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94200000016

第16章 宪问篇第十四

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问怎样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薪俸;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薪俸,这就耻辱。”

原宪又说:“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心四种毛病都不曾表现过,这可以说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若说是仁人,那我不能同意。”

想到了********,也想到了高薪以后的不廉,我以为这就是耻辱。其次,做仁人是要施爱的,没有爱心的人算不上仁人。

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说:“读书人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读书人有抱负、有责任,不能贪图安逸。

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说:“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言语谦顺。”

在社会政治黑暗的情况下,人们就不敢说话了。古有文字狱,写篇文章,统治者不高兴,就把作者逮起来,杀头了。****时因言获罪的也不少。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行为正直。

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名人和名言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名人的人不会有名言。但是,名人名言都不一定和道德挂钩。仁人一定要勇敢,因为他会舍生取义,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光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因为他的勇敢可能只是泄私愤、争私利。与己无干时,他可能该出手时不出手。

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都没有得到好死。禹和稷自己下地种田,却得到了天下。怎样解释这些历史?”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了出来。孔子说:“这个人,好一个君子!这个人多么崇尚道德!”

羿和奡都尚武,想以武力获得天下,而禹和稷都崇尚道德,实实在在做事,造福于人民。尚德者得天下,而尚武者都不得好死。古来征战几人回?所以,还是尚德为好。

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之中不仁的人有的罢,小人之中却不会有仁人。”

区别君子和小人要从整体上看,君子有时也难免会有一些不仁的举动,但本质上是君子;小人有时也会有仁人之举,但本质是小人。

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忠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

劳苦是一种必需的锻炼,爱的越深,越应该放手让他锻炼,不能溺爱。对他好,忠实于他,就应该有毛病指出来,求得完善,不能文过饰非。

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孔子说:“郑国外交辞令的创制,是裨谌拟稿,世叔提意见,外交官子羽修改,子产作文词上的加工。”

孔子讲出一个历史事实。孔子的史学知识渊博,掌故也不少。

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有人向孔子问子产是怎样的人物。孔子说:“是宽厚慈惠的人。

又问到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

又问到管仲。孔子说:“他是人才。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采地,使伯氏只能吃粗粮,而到死没有怨恨的话。”

子产和子西是哥俩。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个好人,而对子西则不作评价,只是感叹:他呀,他呀,让我怎么说他呢?看来,子西这人不怎么样。

管仲是齐桓公宰相,在位时大胆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伯氏是齐国的大夫,也算是高层人士。古代高官都有封地,封万户侯,就是有一万户向他进贡,封千户侯,就是有一千户向他进贡。未知伯氏是几户侯,但他被管仲的改革浪潮吞没了三百户,影响到了他的日常收入。令人赞叹的是,他居然至死没有为此而怨恨,可见管仲干得是多么漂亮!所以,孔子夸管仲是个人才。

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贫穷也不要怨天尤人,没用,努力改变现状吧,努力总是会有所收获的。富贵也不要专横跋扈,多做慈善事,对社会有好处,对自己也有好处。

11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孔子说:“孟公绰,若是叫他做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力有余裕的;却没有才能来做滕、薛这类小国的大夫。”

做家臣总比做大夫容易些,孔子说这话也是量才使用的意思。孟公绰是个清心寡欲的人,这样的人是不适宜从政的。

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怎样才是完美的人。孔子说:“智慧像臧武仲,清心寡欲像孟公绰,勇敢像卞庄子,多才多艺像冉求,再用礼乐来成就他的文采,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人了。”等了一会又说:“现在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看见利益便要考虑该得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见义勇为,经过长久的穷困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人了。”

人不可能达到全才全艺,样样精通,十全十美,所以孔子自己又纠正,或者叫补充,应该更多地从人的德性方面去衡量,不发无妄之财,能够舍生取义、信守诺言等等,这也可以算得上是完美。

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是真的吗?他老人家不多言语,不笑,不取利益?”

公明贾答道:“这是传话的人说错了。他老人家到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别人不厌恶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应该取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

孔子说:“如此的吗?难道真是如此的吗?”

