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06700000013

第13章 叔嫂情 同治中兴和慈禧的掌权之路(2)

丁宝桢为什么这么说?他说的“其他人”又是谁呢?

首先是恭亲王、领班军机大臣奕?,他对安德海恨之入骨,早就想除掉安德海了。

宫廷政治布局错综复杂。安德海以为抱住慈禧太后的大腿就可以了,不想他的飞扬跋扈和无所顾忌,很轻易地得罪了其他政要。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信,贪得无厌,多次向朝臣们索要金银钱财、帮人买官求官。奕?一概不买安德海的账,可能还搬出祖宗禁止宦官干政的规矩对安德海有所训斥。安德海就恨上了奕?,在慈禧面前进谗言,给奕?小鞋穿。一次,奕?请见慈禧,看到太后正同安德海闲聊,安德海谈天论地,神态轻浮,甚为随便;慈禧也同之亲昵忘形,竟然没有接见恭亲王。奕?非常恼怒,退下来就对他的亲信说:“非杀安,不足以对祖宗、振朝纲也。”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慈禧废黜了奕?的“议政王”资格,在朝野面前大大出了奕?的丑。据说这次巨大矛盾的发生,和安德海从中捣鬼不无关系。

所以,奕?早就想除掉安德海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也忌讳慈禧的庇护。

当然了,奕?没有杀死太监总管的权力,即使有机会也需要请来圣旨才行。辛酉政变后,政令最后需由两宫太后认可,再通过小皇帝同治的玉玺盖章确认。所以,奕?要杀安德海除了要找到确凿的证据,还需要太后与小皇帝的协助。

也怪安德海的人缘实在太差。同治小皇帝是第二个对安德海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人。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的要求很严格,安德海狐假虎威,对同治的要求也很严格。同治对安德海不客气,安德海更不客气。他常跑到慈禧面前说同治的坏话,惹得同治被慈禧责骂多次。同治恨死安德海了,曾做了个泥人然后一刀砍下它的脑袋。旁人就问了:“皇上这是何意呀?”同治毫不掩饰地说:“杀小安子!”

安德海出京采办之前,按制度要请示同治皇帝。慈禧太后替安德海在同治面前打了声招呼,同治口头赞同,既没有正式同意更没有给安德海诏书或者证物。一和慈禧分开,同治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慈安太后。

为什么告诉慈安呢?因为慈安是第三个想设计铲除安德海的人——您看看,安德海的仇人都是些什么人啊,他怎么可能幸免呢?

我们知道慈安是个好脾气的太后,竟然也对安德海的行径看不下去,可见安德海得罪了多少人。安德海依恃慈禧的宠信,竟然把慈安也不放在眼里。慈安太后看他行为跋扈,不守朝廷规制,极为不满。安德海离京后,慈安、奕?和同治就开始想方设法怎么绕开慈禧,把安德海正大光明地正法。刚好安德海离京前后,慈禧生病了,休养期间不处理政务。慈安趁机建议让同治皇帝学习处理政事。慈禧也同意了。于是,地方的奏章和每天的廷议都送给同治皇帝,由慈安和奕?协助着处理。这下子,“杀安三人组”可以绕开慈禧直接处理安德海了。

奕?从安德海必经的各省督抚中挑中了清正刚硬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把他召进了京城,特地提到了安德海的事情,暗示一旦安德海行为不法,可以就地拿办。

所以,当安德海被缉拿后,丁宝桢才能那么肯定安德海这回必死无疑。

丁宝桢的奏报送抵朝廷,朝廷很快发回意见:该太监擅自外出,不用审讯,就地正法。

朝廷处理奏报,其中有什么波折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慈禧还在生病(也有人说慈禧正在看戏),并不知道安德海被缉拿的消息。恭亲王奕?禀报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三人召见军机大臣,很快讨论出了就地正法的意见——正如“杀安三人组”之前设想的一样。

