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90600000020

第20章 一生不愿提鲁迅

——钱锺书与杨绛

钱锺书(1910—198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为清华大学教授、国学家钱基博。钱锺书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考上“庚款”,赴英伦留学。1937年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两个副博士学位。不久,转法国,在巴黎索邦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战爆发后,1938年回国,执教于西南联大外语系、国立蓝田师范学院英语系、暨南大学外语系。1949年执教清华大学,后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从1930年开始,以“中书君”笔名,在《清华周刊》《国风》《新月》等期刊上发表散文、诗歌、文艺批评及学术论文。其文艺批评及学术论文已显露出众才华。

钱锺书花费两年时间,于1946年创作出的长篇小说《围城》,开拓出新的艺术境界。小说以留法回国青年方鸿渐为中心,以精妙入微的笔触,写出“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故事情节平淡无奇,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小说在对人物的讽刺中寄寓了对社会的批判。

《围城》发表之后,评论界评价不同,见仁见智。小说的思想内涵既有丰富性、深邃性,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围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魅力,为众所公认,故《围城》风行海内外。

钱锺书的学术著作有《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等。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翻译家、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1949年曾任北大教授,1952年调至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组,一直至退休。其晚年散文成就颇高,散文集有《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等。这些散文,构思奇巧,想象大胆,寓意深厚,文笔洒脱。既折射了现实人生,又表现了真正作家的“艺术勇气”。

钱锺书的名头很大,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学家******先生说,钱锺书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里面“最后一个风雅之士”,由他真正结束了中国古文时代。

钱先生本是以研究西方文学为专业的,在牛津大学受过严格的训练,西方文学典籍无不涉猎,其哲学、历史也烂熟于心。他的国学造诣尤为深厚。二十岁已走上清代博雅考订的道路。他是融会贯通中西文化的一位大师,无人能望其项背。说钱先生是“风雅之士”,大概不是指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那种有担当的精神。过去的“士”向朝廷进谏,现代的知识分子则向社会申诉。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能担当的“士”,是少数人,现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的政治背景下,除了极少数如梁漱溟那样敢于坚持真理顶撞领袖的“殉道者”,大多是“曲学阿世”,能够“独善其身”者,已很难能可贵了。钱先生当属此类。正是钱锺书们,支撑了传统知识分子某些独立精神。

钱锺书这种独立精神,表现在他保卫着传统文化价值。人们把这一价值系统称为“道”。为了这个“道”,钱先生从不“明道”,也不“救世”,更不做“谀时”的学问,给中国的文化留下了一捧自由主义的薪火。

(一)

1960年我上大学时,曾读过钱锺书的《围城》。大约是1948年出版的繁体本,赵家璧主编的《晨光文学丛书》之一。一次在五爷家书房里偶然发现的。现代文学史课,提到过《围城》,自然属于批判的那类书。与1958年出版同时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青春之歌》相比,阅读感觉,有天壤之别。

大约过了十五载,我就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围城》。出版后,成为文学界一个热门话题,读者评价甚高,一版再版。

重读《围城》时,五爷送给我的老版《围城》,早已在“****”时化为灰烬。但重读感觉依然新鲜,特别是对话的知识性,充满文化气息。对话引喻广博,才情横溢,妙语如珠,令人益智解颐,远比当学生时理解深刻。

《围城》的责任编辑黄伊,是位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调来的老编辑,与我比较熟,后来,在《当代》工作的我,还兼管一张发行三十六万份的《文学故事报》,老黄是我的助手。

20世纪80年代初,《围城》首印十三万册,尚供不应求。一天老黄告诉我,他要到钱锺书老先生家报喜,问我去不去。神交久矣,却不曾与钱老谋面,有此机会,自然陪同老黄专程拜谒。

黄伊与钱先生一家熟稔,到钱宅轻轻敲门,因事先电话约好来访,钱先生开了门,微笑道:“恭候大驾光临。”然后与我们一一握手,我向钱先生深深鞠躬,致以晚辈的敬意。钱先生也忙点头施礼,“兆骞我兄编席请坐”。钱先生家的客厅很典雅,玻璃书柜占满了两面无窗的墙,一面墙下摆两只单人沙发,靠窗处放两张书桌。钱先生与夫人杨绛一人一沙发一张书桌。我正不知如何落座,钱先生从里面搬出一张木椅,独自坐了,让我和老黄坐沙发。