该说时说,该笑时笑,该取时取。反过来怎么说?不该做的不做!这是一种高境界。

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孔子说:“臧武仲凭藉着他的采邑防城请求立其子弟嗣为鲁国卿大夫,纵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我是不相信的。”

有的人一有权势就想左右政治,包揽诉讼,总而言之,想天下所有的人都听他的。臧武仲凭他的实力想把他的子弟塞到公务员队伍里,有人说这不是要挟,孔子不同意,就是要挟嘛!这事搁现在也是太稀松平常了。现在的机关、事业单位里,有许多款爷的子弟,开着奔驰宝马上班,花钱大方,工作不会。怎么进去的?买的。买比要挟还要省事些。这都不是公平竞争,不好。

1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好耍手段,作风不正派;齐桓公作风正派,不用诡诈,不耍手段。”

两公为人不同,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不同,历史垂名也不同。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春秋时五大诸侯国的霸主之一,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他俩的事,《左传》中有记述。

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因此自杀,但他的另一个师傅管仲却活着。”接着又说:“管仲该不是有仁德的罢?”孔子说:“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间的盟会,避免了战争,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齐桓公和公子纠都是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是个暴君,两个弟弟都怕受他的牵累或者被他杀害,都想逃到国外去。齐桓公由鲍叔牙侍俸逃往莒国,公子纠由管仲和召忽侍奉逃往鲁国。其后不久,齐襄公被杀,齐桓公首先回到齐国,接了他哥的班,当了国君。他当国君以后,很快就兴兵伐鲁,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为什么要这样呢?怕他哥哥来争权!公子纠被杀以后,召忽就愤而自杀了,而管仲却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以后辅佐桓公成就了霸业。召忽义气,他让自己殉葬了,而管仲有韧性,辅佐出一代霸主,算得上做出了大成就。所以,孔子夸管仲有仁德。上一段,孔子还夸齐桓公作风正派,杀他哥哥的人能算正派吗?孔子立足的角度不同。齐桓公杀了哥哥,但提拔哥哥的门人管仲为宰相,很显然是量才使用,也算正派。

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罢?桓公杀掉公子纠,他不但不以身殉难,还去辅佐桓公当宰相。”孔子说:“管仲给桓公当宰相,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的好处。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敞开,沦为难民了。他难道要像普通老百姓那样认为的,在山沟中自生自灭而不被人知道好吗?”

齐桓公杀纠,这段史实记载于《左传》庄公八年和九年。管仲不受义气之累,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齐桓公不因为管仲曾是自己的对手而拒绝重用他。他二人一个是良臣,良臣择主而事;一个是明君,明君唯才是用。照子贡代表的一般人看来,管仲不讲义气,认敌为友,他算不上是个仁人,但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国家和民众都得到了好处,应该是仁人的。仁不仁,站的角度不同,孔子讲的是大仁。

“八佾篇第三”中,孔子曾说管仲气量小,又不节俭,是针对管仲的个人行为的,与他的能力和处事方式无关。人无完人,不能苛求,也不能说孔子说话前后不一。

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撰,和文子一道做了国家的大臣。孔子知道这事,便说:“这就可以谥为‘文’了。”

古时贵族死后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叫谥号。帝王的谥号,由朝中礼官拟定。臣子的谥号由朝廷赐与。公叔文子实际的谥号为贞惠文子。为什么说公叔文子“可以为文”?因为文子在自己被提拔的同时,还推荐了他的家臣撰,撰是个有口才的人,这也算内举不避亲。

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昏乱无道,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不败亡?”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

卫灵公虽是昏君,但他的手下各司其职,做得都好。这也说明国家机器的运转有赖大家,作为君主只要会用人就是了。推而广之,一个企业,一个团体,无不如此。

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孔子说:“大言不惭,实行起来就不容易。”

所谓“大言”者,都是把话说过头了,当然也就难兑现。

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陈恒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去报告罢!”

孔子退了出来,说:“因为我曾为士大夫,不敢不来报告,但是君上却对我说,‘向那三个人报告去吧’!”

