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5800000012

第12章 逃离学校(1)

当我第一次见到阿道夫·希特勒的时候,他已经放弃了学业。不可否认,他仍然在施泰尔实科中学就读,并且每逢礼拜天就要回家一趟。按照他的说法,仅仅是出于对他母亲的尊重,他才同意做出这种“最后的努力”。之前在林茨实科中学上三年级的时候,他的成绩确实很糟糕,因而校方就建议希特勒夫人让阿道夫转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只有当差生离开以后,学校的优生率才会提高。照此一来,省城里的学校就把他们不满意的学生,全都转到镇上去读书。这种狡诈的做法激怒了阿道夫,因为这意味着从他转到施泰尔实科中学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会被别人看作是一个失败者。至此,他已经把学校看透,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鉴于自身的未来规划,学校已无多大用处。缺少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来弥补。

艺术,早已俘获了他的心。他怀揣着年轻人的激情投身到艺术当中,他确信这才是自己的使命所在。同艺术相比,学校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显得黯淡而乏味。他的最终目标是要获得自由,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他鄙视其他与之想法不同的年轻人。学校的氛围令他深恶痛绝,于是他选择离开作为一种解脱,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友谊也获得了价值和重要性。他的老同学无法给予他的东西,他只有在新朋友身上去寻找。

对于阿道夫的教育情况,我曾做了个简单的了解,基本内容如下:

1895年5月2日,6岁,兰巴赫,菲什瀚,学前班。

1895-1896年,哈费尔德,一年级。

1896-1898年,兰巴赫国民小学,二年级、三年级。

1898-1900年,莱翁丁国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

1900-1901年,林茨施泰因街,奥匈帝国州立实科中学,一年级。

1901-1902年,降级,林茨实科中学,复读一年级。

1902-1903年,林茨实科中学,二年级。

1903-1904年,林茨实科中学,三年级。

1904-1905年,施泰尔实科中学,四年级;1905年秋天申请退学。

上小学的时候,阿道夫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对知识掌握得很快,甚至无须努力就能取得进步。他的第一个老师卡尔·米特迈尔,给他打过一张“每科满分”的成绩单。米特迈尔一直活到了1938年,当人们问起他对以前的学生还有何记忆的时候,他对当年那个苍白而虚弱的男孩所言甚少。小阿道夫以前很听话,在学校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的事情弄得井然有序。至于其他,也就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了,不好也不坏。顺便提一句,阿道夫·希特勒在1939年当上帝国元首之后,特意回到了他的母校,并坐在自己以前的课桌上重温了当年的往事,因为就在此处,他学会了读和写。同往常一样,他利用此次造访之便利,尽可能地对学校进行了一番改造。他以个人名义,买下学校的旧址老楼,并下令建造一座全新的教学大楼。老米特迈尔的继任者以及他的学生被一起邀请去参观了上萨尔茨堡。

但当阿道夫·希特勒于1900年9月进入林茨实科中学学习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变。在《我的奋斗》中,他是这样描述那段往事的:

“我在学校的失败,从一开始便已注定。我喜欢哪样就学哪样,尤其是对我今后的绘画事业有所帮助的东西。凡是我觉得不重要的或者是对我没有吸引力的,我就会完全忽视。这段时期,我的成绩显得极不均衡,根据不同的学科以及我对它们的重视程度的差异,大致可分为‘良好’和‘优秀’,但也有‘中等’和‘不及格’。我学得最好的,也是我最喜爱的课程是地理和世界历史,论及这两样,我是班上的佼佼者。”

人们很容易从阿道夫这段回忆校园生活的自我描述中获得一个假象。阿道夫在对我谈起他的校园生活之时,显得相当勉强,并且总是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愤慨,不得不承认,他这段经历的确给我们的友谊罩上了一层阴影。所以我当时获取的印象跟他15年后在书中的描述大相径庭。

起初,这个11岁的男孩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每天,他必须经过长途跋涉,才能从莱翁丁赶到镇上念书。不过他经常对我说,这样的日常步行给他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至少,这一个小时的上学路途,确保了他的一点儿自由,对此他不胜感激,因为之前他一直居住在郊外。镇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显得怪异而不友好。他的同班同学,大多数都来自林茨的富有家庭,他们瞧不起这个每天从“农村”赶来的古怪青年。老师们则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上。这里的一切同他在小学的经历是如此迥异,小学的老师脾气随和,对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比较了解,而且还经常在晚上同他们的父亲一起吃酒。这个男生已经习惯了靠吃老本,在小学顺利地度过每一学年。

