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社会上有这样一个普遍但又令人心痛的现象,许多中小学生特别害怕开家长会,家长会的日子经常被他们称之为“受难日”,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来说,家长会通知简直就是下达给他们的“惩罚通知”。在这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眼里,家长会无疑就是“成绩排名会”和老师的“告状会”,后果轻则遭训,重则挨打。
淑宁是我的一位邻居,她的儿子童童因为音乐特长突出,被推荐到区重点小学,而且还被分进了重点班,本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对童童父母而言,却是苦恼的开始。原来童童的考试成绩在重点班属于中下水平,在新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童童就因自己的一些“罪状”被班主任老师点名批评了,比如,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等。
当淑宁听到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时,心里自然很不舒服,在她看来,儿子学习习惯一向很好,怎么可能不按时交作业呢?那次家长会让淑宁很没面子,心情也非常糟糕,一回到家,她就把班主任老师的话和盘托出。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童童一口反驳,说自己没交作业是有原因的,一次是把作业本忘家了,一次是真的忘记交了。
淑宁连忙问童童,你怎么不跟老师解释呢?童童着急地说:“我跟老师解释了,但是老师不听,还说我撒谎,在找借口。”
“那么,上课不注意听进,又是怎么回事呢?”淑宁又接着问道。童童解释说:“我上课没有不听讲,只是觉得老师讲得不太细,想自己再看看书,没想到老师点我的名,我也一时半会儿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淑宁当时正在气头上,也没顾儿子的辩解,依然把成绩差归于不交作业和上课不认真听讲。
看到妈妈不相信自己,童童委屈地回到自己房间,一连好几天都不跟淑宁说话。后来,淑宁从其他家长那里得知,童童的这位班主任对每位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她觉得惩罚应大于表扬,所以经常会在某些情况还没有搞清楚之前,就武断是孩子的错。
得知这个情况后,淑宁不无后悔地感叹道:“挺后悔当初开完家长会后,自己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对儿子横加指责,现在童童一见班主任就表现得战战兢兢,还说了好几次想转班的想法。如果当初能够把老师的话过滤一下再跟孩子说,结果说不准就不会这样了。”
从淑宁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出,如何把家长会上的情况带回来和孩子一起分享,无论是针对孩子的优点还是缺点,都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极易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让他们不知所措,没有信心。
谢是我的一位好友,回忆起儿子煜煜读小学的那几年,“家长会”这三个字,在她眼里,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批斗会”。煜煜是个淘气、爱捣蛋、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喜欢在女生抽屉里放小虫子,喜欢跟女孩子打闹。每次开家长会,老师、同学家长都会向谢反映煜煜在学校调皮捣蛋的“罪状”。
在众人“控诉”煜煜时,谢一直在老师面前保证回家后一定要好好教育儿子。但是回家后,谢并未扮演“二传手”的角色,把老师和家长们批评儿子的话统统搬出来,而是先说老师表扬了他学习上有进步,但还需努力,然后又把老师对儿子的批评换成了另外一种委婉的说法,“老师觉得你把小虫子放在女生抽屉里是为了引起她们的注意,但是放小虫子是不对的,会吓着同学的。”于是,谢又进一步引导煜煜,“想想看,如果你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比如说,如果学习成绩好一点的话,是不是更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呢?”跟煜煜这么说这些话的时候,谢一直表现得非常耐心与亲切。
很显然,谢的这一做法是很值得赞同的。男孩子小的时候,调皮一点是天性使然,如果家长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说法来管束他,孩子的某些天性很可能就会受到压抑。当然,在这件事情上,如果家长不经加工地把老师批评孩子的原话传给他,孩子很可能会因为受到批评而伤了自尊,认为老师喜欢打小报告,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不尊重老师,讨厌老师所教的功课,甚至对老师产生怨恨。要知道,孩子天性是敏感而脆弱的,如果家长和老师的见面,变成了让孩子蒙羞、挨训的恐怖事件,后果只会让孩子憎恨老师,讨厌学校,在学习、自信、道德等方面失去上进心和判断力,而且这种负面影响还会反映在学习上,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谢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笑笑小的时候,我去参加他的家长会后发生的一件事。那时笑笑念小学三年级,一位教思想品德的老师说他学习没问题,就是偶尔会顶撞老师,感觉这个孩子很骄傲。听老师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当下有些着急。笑笑从上幼儿园起就是个聪明伶俐,招人喜欢的孩子,为此,我也一度担心他会因此而有优越感,把自己看得太高。我希望他始终有颗平常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现在老师们有这样的评价,看来确实有此事了。
回家后,我对笑笑说,妈妈今天去开家长会,老师反映你学习一直不错,但有些骄傲,还顶撞老师,是不是这样?
