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31200000001

第1章 序

夫以。真源素范。冲漠隔于筌罤。妙觉玄猷。奥颐超于言象。虽真俗双泯二谛恒存。空有两亡一味常显。良以。真空未尝不有。即有以辨于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于有。有空有故不有。空有空故不空。不空之空空而非断。不有之有有而不常。四执既亡百非斯遣。般若玄旨斯之谓欤。若历事备陈。言过二十万颂。若撮其枢要。理尽一十四行。是知诠真之教乍广略而随缘。超言之宗性圆通而俱现。般若心经者。实谓曜昏衢之高炬。济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最为。然则般若以神鉴为体。波罗蜜多以到彼岸为功。心显要妙所归。经乃贯穿言教。从法就喻诠旨为目。故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将释此经五门分别。一教兴。二藏摄。三宗趣。四释题。五解文。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非少因缘令得振动。般若教兴亦复如是。具多因缘。一谓欲破外道诸邪见故。二欲回二乘。令入大乘故。三令小菩萨不迷空故。四令悟二谛中道生正见故。五显佛胜德生净信故。六欲令发大菩提心故。七令修菩萨深广行故。八令断一切诸重障故。九令得菩提涅槃果故。十流至后代益众生故。略说此十具收彼意。令此教兴。第二藏摄者。谓三藏之中契经藏摄。二藏之内菩萨藏收。权实教中实教所摄。第三宗趣者。语之所表曰宗。宗之所归曰趣。然先总后别。总以三种般若为宗。一实相。谓所观真性。二观照。谓能观妙慧。三文字。谓诠上之教。不越此三故以为宗。别亦有三。一教义一对。以文字教为宗。余二义为趣。二境智一对。以真空境为宗。观照智为趣。三因果一对。以菩提因行为宗。菩提果德为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四释题者亦有三。初教义分二。谓般若心。是所诠之义。经之一字是能诠之教。即能诠般若之经依义立名。二就所诠义中法喻分二。谓般若等是所诠之法。心之一字是所引之喻。即般若内统要衷之妙义。况人心藏为主为要。统极之本。三就前法中有体用分二。谓般若是体。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证真源也。波罗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斯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即简不到彼岸之慧。故以为名。谓体即用故。法之喻故。义之教故。立斯名耳。

观自在菩萨 自下第五解文。此既心经。是以无序及流通也。文中分二。初显了般若。后即说咒曰下。明秘密般若。何以辨此二者。谓显了明说。令生慧解灭烦恼障。以咒秘密言。令诵生福灭罪业障。为灭二障成二严故。说此二分。就前文中亦二。初略标纲要分二。从舍利子色不异空下。明广陈实义分。以义非顿显故先略标。非略能具故次广释。又前是据行略标。后即就解广陈。前中有四。一能观人。二所行行。三观行境。四明能观利益。且初能观人。观自在菩萨者。是能观人也。谓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观机往救自在无碍。故以为名焉。前释就智后释就悲。菩谓菩提。此谓之觉。萨者萨埵。此曰众生。谓此人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从境得名故。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二明所行之行。谓般若妙行有其二种。一浅即人空般若。二深即法空般若。今简浅异深。故云行深般若。言时者。谓此菩萨有时。亦同二乘入人空观。故法华云。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等。今非彼时故云行深时也。