刚到新学校的时候,他也曾尝试过在他擅长的领域发表一些即兴演讲,但他这种惯用伎俩在此却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因为老师们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由于他在学习中找寻不到丁点儿快乐,所以他开始变得暴躁并且放任自流。他在班上几乎无人关注,他没有一个朋友,也不想去结交任何朋友。偶尔一些娇生惯养的同学会暗示阿道夫,实科学校并不适合他这样的“乡下孩子”——也许是导致他变得更加畏缩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所有的同学当中,没有一个曾声称和他建立过亲密的朋友关系。

教一年级数学的校长,汉斯·康曼达,给希特勒的成绩打了个“不及格”,还有学生们惧怕的男教师马克斯·颜士拿,给他的自然史也打了个“不及格”。如此一来,实科中学学生阿道夫,在第一学年结束之后,便带着一张印有两门“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去交给了他父亲。这样的成绩表现,决定了这个学生将无法升到下个年级继续学习。阿道夫从未跟我讲过他父亲对此事的反应,但我完全能够想象得到。

如今,他不得不从头再来。这回,他的年级主任是爱德华·休谟教授。休谟教授除了教德语外还上法语课,法语是实科中学低年级开设的唯一外语课程,据我了解,这也是阿道夫·希特勒学过的唯一外语,或者说是被迫学习过的唯一外语。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在一年级复读的时候,他的学习进展得相当顺利。然而,到了二年级,他便旧病复发,许多课程只是刚刚及格。他父亲又收到一张,显示着数学“不及格”的成绩通知单。显然,这样的结果并非出于老师的刁难。希特勒痛恨数学,因为它太过枯燥,要求复杂的系统运算。为此我们还经常展开讨论。后来在维也纳,希特勒意识到,若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就必须要懂得运用数学。但这丝毫未能缓解他对数学的强烈反感。

三年级读完,他又有两科“不及格”,照样有数学,另外还多了门德语。尽管他后来声称,休谟教授是他最尊敬的三位老师之一。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休谟教授向阿道夫的母亲阐明道,除非转校,否则阿道夫不可能升至四年级。因此,不能说阿道夫·希特勒是被赶出了林茨实科中学,只能说是被“外寄”。

如果说以前他留在学校是受制于父命,那么现在则是母爱在鼓励他继续学习。无奈之下,他转到了施泰尔。在读完但丁的《神曲》后,他对我说,学校就像是“炼狱”。

在施泰尔读书期间,希特勒寄宿在绿色市场19号,一个名叫艾德勒·冯·希奇里的法官家里,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返回林茨。不出所料,他在学校的表现是一如既往的糟糕。1905年9月1日至15日期间,他又参加了补考。这次除了数学常规性的“不及格”以外,还多了一门几何学。

众所周知,阿道夫·希特勒于1923年11月发动过一次失败的暴动,在为其叛国罪做鉴定的时候,曾经担任了希特勒三年年级主任的休谟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证词:

“希特勒确实在某些学科上颇具天赋。但是,他缺乏自制力,说得透彻一点,他喜好争辩,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脾气暴躁。因此显然,他很难将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框架之中。像他这么有天赋的人,若不是不肯用功,还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在发表完这些极为负面的评价之后,休谟教授又语重心长地补充道:

“然而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在校表现跟他今后的人生没有多大关联,那些被标榜的学生也可能会淡出我们的视线,渐渐销声匿迹,而一旦那些困难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拓展空间,他们就会壮大起来。我以前的学生希特勒似乎就属于后者,我打心底希望他能够从最近的艰难中恢复过来,并祝愿他早日实现心中的理想,给每一个德国人带来荣耀。”

