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样的背景,让杨照变成了一个文艺少年。只要有机会,他和他同时代的那批孩子,会饥渴地喜欢摇滚、爱上写诗、弹吉他、拥有电影梦、会组建乐队,等等。“这是解放我们感觉到这个周遭要把我们绑起来的一点点力量,是我们对抗外界的一种方法。”也正是如此,杨照爱上文学,喜欢反反复复读各种自己读不懂的书。这些他读不懂的书,对他有莫大的吸引力。杨照坦言,现在的人,面对书的态度是非常傲慢的,会特意挑选自己能够读懂的书,而对陌生的书则避而远之,“对此我感到莫名其妙,既然你已经很熟悉了,那干吗还要读那本书呢?”他说:“文学给我的经验,就是让我更为谦卑。”
我50岁的时候回头再看,会觉得很感激那个少年时期的自己,因为我过早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灰暗,会对生命不再期待,从而让心态更为平静。到现在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成为17岁的自己看不起的人。才好,现在的我还对得起30年前的那个少年。
2.历史让我培养了一种溯源式的理解方式
正是对文学有最真诚的热情和极大的爱,杨照上大学时特地选择不念文学,“因为我知道,中国台湾大学教文学的方式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与文学的关系,中国台湾外文系崇尚不在意文学与生命的关系”。而历史对他的吸引力却是所有的历史书上的内容都不同,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历史的范围,历史无界限,“历史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有一个共同定义,即历史是人过往经验的总和”。只要是人做过的事情,都是历史的范围之内,历史是最自由的领域。
1981年,杨照进入台大历史系,一些爱吹牛的学长常常当着他的面说:“唉,好可惜呀,你们来不及听谁谁谁的课了。”有关那些很牛的老师的故事,一直会流传下来,比如,有老师讲希腊罗马史的时候,只有上课的开头和结尾讲有关希腊与罗马的一句话概况,中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真正的国共历史”。这些老师,会解释为什么会发生那些历史事件的原因,而这“比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这些老师的课,让杨照对历史的概念以及看待历史的方法,胜过他所有其他的课程。一个学历史的人,一直要不断地回溯——为什么之前那样的状况,之后变成这样的状况?历史告诉他的是,变化怎么来的?“历史让我培养了一种溯源式的理解方式,让我知道,现代世界是有其来历的。历史让我明白,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3.做新闻的人,有基本的责任,就是让每件事情都必须摊在阳光底下
文学和历史,是杨照的喜好和选择。社会正义,是掉在他头上来的,跟他的选择无关。这是他生存的中国台湾社会,强加在他身上让他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杨照在大学二年级时,同学和朋友,就知道他是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他不自知的,为不同的社团组织写过互相打架的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轰动之后,我就会反思,我自己的立场在哪里,我究竟相信什么。”
杨照说:“新闻在美国叫第四权。这个权力的使命,就是让“三权”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跟它的互动,都是透明的。做新闻的人,有基本的责任,就是让每件事情都必须摊在阳光底下,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我在美国学到的这些东西,想也没有想到,在我1993年回到中国台湾之后直至1999年从事新闻工作,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并且坚持至今没有后悔。”
“很多时候,你能够选择的,不是做到什么,而是做什么。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看到那么多失败的例子,也就不觉得非成功不可。文学、历史以及社会正义,是50年来,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追求的方向,这三个方向,给我带来丰富的记忆、生命历程与一点点的能量,也给我资格,让我来到各位的面前。”
作者手记
理想主义的杨照始终没有远去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周保松先生作为此次演讲的主持人,在介绍杨照先生时,丝毫不掩饰自己作为一个多年粉丝的激动,他随身的包里,装着杨照不同时期的好几本书。他顺手就能够读出自己共鸣的话:“我生命中一直有一个部分,拒绝离开少年时代,紧紧死抓着少年时代的一些梦想,不愿意醒来。我常常记得,少年时代最大的困惑,是人长大后,为什么会失去理想与热情,不再浪漫,不再冲动。”周保松表示,他自己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读杨照的书到现在,杨照一直保持着少年时期的浪漫、执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对正义的追求。正如其最新的一本书《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那个理想主义的杨照,始终没有远去。
在演讲现场,穿着黑衬衫,黑西裤,黑皮鞋的杨照,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谦卑模样。对于读者的各种签名与合照要求,来者不拒。而在演讲过程中,50岁的杨照,依然充满激情,会兴之所至,脱口而出反复背诵对自己影响巨大的痖弦的《如歌的行板》里诗句:“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散步之必要;遛狗之必要;薄荷茶之必要;每晚七点钟自证券交易所彼端,草一般飘起来的谣言之必要……”
《迷路的诗》里那个17岁的少年,再次慷慨激昂地站在我们面前,与50岁的杨照,温柔照面。
【杨照百度百科】
李明骏(1963年4月5日-),笔名杨照。中国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社会人类学。中国台湾有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曾任台北之音“台北话题”主持人、政治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传讯电视大地频道“大地藏无尽”节目主持人、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东森广播网“1200领先开讲”主持人、《明日报》总主笔、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公视论坛”主持人、艺术学院戏剧系兼任讲师、《新新闻周刊》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年代电视台“探索台湾”主持人。2009年任《蔡国强泡美术馆》大展总顾问。2011年迄今,担任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
作品包括《大爱》《暗巷迷夜》《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寻路青春》《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饮酒时你总不在我身边——军旅札记》等。
生于1978年的九把刀,自信时刻写在脸上,私底下就如同一个可爱的大男生。
九把刀:我就是自信狮子,你见过狮子戴口罩吗?