孔子又去报告三位大臣,不肯出兵。孔子说:“因为我曾为士大夫,不敢不报告。”

陈恒又名陈成子,他杀齐简公,这就是轼君。轼君与轼父都属大逆不道,所以,孔子陈请鲁君去讨伐。鲁君哪里会听他的?敷衍说,你去向季孙他们报告吧!孔子不死心,又向季孙他们报告,得到的还是推诿。孔子还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说我曾经也是大夫,有义务来报告。这不是有没有义务的问题,而是执政者愿不愿意的问题。其后所谓“踢皮球”、“打太极”、“研究研究”不就是这样么!

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阳奉阴违地欺骗他,却可以当面触犯他。”

就是有话当面说,别在背地里捣鼓。这孔老头实在天真的可爱,当面说了,谁知啥时会掉脑袋呢?伴君如伴虎啊!但从礼义道德方面讲,就应该这样。古有诤臣,都是这样。

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道德方面,层次较高,小人只关注财利,层次较低。”

小人物以养家糊口为重任,所以重视财利,这不为过。但当养家不成为问题时,就应该调高一个境界,研究和践行仁义道德。君子和小人不以财产论,不以阶级论,总以品行论。

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这话好像说的是现在的学术界,只要能捞到一纸高文凭、进升到一个大职称就万事大吉,就标榜自己是著名学者或者以被别人标榜为著名学者为荣。这妖风从春秋时一直刮到现在,可见是一种痼疾。

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伯玉派一位使者访问孔子。孔子给他坐位,而后问:“他老人家干些什么?”使者答道:“他老人家想减少过错却还没能做到。”

使者辞了出来。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蘧伯玉是个善于也急于纠正自己过错的人,有人说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就是说他总是嫌自己做得不完美。我们也可以经常地反省一下自己,完美了吗?有错必纠了吗?

这位使者也是个会说话的人,孔子夸他是一位好使者。

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说:“不居于那个职位,便不考虑它的政务。”

曾子说:“君子所思虑的不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

这话应该反过来理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就要把事情做好,做不好就让位,就去打太极、打麻将好了。

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说得多,做到少,君子以为耻。”

少说大话,多办实事,这才是一个高尚的人。

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道:“这正是他老人家对自己的叙述哩。”

这老头列举了自己的优点,还说没做到,有些自谦,也有些自夸。同时也是在教导他的学生,应向这些方面努力。

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讥评别人。孔子对他说:“你就够好了吗?我却没有这闲工夫。”

孔子反对别人在私下说别人的坏话。试想,子贡今后还敢在孔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么?肯定不敢了。建议想当君子的人,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时,你就学孔子,问他:难道你就是个好东西吗?

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着急别人不知道我,只着急自己没有能力。”

你做得好,总是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再说,自己做得好只是为了做得好,又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1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在欺诈,也不无根据地猜测别人不老实,但却能及早发觉,这样的人是一位贤者罢!”

防人之心不可无。

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这样忙忙碌碌呢,是不是要逞你的口才呢?”孔子道:“我不是敢逞口才,而是讨厌那种顽固不通的人。”

孔子既当老师,也当宣传部长,到处宣扬他的主张。微生亩揶揄孔子,说他是在显摆口才。孔子不认可。有些人顽固不化,听不得好人言,我当然要不厌其烦地说。孔子是个执著的人,也是个极有耐心的人。

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称千里马叫做骥,并不是赞美它的气力,而是赞美他的品质。”

曹操写过一句话,叫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是千里马,不会有这种志向。

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对孔子说:“用恩惠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么,拿什么来酬答恩惠呢?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

“以德报怨”跟“福音”书中的“有人打我的左脸我把右脸也伸给他打”差不多,这话算不得错。一般来讲,以德报怨比以牙还牙更容易解决问题,更容易使人和睦相处。孔子的办法好,用公平正直回答怨恨,用恩惠来报答恩惠。

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感叹:“没有人赏识我呀!”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赏识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澈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只是天罢!”