笑笑听了,一脸诧异,说他没顶撞过老师,追问我是哪个老师说的,我担心孩子以后会对提意见的老师有逆反情绪,所以,就没告诉他是哪个老师说的,撒了慌说,不止一个人这样说。说到这里,我又跟他强调,“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真的有骄傲,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这时,笑笑的表情明显有些不悦,说他没有骄傲,还问我什么是骄傲。我知道他是问自己做的哪些事可以算骄傲,就说老师没说具体事情,你自己想想,什么时候顶撞过老师,你是怎么说的,是不是在老师面前自以为是了。说到这里,笑笑一下子生气了,大声吵吵:“我没有,我没有自以为是!”笑笑急,我更急,不高兴地批评他:“你没有,那老师们怎么都这么说,一点不反思,嚷嚷有什么用!”这时,笑笑“哇”的一声哭了,委屈又惶惑地说:“她们怎么都这样说?”笑笑这么一哭,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把问题说重了,一个只有三年级的孩子哪里有能力反思自己骄傲还是不骄傲,如果孩子没有做好事情,我应该想办法引导他,使其改正,而这么做显然超过了孩子的承受力,只会让他感到迷惑。或许,从此以后,笑笑很可能会变得不自信,以为老师们都说他的不是,对所有老师都心存疑虑。
想到这里,我赶忙用亲切的口吻对笑笑说:“对不起,儿子,妈妈说得不准确,说得夸张了,不是老师们都这样说的,只有思想品德老师这样说,别的老师都没说这个问题。”笑笑听我这样说,情绪才好些,不再哭了。
不过,笑笑在思想品德课上顶撞老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我的引导下,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思想品德课上,老师问大家“看电视的意义”,没有同学举手,老师就让笑笑回答,笑笑想不出来,就说了句“看电视没有意义”。刚说完,同学就笑了,老师反而不高兴了,说看电视可以学到知识,这不是意义吗,怎么说没意义?笑笑反驳说,那为什么家长都不愿让孩子看电视,都说看电视会影响学习呢?很显然,是笑笑的反驳让老师不高兴了,批评他说你以为你比老师知道得还多。
听了笑笑的解释,我想了想,对他说,你的回答没什么错,怎么想就怎么答,这本身就是个优点。但是,由于小学老师大多不习惯和学生辩论探讨,所以,如果以后你有什么想法,记得下课后找老师,如果老师不愿听,就把想法拿回家和父母说。我的这些话让笑笑觉得能接受,谈完后他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看起来心情也很好。
有了这次周旋,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而且老师一般也都会如实地将孩子的情况告诉家长。但是,家长如何“转达”却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千万不能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就全部“如实”地转达给孩子,一定要考虑你的“转达”所采用的方式以及言语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是建设性的,还是摧毁性的,是起激发作用的,还是起抑制作用的。
当然,做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和孩子真诚地对话,努力去理解孩子,能冷静行事,也能自我反思,如此一来,孩子才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的付出与智慧。事实证明,在我的鼓励下,笑笑一路以来的心理成长都很健康,学习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