我带了那年的几期《当代》,请钱先生夫妇指教。钱先生接过杂志,偏头向里屋说:“黄伊和汪先生来了,请过来一下。”杨绛手里还拿着笔,出来与我们打招呼。杨绛所译的《堂吉诃德》和《倒影集》,以及后来她妹妹杨必译的《名利场》,先后在我社出版。算起来,一家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他们的著作给我社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声誉。我向钱先生表达了这层意思,钱先生笑曰:“香港一位作家对我说,他们那里把我的名字读成‘钱总输’,你们出版社出我们的书,不赔钱,就不错了。”

我社搞四十周年社庆活动时,我担任筹备组副组长工作。在整理历届社庆名人的题字赠画时,见******、郭沫若、巴金、赵朴初、李可染、艾青等百多幅字画,光彩熠熠,独没有钱锺书先生的墨宝。经与领导商量,拟请钱先生为社庆题词。我们找到黄伊。不久,就拿来钱先生的八字题词,曰“百花齐放,千岩竞秀”,苍劲而峻秀。后来,社庆在北京饭店西楼举行,艺苑名流、文坛巨匠的字画,陈列在大厅,引起来宾的极大兴趣,因《围城》而闻名遐迩的钱先生墨宝,尤引人驻足而观。

1990年底,是钱先生八十大寿,我正在外访问,没有到钱府贺寿,听黄伊讲,我社为钱先生买了一个大花篮,带上四部古典名著精装本去祝寿。杨绛代钱先生表示歉意,说:“锺书不识抬举。他不同意过生日,家里连寿面都没做。他让我向你们表示感谢,说谢谢各位领导这么看得起他。”在那次探望时,杨绛代钱先生与我社签了新出版合同。人到老年,多喜欢热闹,钱先生却独爱清静,青衿之岁到白首之年,一直未改。余时英先生说:“他除了才高和勤学之外,他很早就受前清遗老像陈衍那样的人影响很深。”是位淡泊超脱的文人。

关于《围城》1979年再版,值得一提。粉碎“******”,拨乱反正,全国文学界气氛也呈新气象。我社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创作座谈会。参加者有茅盾、冯牧、陈荒煤等文学界领导,还有我社总编辑严文井。会议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推动了我社的出版工作。于是一批批被禁锢的中外优秀图书,陆续出版,其中就有《围城》。

《围城》于1948年和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重版过两次,据说,读者争相阅读,并成为文坛热门话题。那之后,钱锺书的《围城》竟被视为反动小说,一禁就是三十年。而在国外,《围城》却一直受欢迎。当我社派一领导通过文研所副所长许觉民的介绍,到钱锺书家去谈《围城》出版事宜时,钱先生的态度令访者颇为吃惊,他极平静地说:“那个旧东西,不要再出了。”这种表态,与很多作家纷纷到我社希望出版或再版自己的作品的热情相比,反差竟如此之大。这或许与他一直淡泊名利的禀性有关。经过说服,总算同意重版了,却明确表示,“以前的东西,原样为好”。这又与一些作家为跟风趋时,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相反,让作品保留原始状态,存一个“真实”。这又或许与钱先生崇真尚实的精神有关。

《围城》的重版,是文学界一件大事。它标志文学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苏联人曾批评中国人(应该说是文学政策)把钱锺书活埋了三十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夏志清在他的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围城》的评价甚高,而对我们一直不予出版表示不解。我们把《围城》打入冷宫,香港等地却一直在盗版,日、俄、英版也不断出版。

钱先生并未提供《围城》的版本,原因很简单,三十年未重版,几经迁徙,手头已无旧书。拟致函上海《文汇报》的老友梅朵,请他设法找一本旧书。最后还是从全国出版界收藏最丰的我社资料室找到旧版《围城》。正在整理中,社长韦君宜收到胡乔木一封信,指出《围城》《清宫秘史》可以考虑出版。于是请牛汉审读《围城》。牛汉,乃“胡风反革命集团”中,先胡风被捕入狱者。尚未审判定性,就被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签逮捕令,以反革命罪入狱,是那时一大冤案。重获自由极具文学功底的牛汉,审阅后表示应当出版。