照见五蕴皆空 三明观行境。谓达见五蕴自性。皆空即二空理深慧所见也。

度一切苦厄 四明利益。谓证见真空苦恼斯尽。当得远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证菩提涅槃究竟乐果。故云度一切苦厄也。上来略标竟。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自下第二明广陈实义分。于中有五。一拂外疑。二显法体。三明所离。四辨所得。五结叹胜能。初段文有四释。一正去小乘疑。二兼释菩萨疑。三便显正义。四就观行释。初中言舍利子者。举疑人也。舍利是鸟名。此翻为鹙鹭鸟。以其人母聪悟迅疾如彼鸟眼。因立其名。是彼之子。连母为号故曰鹙子。是则母因鸟名。子连母号。聪慧第一。标为上首。故对之释疑也。彼疑云。我小乘有余位中见蕴无人。亦云法空与此何别。今释云。汝宗蕴中无人名蕴空。非蕴自空。是则蕴异于空。今明诸蕴自性本空。而不同彼。故云色不异空等。又疑云。我小乘中入无余位身智俱尽。亦空无色等与此何别。释云。汝宗即色非空灭色方空。今则不尔。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故不同彼。以二乘疑不出此二。故就释之。二兼释菩萨疑者。依宝性论云。空乱意菩萨有三种疑。一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今明色不异空。以断彼疑。二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今明色即是空。非色灭空。以断彼疑。三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明空即色。不可以空取空。以断彼疑。三疑既尽。真空自显也。三便显正义者。但色空相望有其三义。一相违义。下文云。空中无色等。以空害色故。准此应云色中无空。以色违空故。若以互存必互亡故。二不相碍义。谓以色是幻色必不碍空。以空是真空必不妨幻色若碍于色即是断空。非真空故。若碍于空即是实色。非幻色故。三明相作义。谓若此幻色举体非空。不成幻色。是故由色即空。方得有色故。大品云。若诸法不空。即无道无果等。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故真空亦尔。准上应知。是故真空通有四义。一废己成他义。以空即是色故。即色现空隐也。二泯他显己义。以色是空故。即色尽空显也。三自他俱存义。以隐显无二是真空故。谓色不异空为幻色色存也。空不异色名真空空显也。以互不相碍二俱存也。四自他俱泯义。以举体相即全夺两亡绝二边故。色望于空亦有四义。一显他自尽。二自显隐他。三俱存。四俱泯。并准前思之。是则幻色存亡无碍。真空隐显自在。合为一味圆通无寄。是其法也。四就观行释者有三。一观色即空以成止行。观空即色以成观行。空色无二一念顿现。即止观俱行方为究竟。二见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见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境不二悲智念不殊成。无住处行。三智者大师依璎珞经立一心三观义。一从假入空观。谓即是空故。二从空入假观。谓空即是色故。三空假平等观。谓色空无异故。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第二显法体。于中有二。先总后别。今初也。言是诸法空相者。谓蕴等非一故云诸法。显此空状故云空相。中边论云。无二有此无是二名空相。言无二者无能取所取。有言。有此无者有能取所取。无是二不二名为空相。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幽冥之罚

    幽冥之罚

    别人开启血脉获得的武灵是为了增加自身能力而存在,可林峰血脉开启获得的武灵确是少见的毁灭属性。他的武灵首先吞噬的就是自身生命力,为了补充武灵消耗掉的生命之力,只好不停的修炼,通过每次进阶增加的寿命来维持消耗之间的平衡。
  • 遗留在人间的天使

    遗留在人间的天使

    在深秋季节,她因和家人发生冲突,独自一人来到禁区深湖,阴风刮起,她跌入湖中,挣扎着,死神把她带到了另一个与她有关的世界里,与混血少年,展开了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恋。
  • 仙缘侠情录

    仙缘侠情录

    故事的主角辰平阳本出身不凡,然在机缘巧合下被一对凡人夫妇收养,但他的命运注定了他不会就此度过平凡的一生。在求仙问道的路上,他结识了许多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伙伴,其间有欢乐,也有伤感,同时仙道魔门之中暗流涌动,究竟孰是孰非?请跟随故事的情节,来看看止瞳笔下这个略显别样的仙侠世界。微信公众号:chaoszt(也可直接搜止瞳哟)
  • 幽明录

    幽明录

    天外的封神大阵,藏着神州最深的秘密。边陲的无名小城,有着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他原本被父母预设好了人生轨迹,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失去了一切依靠,被卷进了仙与魔的风波之中。在这个太平盛世之下,有暗流激涌。在实力为尊的时代,仁义与真情,到底有多重?是天选择了你,还是你为众生,选择了怎样的天下?紧握玄嚣,楚彦棠要给自己一个答案。
  • 齐耳短发

    齐耳短发

    生存在同一个天空下的我们,却各自感受着不同的温度......想要进入你的世界,却牢牢困在了自己的世界。
  • 祸水祭司

    祸水祭司

    容无暇怒道:“孽障~皇帝不可与大祭司有私情,更何况我年长你百岁。”皇帝委屈:“只因你不喜欢我罢了,何必总以长者自居……”某只对无暇:“孽障~凡人不可与仙人有私情,更何况你师尊年长你千岁。”
  •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描述的是美丽的容颜,漂亮的妆扮,婀娜的体态,让女人星光闪烁。但真正令一个女人闪耀的始终是她的思想、修养与学识。有智慧的女人才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 魅黑

    魅黑

    感受世界的摇晃,感知世界的精彩。清新迥异的人物个性,丰厚的时代的背景,难以诉说的向往。
  • 血色寻仙

    血色寻仙

    何为仙?不沾世俗、不食五谷、不感六欲七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翩翩衣袖,濯濯而立,便是李寻心中的仙。然而当李寻见到真正的仙人,心中所感彻底被颠覆。仙变成血!寻仙便意味着杀戮!
  • 拨开迷雾:霸道少爷的哑丫头

    拨开迷雾:霸道少爷的哑丫头

    迷雾重重,她空白的记忆成了谜。大少爷偶遇小员工,却陷入了她的每处地方,念念不忘……说不出的话,是谁?等她渐渐地,将迷雾散开,得知真相,还来得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