第二种说法是丁宝桢奏报到达时被慈禧看到了。慈禧大吃一惊,可安德海罪状确凿,慈禧一时不知道怎么搭救,只好同慈安、同治一起召见奕?等大臣商量办法。结果,同治说自己没有派遣太监出去采办龙袍,慈安接着说祖制严禁太监私自出京,奕?就要求按照规定将安德海杀无赦。大臣们也纷纷赞同。慈禧被孤立了,不得不同意处决安德海。

如果说慈禧对处决安德海的命令一无所知,肯定是不符合情理的。她执掌朝政多年,不可能错过任何朝堂上的政治信息。最大的可能是慈禧知道了安德海遇险,虽然有心搭救却无力回天了。首先,安德海“私自出京”这条最要命的罪行,单凭慈禧一个人无法为他洗刷。当初慈禧疏于防备,没有给安德海正式的任命、没有经过朝廷手续,更没有得到同治皇帝的诏书。现在同治、慈安都否认曾派安德海出去采办龙袍,慈禧不可能在朝堂之上批驳慈安和同治的说法。第二,安德海其他罪行累累。沿途僭越之举、扰民之事、中饱私囊和嚣张气焰,人所共知,难以否认。丁宝桢还从安德海的两艘船上搜出黄金1150两、元宝17个、极大明珠5颗、珍珠鼻烟壶1个、碧霞犀数十块、骏马30余匹和其他珍宝玩物。这些罪证如何销毁?最后,安德海的人缘实在太差,除了慈禧会救他之外,其他人都说安德海该死。你让慈禧怎么办?安德海的人缘哪怕好那么一点点,出京前就会有人提醒他注意太监私自出京的规矩。总之,慈禧是中了奕?等人的埋伏。

表面上看,这是奕?、慈安、同治三人要整死安德海,实质上是在发泄对慈禧的不满。慈禧大权独揽,让三人都不舒服。安德海只是慈禧强势的一个衍生物而已。安德海的死,是三人对慈禧的一个打击。

也有人分析说,慈禧清楚奕?、慈安、同治三个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她不想和三位亲人的关系搞僵了,加上如果任由安德海继续胡作非为下去不知道会捅出什么更大的娄子来,所以“弃车保帅”,计划用安德海的死来缓和与三人的关系。安德海疏于防范,自请出京的时候,慈禧就没有阻止。慈禧一开始就知道安德海只要出京就会被杀。据说,丁宝桢的奏折到的时候,慈禧故意继续装病休息或者装作沉迷于看戏,实际上是给奕?三人处决安德海创造机会。事后,慈禧多次公开强调安德海私自出京,违制被杀,罪有应得,命令太监们引以为戒。所以,在安德海之死这件事上,奕?三人是胜利者,装糊涂的慈禧也是胜利者。只有自我膨胀到忘记自己是谁的安德海,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丢了脑袋。

实际上,山东的丁宝桢为防夜长梦多,没等接到朝廷谕旨,就先把安德海给斩首了。随从的太监也一并处决,其他人分别处以刑罚。丁宝桢并没有因此受到慈禧太后的刁难,反而被认为是能臣干才,升任四川总督去了。

同治帝后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同治皇帝载淳17岁了。这一年,他亲政了,并且结婚了。婚礼是由奕?负责操办的,办得不错,事后两宫太后发懿旨奖赏,加恭亲王“世袭罔替”号。这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就是民间称的“********”。清朝规定王爷的爵位是世代递减的,每过一代人降一级爵位。比如奕?是亲王,儿子就只能是郡王,孙子只能是贝勒。但加了“世袭罔替”后,子孙世世代代就都是亲王了。

这次婚礼选定的皇后是阿鲁特氏。阿鲁特氏比同治皇帝大两岁,其父崇绮是清朝“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考中状元的唯一一人。阿鲁特氏从小受书香熏陶,知书达理,端庄贤惠。在挑选皇后的时候,同治皇帝一眼就看上了她。可慈禧太后看上了富察氏,要求同治皇帝选富察氏。可慈安太后也喜欢阿鲁特氏,支持同治的选择,最后阿鲁特氏成了皇后。慈禧对这个皇后儿媳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对儿子同治忤逆自己的意思站到慈安一边非常恼火(同治和慈安的关系比较亲近,和生母慈禧的关系反而不好)。作为补偿,富察氏被封为慧妃,同时入宫。

