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醒梦城中村
文贝村工业区内的海涤印染厂运作的时候要使用高温蒸汽,所以一年四季除年假的那段时间以外,提供高温蒸汽的那两座锅炉烟囱一直要冒着滚滚的浓烟。向前推算着记忆,烟囱是逐渐加高起来的,三十米,五十米,七十米,八十米,九十米,一百米。完成最后一次加高,工程技术人员曾摇着头说:‘‘唉,不能再加了,现在就只有这技术了,再加高就抵御不了当地的台风了,下面的建筑材料也承受不了了。’’
烟囱为什么要加高?那是因为烧锅炉的燃料是重油和柴油等油料物质。尽管油料经过汽化,以达到充分燃烧,但还是要产生大量的烟尘。据说烟尘也经过净化处理。
加高烟囱就是降低烟尘对周围污染影响,加高烟囱就可以使污染物向更广阔的空间扩散,以降低污染浓度!但周边对海涤印染厂污染的投述接连不断。厂内的污水经过处理从地下管道排走了,也有环保部门稽查,外人无从看到,也就没有投述的理由。半空中的烟囱排烟据说经过处理,那是看得到的,再说污染罪证也摆在那里:周围高楼上白衬衣晾在外面起黑点了,新装修的房屋墙面起黑点了。黑点很小,最小的比针尖还小,几乎用肉眼看不到,可洒上一滴水,黑点会开出黑花来,如同黑染料,很难清洗。至于有没有呼吸到肺里,飘散到食物里,然后吃进肚子里,还没有人得出结论。但有人相信应该是那样。
从开厂以来,渐渐就有人为此投述,这也是烟囱加高的原因。烟囱的加高胜不过周边楼房的加高,也胜不过周边楼房的增多,也抵不过越来越多的投述。但海涤印染厂是老厂,是曾经的纳税大户,为本地繁荣和招商引资都作过很大的贡献。投述多了,环保部门也就来了,一纸纸处理意见书发下来:整改,整改,整改,再这样就停厂搬厂。
烟囱矗立,黑烟依旧排放。海涤印染厂要停厂搬厂的消息一阵阵传来。
后来附近建起了热电厂,热电厂产生高温蒸汽。海涤印染厂内上下眼前一亮:引来热电厂高温蒸汽,淘汰锅炉,海涤会依然辉煌。
拨资金,挖坑道,埋管子,调设备,热电厂的高温蒸汽真就通到了厂。还没等新来的蒸汽跑满全厂管道,一个重磅消息传出:海涤要搬厂,要搬到省外沿海某个地方。
空穴不来风,一遍人心惶惶。
烟囱不冒烟了,海涤停产了。从厂区内走出的厂仔厂妹们,有好多对是正谈朋友的情侣,情侣们手挽着手,走向大街,走向小巷,卿卿我我,又满脸忧伤。
几天之后,随着两声巨响,海涤印染厂的大烟囱直直地坠下了地。海涤再辉煌的梦破了。
炸掉烟囱那天,周围看热闹的人真不少,大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炸烟囱是必然啊,深圳要进行产业升级啦,这附加值不高的企业要淘汰啦。
有人说:曾经的纳税大户啊,辉煌属于过去啦。
有人说:炸了海涤,我们下一份收入该找谁要?