这句话的重点是“不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挖掘自身潜力,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获取知识、获取财富。

36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孙毁谤子路。子服景伯告诉孔子,并且说:“他老人家已经被公伯寮所迷惑了,可是我的力量还能把他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说:“我的主张将实现吗,听之于命运;我的主张将永不实现吗,也听之于命运。公伯寮能把我的命运怎样呢!”

子路是孔子的好学生,毁谤子路,实际也是在毁谤孔子。子服景伯不服气,说“杀了****的了事”。但孔子并不认同,他说,我的主张实现与否,是由老天爷决定的,小小一个公伯寮能奈我何!狂犬吠日而已。此时,孔子已经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主张难以实现,但他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亦即“命运”。孔子的主张这么伟大,为什么实现不了呢?这是因为,他的主张虽然也是在为统治者“开药方”,但是,他开的药方药性太“苦”,统治者谁都不愿服。比如,他要统治者施仁政德政,但统治者就乐意施****,无可奈何。春秋时群雄割据,是乱世,孔子力量有限。

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孔子说:“有些贤者逃避恶浊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择地而处,再次一等的避免不好的脸色,再次一等的回避恶言。”

孔子又说:“像这样的人已经有七位了。”

逃避恶浊虽然与改变恶浊比起来要消极,但比趋炎附势、为虎作伥要好得多。

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路住宿在一个叫石门的地方,第二天早晨起来进城,门卫问:“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家来。”门卫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到却一定要去做的人吗?”

从这也可以看出,谁都知道孔子的良苦用心,但谁都不理解孔子。怎么能理解呢?孔子“受天命”,做得是大事,小人物不可能理解。不理解还奚落,这也是小人所为。

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历,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孔子在卫国,一天正敲着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汉子恰在门前走过,便说:“这个敲磬是有深意的呀!”等一会又说:“磬声硁硁的,可悲呀!它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就罢休好了。水深,索性连衣裳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衣裳走过去。”

孔子说:“好果断!没有办法说服他了。”

这个挑着草筐的汉子与那个司门者一样,都对孔子不理解,还教育孔子说你该罢手时就罢手,适应社会好了,为什么固执!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立志于改变和完善社会,而小人却只能逆来顺受。实际上,士大夫阶层中也有这样的俗人,有句古话说:“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水清时洗帽子,水脏时洗脚,意思与这汉子的话一般无二。

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张说:“尚书说:‘殷高宗守孝,住在凶庐,三年不言语。’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不仅仅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继承的君王三年不问政治,各部门的官员听命于宰相。”

古礼都是守孝三年。虽然三年不问事容易误事,但对恪守孝道有帮助。孝是人伦,是一种秩序。社会秩序良好,其实就没有什么事可问了。民主和法制健全后,国家首脑其实只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而已。

41 子曰:“上好礼,****易使也。”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若遇事依礼而行,就容易使百姓听从指挥。”

礼制就是制度,是秩序。只要掌权者能够以身作则,老百姓其实是最讲秩序的。

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

子路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使上层人物安乐。”

子路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没有完全做到哩!”

这就是孟子后来说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差不多。光是修身养性,那叫独善其身。若能通过自己的修养和努力来影响上层人物施仁政德政,从而提高下层平民的幸福指数,这就是一个尧舜一般的君子了。

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两腿叉开坐在地上等孔子。孔子骂道:“你幼小时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贡献,老了还白吃粮食,真是个贱人。”说完,用拐杖敲了敲他的小腿。

古人讲究礼仪,有许多做人的规矩。原壤大概是一个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也不讲礼仪的人,所以,孔子奚落他。原壤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随地吐痰,横躺竖卧,坐时腿脚乱抖,在人前剔牙、挖耳、抠鼻屎等等,毫无教养,没人能瞧得起。

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党的一个少年来向孔子请教。有人问孔子:“这小孩是恳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大模大样地坐在位上,又看见他同长辈并肩而行。这不是个恳求上进的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以上几段话都是讲小节,透过小节就能看出他将来有多大出息。这少年连长幼有序的道理也不遵守,所以孔子说他不求上进。

