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83700000003

第3章

頌前五識相應心所。唯識論云。恒依心起。與心相應。繫屬於心。故名心所。如屬我物。立我所名。心於所緣。唯取總相。心所於彼。亦取別相。助成心事。得心所名。雖諸心所。名義無異。而有六位種類差別。謂徧行有五。別境亦五。善有十一。煩惱有六。隨煩惱有二十。不定有四。合五十一。何名徧行。曰。徧謂普周。行即心所。故說徧行。一切心中。俱可得故。何名別境。曰。緣別別境。而得生故。何名善位。曰。唯善心中。可得生故。何名煩惱。曰。性是根本煩惱攝故。何隨煩惱。曰。煩惱等流。分位攝故。何名不定。曰。於善染等。皆不定故。此前五識。於六位中。唯闕不定。五十一中。唯三十四。餘十七所。互相違故。徧行五中。一作意。謂能警心為性。於所緣境。引心為業。此之一法。有二功能。心未起時。警心令起。心既起已。引令趣境。故名作意。何唯引心。曰。雖則亦能引起心所。心是主故。但說引心。二觸。令心心所。觸境為性。受想思等。所依為業。言思等者。五蘊論云。行蘊有七十三法。皆以觸為所依。故言思等。思於行蘊。為主勝故。舉此攝餘。三受。謂能領納順違俱非境相為性。起愛為業。能起合離非二欲故。四想。謂能於境。取像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要安立境分齊相故。方能隨起種種名言。五思。謂能令心造作為性。於善品等。役心為業。以能取境。正因等相。駈役自心。令造善等。已上五所。名徧行者。徧四一切。心得行故。謂一切性(即善等三性)。一切地(即凡聖諸地)。一切時(即長短時)。一切俱(即八種識)。此皆徧故。立徧行名。別境五中。一欲者。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又所樂境。復有三義。有義所樂。謂可欣境。於可厭事。不起欲故。有義所樂。謂所求境。於可欣厭。求合離故。於中庸境。一向無欲。有義所樂。謂所欲觀。若不欲觀。即全無欲。據此三義。欲非徧行。二勝解。於決定境。印持為性。不可引轉為業。故猶豫境。勝解全無。亦非偏行。三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依為業。謂數憶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於曾未受體類境中。全不起念。設曾所受。不能明記。念亦不生。故非徧行。四定者。於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智依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令心專注不散。依斯便有決擇智生。若不專注。便無定起。故非徧行。五慧者。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於非觀境。愚昧心中。無簡擇故。非徧行攝。善十一者。三十頌云。善謂信慚愧。無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一信者。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對治不信。樂善為業。然信差別。略有三種。一信實有。謂於諸法實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謂於三寶真淨德中。深信樂故。三信有能。謂於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對法不信之心。愛樂證修世出世善。問。忍謂勝解。此即信因。樂欲謂欲。即是信果。確成此信。自性是何。答。豈不適言。心淨為性。此性澄清。能淨心等。以心勝故。立心淨名。如水清珠。能清濁水。二慚者。依自法力。崇重賢善為性。對治無慚。止息惡行為業。自即自身。法謂教法。言我如是身。解如是法。敢作諸惡也。三愧者。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為性。對治無愧。止息惡行為業。世人譏訶。名世間力。言輕拒者。輕有惡者而不親。拒惡法業而不作。無貪等者。等於瞋癡。此三名根。生善勝故。三不善根。近對治故。四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有謂三有是果。有具是因。三界因果。俱不著故。五無瞋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瞋恚。