《围城》的封面,是钱先生要过问的,几经比较,钱先生选定极简单素雅的那种。有趣的是,钱锺书与杨绛夫妇有个“规矩”:彼此代写书名。比如,杨绛的书《倒影集》、译著《堂吉诃德》等书名,为钱锺书题写。那么《围城》,自然由杨绛执笔书写了。

关于《围城》作者署名问题,钱先生有过说明:“样上的贱名‘锺’字皆改为‘钟’字,虽无关系,亦平添后世校勘或者考订者作文资料,复原如何?”钱先生之“锺”,与“鐘”字皆简化为“钟”字,二者就混淆了,帮钱先生坚持用“锺”名之。须要多说一句,很多人并不解其间的不同,因此,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提到钱锺书时,写成“钟”字,如《中华文学通史》这样重要的史书,都错将“锺”写成“钟”。钱先生特意强调,维护自己的署名权,应当得到尊重。

(二)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会注意到大学问家钱锺书在他的文字中,似极少涉及鲁迅。对此现象,不少人说钱锺书学贯中西,在他眼里,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不高,他看不起他们,包括周氏兄弟。所谓对鲁迅不屑一顾,似有些道理。钱先生以研究西方文学为专业,在牛津大学受过严格训练,西方古今文化典籍,无不涉猎,且极为精通。西方哲学他也通晓。比如他对黑格尔建立的哲学体系,就有批评,认为这是“造个大房子没人能住”。钱先生的“中学”造诣更深厚。其父为清华教授,家学渊博,二十岁左右即已走上清代博雅考订之路,其《谈艺录》《管锥编》便是证明。

钱穆先生是浩博宽豁的通儒。早年钱穆作《国学概论》一书,曾请钱锺书之父钱基博作序。结果这个序由年轻的钱锺书执笔完成,其国学功力和深邃见识,令国学界震惊。

几十年过去,钱穆名声大噪,钱锺书在20世纪80年代与******谈话时,说他和钱穆是老本家,叙起谱来,他应该算是钱穆的“小长辈”。余时英将此语告之钱穆,钱穆却说他们两家不通谱,是分不出辈分的。但据我所知,他们两家都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代,都是“吴越王孙”,大约是不会错的。20世纪80年代,钱锺书曾致信台北的钱穆。信上说,苏州即将庆祝两千五百年建城纪念,准备举行大会。“有关方面”托他写信“先容”,后面将有正式邀请函。后来钱穆说,信不知何人从大陆带来,放在他信箱中的。信封上无邮票,且是敞开的。他便未回信。这显然辜负了钱锺书的好意。对此,杨绛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及此事,对于钱穆置之不理,似有微词。

其实,钱穆此举,事出有因。他曾见杨绛写的一篇文章中,称颂钱锺书为绝世天才,特别举的例子,正是1931年钱穆的名著《国学概论》上原有钱基博写的序。为此钱穆还在《自序》中,特别向“子泉宗老”致谢。谁知,经杨绛第一次披露,这个序竟是钱锺书代笔,而且“一字未易”。那时钱锺书是清华大学一年级学生,年纪仅二十岁。钱穆得此信息,其感觉可想而知。他原以为“子泉宗老”之序,极为郑重严肃,不料竟不是他亲自下笔,却委之年甫弱冠的儿子。后来在台北联经出版的“全集”本《国学概论》中,撤去了钱基博之序。连《自序》中感谢“子泉宗老”的句子也删去了。遂不搭理钱锺书的来信,也算“事出有因”,可以理解。

钱锺书才高八斗,且有知识分子胸怀,说他看不起周氏兄弟,似无根据。钱锺书并没有留下轻视周氏兄弟的文字。早年,钱基博作《现代中国文学史》,其间有这样的文字:

周树人以小说,徐志摩以诗,最为魁能冠伦以自名家。而树人小说,工为写实,每于琐细见精神,读之者哭笑不得……树人《阿Q正传》,译遍数国。

出版于1933年9月,钱锺书融进了自己意见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中,针对鲁迅与好友林语堂反目而批评其“小品”之举,态度鲜明地站在林语堂一边,先是以“‘鲁迅年可坐得版税万金’以为盛事”,表达不屑,接着说,“语堂方张‘小品’,鲁迅则视为有‘危机’,谓:‘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之时,谁还有闲功夫,玩琥珀扇坠、翡翠戒指’。”指出鲁迅之论,未免偏激。这或是钱锺书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指名道姓对鲁迅的批评。