婚后,同治皇帝的婚姻生活很不美满。慈禧太后不允许他和皇后阿鲁特氏亲热,强迫他多亲热慧妃,还要求他俩赶紧生育。强扭的瓜不甜,同治郁郁寡欢,加上正值叛逆年龄,他更不喜欢慧妃了。一边是不喜欢的慧妃,一边是不能亲近的皇后,同治干脆选择独居乾清宫。这就造成了三个新婚男女的悲剧,同治和一后一妃各自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郁不乐。

在治国方面,同治是个不合格的皇帝。他从小顽劣,不好好学习,基础很差,亲政时连看奏章都感到困难,更不用说批阅和给出意见了。亲政后,慈禧太后还要“训政”,奕?作为领班军机大臣也会提出处理意见,主客观因素一综合,同治还是一个茫然不作为的小皇帝。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家庭生活和政治上的不如意,让同治心灰意冷。宫中的生活无趣极了,同治又是血气方刚、青春好动的年纪,就动了出宫私访的心思。奕?的长子载澄看出了同治的心思,主动陪同他微服出宫游玩。这个载澄比同治小两岁,是同治的堂弟,两兄弟感情很好。同治长在深宫,闷闷不乐又懦弱无能,载澄则从小在四九城玩大,顽劣不堪。出了宫,同治就跟着载澄四处乱跑。载澄尽带同治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勾栏瓦肆、戏院茶楼乃至妓院娼寮。同治很喜欢在这些地方游乐,浏览于妓女的温柔乡里。两个年轻人想玩又怕被长辈或者朝臣认出来,不敢去那些高档娱乐场所,只敢去胡同小院和暗娼私场,行乌烟瘴气之事。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同治和载澄的荒唐行径,很快就在京城里暗中传开了。妓院玩场也猜出两个人的真实身份了,不便指出,只好装作不知,听任二人胡来。

对于同治的胡来,奕?听在耳里,知道在心,但因为事情与自己的儿子载澄有牵连,不便出面劝谏,就鼓动其他大臣上疏。先后对同治皇帝以隐晦之语暗相劝谏者有十数名大臣,同治皇帝一概置之不理。后来,同治发现有一件政务自己可以做主,那就是重修圆明园。圆明园在他父亲咸丰时被英法联军烧掉后,还余有相当规模的亭台楼榭。同治在朝政上无法作为,在紫禁城生活得又不顺心,就以给慈禧太后修建养老之所的名义下令重修圆明园。慈禧太后对圆明园有特殊的感情,年纪大了也想有个养老地,就赞同了儿子的决定。

奕?不赞成重修圆明园,因为国家财力承担不起,但他不便反对。不过既然同治皇帝想全力做这一件事,奕?不得不违心地捐了两万两银子助修。可同治皇帝亲自监工,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耗资越来越高,加上同治所用非人,采购原料人员出现经济丑闻。国库实在承担不起圆明园工程了,而同治又想重修三海,奕?觉得不能再任由同治一意孤行下去了。7月16日,奕?、奕嬛联合御前和军机十名重臣,共同上了名为《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的奏折。奏折一共谈了八件事:停园工、戒微行、远宦寺、绝小人、警宴朝、开言路、惩吏患、去玩好。这是对同治言行的全面否定和劝谏。谁知道三天后,同治对这么重要的奏折竟然没有一字一句的回复——大量的奏折都压在他的案头上,任由尘土堆积。奕?只好与十位重臣同时要求同治帝召见。同治帝只好接见了他们。

一见面,同治就冷冷地问:“何事请见!”

