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新
读罢原昔阳县**************孔令贤所著的《大寨沧桑》一书,感触颇深。感到大寨确实“沧桑”,这个世界更“沧桑”;作家的笔法“沧桑”,情感更“沧桑”。我原是个写诗的,近年来也学着写了一些纪实作品,感到纪实文学确实不好写。所谓纪实文学,既有纪实,更有文学。没有文学,纪实则成为新闻通讯或者材料介绍、人物介绍、景点介绍了。而文学则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显示的艺术,它必须具有文学的特征,有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有散文的抒情风格,有诗歌的形象思维、凝练语言等。
《大寨沧桑》这部作品,对细节的挖掘,细节的描写,是相当成功的。读罢该书全文,掩卷而思,若从细节描写这一角度研讨,我以为有以下3个特点,或者叫特色。
一、再现经典的历史细节
一部重大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首先必须突出地重现历史性的、能载入史册的经典细节。这样的作品才有分量,才有质量,才能打动人,才能称为史诗、史记。
例:那是1964年3月间,北方大地春风渐浓,******主席外出视察。专列离京南下,28日、29日在京广线上的邯郸火车站短暂停留。在专列车厢里,毛主席听取了山西********陶鲁笳等的汇报。陶鲁笳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昔东县和昔西县********,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政山西工作后,对大寨典型的发现、培养和在山西境内的推介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向******主席汇报,陶鲁笳力陈大寨。开始,毛主席对陈永贵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颇感兴趣。陶汇报说大寨干部提出“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口号,毛主席就插话:“很好嘛,就像打仗一样,纸上谈兵不行,你不参加打仗,怎么指挥战争呢。”接着,陶汇报大寨的劳动管理办法——“标兵工分自报公议”评分法,陈永贵的说法叫“有制度不烦琐,有差别不悬殊”。毛主席对此甚为赞赏。毛主席越听越兴奋,未等汇报结束便急着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他识字不识字?”陶鲁笳掏出一张纸条,写上“陈永贵”三个字呈主席,说:“陈永贵42岁扫盲,今年50岁,能读书,还懂得逻辑。”毛主席正在兴头上,引经据典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嘛!陈永贵识字不多,做的事情不少。你们有他的材料没有?”陶鲁笳自是有备而来,见主席发问,忙将预先准备好的书面材料上呈。
——这段历史性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致,将伟大领袖倾听下属、联系群众的作风,发现典型、重视典型写得惟妙惟肖。正是因为此次陶鲁笳向毛主席汇报了大寨这个典型,后来,大寨的名字才在全国打响。
二、展示人物的情感细节
鲁迅先生曰:“把灵魂展示给人的艺术是最高意义的艺术。”鲁迅先生在这里所指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想深处的“情感”。这个情感,包括友情、亲情、乡情、恋情,当然也包括虚假情、恨、仇情。一部文学作品,能把情感方面的细节展示给读者,即“把灵魂展示给人”,是最高意义的艺术。
《大寨沧桑》在展示情感方面的细节不少,仅举几例:
例一:那天夜里在贾进财家开党员会,昏暗的麻油灯光里飘荡着一个深沉而敏感的话题。当有人说到新近有人因重病债台高筑欲卖土地时,党支部副书记陈永贵把手中的旱烟袋往脖子上一搭,从炕上忽地站起来,气咻咻地质问:“旧社会穷人卖地卖房,是因为地主富农剥削。现在是新社会了,为什么还有人卖地,党支部为什么不想办法?为什么听任堆土添土,穷的穷富的富?”陈永贵言辞锋利,问题尖锐。贾进财吭吭两声无言以对,浑浊的灯光映着他矮小的身影……
