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45400000017

第17章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冷风扒住门框往屋里吹,门后挡风的塑料布裂开细长的口子,像只冻僵的口哨,屁大的风都能把它吹响。行健缩在被窝里说,让它响,我就不信首都的冬天能******冻死人。我就把图钉和马甲袋放下,爬上床。风进屋里吹小口哨,风在屋外吹大口哨,我在被窝里闭上眼,看见黑色的西北风如同洪水卷过屋顶,宝来的小木凳被风拉倒,从屋顶的这头拖到那头,就算在大风里,我也能听见木凳拖地的声音,像一个胖子穿着四十一码的硬跟皮鞋从屋顶上走过。宝来被送回花街那天,我把那双万里牌皮鞋递给他爸,他爸拎着鞋对着行李袋比画一下,准确地扔进门旁的垃圾桶里:都破成了这样。那只小木凳也是宝来的,他走后就一直留在屋顶上,被风从那头刮到这头,再刮回去。

第二天一早,我爬上屋顶想把凳子拿下来。一夜北风掘地三尺,屋顶上比水洗得还干净。经年的尘土和杂物都不见了,沥青浇过的地面露出来。凳子卡在屋顶东南角,我费力地拽出来,吹掉上面看不见的尘灰坐上去。天也被吹干净了,像安静的湖面。我的脑袋突然开始疼,果然,一群鸽子从南边兜着圈子飞过来,鸽哨声如十一面铜锣在远处敲响。我在屋顶上喊:

“它们来了!”

他们俩一边伸着棉袄袖子一边往屋顶上爬,嘴里各叼一只弹弓。他们觉得大冬天最快活的莫过于抱着炉子煲鸡吃,比鸡味道更好的是鸽子。“大补,”米箩说,“滋阴壮阳,要怀孕的娘们儿只要吃够九十九只鸽子,一准生儿子。”男人吃够了九十九只,就是钻进女人堆里,出来也还是一条好汉。不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理论,不到一个月,他们俩已经打下五只鸽子。

我不讨厌鸽子,讨厌的是鸽哨。那种陈旧的变成昏黄色的明晃晃的声音,一圈一圈地绕着我脑袋转,越转越快,越转越紧,像紧箍咒直往我脑仁里扎。神经衰弱也像紧箍咒,转着圈子勒紧我的头。它们有相似的频率和振幅,听见鸽哨我立马感到神经衰弱加重了,头疼得想撞墙。如果我是一只鸽子,不幸跟它们一起转圈飞,我肯定要疯掉。

“你当不成鸽子。”行健说,“你就管掐指一算,看它们什么时候飞过来。我和米箩负责把它们弄下来。”

那不是算,是感觉。像书上讲的蝙蝠接收的超声波一样,鸽哨大老远就能跟我的神经衰弱合上拍。那天早上鸽子们的头脑肯定也坏了,围着我们屋顶翻来覆去地转圈飞。飞又不靠近飞,绕大圈子,都在弹弓射程之外,让行健和米箩气得跳脚。他们光着脚只穿条秋裤,嘴唇冻得乌青。他们把所有石子都打光了,骂骂咧咧下了屋顶,钻回进热被窝。我在屋顶上来回跑,骂那些混蛋鸽子。没用,人家根本不听你的。该怎么绕圈子还怎么绕。以我丰富的神经衰弱经验,这时候能止住头疼的最好办法,除了吃药就是跑步。我决定跑步,难得北京的空气如此之好,不跑浪费了。

到了地上。发现和鸽子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它们其实并非绕着我们的屋顶转圈,而是围着附近的几条巷子飞。****的,我要把你们彻底赶走。这个场景一定相当怪诞:一个人在北京西郊的巷子里奔跑,嘴里冒着白气,头顶上是鸽群;他边跑边对着天空大喊大叫。我跑了至少一刻钟,一只鸽子也没能赶走。它们起起落落,依然在那个巨大的圆形轨道上,它们并非不怕我,我在地上张牙舞爪地比画,它们就飞得更快更高。所以,这个场景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群鸽子被我追着跑。然后我身后出现了一个晨跑者。