钱锺书以学者眼光,审视鲁迅作品时,常以曲笔,不点名发表意见,从未见攻讦之态。比如,钱锺书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小说识小》数题,借批评《儒林外史》,沿用蹈袭古人旧材料多,缺乏创造性为题,顺便论曰,“近人论吴敬梓者,颇多过情之誉”。若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会发现“近人”系指鲁迅无疑。

钱锺书也曾指名道姓论述过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文。那时,二十二岁的钱锺书,正在清华大学读书,那篇文章他是以笔名“中书君”在1932年11月1日出版的《新月》第四期上发表的。文中有抽象肯定“这是一本可贵的书”,更多的是具体的否定。出语锋利却很有分寸。

钱锺书还在自己写于1946年的小说《猫》中,极形象生动地为周作人画了像,可就不那么客气了:陆伯麟(小说主人公)“就是那个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头”,他“是沪杭宁铁路线上的土著,他的故乡叫不响;只有旁人背后借他的籍贯来骂他,来解释或原谅他的习性”,“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他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中国文物不带盆景、俳句、茶道的气息的,都给他骂得一钱不值”。大凡了解中国文坛人物的,怕早已会心一笑,知道这是写谁了。特别是小说中的“他主张作人作文都应该有风趣”一句,几乎就是明指周作人了。小说中,另一人物陈侠君,对陆伯麟评价道:“ (陆伯麟)地道是‘日本通’的话,平时的日本通,到战事发生,好些该把名称反过来,变成‘通日本’。”说白了,《猫》是篇有史实依据的纪实小说。

抗战结束,沦为汉奸的周作人,已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钱锺书辛辣地讽刺鞭笞周作人,并非仅仅出于对周氏兄弟的恩怨,而有民族大义在其间,有文人的良知道义在其间。那些说这是钱锺书纠缠于周氏兄弟恩怨而落井下石的人,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三)

钱锺书与杨绛很少提及鲁迅,除了钱锺书从骨子里看不起鲁迅外,怕也与1925年“女师大风潮”有关。鲁迅在“女师大风潮”时,正与该校的学生领袖许广平谈恋爱。鲁迅在“风潮”之后的1926年,写了后来一直入选语文课本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我就是在课本中读到此文的。那时年少,对推行封建奴化教育,无耻镇压学生的军阀鹰犬杨荫榆,充满仇恨。

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历史被抹去尘埃后,渐显真相,那位被鲁迅讥讽为“上海洋场上恶虔婆”的女师大校长杨荫榆,也渐露真容。后来经历过“女师大风潮”的许广平回忆说:“关于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的了。”亲历“女师大风潮”的许广平之说,应该是可信的。鲁迅的文章凸显刘和珍的反抗精神和被害的惨剧的同时,显然把杨荫榆小说化了。鲁迅为了揭露和抨击反动政府的血腥罪行,并无过错,只是鲁迅的如刀之笔,无端伤害了一个无辜的人。

杨荫榆若是普通人,其冤屈也可能永埋尘埃,孰料她偏偏是杨绛的三姑母,得以有还其本来面目的机会。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是这样记录三姑母之死的:

日寇侵占苏州……三姑母住在盘门,四邻是小户人家,都深受敌军蹂躏。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三姑母家里去。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么话哄他们出门。走到一座桥顶上,一个兵就向她开了一枪,另一个就把她抛入河里。他们发现三姑母还在游泳,就连发几枪,看见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

杨荫榆之死,算不上壮烈,或可如鲁迅所说,“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但是我们却可在杨荫榆淡红的血色中,依稀看到一位女性的善良天性和勇毅。其殒身不恤的事实,与刘和珍何异?呜呼,我们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杨荫榆女士。

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中,并未提及给杨荫榆定性为“恶虔婆”的鲁迅,其行文风格如钱锺书,“一九二四年,她做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从此打落下水,成了一条‘落水狗’”。其深意尽显其间,比那杀气腾腾的文字,更有杀伤力。