惇亲王回奏:“臣等十人联名上奏,请皇上俯纳!”

同治打开奏折,没看几行,便生气一摔:“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饶舌!”

奕?接着奏道:“臣等所奏尚多,不止停工一事,容臣宣诵。”

然后开读奏折,边读边讲。没读多少条,同治帝大怒断喝:“我这个位子让给你怎么样?”

奕?受此抢白,不再说话。听到皇帝这般讲话,十位重臣都惊愕不已。文祥伏地大哭,喘息不已,昏晕了过去。

醇亲王奕嬛仗着是皇叔,哭着在此劝谏,一条一条地劝同治改过自新。说到“戒微行”内容时,同治自以为微服出宫行动诡秘,无人知道,就要醇亲王说出证据来。醇亲王也不客气,一桩一件指出同治在什么时候去过什么地方鬼混。同治当众被揭了老底,极其窘迫,说不出话来。尴尬了半天,让步说,众臣劝谏的八件事中,七项都可以采纳,只有圆明园工程一事需要转奏皇太后定夺。

打发走大臣后,同治思来想去,觉得出宫胡闹的事情只有他和载澄两个人知道,除了他们俩,最有可能知道的就是奕?了。几天后,同治单独召见了奕?,追问:“微行一事,闻自何人?”奕?被逼无奈,只好说:“臣子载澄!”同治恼羞成怒,认定自己出丑是载澄把秘密泄露给了父亲奕?,奕?再把丑事渲染了出去。

同治没有接受教训,而是迁怒于奕?父子,决定重重惩罚他们父子俩。他愤怒地召见全班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宣布“恭亲王无人臣礼,当重处”,罢免奕?所任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降为不入八分辅园公,交宗人府严议;免去载澄的贝勒郡王衔,免其在御前大臣上行走。同治不仅拒绝了重臣联合劝谏,还重惩奕?父子,让朝臣大失所望。大臣们与同治帝反复折冲,迫使同治将奕?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革去载澄贝勒郡王衔。但同治以“朋比谋为不轨”的罪名,革去了十位上疏劝谏的王爷和大臣的职务,报复他们联名上疏。如此一来,满朝寒心,都感叹同治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

事情闹到八月初一,两宫太后出面责备同治皇帝。慈禧和慈安“垂泪于上”,同治皇帝“长跪于下”。慈禧说:“十年以来,无恭邸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同治不敢违背,只好收回成命,恢复奕?父子等人的一切官爵。

同治皇帝经此一闹,事业心更没了,对政务更是不插手,剩下的只有荒唐胡为之举。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元1875年1月),19岁的同治皇帝病死了。

宫廷说法是他死于天花,提供了详细的诊断材料。亲历者翁同龢等人在日记中也记述了当日见到弥留之际的同治皇帝,症状的确像是出天花。不过民间相信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或者死于梅毒和天花两种病。同治之死便成了清宫一大疑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同治皇帝是清朝后期比较昏庸的一个皇帝,也是个不幸的皇帝。

同治皇帝死时没有一儿半女,只是在皇后阿鲁特氏肚子里留有一个胎儿。

可惜的是,在同治帝死后百余日内皇后阿鲁特氏也死了,死期是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3月27日)。阿鲁特氏的死,是一个家庭悲剧。死因很确定,自杀身亡。