那个白净瘦小的年轻人像个初中生,起码比我要小。他低着头跟在我身后,头发支棱着,简直就是图画里的雷震子的弟弟。此人和我同一步调,我快他快,我慢他也慢,我们之间保持着一个恒定不变的距离,八米左右。他的路线和我也高度一致。在第三个人看来,我们俩是在一块追鸽子。如果在跑道上,即使身后有三五十人跟着你也不会在意,但在这冷飕飕的巷子里,就这么一个人跟在你屁股后头,你也会觉得不爽,比三五十人捆在一起还让你不爽。那感觉很怪异,如同你在被追赶、被模仿、被威胁,甚至被取笑,你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洁感。反正我不喜欢,但他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让我觉得,这家伙也不容易,不跟他一般见识了。如果我猜得不错,他那小身板也就够跑两千米,多五十米都得倒下。他要执意像个影子粘在我身后,我完全可以拖垮他。但我停了下来,跑一阵子脑袋就舒服了。过一阵子脑袋又不舒服了。所以我自己也摸不透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撒腿就跑。

第二天,我从屋顶上下来。那群鸽子从南边飞过来了,我得提前把它们赶走。行健和米箩嫌冷,不愿意从热被窝里出来。我迎着它们跑,一路嗷嗷地叫。它们掉头往回飞,然后我觉得大脑皮层上出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如果你得过神经衰弱,你一定明白我的意思:我们的神经如此脆弱,头疼的时候任何一点小动静都像发生在我们的脑门上。我扭回头又看见昨天的那个初中生。他穿着滑雪衫,头发变得像张雨生那样柔软,在风里颠动飘拂。我把鸽子赶到七条巷子以南,停下来,看着他从我身边跑过。他跟着鸽群一路往南跑。

行健和米箩又打下两只鸽子。它们像失事的三叉戟一头栽下来,在冰凉的水泥路面上撞歪了嘴。煮熟的鸽子味道的确很好,在大冬天玻璃一样清冽的空气里,香味也可以飘到五十米开外;我从吃到的细细的鸽子脖还有喝到的鸽子汤里得出结论,胜过鸡汤起码两倍。天冷了,鸽子身上聚满了脂肪和肉。

如果我是鸽子,牺牲了那么多同胞以后,我绝对不会再往那个屋顶附近凑;可是鸽子不是我,每天总要飞过来那么一两回。我把赶鸽子当成了锻炼,跑啊跑,正好治神经衰弱。反正我白天没事。第三次见到那个初中生,他不是跟在我后头,而是堵在我眼前;我拐进驴肉火烧店的那条巷子,一个小个子攥着拳头,最大限度地贴到我跟前。

“你看见我的鸽子了吗?”他说南方咬着舌头的普通话。看得出来,他很想把自己弄得凶狠一点儿。

“你的鸽子?”我明白了。我往天上指,那群鸽子快把我吵死了。

“我的鸽子又少了两只!”

“要是我的头疼好不了,我把它们追到越南去!”

“我的鸽子又少了两只。”

“所以你就跟着我?”

“我见过你。”他看着我,突然有些难为情,“在花川广场门口,我看见那胖子被人打了。”

他说的胖子是宝来。宝来为了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在酒吧门口被几个混混打坏了脑袋,成了傻子,被他爸带回了老家。他说的花川广场是个酒吧,这辈子我也不打算再进去。

“我帮不了你们,”他又说,“自行车腿坏了,车笼子里装满鸽子。我只能帮你们喊人。我对过路的人喊,打架了,要出人命啦,快来救人啊。”

我一点儿想不起听过这样咬着舌头的普通话。不过我记得当时好像是闻到过一股热烘烘的鸡屎味,原来是鸽子。他这小身板的确帮不了我们。

“你养鸽子?”

“我放鸽子。”他说,“你要没看见——那我先走了。”

走了好,要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少了的七只鸽子。七只,我想象我们三个人又吃又喝打着饱嗝,的确不是个小数目。

接下来的几天,在屋顶上看见鸽群飞来,我不再叫醒行健和米箩;我追着鸽群跑步时,身后也不再有人尾随。我知道我辜负了他的信任,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明白这一点。因为不安,反倒不那么反感鸽哨的声音了。走在大街上,对所有长羽毛的、能飞的东西都敏感起来,电线上挂了个塑料袋我也会盯着看上半天。

有天中午我去洪三万那里拿墨水,经过中关村大街,看见一群鸽子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那鸽子看着眼熟。已经天寒地冻,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还在和鸽子玩,还有一对对情侣,露着通红的腮帮子跟鸽子合影。这个我懂,你买一袋鸽粮喂它们,你就可以和每一只鸽子照一张相。我在欢快的人和鸽子群里看见一个人冰锅冷灶地坐着,缩着脑袋,脖子几乎完全顿进了大衣领子里。这个冬天的确很冷,阳光像害了病一样虚弱。他的头发柔顺,他的个头小,脸白净,鼻尖上挂着一滴清水鼻涕。我走到他面前,说:

“一袋鸽粮。”

“是你呀!”他站起来,大衣扣子挂掉了四袋鸽粮。

很小的透明塑料袋,装着八十到一百粒左右的麦粒,一块五一袋。我帮他捡起来。旁边是他的自行车和两个鸽子笼,落满鸽子粪的飞鸽牌旧自行车靠花墙倚着,果然没腿。他放的是广场鸽,我给每一只鸽子免费喂了两粒粮食。他把马扎让给我,自己铺了张报纸坐在钢筋焊成的鸽子笼上。

“鸽子越来越少了。”他说着又把脖子往大衣里顿了顿。

“你冷?”

“鸽子也冷。”

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竟然比我还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结束高考,作文写走了题,连专科也没考上。当然在他们那里,能考上专科已经很好了。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是,一人一年栽三棵树,一座山需要十万棵树,一个春天至少需要十三亿棵树,云云。挺诗意。题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他对半都没考到。

父亲问他:“怎么说?”

他说:“我去北京。”

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告诉你,北京。林慧聪也想去,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到了冬天下大雪是什么样子。他想去北京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很多年前林家老二用刀捅了人,以为出了人命,吓得当夜扒火车来了北京。他是个养殖员,因为跟别人斗鸡斗红了眼,顺手把刀子拔出来了。来了就没回去,偶尔寄点钱回去,让家里人都以为他发大了。林慧聪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他就买了张火车站票到了北京,下车脱掉鞋,看见脚肿得像两条难看的大面包。

二叔没有想象中那样西装革履地来接他,穿得甚至比老家人还随意,衣服上有星星点点可疑的灰白点子。林慧聪出溜两下鼻子,问:“还是鸡屎?”

“不,鸽屎!”二叔吐口唾沫到手指上,细心地擦掉老头衫上的一粒鸽子屎,“这玩意儿干净!”

林家老二在北京干过不少杂活,发现还是老本行最可靠,由养鸡变成了养鸽子的。不知道他走了什么****运,弄到了放广场鸽的差事。他负责养鸽子,定时定点往北京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供市民和游客赏玩。这事看上去不起眼,其实挺有赚头,公益事业,上面要给他钱的。此外你可以创收,一袋鸽粮一块五,卖多少都是你的。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他给他两笼,别的不管,他只拿鸽粮的提成,一袋他拿五毛,剩下都归慧聪。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

“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

“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

冬天的太阳下得快,光线一软人就开始往家跑。的确是冷,人越来越少,显得鸽子就越来越多。慧聪决定收摊,对着鸽子吹了一曲别扭的口哨,鸽子踱着方步往笼子前靠,它们的脖子也缩起来。

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那房子说凑合是抬举它了,暖气不行。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间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日子。她暖和了就不管房客,想起来才往暖气炉子加块煤,想不起来拉倒。慧聪经常半夜迷迷糊糊摸到暖气片,冰得人突然就清醒了。他提过意见,老太太说,知足吧你,鸽子的房租我一分没要你!慧聪说,鸽子不住屋里啊。院子也是我家的,老太太说,要按人头算,每个月你都欠我上万块钱,慧聪立马不敢吭声了。这一群鸽子,每只鸽子每晚咕哝两声,一夜下来,也像一群人说了通宵的悄悄话,吵也吵死了。老太太不找茬算不错了。

“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

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大部分时候你也搞不清他们究竟在说哪个地方。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不下雪的冬天叫什么冬天。

完全是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箩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房东是个修自行车的,好几口烧酒,我们就隔三差五送瓶“小二”给他,弄得他把我们当成亲戚,暖气烧得不遗余力。有时候我们懒得出去吃饭,他还会把自己的煤球炉借给我们,七只鸽子都是在他的炉子上煮熟的。

“好是好,”米箩说,“他要知道我们吃了他七只鸽子怎么办?”

“管他!”行健说,“让他来,房租交上来咱们买酒喝。还有,总得给两只鸽子啥的做见面礼吧?”