作善為業。苦即苦果。苦具是因。於苦因果。俱不瞋故。六無癡者。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為業。七勤精進。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勇表勝進。簡諸染法。捍表精純。簡淨無記。即顯精進。唯善性攝。八輕安者。遠離麤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惛沈。轉依為業。謂此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轉安適故。又曰離重名輕。調暢名安。有所堪可。有所任受。令所依身心去麤重。得安隱故。九不放逸。精進三根。於所修斷。防修為性。對治放逸。成滿一切世出世間善事為業。謂即四法。於斷修事。皆能防修。名不放逸。非別有體。無異相故。十行捨者。精進三根。令心平等。正直。無功用住為性。對治掉舉。靜住為業。此名行捨。於五蘊中。捨行蘊故。故名靜住。令心等義。由捨。令心離沈掉時。初心平等。次心正直。後無功用。此之一法。亦即四法。蓋能令靜。即是四法。所令靜。即心平等等義。十一不害。於諸有情。不為損惱無瞋為性。能對治害。悲愍有情為業。謂即無瞋。於有情所。不為損惱。假名不害。無瞋。翻對斷物命瞋。不害。正違損惱物害。無瞋與樂。不害拔苦。是謂此二。麤相差別。理實無瞋。實有自體。不害。依彼一分假立。為顯慈悲二相別故。利樂有情。彼二勝故。根隨染惑二十六種。於前五識。止具十三。謂根本惑六中前三。以慢疑見。唯分別起。非現量故。隨惑二十中之後十。前十小隨。強思分別。非任運故。隨惑二十。分小中大。由自類俱起。徧染二性。徧諸染心。於此三義。皆具名大。具一名中。俱無名小。言二性者。謂不善性。及有覆性。掉舉等八。於上三義皆具名大。無慚無愧。自類俱起。具一名中。忿等十法。各別起故。闕自類俱起。唯是不善。闕徧染二性。既闕有覆。不徧一切染心。三義俱無。故名小隨。唯與第六意識相應。此不釋義。中隨二中。一無慚者。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能障礙慚。生長惡行為業。二無愧者。不顧世間。崇重暴惡為性。能障礙愧。生長惡行為業。大隨八中。一掉舉者。令心於境。不寂靜為性。能障行捨奢摩他為業。二惛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毗鉢舍那為業。三不信者。於實德能。不忍樂欲。心穢為性。能障淨信。惰依為業。謂不信者。多懈怠故。四懈怠者。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謂懈怠者。滋長染故。五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謂由懈怠。及貪瞋癡。不能防修染淨品法。總名放逸。非別有體。六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蓋失念者。心散亂故。有義失念。念一分攝。說是煩惱相應念故。有義失念。癡一分攝。瑜伽說此。是癡分故。癡令念失。故名失念。有義失念。俱一分攝。由前二文影略說故。論復說此徧染心故。而無別體。七散亂者。於諸所緣。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謂散亂者。發惡慧故。八不正知。於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悔犯為業。謂不正知。多悔犯故。有義說為慧一分攝。有義說為癡一分攝。有義說為俱一分攝。故不正知。非別有體。放逸。失念。及不正知。三是假有。餘五是實貪瞋癡者。即根本煩惱六中之三也。一貪者。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謂由愛力。取蘊生故二瞋者。於苦苦具。增恚為性。能障無瞋。不安隱性。惡行所依為業。謂瞋。必令身心熱惱。起諸惡業。不善性故三癡者。於諸理事。迷闇為性。能障無礙。一切雜染所依為業。謂由無明。起疑邪見。貪等煩惱。隨煩惱業。能招後生。雜染法故問。五識何無慢等。答。唯識論云。由稱量等。起慢等故。俗詮曰。稱量等於猶豫推求。慢等疑見。謂慢由稱量起。疑由猶豫起。見由推求起。故慢等三。俱分別起。非五識俱。何無忿等。曰。唯識論云。小十麤猛。五識中無。何無不定。曰。唯識論云。悔眠唯與第六識俱。非五法故。又說尋伺。以名身等義為所緣。非五識身。以名身等義為境故。