阿鲁特皇后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很不好。一来慈禧太后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媳妇,二来阿鲁特皇后出身诗书世家,和慈禧太后的兴趣爱好相差挺大。而阿鲁特氏又清高独立,不肯委屈逢迎慈禧。婆媳之间的矛盾就这么产生了。据野史传闻,慈禧爱看戏,不喜欢看戏的阿鲁特氏不得不陪侍左右。那时戏剧中有许多暧昧甚至****的情节,阿鲁特皇后看到就把脸转向一边。慈禧看到后,更不喜欢她了。旁人就劝年轻的皇后不要和太后过不去,要搞好关系。不想,阿鲁特氏说:“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意思是自己是明媒正娶的皇后,不能随便废黜的。这话在慈禧听来,就像是在讽刺她不是咸丰明媒正娶的皇后,而是通过选秀进宫的一个侍妾一样。慈禧就更不喜欢阿鲁特氏了。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也记载了阿鲁特氏的这句话。不过出处不同。《我的前半生》中说同治病重时,阿鲁特皇后前去养心殿探视,二人说了些私房话,被慈禧皇太后知道。慈禧怒不可遏,闯入暖阁,“牵后发以出,且痛抶之”,并叫来太监备大杖伺候。据说皇后情急之下说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媳妇的体面!”慈禧一直以侧居西宫为遗憾,也为咸丰临终前没有册封自己为皇后而不满,被阿鲁特皇后的话揭开了伤疤,对她简直是要由不喜欢到仇恨了。

同治病重,慈禧不让阿鲁特皇后去侍奉。阿鲁特氏也不敢去,又给了慈禧骂她的理由。慈禧说她“无夫妇情”。同治弥留之际,阿鲁特氏哭着去探视,还为同治擦拭脓血,慈禧却骂她:“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也!”慈禧一开始就对阿鲁特氏有偏见,加上长期生活过程中慢慢积累的矛盾,在儿子临终前转化为了婆媳公开的冲突。

一些史料和民间传说都提到了同治皇帝留给阿鲁特皇后密诏的事情,这导致慈禧要了阿鲁特氏的命。《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同治帝死前,召他的师傅李鸿藻到御榻前。此时,正好皇后也前来问疾,站在皇帝一侧,欲引避。同治帝说:“不用。师傅是先帝的老臣,你是我的媳妇,我正有要言,何必引避?”鸿藻见了皇后,急忙免冠伏地。皇帝说:“师傅快起,此非常时刻,我就要不行了!”此时鸿藻、皇后皆失声痛哭。皇帝问皇后说:“我如不讳,必立嗣子,你是何意,可快说明。”皇后说:“国懒(赖)长君,我不愿居太后之虚名,拥委裘之幼子,而贻宗社以实祸。”皇帝听后笑了笑:“你这么知礼,我就无忧了!”乃与师傅谋,以贝勒载澍入承大统。且口授遗诏,令师傅就榻而书之,凡千余言,书成,皇帝说:“明日或能再见一面!”李鸿藻出宫,战栗无人色,赶忙跑到慈禧后宫,请急对。慈禧召之入,李鸿藻把遗诏进呈慈禧。慈禧阅毕,怒不可遏,立碎之,掷于地,叱鸿藻出。而后命尽断同治帝的医药饮膳,不许入乾清宫。没多久,人们就听到了皇帝的死讯了。

在这里,同治皇帝对身后事做了布置,选择年长的载澍继任皇帝,并且夸奖阿鲁特氏皇后不争名位,识大体顾大局。慈禧为了继续把持朝政,不能让年长的皇帝继位,最后选择了年幼的光绪登基。为了实现目的,在李鸿藻的协助下,慈禧撕毁了同治的遗诏,还涉嫌害死了同治皇帝。

还有一个说法是,遗诏由同治交给了阿鲁特皇后。慈禧就必须把阿鲁特皇后和遗诏一起消灭掉了。慈禧从阿鲁特皇后那里看到真正的遗诏后,狠狠地用遗诏扇皇后的脸,说:“你害死了我的儿子,还想做皇后吗?”