钱锺书自会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文人仍是人,他心中就仍然有是非有爱憎,就是非越分明,爱憎也越强烈。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一有文人,就有纠纷,但到后来,谁是谁非,孰存孰亡,都无不明明白白。”(《再论“文人相轻”》)明白了真相以后,钱锺书选择了不屑一顾,是对对方的轻蔑。偶尔,钱锺书也会难得地涉及鲁迅。比如1956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讨论何其芳写的《论阿Q》时,一些“左”得出奇的批评家批评何其芳未用阶级观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弄得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不知如何相对。钱锺书慢条斯理地打破僵持的局面,他指出,阿Q精神在古今中外的某些文学作品中可随手拈来,算不得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原创人物。会上,杨绛也支持夫婿的观点。这一观点,让与会的专家和何其芳都惊呆了。须知,那时被政治化的鲁迅,是至高无上的集政治与文学之神。敢于否定他的被视为经典作品的典型人物,非慷慨磊落之人,不敢为之。

1986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鲁迅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人文社老领导秦兆阳因身体不适,派我代他出席讨论会。已成了社科院副院长的钱锺书致开幕词,他说:鲁迅是个伟大人物,人物愈伟大,可供观察的方面就越多;“中外文化”是个很大的题目,题目越大,可发生问题的范围就越广。中外聚会一堂,各个角度、各种观点的意思都可以畅言无忌,不必曲意求同。

钱锺书式的开幕词,简短而精妙,听者会心一笑,掌声也热烈。可后来有人著文,说钱锺书的致辞“换来的只是一片沉默的抵制”,纯属造谣,不怀好意。至于有人抓住钱先生所说“伟大的人物是不需赞美的”,加以指责,更无道理。自古即有“百年往事丹心里,千古声名直道间”,伟大人物与天地同存,活在人们心间,何须赞美。批评者,只是不满钱锺书未为鲁迅大唱赞歌而已。当然,这也可反映钱锺书对鲁迅的一贯态度。

一个对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极少正面评价的批评家,钱锺书能说出鲁迅是个伟大人物,并在《现代中国文学史》里给予了鲁迅很高的评价,说明钱锺书在犀利的理性背后,有一颗仁和之心。对批评家而言,批评的深度,即是灵魂的深度,批评与做人,只在精神或灵魂深处彼此相通。

(四)

钱锺书一贯坚持独立精神,尽管为此半生吃尽了苦头,似并无改变。比如在改革开放以后,政治的笼罩不那么严的时候,他无意间道出别人所未道的马克思浪漫史,颠覆了马克思和燕妮的伟大爱情。或许是他早就读到了英国伯林的《马克思传》,因伯林与钱锺书同时在牛津,只是因某种原因过去没说而已。他曾对友人讲过马克思的风流史。比如******说过,钱先生向他讲马克思浪漫故事时,“表情一下子变得很淘气”。他说,燕妮出身小贵族之家,她和马克思结婚后,母亲把身边的婢女送给女儿做伴。几年后,马克思与婢女生了一个私生子。此事马克思一直瞒得很紧,恩格斯甚至把这风流债揽在自己身上,代友受过。但最后还是露出真相。这在西方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访谈录》)。钱锺书向别人讲这件事,不是炫耀渊博,也不是诋毁伟人,而是对他自己的独立精神正式表态。

一段时间,坊间曾传说钱锺书和******关系很深,根据不足。如有不寻常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为什么北京大学的“反动教授(包括正、副研究员)共四人,锺书和我居其半”(杨绛《我是一个零》)?1953年9月,召开第二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已调到文学研究所的钱、杨夫妇,成了全所研究员中不能参会唯有的二人。

钱锺书是在这会之后,调去翻译《毛选》的。别人翻译,他看看把把关。不久,他发现******说“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显然是“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之误。伟大领袖怎么能说错话呢,但钱锺书认为不改不行,后来还是请******改了。

钱锺书翻译《毛选》结束后,又回到文学研究所上班,他的老本行是研究外国文学,但外国文学组没有收留他,中国古代文学组见状,只好暂留他。郑振铎对杨绛说:“默存(锺书)回来,就借调古代组选注宋诗吧。”放弃外国文学而选注宋诗,非钱锺书所愿,但他并不消极怠工,反而表现出一个学者探求学问的科学态度。学界皆知,宋代诗人多,诗作更多,千百年来无一部现成的《全宋诗》,注定宋诗难选。钱锺书下苦功夫搜辑辨认,读遍宋诗。两个寒暑“晨书暝写细论评,诗律伤严敢市恩”,精选大、小家八十位诗人的代表作。读者不难从选目中体会钱先生取舍的见地。特别是诗人小传和注解评论,写得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宋诗选注》一书,1956年完成,该书之序和十篇诗人小传,于1957年在《文学研究》上发表,次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宋诗选注》。学界反响热烈,胡乔木说,选注精当,有独到处,周扬也赞许:“那年头唯一可看的有个性的书。”