我屁颠屁颠到七条巷子以南。慧聪很想和我们一起住,但他无论如何舍不得鸽子,他情愿送我们一只老母鸡。我告诉他,我们三个都是打小广告的。小广告你知道吗?就是在纸上、墙上、马路牙子上和电线杆子上印上一个电话,如果你需要假毕业证、驾驶证、记者证、停车证、身份证、结婚证、护照以及这世上可能存在的所有证件,拨打这个电话,洪三万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电话号码是洪三万的。洪三万是我姑父,办假证的,我把他的电话号码刻在一块山芋上或者萝卜上,一手拿着山芋或者萝卜,一手拿着浸了墨水的海绵,印一下墨水往纸上、墙上、马路牙子上和电线杆上盖一个戳,有事找洪三万去。宝来被打坏头脑之前,和我一样都是给我姑父打广告的。行健和米箩也干这个,老板是陈兴多。

“我知道你们干这个,昼伏夜出。”慧聪不觉得这职业有什么不妥,“我还知道你们经常爬到屋顶上打牌。”

没错,我们晚上出去打广告,因为安全;白天睡大觉,无聊得只好打牌。我帮着慧聪把被褥往我们屋里搬,他睡宝来那张床。随行李他还带来一只褪了毛的鸡。那天中午,行健和米箩围着炉子,看着滚沸的鸡汤吞咽口水,我和慧聪在门外重新给鸽子们搭窝。很简单,一排铺了枯草和棉花的木盒子,门打开,它们进去,关上,它们老老实实地睡觉。鸽子们像我们一样住集体宿舍,三四只鸽子一间屋。我们找了一些石棉瓦、硬纸箱和布头把鸽子房包挡起来,防风又保暖。要是四面透风,鸽子房等于冰箱。

那只鸡是我们的牙祭,配上我在杂货店买的两瓶二锅头,汤汤水水下去后我有点晕,行健和米箩有点燥,慧聪有点热。我想睡觉,行健和米箩想找女人,慧聪要到屋顶上吹一吹,他很多次看过我们在屋顶上打牌。

风把屋顶上的天吹得很大,烧暖气的几根烟囱在远处冒烟,被风扯开来像几把巨大的扫帚。行健和米箩对屋顶上挥挥手,诡异地出了门。他们俩肯定会把省下的那点钱用在某个肥白的身子上。

“我一直想到你们的屋顶上,”慧聪踩着宝来的凳子让自己站得更高,悠远地四处张望,“你们扔掉一张牌,抬个头就能看见北京。”

我跟他说,其实这地方没什么好看的,除了高楼就是大厦,跟咱们屁关系没有。我还跟他说,穿行在远处那些楼群丛林里时,我感觉像走在老家的运河里,一个猛子扎下去,不露头,踩着水晕晕乎乎往前走。

“我想看见大雪把整座城市覆盖住。你能想象那会有多壮观吗?”说话时慧聪辅以宏伟的手势,基本上能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了。

他又回到他的“大雪封门”了。让我动用一下想象力,如果大雪包裹了北京,此刻站在屋顶上我能看见什么呢?那将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将是银装素裹无始无终,将是均贫富等贵贱,将是高楼不再高、平房不再低,高和低只表示雪堆积得厚薄不同而已——北京就会像我读过的童话里的世界,清洁、安宁、饱满、祥和,每一个穿着鼓鼓囊囊的棉衣走出来的人都是对方的亲戚。

“下了大雪你想干什么?”他问。

不知道。我见过雪,也见过大雪,在过去很多个大雪天里我都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我要踩着厚厚的大雪,咯吱咯吱把北京城走遍。”

几只鸽子从院子里起飞,跟着哗啦啦一片都飞起来,超声波一般的声音又来了。“能把鸽哨摘了么?”我抱着脑袋问。

“这就摘。”慧聪准备从屋顶上下去,“戴鸽哨是为了防止小鸽子出门找不到家。”

训练鸽子习惯新家,花了慧聪好几天时间。他就用他不成调的口哨把一切顺利搞定了。没了鸽哨我还是很喜欢鸽子的,每天看它们起起落落觉得挺喜庆,好像身边多了一群朋友。但是鸽子隔三差五在少。我弄不清原因,附近没有鸽群,不存在被拐跑的可能。我也没看见行健和米箩明目张胆地射杀过,他们的弹弓放在哪我很清楚,不过这事也说不好。我和他们俩替不同的老板干活,时间总会岔开,背后他们干了什么我没法知道;而且,上次他们俩诡秘地出门找了一趟女人之后,就结成了更加牢靠的联盟,说话时习惯了你唱我和。慧聪说他懂,一起扛过枪的,一起同过窗的,还有一起嫖过娼的,会成铁哥们儿。好吧,那他们搞到鸽子到哪里煮了吃呢?