慈禧迅速把侄子兼外甥光绪扶上了龙椅。阿鲁特皇后在宫廷的处境既危险又尴尬。喜欢她的同治皇帝已经死了,而一贯讨厌她的慈禧太后开始凌辱她。继位的光绪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堂弟,是以承继咸丰帝为子登基的。那么,阿鲁特皇后既不算皇太后(慈禧依然是皇太后),又肯定不能算是皇后,在宫中以何名义立足呢?处境危险,前途茫然,阿鲁特氏写了一张纸条,询问父亲崇绮现在应该怎么办。崇绮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转给女儿。绝望的阿鲁特氏带着肚子里的胎儿自杀了。

阿鲁特氏自杀后,慈禧依然没有放过她。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5月,御史潘郭俨请求更定阿鲁特氏的谥号:“同治皇帝贺崩不到百日,皇后也驾崩了。民间纷纷传闻,有说皇后是悲伤过度而死的,有说皇后是绝食殉节的。现在不表彰阿鲁特氏,何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慈禧批示潘郭俨的奏请“其言无据”,是荒谬狂妄之语,下旨将其罢官。我们很自然认为慈禧始终厌恶阿鲁特氏,不希望还有人提到这个儿媳妇,更不愿听到百姓还对她“道路传闻”。

慈安与奕?之死

同治朝皇帝的家事,从太后皇叔开始,说到宫廷斗争、皇帝身亡、皇后自杀,应该算是完了。我们在最后还要交代一下同治朝另外两个灵魂人物的结局:一个是慈安太后,一个是恭亲王奕?。

慈安太后死于光绪七年三月初十(公元1881年4月8日),时年44岁。

慈安太后是“暴亡”的。之前一段时间,倒是慈禧太后身体不好,不能理政,都是慈安一个人在垂帘听政。结果生病的慈禧太后没有死,慈安太后倒是在一天晚上突然死了。两宫太后共同听政,慈安的死,最大的受益者是慈禧。考虑到这两点,许多人认为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

民间传说慈安发现了慈禧的丑行,被慈禧灭口了。据说有一个姓金的男伶,受到慈禧专宠,随意出入宫禁。那一段时间慈禧生病,慈安就到慈禧的住处探病,正撞上慈禧和金姓男伶躺在一起。慈安太后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在礼法上地位高于贵妃身份的慈禧太后。她见状就“痛责”了慈禧。慈禧吓得当场认错,并诛杀了那个男伶,但同时也对慈安起了杀心。

流传更广的一个说法是,咸丰皇帝临终前给慈安留有遗诏。咸丰皇帝看出慈禧的权力欲很强,心计重,担心日后皇权旁落,专门写下遗诏限制慈禧。遗诏内容是如果慈安日后发现慈禧有独揽朝政、专权独断的情况,可以召集大臣惩治慈禧。多少年过去了,慈安和慈禧都相安无事。据说慈安生病的时候,慈禧还曾割肉给慈安治病。慈禧的温良恭谨让慈安产生了错觉,以为不会出现咸丰担心的情况。她天真地把咸丰的遗诏拿出来给慈禧看了,看完说姐妹互信互敬,先帝的担心是多余的,于是就把咸丰的遗诏给烧了。可慈禧知道慈安手中竟然握有定时炸弹之后,内心大惊,表面对慈安表示感谢,回去后就筹划着如何除掉慈安了。

不过对于慈禧具体是怎么下手的,传说就没有进一步的说法了。清朝宫廷自然也公布了慈安的诊断记录。御医们都证明慈安是正常死亡。亲历者翁同龢等人也入宫见到了御医抢救慈安的情况,证明慈安是正常死亡。

民间传说慈安死后,慈禧把持慈安灵柩不让大臣接近瞻仰,同时迅速安排了慈安下葬,有做贼心虚的嫌疑。实际情况是慈安的遗体停放寝宫,供大臣们瞻仰。大臣们看到慈安的遗容正常。所以,慈安之死可以认为是突发急病,不幸死亡。她能够在复杂的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善始善终,与她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有关。