在两位党内主管文艺的大员的肯定后不久,《宋诗选注》遭遇了“拔白旗”运动,嗅到政治气候的同类,如周汝昌、胡念贻、黄肃秋等一些学者,纷纷出来声讨《宋诗选注》的资产阶级文艺观。诸公既为专家,相信在他们心中,《宋诗选注》当属学术价值极高的选本,为了自保,或为了讨好献媚,不得已而为之吧。那时的知识分子,早已被政治所化,将文化人的道义和操守抛弃了。

紧接着笔伐的,是口诛,批判钱锺书的会频频召开。好在此时的钱锺书再次被调去参加英译《毛选》定稿,那些慷慨激昂的批判,只能自唱自听了。不久,有位日本汉学泰斗、宋诗专家小川环树,读到《宋诗选注》,极为推崇。大概传到领导人那里去了,批《宋诗选注》的疾风暴雨,很快风停雨歇。文学研究所的领导,请杨绛代向夫婿致歉。那时,没有学术,只有政治。那时,钱锺书以沉默对抗批判,以真才实学抵御种种非议,总能逢凶化吉,其实乃具大智慧。在海外的胡适看过《宋诗选注》后,说钱锺书的注释极好,称之为天才。

杨绛自称自己“是一个零”,实为谦逊。她比钱先生少些忍耐和平和,不能逆来顺受。但在文学方面极有见识。一次,何其芳与冯雪峰两位共产党人对阶级性和人性问题,有了歧见,并发生争论。杨绛站出来说:“《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四个性情,同样的阶级,同样的环境,四个人一个人一个样,怎么解释?《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扛了个钉耙,就算农民阶级了吗?”两个共产党的理论家,听罢瞠目结舌,竟无法作答。又一次,外文组订研究课题,杨绛提出,马克思没提到过的作家一概不予以考虑,似不妥,比如为何只研究勃朗特姊妹,却不研究大作家简 奥斯丁?众人说,马克思并没有提到过她。杨绛不高兴了:“也许马克思没读过简 奥斯丁!”这回轮到众人瞠目结舌了。

钱锺书的忍耐是睿智,杨绛的快言快语同样是以智慧为依托的。一柔一刚,刚柔并济,构成一种和谐的处世哲学,彰显出两位哲人的人格力量和人性魅力。

再回过头来,说钱锺书与杨绛一生不愿提及鲁迅,又何尝不是性格和智慧使然。他们二人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理性,有欢乐亦有痛苦,有优点亦有弱点,有一贯亦有矛盾,有纯粹的至性、极高的修养,亦有血气冲动之时,沉溺忘返之际。他们是学者,有太多的事要做,没有时间也不屑与别人纠缠。学者要做学问,杂文家要针砭世事和人物,如果缠上了,学者徒浪费时间,而杂文家正好写文赚钱。学者青灯古卷,钻进国学故纸堆;主将却呼风唤雨,煽起思想启蒙狂飙,完全不是一路人。钱、杨一生不愿提鲁迅,不愿陷入纠缠,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从“文化”和“史”的角度来看,正是这两种人,拉开了“现代中国”的序幕。

同类推荐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本书讲述了米歇尔、宋美龄、杰奎琳、艾薇塔等众多杰出的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解读她们的梦想与独立、优雅与智慧、知性与担当,以启迪广大女性朋友在魅力、性情、心灵、人生等方面提升自己,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靖宇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靖宇

    杨靖宇,这个当年叫敌人听了魂飞胆丧、惊慌失措的名字,曾响彻东北大地。他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壮烈捐躯的抗日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他至今活在人们心中。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热门推荐
  • 欲弑天

    欲弑天

    天有几重?便灭他几重!地有几许?便葬他几许!大山中走出的少年,历经坎坷,只为求仙问道奈何天地不仁,世间动荡,一张无形的大手似操纵着世间的一切是仙?还是天?亦或是天之上的存在???
  • 我的灵异奇缘

