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预习
所谓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做到心中有数,为新一轮的学习作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1.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画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资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作点批注。
(3)要虚心请教。在预习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独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课前,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课。
(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可适当地做些习题,用来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体系。如有可能,还可做些必要的操作,如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为上新课作些必要的准备。
(5)要认真做好笔记。记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2.预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全面展开预习。预习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门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其次,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都研究透彻。再次,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遵循事物的内部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从横的方面说,要由一种学科到多种学科;从纵的方面说,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如从课前预习到单元预习再到整册预习等。
(二)及时复习
复习和预习同样重要,人的记忆力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所以要靠复习去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1.复习方法
(1)尝试回忆。所谓尝试回忆,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其好处有以下三点:能及时检查听课效果,以促使自己聚精会神地把课听好;有利于动脑习惯的养成,并能增强、提高个人的记忆效果;能更明确复习的针对性。
(2)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按照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内容系统、严谨、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复习时若不认真钻研教科书,则难以达到教科书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系统地掌握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所以说教科书是教与学的唯一凭据。为达到较高质量的阅读,在方法上应注意:第一,圈点勾画。阅读时,把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重点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点部分,用红色笔勾画出来。第二,注意提要。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少量文字,把书的重要内容简单地概括出来。第三,做好思录。在书页的空白处,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自己复习时的所思所得。
(3)整理课堂笔记。笔记在复习中是尝试回忆、阅读教材的线索和纲目,故要通过阅读教材来整理课堂笔记,使其达到知识深化、系统化。整理笔记的任务有: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
(4)看参考书。适当地利用参考书是有必要的,但要摆正教材与参考书的主从关系。参考书仅是作为学习课本的补充。目的是加宽知识面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只选择个别章节或个别知识点做参考性阅读为好。阅读参考书应注意以下事项: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讲课的中心去阅读;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好的参考书;要先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参考书。读时,心里要有个目的:要么加深理解,要么解疑,要么加宽知识面,要么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读有所得,适当记录。
2.复习计划
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复习计划要合理。制订计划不要过于理想和主观。尤其是考前复习更容易犯主观的毛病。一些学生认为考前复习是决定能否考好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玩命学,所以制订复习计划时,目标和时间安排得过紧,除了吃饭和睡觉,学习时间排得满满的。但实际上总是做不到,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订计划根本无用,还不如凭感觉学习呢!在制订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把体育锻炼、看电视等运动和娱乐的时间适当留出一些。一天的活动要富于变化,各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才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另外,制订复习计划还要考虑到自己现在的学习情况、家庭环境、体质、最佳用脑时间、各科的难度特点等等。复习计划不是学习目的,只是学习的一种安排,是借此来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
(2)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哪些知识等,都是在制订复习计划前应该明确的,这些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符合你的实际水平。如3000多个英语单词,全都复习一遍需要多少时间?现有的数学考试分数是80分左右,经过多长时间的复习能达到85分并能保持稳定?如果你把这些具体目标写出来,过一段时间再去核对,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会为自己拥有的进步而骄傲。这就像我们小的时候,每一年都把自己的身高画在门上做一个记号,再过几年,你会发现自己居然已经长高了那么多。
(3)复习计划要长短结合。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应先制订长远计划,据此确定短期安排来促使长远计划的实现。如考前的几个月,要有每月的复习目标,还要有每周的目标,然后是每天的和每个单元的目标。也许你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学习目标,这不能说明制定目标本身是错误的,而只能说明你需要调整学习目标。
(4)划分好各科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掌握情况,应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所需要的时间,弱项应多分配一些时间。
(5)要从微观上划分复习的时间。以一周为单位,除上课外,有多少时间可用于自己复习?把这些时间以1小时或1.5小时为单位划分成时间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安排相应的复习内容。目标分配得越精细、越明确,越有利于达到复习的效果。
(6)个人计划要与老师的计划相协调。个人计划不能与老师的计划相冲突,而应与其协调起来,作为其有益的补充,这样既抓住了复习的主体又相得益彰。
(7)要认真执行计划。计划制订出来,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坚持认真执行。最好把计划贴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以便及时鞭策自己。要及时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
(8)学会根据心境及大脑状态安排复习内容。一般来说,人在心境不好或大脑不太兴奋时,学习比较复杂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往往难以进入状态,学习效率较低。这时候可以采取先从比较容易的科目、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起,经过一段时间,待心境、大脑的状态好转后,再转学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相反,如果开始时,心境及大脑状态都比较好,则应先复习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复习较容易的、有趣的内容,正可谓“因境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