奕?从前半生的积极进取转变为了后半生的消极退让,是因为他遭受的打击太多了。

奕?的一生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辛酉政变后,他本以为能中兴王朝,干出一番事业来。尽管表面上办了洋务,中外和睦,造了轮船,也有中国人会说洋话了,但是按照洋务大将李鸿章的话来说,都不过是“纸糊”的把戏而已,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作用。内忧外患在奕?主政后期表现出来,而奕?又遇到了慈禧太后这么一位比他更有手腕的政治家,屡屡失利,难免政治态度消极起来。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虽然还是领班军机大臣,奕?处理政务不像以前那么勤勉了。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奕?经常缺席军机处会议,遭人诟病。奕?的心态已经老化了,更主要的是他对中外战争已经失去信心。4月8日,慈禧在奕嬛的支持下突然发布懿旨,将以奕?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这是慈禧继辛酉政变以后,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称“甲申易枢”。慈禧免去奕?一切职务,让奕?回家养病。但作为对他几十年从政的肯定,慈禧保留了奕?“世袭罔替”亲王的待遇,还赏食亲王双俸。而换上来的奕劻、奕嬛、世铎等人能力远不如奕?,只是对慈禧太后唯命是从而已。

奕?也不反击,平静地过起了退休生活,重拾笔墨,继续以诗书自娱。比如他写道:“纷纷扰扰起红埃,长夏闲居门不开。心似蒙庄游物外,玳簪珠履愧非才。”一副居门不出、不问世事的样子。

有的时候七弟奕嬛前来造访,奕?心存芥蒂。后来奕嬛经常前来,还带人到他家照相,奕?对照相渐渐入迷。兄弟俩留下了许多单人照和合影,心里的疙瘩也化解了。再后来,奕嬛也在权力斗争中被慈禧弄了下来,也被安排“回家养病”了。奕嬛没有奕?那么好的修养,闷闷不乐,寡言少语的,最后憋出病来了。奕?就写诗安慰奕嬛:“扰扰人间是与非,醉乡不去欲何归。漫夸列鼎鸣钟贵,还得山家药笋肥。”

人生便是如此,不会总按照你的设想来走,而需要你去适应它的安排。奕?把国事、家事和人生看得很开了,是是非非都动摇不了他的好心态。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奕嬛死了,同年与奕?共事二十多年的好友宝鋆也死了。奕?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四年后(公元1895年),打击接踵而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输给了蕞尔小国日本。新式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作为奕?主政时期主要政绩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更大的打击是,面临国家危亡,朝廷和慈禧要奕?再次出山,主持大局。所谓的大局,就是向日本求和。日本方面也传来消息,除非奕?或李鸿章出面,不然不以其他人为谈判对象。奕?只能勉为其难,年过花甲再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任上,奕?支持李鸿章与日本谈判,同意割地赔款。最后商定的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之苛刻、对中国危害之巨大,举国哗然。慈禧看到条约内容对国家伤害太大,又见群情激奋,对是否接受条约犹豫不决。翁同龢等人主张拒绝批准条约,还为光绪帝拟定拒约的宣示稿。最后,慈禧、光绪让军机大臣们去恭王府找奕?定夺和战大计。奕?认为中国已经没有再战的可能,劝光绪尽早批准条约。条约签订后,奕?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旋即去职。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公元1898年5月29日),恭亲王奕?突然病死。此时,维新变法的浪潮正席卷北京城,人们正在热议祖宗之法的变与不变,奕?对人们来说似乎不过是一个过去年代的回响罢了。

瀛台时光

珍妃进宫

亲爸爸 慈禧

同类推荐
  • 乱世最强捡漏王

    乱世最强捡漏王

    白简被一道惊雷劈到古代。抬头一望,诸侯会盟,国君们高踞车马,围着他哈哈狂笑。“哈哈哈,琼国看来要改叫穷国,琼王也该称穷王了!”“堂堂一国之君,连匹马都没有,就敢来参加诸侯会盟,丢人现眼,真是笑死人了。”白简有点懵。他不过是想趁着暴雨天多捡点废品,怎么就成了个小国君王?还是个穷的全国人民都穿兽皮衣的小穷国!笑笑笑,有啥好笑的?缺什么他都可以捡!缺武器?他捡。缺粮食?他捡。缺百姓?他捡!缺领土?捡捡捡!白简语录:没什么是寡人不能捡的!
  • 古庸

