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香妮
杨绛先生说过:“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正如杨先生所言,读一本好书,正像不经预约到名家门下去串一回门儿一般过瘾。读书札记《追思文化大师》的作者杜学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勤于“串门儿”的学子,他不仅忙里偷闲地在茫无边际的书林中频繁“串门儿”,还以他深厚的学养、畅达的笔触把我们带到远逝的文化名师们门下去“串门儿”。翻开书页便登堂入室,循着他“串门儿”的足迹去走走看看想想,真正是获益匪浅。
在《追思文化大师》一书中,鲁迅、胡适、蔡元培、傅斯年、林徽因等诸多大师安静地接受着我们不期而然的拜谒,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诸多被人铭记或淡忘的往事一一呈现于眼前。尤其让我百读不倦的《美丽者自然美丽——写在林徽因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一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见证了诗人、建筑师林徽因的美丽人生。她无与伦比的气质美、个性美、人格美等诸多魅力集于一身的美丽,灵动地凸现于作者笔下。几近万言的追述,几乎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精致浓缩的林徽因先生的精彩传记。
近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制作推出了八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制作得十分精美,画面和文字描述都达到电视纪录片的极致,对人们深入了解这对学者伉俪及他们背后的历史故事、爱情传奇功莫大焉。但相比之下,纪录片似乎在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对《美丽者自然美丽》一文进行着一些解读,因为此文更集中地对林徽因先生的美丽给予了中肯而全面的评价。谈起她的美丽,完全是综合性的,她既有天生丽质的气质美,又有理性与感性集于一身的个性美,更有淡泊名利与敬业务实精神融于一体的人格美。她的气质美,作者引用了梁思成的遗孀林洙的描述:“啊!我终于见到了这位美人。我不想用细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高鼻梁,含笑的嘴,瓜子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她。不能,在我可怜的词汇中找不出可以形容她的字眼,她给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全是貌。是她那双凝神的眼睛里深深蕴含着的美。”电视片正好用生动形象见证了作者恰如其分的引述。
林徽因生性率直热情,聪慧幽默,用她爱子梁从诫的话说:“还有些急躁。”她的学识睿智和乐于助人的个性美使她极具超乎常人的亲和力,作者援引大量的事例见证20世纪30年代以她为聚会中心的“太太客厅”绝非无聊的贵妇人的消遣,“而是那一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和学识的碰撞”,是一代中华精英的超级文化沙龙,不得不由人心驰神往。
林徽因出生世家,16岁就随父游学欧洲,后与梁思成双双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成归国后,她以女性的细腻和科学家的严谨与梁思成历经艰难考察了中国数千处古建筑,“而许多重要的甚至是非常关键的发现都是林徽因完成的”。八年抗战时梁林一代知识分子颠沛流离,顽强求索,艰苦而缺医少药的生活条件严重损害了一代才女的健康,但她倾心热爱所选择的建筑学,“工作使她快乐,并增加了她的无与伦比的美丽”。她躺在病床上,参与主持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她引领共和国的建筑师们设计完成了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流芳千古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林女士是一位才情并茂的女诗人,更是一名出众的女建筑师。“她的一生是选择了建筑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一生,是在中国建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杰出贡献的一生。”虽然她只走过55年的短暂人生,但她那不计名利,一心只尽力做好应该做的事的敬业精神与人格光辉永远照耀后人。
对《追思文化大师》掩卷合页后,阅读的快感和启迪让人不忍释卷,好在一书在握,就有了随时去美丽的林徽因先生和诸多名师门下拜谒“串门儿”的机会。要由衷感谢杜学文先生用他的文才和勤奋为我们提供了这份方便。
(作者单位是北岳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