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几十年的看球经验看,中国足球队球员较之前几代球员,可谓威风凛凛,神气怡然。媒体宣传也很到位,个个都棒极了,好像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年薪也是恰如其分。但是每每一打正规比赛,就如霜打的茄子——老蔫。中国球员球姿不错,球技也挺好看,不知咋的,一抬头,一出脚,就被对手识破,而且大家都如出一辙,对手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就可轻松对付。因此,我们每次看球都会乘兴而至,败兴而归。原来还可以交待为恐韩症、恐日症,最近我看是恐外症,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就像近代中国,落后处处挨打。
二十年前,国家并不富裕,国足队员面带菜色,神态并不好看,但他们打出的球煞是好看,关键在于球员各具特色,各怀特技。古(广明)仔的活,连窜六关进球。容志行的稳,全场队员围绕着他呼应。赵达裕的灵,身材矮小,却左突右冲。加上有快的,有头功好的,看得都精彩。现在队员年轻英俊,但一场球总叫你憋气。
为什么是这样呢?以个人之见,我认为中国足球队员缺的是个性的张扬。训练上的千篇一律,泯灭个性,暴露在战场上就成了纸老虎,一捅就破。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国足了,他们不过是现今社会的一斑而已。中国不注重个性的培养,反对个性张扬,已成了社会问题。
同样是孩子涂鸭,中国的家长是指责,告诉他不能这样,应该怎样画。而国外的家长只是用赞许的目光听孩子的解说,肯定他的画意和创造性。
学校教育的门户之见,一家之言,近亲繁殖,师道尊严,总是梱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今拍出的影视,好坏都在脸上,说话港台不是,内地不像,古人不是,今人不像。
机关里更是庭院森森,一长之言,不敢违也,门生故吏,硬是堵住了有智者有志者的革新道路。
社会呼吁个性,没有个性,缺乏生气,死气沉沉,难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