慧聪不主张瞎猜,一间屋里住的,乱猜疑伤和气。行健和米箩也一本正经地跟我保证,除了那七只,他们绝对没有对第八只下过手。

我和慧聪又追着鸽子跑。锻炼身体又保护小动物,完全是两个环保实践者。我们俩把北京西郊的大街小巷都跑遍了,鸽子还在少,雪还没有下。白天他去各个广场和景点放鸽子,晚上我去马路边和小区里打小广告,出门之前和回来之后都要清点一遍鸽子。数目对上了,很高兴,仿佛逃过了劫难;少了一只,我们就闷不吭声,如同给那只失踪的鸽子致哀。致过哀,慧聪会冷不丁冒出一句:

“都怪鸽子营养价值高。我刚接手叔叔就说,总有人惦记鸽子。”

可是我们没办法,被惦记上了就防不胜防,你不能晚上抱着鸽子睡。

西伯利亚寒流来的那天晚上,风刮到了七级。我和行健、米箩都没法出门干活,决定在屋里摆一桌小酒乐呵一下。石头剪刀布,买酒的买酒,买菜的买菜,买驴肉火烧的买驴肉火烧;我们在炉子上炖了一大锅牛肉白菜,四个人围炉一直喝到凌晨一点。我们根据风吹门后的哨响来判断外面的寒冷程度。门外的北京一夜风声雷动,夹杂着无数东西碰撞的声音。我们喝多了,觉得世界真乱。

第二天一早慧聪先起,出了屋很快进来,拎着四只鸽子到我们床前,苦着一张小脸都快哭了。四只鸽子,硬邦邦地死在它们的小房间前。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出来的,也不知道它们出来以后木盒子的门是如何关上的。喝酒之前我们仔细地检查了每一个鸽子房,确信即使把这些鸽子房原封不动地端到西伯利亚,鸽子也会暖和和地活下来的。但现在它们的确冻死了,死前啄过很多次木板小门,临死时把嘴插进了翅膀的羽毛里。

“你听见他们起夜没?”我问慧聪。

“我喝多了,睡得跟死了一样。”

我也是。我担保行健和米箩也睡死了,他们俩的酒量在那儿。那只能说这四只鸽子命短。扔了可惜,米箩建议卖给我们煮了吃。我赶紧摆手,那几只鸽子我都认识,如果它们有名字,我一定能随口叫出来,哪吃得下。慧聪更吃不下,他把鸽子递给行健和米箩,说随你们,别让我看见,然后走到院子里,蹲在鸽子房前,伸头看看,再抬头望望天。

拖拖拉拉吃完了早饭,已经十点半,慧聪驮着他的两笼鸽子去西直门。行健对米箩斜了一下眼,两人把死鸽子装进塑料袋,拎着出了门,我远远地跟上去。我知道西郊很大,我自以为跑过了很多街巷,但跟着他们俩,我才知道我所知道的西郊只是西郊极小的一部分。北京有多大,北京的西郊就有多大。

拐了很多弯,在一条陌生的巷子里,行健敲响了一扇临街的小门。这是破旧的四合院正门边上的一个小门,一个年轻的女人侧着半个身子探出门来,头发蓬乱,垂下来的鬈发遮住了半张白脸。她那件太阳红的贴身毛衣把两个乳房鼓鼓囊囊地举在胸前。她接过塑料袋放到地上,左胳膊揽着行健,右胳膊揽着米箩,把他们摁到自己的胸前,摁完了,拍拍他们的脸,冷得搓了两下胳膊,关上了门。我躲到公共厕所的墙后面,等行健和米箩走过去才出来。他们俩在争论,然后相互对击了一下掌。

我对他们俩送鸽子的地方的印象是,墙高,门窄小,墙后的平房露出一部分房顶,黑色的瓦楞里两丛枯草抱着身子在风里摇摆,听不见自然界之外的任何声音,就这些。

谁也不知道鸽子是怎么少的。早上出门前过数,晚上睡觉前也过数,在两次过数之间,鸽子一只接一只地失踪了。我挑不出行健和米箩什么毛病,鸽子的失踪看上去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他们甚至把弹弓摆在谁都看得见的地方。宝来在的时候他们就不爱带我们俩玩,现在基本上也这样,他们俩一起出门,一起谈理想、发财、女人等宏大的话题。我在屋顶上偶尔会看见他们俩从一条巷子拐到另外一条巷子,曲曲折折地走到很远的地方。当然,他们是否敲响那扇小门,我看不见。看不见的事不能乱猜。

