。一切世間莫非陰陽。故此世法流於世間。本為濟世。世人計之反入邪道。八卦者。震.兌.離.坎.乾.坤.艮.巽。一卦六爻。爻謂適時之變也(云云)。五經者。白虎通云。孔子見周道陵遲。自衛之魯。以定五經而行其道。禮記經釋曰。溫柔敦厚詩教也。疎通知遠書教也。廣愽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謙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今時謂禮.樂.尚書.詩.易.春秋。有云傳禮各三等(云云)。此今略知。不須廣釋。云何下。明出世教。二論不同。初如第一卷辨。次空經中具含七教。無秘密者。如前料簡。觀心下至如來等。即藏等四。

又觀心下。頓。

若觀心下。漸。法華會歸。故非八數。涅槃約人。皆知佛性。故四句皆即。若准大經。華嚴初頓。今逐語便。且別明之。漸中仍更存於四味。故以三藏為乳。加共般若為酪。雖無別部。取方等中一會一時。單共者是方等般若。皆云即者。約能攝說。次明法華.涅槃者。顯能攝。同用二部。次不定中。云若觀因緣。又觀因緣即是佛性者。此有二意。一現在習圓。成不定人。無知圓理。或且觀生法。重觀見性。二者發習。發習又觀。即是習發故也。故云煞人。空假中三准此說之。

略攝下。以略例廣。

復次下。明心攝意。文具二意。即是能詮。所化不同。言所化者。破心微塵。出一切法。約佛先得。即是能化。

上六下。第二互攝。問。如前已足。何須更明。答。前雖似具。未互相收。故更明之。故今文云。次第可解。言直以者。一文尚遍。況六互攝。如一金中具一切法。今只此六何足可收。然雖互收。應知理惑。唯理具五。若餘四門即事理兩具。惑則有二義。一具觀惑及以智體。體是惑故。惑既如是餘五亦然。細思作之。說不可盡。

次偏圓中。初來意者如前所攝。六重兩攝。一一相攝。及以互攝。故云無法不收。收法既多。故須分別所攝相狀大小。即是略標。初二兩門。共不共明。用三四兩門。半滿同大小故不別明。故圓頓實三。一向不共。偏漸權三。有共不共。藏通是共。別是不共。權實雖與前四門同。須將權實以簡前四。小半一向權。大滿有權實。圓頓一向實。偏漸一向權。思與不思。更簡前五可見。故此五章文五義三。半滿同大小。漸頓同偏圓。權實判向四意。唯在於開。

夫至理下。說章意。無說而說。具有自行化他二諦等意。具如前說。

以小下。明意。言須識所以者。豈以方便名同而令大小理同一。況復大中仍須簡擇。是故方便種種不同。

小者下。正釋。初是小乘觀相。

如釋論下。示邪顯正。初二句立。次二句釋責。

次折下。破。言方分者。無塵而已。有必對方。方即有分。即有十分。次破其更折極微。若塵可盡。則諸塵悉盡。如何和合而得成身。故盡不可。若一不盡。塵則是常。若一塵是常。諸塵悉常。若是常者。身應不壞。故非正折。折心亦爾。折至剎那。盡與不盡過亦如前。故知心色非斷非常。

論文下。示正折相。折非正宗。故云仍明。亦先色次心。但觀無常。不觀盡等無明等。始從無明至中陰時。我與父母無明和合生於色身。正必有依。並由心造。心色無常。安計不盡等。如是推時尚見法性。何但無常。即三道本壞。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戎威远

    戎威远

    镖局,从古至今,至始至终,一直都有从小到大,从不起眼的小镖局,到现在随处可以看到的保安公司,从古代的镖师,护院家丁,护卫,到现在的,保安,保镖,高级保安,高级保镖,现在的保安行业,是使他这个行业是腐败了,还是繁荣昌盛了,请大家关注,戎威远,看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如何带领一帮人,把保安行业做大,创造不一样的保安
  • 代表幸福消灭你

    代表幸福消灭你

    “你赢得了游戏,却输掉了爱情。”小三如是说。孙暖阳泪流满面,不想再做大神,只想拥有纯白的爱情。奈何大神火眼金睛,相中了收起尾巴做小鸡的她。当她束手无策开始投降为他打拼江山时,才发现,他不是王子不是大神,只是个心甘情愿护在她身后的骑士。她自然也愿倾心一片。
  • 仙战传说

    仙战传说

    一个男人在光怪陆离的异界的成长史,不幼稚不狗血,只有一出跌宕起伏的追求,一腔燃烧的少年热血,一段缠绵悱恻的感情,一个激情澎湃的历程。
  • 宁在地狱为王,不在天堂为奴

    宁在地狱为王,不在天堂为奴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圣经·旧约·创世纪》
  • 走进科学·奇案推理

    走进科学·奇案推理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十一维异度空间

    十一维异度空间

    未知世界中究竟存在着什么呢?曾经有学者提出构建宇宙的第四维——时间,科学先驱者再一次提出空间由十一维构建,只是其他的维不被人类所认知。一项惊天的实验揭开了人类的新领域,现实世界与未知世界的连接是福还是祸呢?一个平凡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闯进了人类未知领域,究竟十一维的空间包罗了什么呢?
  • 我的阎罗大人

    我的阎罗大人

    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必定会有奇遇,喂,别走啊!!!“确定是他?”“是的,阎罗大人,我跟踪他很长时间了,就是他”。。。。喂,他是男的,我可是女的。看小小少年如何斩妖除魔,一路封神。
  • 混世狂尊

    混世狂尊

    【超爽火爆新书】带着前世记忆重生王族的江海,得诸天万象简传承,却天生痴傻,被父王所弃,受尽欺凌。痴傻少年一朝苏醒,在全新的世界,开始了嚣张的传奇之旅。他,忤逆父王,无君无父;他,抗衡师门,目无尊长;他,屠戮众敌,凶残成性;他,脚踩天骄,飞扬跋扈;他,挖坑设局,骗尽天下人……一代狂魔,横空出世:对至亲朋友付真情,对敌人宵小露狰狞!
  • 王者荣耀之最强LOL王者

    王者荣耀之最强LOL王者

    一场蓄意车祸让他从LOL最强王者陨落!一次意外让他接触到了王者荣耀,开启新的篇章!吊打各路大神王者……回归王者宝座!游戏中的最强霸主,谁与争锋!
  • 皇棺

    皇棺

    在宫星沁进宫的前一天,她收到了来自身为高级占星师的舅舅的信笺,他说:大周的皇宫就是一口陈腐以久的棺材,你若踏入皇宫便与我星氏一族再无半分瓜葛……那时的她自认与世无争,尘世间的尔虞我诈又与她何干?是以,她依旧遵照与大伯的约定踏入了那气势巍峨的宫门……可谁曾想到,一入宫门便是接踵而至的阴谋陷害,明争与暗斗,好友的诡谲行为与她人有意无意的暗示。究竟,她是该继续秉持着良善超然一世还是就此沉沦——直至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