五識同依淨色根

頌前五識。依根發起。及得名之義。言淨色者。簡非浮塵。又言依根。簡非依境。境但所緣。無發識用。如根壞時。設若有境。識亦不起。唯根能發。故曰依根。非浮塵者。以彼虗假。有損壞故。故名為浮。又無見聞覺知用故。名之為塵。故楞嚴云。眼如蒲桃朵。耳如新卷葉。鼻如雙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皷顙。是也。依淨色者。亦名勝義。謂於眼等一分淨色。如淨醍醐。有此性故。眼等識生。無即不生。照境發識。以成根用。故名勝義。不同浮塵。虗假損壞。此無損壞。故亦名勝。不同浮塵。無見聞等。此能覺知。故亦名勝。如眼能見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能覺觸是也。觀所緣緣論云。識上色功能。名五根應理。功能與境色。無始互為因。論自釋云。以能發識。比知有根。此但功能。非外所造。又云。此根功能。與前境色。從無始際。展轉為因。謂此功能。至成熟位。生現識上。五內境色。此內境色。復能引起。異熟識上。五根功能。根境二色與識。一異。或非一異。隨樂應說。故知根塵。雖俱名色。而有有知無知二義別故。以本無明。原有二種。一者有知。二者無知。若以有知無明為緣。則能發生八識心王。六位心所。若以無知無明為緣。則能發生山河大地。器界等法。若以有知無知二種無明共為緣故。則能發生內之根身。雖則名色。而亦有知。故淨色根。能知能見。此前五識。隨根立名。具五義故。一依根之識。依根處所。得有識故。二根所發識。由根能發。識方生故。三屬根之識。由識種子。隨逐根故。四助根之識。由識有無。根損益故。五如根之識。俱有情數之所攝故。一三四五。皆依主釋。唯第二義。又為一例。名依土釋。士即子義。根能發識。雖得父名。以唯照境故劣。識雖名子。識能了境故勝。依勝立名。名依士釋。

九緣七八好相隣

頌前五識。從緣生義。九緣者。一空緣。謂根境間。空隙之空。二明緣。謂日月燈。三種光明。三根緣。即是諸識所依之根。四境緣。即是諸識所緣之境。五作意緣。即徧行五中之一。六分別依。即第六識。七染淨依。即第七識。八根本依。即第八識。九種子緣。即是諸識各親種子。此中九緣。於四緣中。三緣所攝。九中種子。即四緣中第一因緣。九中境緣。即四緣中第三所緣。九中餘七。即四緣中第四增上。此頌前五。若兼後三。亦有頌云。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三七。後三五三四。若加等無間。從頭各增一。諸識從緣。唯眼全具。耳闇亦聞。除明唯八。鼻舌身三。合中取境。暗亦能知。故除空明。頌言後三。即六七八識。五三四者。如次為緣。生後三識。故第六識。唯五緣生。一根。二境。三作意。四根本。五種子。空明之外。又除分別。即自體故。不言染淨。即根緣故。又第七識。唯三緣者。一根本依。二作意緣。三種子緣。不言根境者。頌言依彼轉緣彼。即根本故。又第八識。四緣生者。一根。二境。三作意。四種子。不言根本。即自體故。不言染淨。即根緣故。無分別者。不緣見故。頌言等無間者。即四緣中第二緣也。各識自體。前滅為緣。引生後識。氣勢相等。故名為等。中無障隔。故名無間。若加此緣。眼即十緣。乃至第八。皆具五緣。故云從頭各增其一。

合三離二觀塵世

頌前五識。帶相緣境。有離合義。何知離合。曰。識從緣生。因緣顯識。以從緣義。知有離合。謂九緣中。空明二緣。是顯根境二相離義。眼耳二識。既具空緣。是離中知。若無空緣。境逼附根。不唯無知。而且損根。如麤色入眼。即壞其目。大聲附耳。即使人聾。是以壞根不壞根別。鼻舌身三。不具空緣。是合中知。若具空緣。根境遠離。香味觸塵。俱不知故。若無空緣。香臭入鼻。酸鹹上舌寒熱著身。根境交合。識得知故。是以知處不知處異。頌言觀者。即是見分。言塵世者。即是相分。名五塵境。

愚者難分識與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玉石人生

    玉石人生

    陈远,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个挖宝人,王浩,跟着王浩,遇见了百年难得的一个宝石之地,对着灵山兽王发誓,再不入山,却违背了誓言,祸事接踵而至,是命运,还是人为?要报仇还是苟且?
  • 废材重生绝色召唤师

    废材重生绝色召唤师

    她,本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将军府大小姐,可因为双亲在于魔族交战时陨落,家族没落,只能与爷爷哥哥相依为命。奈何是个废材,在街上被纨绔子弟打死,却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灵魂,新的体质。遇到了傲娇的师傅,又加入了家庭一般的佣兵团。嘿嘿,貌似重生后生活更好了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 凰令萌妃