鸽子的失踪慧聪无计可施。“要是能揣进口袋里就好了,”他坐在屋顶上跟我说,“走到哪儿我都知道它们在。”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越来越少是必然的,这让他满怀焦虑。他二叔已经知道了这情况,拉下一张公事公办的脸,警告他就算把鸽子交回去,也得有个差不多的数。什么叫个差不多的数呢?就眼下的鸽子数量,慧聪觉得已经相当接近那个危险而又精确的概数了。“我的要求不高,”慧聪说,“能让我来得及看见一场大雪就行。”当时我们头顶上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西伯利亚的寒流把所有脏东西都带走了,新的污染还没来得及重新布满天空。

天气预报为什么就不能说说大雪的事呢。一次说不准,多说几次总可以吧。

可是鸽子继续丢,大雪迟迟不来。这在北京的历史上比较稀罕,至今一场像样的雪都没下。慧聪为了保护鸽子几近寝食难安,白天鸽子放出去,常邀我一起跟着跑,一直跟到它们飞回来。夜间他通常醒两次,凌晨一点半一次,五点一次,到院子看鸽子们是否安全。就算这样、鸽子还是在丢。与危险的数目如此接近,行健和米箩都看不下去了,夜里起来撒尿也会帮他留一下心。他们劝慧聪想开点儿,不就几只鸽子嘛,让你二叔收回去吧,没路走跟我们混,哪里黄土不埋人。只要在北京,机会迟早会撞到你怀里。

慧聪说:“你们不是我,我也不是你们;我从南方以南来。”

终于,一月将尽的某个上午,我跑完步刚进屋,行健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对我大声说:“告诉那个林慧聪,要来大雪,傍晚就到。”

“真的假的,气象台这么说的?”

“国家气象台、北京气象台,还有一堆气象专家都这么说。”

我出门立马觉得天阴下来,铅灰色的云在发酵。看什么都觉得是大雪的前兆。我在当代商城门前找到慧聪时,他二叔也在。林家老二挺着啤酒肚,大衣的领子上围着一圈动物的毛。“不能干就回家!”林家老二两手插在大衣兜里,说话像个乡镇干部,“首都跟咱老家不一样,这里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慧聪低着脑袋,因为早上起来没来得及梳理头发,又像雷震子一样一丛丛站着,他都快哭了。

“专家说了,有大雪。”我凑到他跟前,“绝对可靠,两袋鸽粮。”

慧聪看看天,对他二叔说:“再给我两天,就两天。”

回去的路上我买了二锅头和鸭脖子。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上落下来。我们喝到十二点,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夜空看上去极度的忧伤和沉郁,然后我们就睡了。醒来已经上午十点,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对他们三个喊:

“快,快,大雪封门!”

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鸽子在院子里和屋顶上翻飞。这样的天,麻雀和鸽子都该待在窝里哪也不去的。这群鸽子不,一刻也不闲着,能落的地方都落,能挠的地方都挠,就是它们把我们的房门抓得剌剌啦啦直响。

两只鸽子歪着脑袋靠在窝边,大雪盖住了木盒子。它们俩死了,不像冻死,也不像饿死,更不像窒息死。行健说,这两只鸽子归他,晚上的酒菜也归他。我们要庆祝一下北京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收音机里就这么说的,这一夜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下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简单地垫了肚子,我和慧聪爬到屋顶上。大雪之后的北京和我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因为雪没法将所有东西都盖住。高楼上的玻璃依然闪着含混的光。但慧聪对此十分满意,他觉得积雪覆盖的北京更加庄严,有一种黑白分明的肃穆,这让他想起黑色的石头和海边连绵的雪浪花。他团起一颗雪球一点点咬,一边吃一边说:

“这就是雪,这就是雪。”

行健和米箩从院子里出来,在积雪中曲折地往远处走。鸽子在我们头顶上转着圈子飞,我替慧聪数过了,现在还勉强可以交给他叔叔,再少就说不过去了。我们俩在屋顶上走来走去,脚下的新雪蓬松温暖。我告诉慧聪,宝来一直说要在屋顶上打牌打到雪落满一地。他没等到下雪,不知道他以后是否还有机会打牌。

我也搞不清在屋顶上待了多久,反正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那会儿行健和米箩刚走进院子。我们从屋顶上下来,看见行健拎着那个装着死鸽子的塑料袋。

“妈的她回老家了。”他说,脚对着墙根一阵猛踹,塑料袋哗啦啦直响,“******回老家等死了!”