同类推荐
  • 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本书从“人性的枷锁”、“存在的荒谬”、“愿望的喜剧”、“心理的黑洞”、“好人的报酬”等十二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小说如何洞达人性,以及在其古老外衣下那无与伦比的现代性。
  • 观照

    观照

    《观照》是诗人柳文龙的一本诗集,作者用这么大的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诗集,体现了他与一般江南诗人在写作抱负上的差异,走上了形而上的路子,一个与世俗价值观拉开了距离的写作者,他必然是纯粹的;一个对周遭美学情趣富于警惕的作者,他必然是浩大的。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灵魂的真理是——高贵。我们也许不能探知灵魂的神圣来源,但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和羞耻心,由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厌弃,我们都可体会到灵魂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是人身上的神性。平庸和卑鄙,是对灵魂的真理的背离。在本书中,周国平与少年朋友们进行了关于灵魂的探讨,收录了《信仰之光》《第一重要的是做人》等经典散文。
  • 师陀散文选集

    师陀散文选集

    本书收入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43篇,表现了小说手法的散文风采。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甜心女仆要小心

    恶魔校草:甜心女仆要小心

    在一个乌漆嘛黑的地方,无缘无故的冤枉了“好人”,还被这个“好人”被迫签下了仆人协议,这主人真难伺候,又要帮他洗衣服,又要早上起来买早餐,买早餐也就算了,居然要挑新纪包子,排队要排几个小时才能买到的早餐啊。这样也就算了,半夜三更被叫起来煮宵夜,不知道这么晚被叫起来会打扰我睡美容觉的,跟重要的是,还要我夜冰雪陪睡,真是个大恶魔啊!
  • 恶狼殿下霸上我

    恶狼殿下霸上我

    她承认她救他,并不是出于她的善心泛滥,可是他用得着赖着她不走吗?哎……谁让她有眼无珠,把宇宙无敌超级臭屁的恶狼殿下,当成一只狗,拿去贱卖掉。这倒好,一句“你欠我的”,就赖在她家里不走,不止霸占了她的家,连她唯一的大床也被他霸占一半,还把她身边的狂风浪蝶统统赶走,这什么跟什么嘛。好吧,这一切都是她自找的,谁让她好不惹坏不惹,偏偏就惹上了这只恶狼,从此,她的生活将要面临一场悲剧性的灾难……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小城三月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小城三月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绝对运动

    绝对运动

    物质都是在运动着的,要是这种运动被掌握了呢?
  • 画骨成纱

    画骨成纱

    “娘子”“你可知娘子所谓何意?”“慕取…为什么…”“对不起…落落”“慕取!我不再是你的落落,我是雪,画,骨!”“她想要便成全她好了”“求求你,保护好我们女儿……”一位浑身怪鳞的女子将怀中的孩子交给一个男人男人吓得哆哆嗦嗦的“你若不愿,你家人会一个一个死去”女子眼色突然一狠男子无奈结果女子怀中的小怪物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下)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下)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奕眼万年

    奕眼万年

    他们本有交集,一场车祸,一次转身,却再回不到从前。青春比较短暂,虽然不爱了,不在一起了,但是回忆还是美好的,毕竟两个人曾相爱过。
  • 血剑弑天

    血剑弑天

    人在剑在,剑折人亡!以血养剑,一剑弑天!——林立
  • 我,要找到你

    我,要找到你

    她,本应是豪门世家,却因为一次事故,丧失记忆,流落人间。他,本应过着辛福美满的生活,却在小时候失去了妹妹。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找她,她却全然不知。众人的不理解和阻挠,能使他们走到最后吗?
  • 初次见面丘比特先生

    初次见面丘比特先生

    剩女冷茜茜曾经幸福地做着嫁给初恋男友的美梦,不料男友中途提出分手,令她久久伤痛难愈。有一天,一个神秘来客到访,让她终于回到了耿耿于怀的过去,以为能够改变历史的她却发现,自己原来深陷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