——这个细节,将陈永贵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旧社会、对地主富农的仇情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例二:1979年5月17日,经山西省委同意,晋中地委免去陈永贵昔阳县革委会主任职务,是年12月15日又免去其昔阳********职务。1979年,参观大寨的国内宾客仅4205人,不及上年3%。昔日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村前广场瞬间变作沉寂空旷,门可罗雀……
1979年,陈永贵自春节回家省亲,在村里住了好几个月,走后不久又回来,同前两年专司京官的情况有了很大区别。毕竟农村人单纯实在,乡亲们看待陈永贵,不以副总理之尊,不以其中外扬名之显,而是创业路上栉风沐雨、同舟共济的深厚情谊,自然亦有对老支书遭受厄运的同情和共鸣。
住在村口排窑里的梁便良到中心大院看他来了。这个说话做事实打实的汉子进门来没说多少安慰话,只是闷着头陪陈永贵抽烟。
住在枣树底新房的贾承让来了,进得门来,一声“哥呀”,将陈永贵叫得心碎……
这一个接一个的细节,将大寨处于低谷、陈永贵遭受厄运时大寨人朴实无华的真情展示了出来。
另外,在表现情感方面的细节,感人的还有如郭凤莲找******讨说法,宋立英、郭凤莲到北京探望病逝前的陈永贵等细节,读罢令人感动不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作家孔令贤不是单纯地叙述历史事件,也不仅仅停留在对肖像的表面描写上,而是重视人的思想情感的展示,灵魂深处的挖掘。我认为这是《大寨沧桑》对细节描写的第二个特点。
三、采撷生活的“闪亮”细节
对于有经验的作家来说,总是在撷取、选择、提炼、运用细节上,颇著功力而不惜花大气力的。为了撷取有表现力的细节,契诃夫一辈子外出旅行都是乘坐三等火车,目的是接触更广泛的生活和人;巴尔扎克经常不辞辛苦地悄悄尾随在工人夫妇后面,入迷般地听他们讲家常话。
我们从刚才介绍孔令贤与大寨的情缘看,从他深入大寨积累素材、挖掘“金矿”的经历看,他就是当代的寻找生活中“闪亮”细节的“契诃夫”、“巴尔扎克”。
我们还是从《大寨沧桑》书中撷取几个“闪亮”的生活细节,来看孔令贤采撷的“金矿”吧:
这梁便良乃梁话云之子,早年举家由五里外的阎家庄窝逃荒至此,家境贫寒,8岁就给人放羊,12岁当小长工,给东家干活,只管饭,不付工钱,哪天不干活就吃不上饭。他个子小,赶驴送粪够不着卸驮,就从路边搬块石头站上去,用头顶住驮往下揪。天长日久,头顶鼓起个大疙瘩,还常遭东家打骂。加入陈永贵的互助组后,梁便良个子小,手够不着驮在牲口身上的篓驮,就用老办法,头顶着往下卸,如此,送粪的次数倒比别人还多。
——梁便良因个子小,用头顶着驮往下卸,这一细节着墨不多,但很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苦难的少年,艰辛的人生,不畏困难的硬骨头精神!经年累月抡锤,贾进财手上厚如铜钱的老茧裂开诸多血口,密密麻麻如蜘蛛网。陈永贵看着心疼,多次劝其休息几天,他却不肯。晚上回家,他让宋立英用针线将厚茧的缝儿缝合上,抹上猪油黄蜡,再用布条紧紧扎住。吃饭时,手疼得不能端碗拿筷,就将饭碗放在炕沿上,人蹲在地上凑到碗边上喝。歇上一夜,第二天一早照常进山采石。
这一细节非常形象又有说服力,这是一条硬汉子,大寨铁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唯有那体现了真实思想的作品,才会是艺术的作品,只要形式和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话。要解决后一问题,就得考察作品的各个部分和细节是不是确实是从它的基本思想中引申出来的。不管某一细节某一场面、插曲写得多么美好动人,但倘若它不是为了极其圆满地表现作品的基本思想,那它就会损害作品的艺术性。”作为作品的细胞——细节描写,只有和作品的整体血肉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它才能在实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渲染环境氛围等方面,发挥以小胜大、以一当十的作用。
(原载《大同日报》,2006年4月2日。
作者单位是山西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