米箩从他手里接过塑料袋,摸出根烟点上,说:“我找个地方把鸽子埋了。”

选自《收获》2012年第5期

诗意,太诗意——评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

林霆

短篇小说大师马拉默德有一篇名作《春雨》,安静到了极致,也诗意到了极致。徐则臣的这篇“大雪”,让人想起了那场春雨。只不过它是在奔跑状态中寻找心灵的安静,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渴望一场安静的大雪来压服、净化那发源于绝望的奔突的情绪。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当代短篇小说很少有人用这样的写法来完成底层叙事。小说中的这些人确确实实生活在北京的最底层,租住在狭小简陋的郊区平房里,以贴小广告、放广场鸽为生,还有那个很可能是暗娼的女人,也是一样的贫贱。他们的生计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北京的高楼大厦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虽然还不到二十岁,但是已经放弃了一切有关幸福的梦想。小说就是依靠一个内心不敏感却有极强行动力的叙事者,勾连起这个年轻的“外来务工”群体,并讲述着他们完全没有希望的生存状态:追赶鸽子、射杀鸽子,在北京的小巷奔跑,在平房的屋顶上打牌,忍受着北方的寒冷——他们住在北京,却从未抵达它生活的核心。这些断断续续的情节,如同他们上气不接下气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秩序和方向,没有一个值得为之争取的目标。要不是一场企盼中的大雪,他们又与诗意有何关系呢?

那个来自南方以南的年轻人慧聪,唯一的梦想就是看到“大雪封门”的景象。每天他都害怕,不是因为鸽子一只接一只地丢失,而是怕叔叔会在大雪到来之前,就把他赶回老家。“鸽子”是小说最重要的意象,“大雪”是小说最有价值的象征。“鸽群”试图用飞翔撑起一片天空,但在城市的污浊中,却接二连三地意外夭折、倒毙,就像那个被打成傻子的宝来。还有这群不知所终的年轻人,和鸽群一样原本来自于自然,偏偏要寄居于城市;生活于此也游离于此,住得再久,也只是城市中一道无人在乎的风景。只有一场大雪,才能使一切变得不同。“那将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将是银装素裹无始无终,将是均贫富等贵贱……北京就会像我读过的童话里的世界,清洁、安宁、饱满、祥和,每一个穿着鼓鼓囊囊的棉衣走出来的人都是对方的亲戚”。大雪可以制造平等、制造温暖、制造熟悉的亲人。

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小说的诗意就来自于,与人物逼仄的生活相对立的巨大心灵空间,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虚虚实实,张力巨大。小说并不在毫无出路的现实困境中黏着,而是让人物尝试心灵的突围。慧聪对于大雪的偏执和“我”的顽固性头痛一样,都是神经性病态,也是最后一点可怜的精神持守——没有任何话语权的草芥,还能怎样表达生存中的疼痛与无望呢?

同类推荐
  • 爱无常

    爱无常

    一场空难,让保险理赔专员伊川和保险受益人林鹭相遇。伊川带着职业的麻木去宣布死讯及授予财产,本以为是司空见惯的出差,却因为林鹭拒绝接受保险金而生变。伊川因此对林鹭产生好奇,并开始一步步接近她,却发现,林鹭的世界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想抽生而退,已经泥足深陷,为了平复心情,伊川踏上西藏之旅。在纯净的雪域高原,心火可否就此熄灭?还是,命运非要人尝尽无常,才知永恒可贵。
  • 目光一样透明

    目光一样透明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初,遍地芦苇的江心小岛原本是一片人心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因为来了一群学问和苦难同样深重的右派老师,一群放荡不羁的知青,一对思想独特的上海导演夫妇,生命便在这块寂寞的土地上张扬开来……。
  • 午夜的独身女人

    午夜的独身女人

    《午夜的独身女人》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林华玉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收录了《殉葬武士》、《盗墓惊魂》、《惊悚一夜》、《墓中无人》、《报复的鞭子》、《古堡迷踪》、《超级谋杀》、《黑陶刘遇鬼》、《午夜的独身女人》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最后一个道士3

    最后一个道士3

    查文斌,凌正阳二十七代传人,茅山天正道掌门,一个因救人触犯了天罚的道士,一个源自生活的人物原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未知的全新的道家世界,重新打开属于传说中的真实腹地。青衣人,忘川渡人,棺中人,为何都与他有着一致的面孔?师傅、父母、儿女为何一个个都会离他而去?卓雄和大山的身世,血色的纹身究竟象征着什么?一切之前的所有谜团将会在《最后一个道士3》全部揭晓!
  • 藏原密码