    古庸

    庸国,中华古国名。又名古庸,是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间较大的国家。是中国巫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古庸有着奇特的葬俗文化,巫文化、音乐文化,以及武道文化。方今之世,古庸、长临、墨霜三国并存,百多年来争战不休。不仅如此,更自古有恶兽出世,危害人世。混乱的世道,人才时有辈出,制霸天下,平定恶兽,成为一代一代人的梦想……
  • 二少爷的传奇

    二少爷的传奇

    一个别人眼中花天酒地的王爷家的二公子,一场蓄谋已久的惊天阴谋,看他如何一步步巧妙地化解,成为历史传奇。
  • 回到古代混日子

    回到古代混日子

    有人落水,他身先士卒将人救起,可是最后被大水冲走,身为屌丝宅男的他来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该如何生存……
  • 三堂戏

    三堂戏

    时世是非事,人言最轻微。天地不良善,何人立慈悲
热门推荐
  • 琉歆贵族学院

    琉歆贵族学院

    她们的身世扑朔迷离,虽是豪门女却备受歧视。但她们自尊、自爱,且看她们如何扳倒渣爹,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爱情。
  • 与你牵手,直至白首

    与你牵手,直至白首

    谎言为美丽的故事开启了心门,那个飘雪的冬季有了你,我不再感到寒冷,无须日久天长的厮守,只在乎你现在对我的这点温存,仿佛前世注定这场缘分,不期而遇。
  • 九骨

    九骨

    那被血浸染着的嫁衣与她的手臂一起垂落着,袖口处的血滴滴落在地面上的蒲公英绒毛上,染红那片洁白之色。她微乱的发丝间夹杂着些紫藤花瓣,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衬的那红唇更加欲滴。翘长的睫毛掩住那摄人的眼睛,细长的画眉微微紧锁。
  • 命运之子与修真世界

    命运之子与修真世界

    讲诉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少年黄天,被亲戚收养,几年过后,因被赶出而被人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修真世界,同时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世.....(本书因看哈利波特而写,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本人qq2244771989喜欢本书的人可以加我一起交流,广告边去!本书还可作为剧本,有意者可联系。从5月8号开始,每周三更新,书友们不必天天来。
  • 至尊帝灵

    至尊帝灵

    少年为了救出自己的父母,誓要成为斗灵战神,极致之冰护体,手持亡灵战戟,走上了成为强者之路……
  •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杨梅种植新技术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杨梅种植新技术

    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 可惜遇到你

    可惜遇到你

    由于我是个学生党,所以更的很慢,请原谅,这个小说写一个千金林可惜在感情路上很坎坷,追求真爱遇到的挫折。。。
  • 跨国毒枭的爱恋:生死两相随

    跨国毒枭的爱恋:生死两相随

    艾伦觉得很无辜,他重新望着天空说:“你就凭我说的三个字?”伊琳娜真心觉得跟他无法沟通,叹了口气说:“刚还觉得你个挺聪明的人,作为一个外国人能把我国的语言说的这么地道。”“但是你后面问的问题,让我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您要是真心喜欢中国的话,就好好琢磨琢磨我刚才所说的话吧。”她,一个普通中国热血青年,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他,一个邪魅性感的混血一哥,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网络把在两条平行线上的人联系在一起,他们会擦起怎样的火花?预知详情如何,请进文章详看。
  • 兼任篮球教练的女高中生

    兼任篮球教练的女高中生

    女高中生?篮球教练?被遗弃的私生女?看她如何应对篮球队那一众各有特色的小子们,如何收服已经变质的弟弟。严肃的外表,吓人?偶尔的吐槽,雷人?一段不以篮球为中心的篮球故事就此开始······
  • TFBOYS甜蜜约定

    TFBOYS甜蜜约定

    是关于三只的说说啦,四叶草快进来!但是更文会较慢,我是四年级生,请谅解!第一次写作,要多多宽容我呦!请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小说,也多多支持TFBO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