同类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原来袁世凯

    原来袁世凯

    他推崇西方文明,却拥有十房妻妾;他倡导教育改革,却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维新立宪,却出卖戊戌维新派;他掌握大总统权柄,却又迷恋皇帝宝座;他签订“二十一条”,却提倡国货,实行“国有主义”;他背叛共和,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教育制度……袁世凯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激变与冲突,中与西、新与旧、强与弱、保守与进步、封建与民主……功与过,是与非,本书以详尽、充实的史料,一分为二,冷静客观的视点,抽丝剥茧,剔抉真伪,为你呈现袁世凯的历史真容。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热门推荐
  • 异次元龙神

    异次元龙神

    “灭世妖人,唯我独尊。我手持天下第一创世神刀,身穿天下第一灭世神凯,身有正义之心。并获逆天功法《伐无道》之洗礼,觉醒上古之神级传承。乱世在即,且看我如何横扫霹雳雷霆,领悟真正完美之人生。金色的璀璨照亮世间的黑暗,彼此的羁绊引领着我们成就巅峰!我是龙羽,我就是,异次元龙神!”这不仅仅是一道音韵,这更是一个少年,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上巅峰的最好证明!身在异界,一个绝世妖孽正在一步一步的成长!从一个被家族遗弃的孤儿,到成为异次元掌控神。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孩,到无数美女为他竟折腰……欢迎大家加入到本书的书友群!群号:455434713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 夫妻关系中的九根毒刺

    夫妻关系中的九根毒刺

    本书针对婚姻生活中影响两人的感情问题进行了分析,向读者提供了一套创造幸福姻缘、处理感情危机、解决婚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策略。
  • 墨染碧落

    墨染碧落

    拂袖扫心尘,墨染碧落天。莫问前途路,尽在足下行。…………李墨意外穿越到圣魂大陆,在这个世界人类都会觉醒自己的武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好的武魂、好的资质成为一个魂师。魂师: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魂师。传说中的魂师挥手间天地动摇,日月无光。…………且看这个穿越到了贫民窟的一个孩童身上的李墨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如何生存下去……
  • 超神见闻录

    超神见闻录

    纯粹的逗逼文,写着玩玩,可能有些恶趣味,估计没人看吧,那我就放心了。
  • 地师鬼藏

    地师鬼藏

    真正的地师,能一眼千年,重现地理变化。发丘印,摸金符,护身不护鬼吹灯,卸岭甲,搬山牌,分金镇海素衣命。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道走,窨子棺,青铜椁,八字不硬勿近前。他叫李青山,低着头弯着腰,狠狠的撞进古墓里。从此他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诡秘惊奇,解开了一个个亘古久远的古藏谜题。这个故事,要从他还是一个十八岁小神棍的时候说起……
  • 荒古剑帝

    荒古剑帝

    人有三魂,灵魂、觉魂、生魂,缺一不可!三魂缺一早该夭折的莫凡,却顽强地活了下来。以神剑为骨取代生魂,从此背负血海深仇的莫凡踏上逆天征途……既然我莫凡活了下来,就不会白白的活着。
  • 末世创造

    末世创造

    这是我的末世,我亲手打造的末世。人类进化得太慢,真是让人迫不及待,我来做一下进化的推手,让人类进化得快一点吧。迎接末世吧!
  • 江山为聘:神秘夫君蚀骨爱

    江山为聘:神秘夫君蚀骨爱

    她,绝色之女,一心痴恋一人。可他的心里,只有天下,只有江山,他利用她的爱,一步一步铲除他的障碍,同时,将她一步又一步逼近绝望的深渊。而他,身份成谜,却对她一见钟情,他倾尽所有的感情,只为了住进她的心中。终有一日,计谋败露,知晓她心心恋恋得爱人是灭她满门的仇人,知晓她爱了一个年华的人,是利用她得到一切的人,她心恨不已。她剑指天涯,她道。“我已经学会,不爱你了,呵...”他无力轻笑,用命偿还。他处处帮助她,处处维护她,当她悲伤不已,他在她的身后,苦涩的开口。“你愿意从一个新的时间重新爱一个我吗?”她转身,梨花带雨...“每一刻,都是新的时间,不是么?”她回抱住他,他惊艳浅笑.....
  • 塑生者

    塑生者

    一令生,生机无限,一声死,死气漫延。天地悠悠,万物苍生,听吾号令,生死两道。
  • 那朵花开了

    那朵花开了

    一次“意外”,一场争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利益与情感交织,究竟该如何取舍。三年的等待,换来的又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