    藏原密码

    几百年来,青海玉树地区流行藏传佛教密宗。民国初年,一份来自大英帝国博物馆尘封的绝密档案,神秘启封。潘多拉魔盒,突然被打开。原来,塔尔寺的扎仓活佛穷尽毕生精力,想做一副由五十四颗眉心骨制成的人骨念珠,但是仅差一颗,最终功败垂成,扎仓活佛因而自杀身亡。随后,53颗人骨念珠被盗,惊现世间。血雨腥风,降临玉树草原。塔尔寺内部震惊不已,袁世凯民国政府、马步芳军阀等多方势力各怀鬼胎,争夺人骨念珠。塔尔寺、藏民、马匪、官府、狼……谁能拯救?谁能救赎?
热门推荐
  • 天命贵女

    天命贵女

    一朝穿越,一世不凡。她前世本是一名杀手,如今却成了相府傻子嫡女。是命运还是算计?他,只是个笨蛋。傻子,笨蛋?惊天计划?不对,还有......
  • 末道娘化途

    末道娘化途

    “末日,本事科幻中的故事。而今天……它,降临了。”末日一到,世界皆变。“变就变呗!可我多年的基友竟是妹子!”末日一到,法则皆变。“的确是变了,可这路上的触手怪是怎么回事!为何我老是遇到基佬啊!”还有一点,末日,一切皆有可能。“好吧我承认,你特么末日啊,老子堂堂大男子汉怎么会变得性别不分啊!”
  •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本书为读者选取了民国时期知名度的十位名媛,讲述她们的美丽与哀。她们之中,有的是诗人、文学家,有的是影后、京剧之皇,有的是画家、交际花。个个才华出众、美丽绝伦。阅读她们的生传奇,悠游花间,一纸书香、一壶清茶,细咂品慢咂!
  • 千茵传

    千茵传

    “你一定要等我!”我站在花前,望着盛开的花朵,喃喃说道。“我一定会找到你!”他站在月下,坚定的说道。花前月下,相遇,会么?
  • 花钱穿越找美男:妞被吃豆腐了

    花钱穿越找美男:妞被吃豆腐了

    相公,你要疼我宠我因为我是大小姐——本大小姐,有三分美色,七分智慧,十分胆色,曾为无数英雄美男折腰,赶上穿越大潮,自然要跟无数美男擦出鸡飞狗跳的火花,世子爷英俊,但是冷漠暴力,太子爷温柔,但是风流好色,宰相爷漂亮,但是腹黑狡诈,淳公子活泼,但是爱好整人……本大小姐要出嫁,夫君除了惊天动地的美貌,自然还要耐打,耐骂好脾性。
  • 帝临洪荒

    帝临洪荒

    “少将军,真的要这样么?”“嗯,总有一天我的名字会传遍天下。”少年捏着自己的拳头。那一天,帝临洪荒!
  • 我和女道士捉鬼那些年

    我和女道士捉鬼那些年

    我去荒废的古镇拍摄一组摄影照片时,意外遭遇一个身穿嫁衣的恶鬼从画像中走出来想要杀我;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背着两柄剑的神秘女人出现救我一命。之后,神秘女人寸步不离的保护我。什么!上厕所你也要跟来?
  • 救世双星

    救世双星

    某一天晚上,龙首市某一角落打开了通向异域的次元之门,数不胜数的怪物从次元之门涌入龙首市,龙首市瞬间变成了阿鼻地狱,屠戮还在继续。顿时,空气中布满了血的味道,整个世界仿佛在颤抖,山崩地裂。刹那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他们好像千刀万剐一样,透露,肢体崩裂着,躯干支离破碎。在这被血光吞噬的时刻,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武器。血红的手,锋利的牙齿,迫不及待地将一张张脸孔撕碎。在这时,穿着奇怪法袍的镇世突然出现站到任天面前,并递给他一把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是一个镇世和任天挽救末世的故事。
  • 半里江山为聘:镇国女将军

    半里江山为聘:镇国女将军

    她说:“我伫立于繁华三千间,等待你归来的承诺。”她说:”你不在,这江山我来为你守。“她说:”我好累,你快些回来吧。“她说:”你在不回来,我便嫁与他人。“她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她为他,抛开了女儿家的柔弱。她为他,守着这江山守了三年,战功无数,伤痕累累,她却从来没有怨过他,只因她爱他。
  • 英雄联盟之王牌陪练

    英雄联盟之王牌陪练

    据说,听了我故事的人,十个里面有八个幻想着辞职当宅男做陪练,八个里面又有六个幻想着跟凌檬发生点不可告人关系,剩下两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还梦想着带领MMG登顶世界冠军。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国服第一陪练只有我一个,敢自称天下第一宅男屌丝的是,也只有我一个。要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只能告诉你们四个字:欲练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