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有根,水有源;国有史,县有志,家族必有其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谱为鉴,可明本源。史志为国之瑰宝,族谱乃家之珍藏。
自有展氏一族,已二千七百余年。始祖展禽,鲁国士师。其言中伦,行中虑,直道而行,三黜不去;岑鼎明信,不惧强权;退师安邦,勋功千秋。百世之师,万代所仰。禽逝后,溢曰“惠”,因食邑柳下,故世人习称“柳下惠”,孔子称之为贤人;孟子则将其与伯夷、伊尹、孔子并列,称之为“和圣”。
四世祖卓遭南蒯之叛,展氏家族蒙冤遭戮!所幸者,卓之次子展溱携其妻儿避于外戚家,改姓为柳。得脱此难。凶变后,其长子如心归鲁,复姓为展。其次子念祖则留于异国,依旧为柳姓,后迁河东等地。和圣恩德,泽被后世。自秦汉以降,晋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均对和圣后裔礼遇有加。不仅建祠修墓,供奉和圣英灵,而且对展禽后裔免除摇役赋税。今逢盛世,大倡和谐。先祖展禽再度引起世人关注。公元2007年5月14日至17日,公元2009年9月18日至20日,两度在新泰召开“国际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公元2010年9月21日,济南市和圣文化研究学会成立,先祖展禽,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定位为“儒学学说的先驱”。先祖之风,必将大行于世界。
承蒙始祖宏德荫蔽,禽之后裔繁衍生息,氏族兴旺,迄今已逾九十余代。加之柳姓,人口达数百万之众,成为华夏望族。其中,英才辈出,名流贤达众若繁星,他们以其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时代变迁,由展氏发祥地充州迁徙异乡者日众,遍布国内山东济南展家洼,泰安展家园、北集坡、道朗、薛家岭、肥城、楼德、马庄、满庄、汶口,新泰北师,莱芜城子坡,济宁,衮州,滕洲,胶东青岛、莱阳、莱西;河南郑州、上蔡、周口、西华、洛阳;陕西歧山;甘肃靖远;山西永济;云南宣威;浙江宁波、无锡、舟山;安徽阜阳、利辛、展沟镇;河北涿鹿、蠡县、易县以及东三省、内蒙、台湾等十多个省区及海外。
长期以来,我展氏族人常存水源木本之思,时怀祖功宗德之想,自八世祖展迈创修族谱始,曾屡屡创修、续修、重修《和圣展氏族谱》、《和圣展氏家谱》、《和圣展氏简谱》。国勳祖一修,瑞五祖再修。时,皆系抄册。至德立祖,文捷祖又修,则付之刊印。乙卯春(公元1815年)佛巖祖承先人之志,首倡总叙,将老谱重为参校,复编以节叙之支谱,又采辑各支未人谱之人员,接辈排续,订成八十六代之谱。自有我展氏迄今数千年,虽屡经变乱灾难,而谱谍之渊源,世代之统承,无不历历分明者,皆因代有承先启后、不辞辛劳、甘为奉献之人。据考证,我展氏族谱是我国族谱中延续时间最长,脉络最清、版本样式最多的谱牒。每种展氏族谱无不宣始祖圣德,昭高洁情操,倡柳下和风。因有族谱,始祖美德才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因为族谱,我族之人才皆能昭穆有序,敦宗睦族。一谱在握,为展为柳,则可知同为和圣传人,倍增血浓于水之情。
自最近一次修谱,已历半个多世纪。谱之不修,牒之不续,何以昭前烈而示后人?谱牒断之我辈,将上愧先祖,下怍后人,罪莫大焉。今逢盛世,我等情殷前哲,意契往圣,成立中华展氏谱序委员会,遵遗范,守成法,作忠作孝,立志复修中华展氏之族谱。
此次绪修,起于公元2007年,止于2010年。历时四载,足迹遍及展氏族人聚集之地,穷根溯源,探幽入微,以求支派分明;借助网络,广泛联谊,以期展氏后人皆能入谱。值得庆幸的是,不仅1954年和1958年的两部《展氏族谱》得以合编,德州先祖展友定后裔得以入谱,而且还寻到了居于泰安北极坡的曾一度姓柳而后复归展姓的先祖柳展雄后裔并同时入谱。河南西夏亭有我族人,已取得联系,欲合谱,因受时间限制,未能如愿。其渊源清晰,与我等一脉相传,并在单独续修之中,堪慰吾心。但因展氏族人析分离居于世界各地,加之条件限制,依然不能和所有展氏族人取得联系,致使不少族人遗落族谱之外。另有柳姓族人,虽多为先祖展禽传人,但或因血缘关系不明,或因代数不清,难以统合,实在是一大憾事。
经艰辛采集,《展氏族谱》终于汇集成谱,付梓刊印。因欲在2010年阴历11月28日先祖展禽诞辰立碑祭谱,受时间限制,再加我等水平有限,难免有瑕疵疏漏,请族人海涵。我等族人当牢记和圣贤德,发扬始祖美德,创造光辉业绩,为展氏家族增光添彩,为中华复兴贡献力量。望后之来者,亦当不负先人之期,代有栋梁,不忘修牒续谱,使和圣血脉,继继绳绳,万世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