    凰令萌妃

    当将军的男神爹爹居然出征失踪?这边靠山刚刚倒下去,她立马就被腹黑王爷利用了,这也就罢了,还被民众当成妖女要火烧?真心想屎有木有!相公不疼,爹爹不爱,加之亲姐在旁处心积虑,姑奶奶不翻身,你们就不知道咸鱼也有春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粉红的桃夭

    粉红的桃夭

    本文简介:一滴仙酿,谱写重生梦一场。脱胎换骨少儿郎,蒹葭苍苍桃花香。稚尔轻尝情之魉,或喜或悲不可追。思青足,道心殇,情沦其中伊未央?流光褪去芳华间,人生苦短奈何长?执念何时了?但叫桐心苦断肠。小桃本是一株自然成长在幽谷中,刻骨修炼而幻化为女子的桃树妖,他便是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的梧桐树妖小安,他原本以为这一世可以一直和她幸福的生活在这里,岂知仙路遥遥,世事难料,他终究只是她的一个过客么?他不要,姐姐,小安会一直等着你,她的良人花落何家?一直陪伴在身旁的梧桐妖小安,翩翩佳公子萧何,邪魅上仙花无期。。。?梧桐年少本无心,耐何朝暮共相处,一世痴狂终不悔,为伊消的人独悴!
  • 新娘验尸官

    新娘验尸官

    人生里,一村又一村,一站再一站,一路下一路,一尸复一案。我们,有种情绪裹着犯罪,有种猜疑种着宣泄,或是深情胜过背叛…嘘!请认真听我说,也许,你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另一种职业,俗称“验尸官”
  • 人过50健康必读书

    人过50健康必读书

    近30年来,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是不能仅看平均寿命的数字!因为它并不能反映人的“健康状态”。同样50岁的人,健康生活的人和卧病在床的人都被计算在内。两者年龄相同,但是人生的充实度并不一样。不论活得多久,如果不健康,这种长寿人生并无意义。相信不会有人想要过着卧病在床或为病痛所苦的长寿生活。只有健康,长寿才有意义。
  • 火影日月传

    火影日月传

    “我想当火影是因为我想获得所有人的认可,那大叔你是因为什么啊?”鸣人向白衣男子问道。“我啊……”看着那熟悉的金发,男子渐渐迷离,他似乎看到一个红发少女挥舞着拳头大声喊到:“我可是要成为火影的女人!”(小学生文笔,脑残对白,白痴剧情√)
  • 诚信事务所

    诚信事务所

    你想成为超级学霸?你想成为科技狂人?你想成为人型坦克?你想成为全民偶像?你想光宗耀祖……甚至还想爱情日久弥坚?好吧,只要你加入【诚信事务所】并奉献出你的诚信,所有的梦想都不成问题!——————————本人都市类完本小说《重生之超级强国》(177万字,高订2000,均订1000),闹书荒的书友可去看看。上面“作者信息”内有直通车。
  • 如果不是真的爱你

    如果不是真的爱你

    如果不是真的爱你,就不会痛得如此彻底。世人常感叹世事无常,生活就是没有剧终的连续剧,演绎这世间百态,好与坏、是与非、得与失、又岂是你能把握?历经俗世沧桑后,突然发现,彼此的梦、彼此的幸福、彼此的承诺已渐行渐远、朦胧飘渺,看着一点点、一步步、一天天的远去,却没了力气、没了勇气、没了欲望去抓住,守护,那最初的一切……那最初的美好,已被情难自己的现实打得粉碎,硬将这物是人非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实是绳,捆绑了翅膀,束缚的又岂是自由。梦和现实,一起,碎了,洒了一地,乱了自己。
  • 得罪狼的兔子

    得罪狼的兔子

    阳光下,一个孩子吹出了无数的肥皂泡。它们有的大,有的小,似乎每一个吹出时都向上飞,向上飞。然而,不一会儿,它们开始了不同的变化:有的迅速地向上,透着太阳,闪闪地发出七色的光彩,映着美丽的世界;而有的,则开始偷偷地往下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