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以前,有一道数学难题难倒了全世界的数学家,它是:2的67次方减去1是质数还是和数?这是一个数论的题目,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但破解它的难度却一点儿也不逊后者,所有对此有兴趣的从事数论研究的数学家在做了种种尝试之后,全都无功而返。
出人意料的是,上世纪初有一个叫科尔的人攻克了这个难题。他的论证方法很简单:把193、707、721和767、838、257、287两组数字竖式连乘两次,结果相同,由此证明2的67次方减去1是和数。他只借助于黑板和粉笔,就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个结论。
一道悬置多年的难题被解开了,这在数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科尔并不是研究数论的数学家,研究数论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有个记者采访时问他:“你论证这个题目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无独有偶,100多年以后的今天,在中国北京,有一位知名作家接受了文学青年的提问。这位作家是一位一直在基层从事政工工作的普通干部,他在国家许多知名刊物上发表了5000多篇颇有影响力的作品。青年问他:“你写了这么多作品,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说:“20多年来的全部星期天。”
是啊,谁能够把所有的星期天都用于专注地做同一件事情呢?如果你能,那我相信:你也绝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
我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规律,可是到了周末或假期,难免会拖拖拉拉,只觉得时间飞逝,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其实用一张A4纸,就可以掌控这几天的时间和生活。
在填写这张A4纸的表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红黑两色,把学习部分和生活部分区分开来。
(2)杂务笔记——记录幸福的点滴。记录好像很不起眼,但却是很温暖的小细节。提醒自己不要总盯着生活里的糟糕事情,因为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记住这些。生活有阳光也有阴影,做向日葵,迎着阳光的方向盛开。
(3)更多的小灵感,比如写个什么东西,可以用便利贴贴上去。如果写得太多,贴得太多,是不是太贪心了呢?要记住你还要做减法!一张纸,就像我们的精力,是有极限的,不要太过了哦!
(4)随手记。做时间管理其实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晚上睡觉前梳理一下明天的待办事项;中午休息的时候,记录下日常“碎碎念”;下午困倦了的时候,休息几分钟,然后做一个反思笔记。
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24个小时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并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只有面对那些需要大量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才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的那顿火锅呢。所以如果看书的时候精神比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一段时间,大约5~10分钟的样子。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被什么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然后再回到书桌前看书,你又需要花5~10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时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
因此,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10分钟,你规定自己做10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5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又提起笔做第6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8道,你就收获了8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这一时段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