……众声说议,吵烦不断。
就在指挥爆破的现场,文志还是戴着墨眼镜,手里拿了个对讲机,没有人能看清他此时的眼神。海涤印染厂的引进,是文志的功劳,全村人分红,他也分红,他却立了威信,树了榜样,树了招商引资的榜样。
此时的文志,没有愁思,没有忧伤,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倒显得很坦然,只在心中感叹到:该来的挡不了,该走的留不住。鸡蛋没放一处好啊,我文志依旧有家族工业区和房地产事业忙。
此时文志也在记忆中放映这片土地的历史:荒地,农田,供港菜蔬地,供港牲畜养殖地,供港牲畜暂留地,一家一户的莱疏地,三来一补的工厂区,村工业区,海涤印染厂。以后还会是什么?他没想到,也还没想。
海涤印染厂烟囱倒了,海涤印染厂停产了,文贝村工业区依旧热闹繁忙:厂内的工人还暂时没搬走,各种人流来来往往。其实海涤印染厂停产后,准确地说文贝村工业区应该不叫工业区了,更应该叫城中村,因为区域内再也没有象样的工厂了,尽是些小作坊,除此之外,卖猪肉的,洗车的,开快餐店的,搞物流的,卖百货的等占据起来的地方也称得上工业区吗?那不污染了那个‘‘工’’字吗?其实这就是深圳许多城中村的共性:半工,半城,又伴村。
海涤印染厂不开了,文贝村公共区域的‘‘工业区’’何去何从?外来的务工者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已熟悉了侯鸟型迁徙生活。小作坊主和门店主们要考虑,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租期和生意的好坏。真正文贝村的人可不得不考虑,这事关系着他们下一份资金收益,城中村改造已在其它地方如火如荼进行,是再引进新产业,还是进行城中村改造?于是村里有人又集中起来去找文志商议。
文志说:‘‘这事不能急,也不能拖,得有个过程,得抓住个时机,然后一气呵成。’’
那时,林家村又出来三个年轻的大学生,经先入职的同村人介绍,他们也想入职文志的房地产公司。文志看了学历证书说:‘‘来是可以,林家村的人来我表示欢迎,不过得先完成个任务,既简单,也不简单,就看有没有新意。那就是进行一番城中村调查,写一份报告;进行一番城中村改造资料调查,写一份报告;进行一番城市发展与城中村关系调查,写一份报告。可单独完成,也可合力完成。’’
三个年轻人点着头,答应了文志的要求,退出文志的办公室,然后走街巷,逛店铺,做访问,查资料,作商议。待三份报告完成了,又前去呈给文志。文志一边看着报告,一边点着头,在比较特别的地方用笔划起了线:
城中村的共同特点:环境脏乱差,道窄巷挤,人员杂居,村民、市民、流动人口一门之隔,人身安全风险和火灾风险大……特殊风景:握手楼,贴面楼,一线天,……管、网、线裸露复杂,形同蜘蛛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修复难度大。卫生条件差,垃圾残留多,空气不流畅,质量差。
城中村面临的问题虽然是现实执政者的眼中刺,可现实不是一天造成的,改造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出租屋登记管理制度实施到位,会大大降低城中村的案发率。
城中村土地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卖的情况也有存在,产权、所有权不明晰,一旦改造,会产生众多难以理清的纠纷。
城中村一直以来被视为城市治安的盲区,案件多发地,‘‘黄赌毒’’的聚散之所。通过多轮综合治理,绝大部分的状况得到了改善。通过调查,‘‘黄赌毒’’的表面现象虽然很少存在,但实际还是隐蔽地存在着,走出窄街小巷,那些现象在向一些‘‘合法’’的娱乐、休闲、保健场所转移。
城中村入住条件低,没有身份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形貌形象要求,没有语言习俗排斥,是最能体现城市包容性的地方,是最能体会廉价城市梦的地方。有人白天坐在优雅的写字楼内享受着现代化的中央空调办公,晚上却躺在空气浑浊的床上,生活的理想和梦并没有因为巨大的差异而压扁,今天的蛰伏,是为了明天更好的飞翔。
城中村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历史产物,应有它的历史价值,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全面否定和拆除。在有条件,规划比较好的地域,在城中村改造时,应保留一部分存在下去。因为对它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影响价值等好的方面,今天的眼光和思维也许是触及不到的。在深圳,本来就有很多古建筑,众多广府村落、民居和清代客家围屋,还有历经风霜的南头古城和大鹏所城,它们都被开发和保护得很好,这对现实有意义的城中村保护很有借鉴。
城中村改造存在诸多困难,涉及到地方财政、开发商、村民三方激烈的利益博奕。在利益达不到要求的时候,旧村民宁愿守着旧村不改造,这是因为旧村还有利可图,有租可图,是广大外来租户养肥了旧村民的欲望。这也是今天城市发展的一大弊端:不能切实解决广大农村进城务工者的住居问题。面子工程的廉租房和公租房不能惠及到人口众多的低层务工人群。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这些人的服务。职能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用人单位应无条件解决受用对象的住居问题,这却不与工资待遇发生任何关联。职能部门也应该规划区域建设不同级别的居住设施供用人单位租用。或者用人单位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空置空间进行容纳。
城中村改造正在多地如火如荼进行,城市中的城中村如填湖造田的水面正在大面积缩小,外来务工人群如候鸟一样在向剩下的城中村迁徒。租房价在攀升,生活成本在加大,出行交通在拥挤。试想所有的城中村都被改造,外来务工人群也不可能租住高档的现代楼房。那时,曾经发达的城市会有大量高档楼房空置,大量务工人群已迁徒到其它城市,那时的城市会成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花瓶城市’’。可过不了多久,由于垃圾没人搬运,道路没人清扫,物流链中断……曾经的发达会成为追忆的梦想。
城中村改造已取得过不少先进经验,—区—政策,一区一案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