    我的灵异奇缘

    我有阴阳眼!!!入茅山、。修道、窃阴阳、逆天道。一切为了他。
  • 萌妻撩人:总裁,轻点宠

    萌妻撩人:总裁,轻点宠

    新婚夜,他被她压在身下,嘴角轻挑,“更深露重,老婆,我们快快就寝吧?”某女傻眼:”我擦,说好的兴趣男爱好男呢?”“嗯,本少爷被你这只性感的小野猫给掰直了~”然后,生扑。结果陆少爷被花瓶砸进了医院。她心里揣着小算盘嫁入豪门,就想做个同妻全身而退。结果那个男人完全颠覆了她对他固有的设定。宠妻再宠妻,纠缠再纠缠!奈何佳人早已心有所属,发现不对后不惜一切代价只要离婚!陆先生痛哭流涕的抱住老婆大腿,“我亲爱老婆你不要走啊——”
  • 鬼面相公娇柔妻

    鬼面相公娇柔妻

    带铁面的他,被人称之为鬼面冷少。他冷漠,他狂暴,只因他累积了十多年的恨。她,孤女小雪,如蒲草般坚韧的她,在一次滑雪的过程中遭遇雪崩,穿越到陌生的地方,认识了冷若冰霜的他,成为他的虐宠,对她好,却唯独不给她爱,她成了他的囚奴,他对她残忍,只是为了掩饰他的爱,她爱上了他的狂虐与野性,想化解他心中的恨与怨。然而,她需要怎样的勇气,一直面对终日带着铁面具残忍对待自己的男人,怎样的爱情,才能化解一个男人心中十四年的恨!
  • 腹黑遇腹黑:独宠小王妃

    腹黑遇腹黑:独宠小王妃

    前世她算尽心机,不惜双手沾满鲜血也要为渣男夺得皇权,害得自己背上祸水的骂名,却终究不过一杯毒酒。前世他活的光芒万丈,受世人仰慕,却终究死在女人手里。重活一世,她要步步为营,撕碎扯烂渣男渣女恶心的面具,得以涅槃......重活一世,他要斩断情愫,再夺皇位,却又一个不小心被人溜进了心房......“你这个死小鬼!”某男冷着脸。“闭嘴小毛孩!”某女不甘心,又补上了一脚。......“你......不打算嫁人么?”某男呼吸微微急促。“嫁给谁?”“本王。”......
  • 逆战葬天

    逆战葬天

    末日初现,天地将乱。应运而生?还是不服命运的抗争?前世的因,今世的果。顺应天命?还是逆流战遍苍穹?天已残,地已乱,茫茫天道不可见。少年头生双漩为苍天所嫉,万载的诅咒,今世的逆战。头顶日月,脚踏阴阳,要战,就战到天地变色,日月无光。是万古的寂灭,还是新的开始......
  • 幻想的默示录

    幻想的默示录

    末世历X724年,距离那场大浩劫已经过去了七百多年,在与深渊物种斗了四百多年之后,人类再次在地球上站稳了跟脚换来了三百年的和平时期,然,人性使然,在三百年之间人类不断地争名逐利内部不断分裂,而外部,深渊的魔性物种也已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三百年前的铁血默示录,又一次拉开了序幕·······
  • 怎样搞外销

    怎样搞外销

    本书分十个话题介绍外销的工作过程。包括:“开启外销大门——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寻找出口市场——联系贸易伙伴”、“进行讨价还价——争取满意的价格”、“商定外销合同——确定贸易法律基础”等。
  • 邪恶三公主与单纯三王子

    邪恶三公主与单纯三王子

    邪恶三公主遇上单纯三王子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阴阳太极图

    阴阳太极图

    30年前,父辈要饭去了山东,回来时,带了一张图录。30年后,我一人在上海创立了自己的门生,过着天上人间的美好生活,而有一天,一个男人打电话,说要买我家的图录。所有的怪事,因此而发生。河畔骨墓、昆仑秘境、山海之冢、江湖天城、幽王鬼都,一系列让我无法想象的古墓浮出水面。巨大的太极图的后面,隐藏着什么让我无法参透的秘密,那一张30年前的照片,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盗墓大集结,一场,不是盗墓贼的盗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