很多大陆读者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2011年的爱情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事实上,从2005年起,九把刀就以作家的身份在中国台湾红得一塌糊涂了。从2005年到2011年,他的作品连续7年在中国台湾畅销书榜中排名第一,被读者赞誉为“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更被台湾地区媒体封为“金庸传人”。迄今为止,九把刀写书已出版70余本,内容包括爱情、杀手、吸血鬼、玄幻等等,他的清新、重口味、幽默、侠义情仇像化学反应一样交织在各类文字之中,给读者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2013年6月16日,九把刀抵达深圳做新书签售,我在其下榻的万豪酒店对这位出生于1978年的着名作家进行了独家专访。他谈写作与人生,谈柯震东与萧亚轩的八卦,谈他第二部电影长片《功夫》,自信爆棚的九把刀强调,拍完《功夫》之后,他会给大家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从此潜心珍爱的写作,因为与导演这一身份相比,成为像金庸一样的作家,才是他甘之若饴的终极追求。他还是用那副自负的模样告诉我,“我一定会给你惊喜:请你一定记住我说话时嚣张的样子!”时隔半年,九把刀却将注意力转移到《等一个人咖啡》的电影版,并以自己的号召力将一代女神周慧敏请出,担任女主角,这将会是怎样的一部温情电影呢?我依然好奇着,就像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前的那种美好的期待一样。
1.狭义小说《猎命师传奇》“看周星驰的电影,听周杰伦的歌,读九把刀的书”
2013年6月16日的深圳,细雨绵绵,空气清新。与九把刀约在他住的万豪酒店一楼咖啡馆,下午2:30,他准时出现在我的面前,招牌的黑框眼镜,小胡渣,颇具亲和力的笑。与我们在大众媒体中见到的那个九把刀差别不算太大,他穿蓝色T恤,上面写着1978(刚好,这一年他出生),破洞牛仔裤,波鞋,很随意的装扮。他的粉丝都知道他一贯的嚣张语气与超自负的表情,我算是见识到了,但他语气里无处不在的“耶”“吼”“哦”等,却令他磁性十足的表述充满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各种可爱。
《猎命师传奇》系列,是九把刀从2004年开始写起、耗时近十年、倾注巨大心力完成的长篇侠义小说,也是迄今为止九把刀最畅销的鸿篇巨制。书中贯穿了九把刀式的戏谑口吻,猎命师与吸血鬼世界的侠义情仇,读来酣畅淋漓,显金庸风范。谈到这部作品,九把刀笑言,就在下楼前的一分钟,他还在酒店的房间里争分夺秒地写《猎命师传奇》的大结局——是的,快十年了,这本系列书还没有真正结束,读者各种翘首以待,他还在奋笔疾书。
十年,为一本书,值得吗?九把刀喝了一口咖啡,认真地答道:“本来计划是会只花一半的时间来写,我以为自己会1、2、3、4……一直写下去,结果呢,我发现自己的耐力不足,兴趣也一直跳来跳去,缺乏好的集中力与心甘情愿的责任感,责任感这一点尤其重要。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自己一直在写作,但是我没有办法连续写同样的题材,如果我写到第七集就不写了,那一定会遭天谴的,因为读者已经在一集接一集的收集这个系列的书了。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兴趣在责任感之上,正因为这样,我会放慢脚步,比如一年只写一本,但要保证写的无比精彩,不会有交差的感觉。”那么,时间跨度这么长,思维会不会被打断?对此,九把刀坦言,自己最自信的地方,就是不得不承认他有这方面的才华,“当然其他生活方面的能力都很差啦”。
《猎命师传奇》对九把刀而言,挑战了他个性的最差劲的部分,就是“责任感差一点”“需要培养毅力”等,但这是他最看重且最喜欢的一本书。当我问他如何向大陆读者推销这本书时,九把刀的表现颇为害羞,不过随后,那个常见的嚣张的表情就冒了出来:“我在2005年推这本书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活在一个超**的年代,看周星驰的电影,听周杰伦的歌,读九把刀的书……这个可以作为《猎命师传奇》的广告语。”他坦言:“这本书真的很好看耶!”据透露,很多电影公司、漫画公司、游戏公司都在谈这本书的版权,他九把刀自称“尚未来得及被金钱所挟持”,所以,不着急做这些所谓改编版权的事情,要等自己完全写好后再考虑这些。
因为“猎命师”系列,九把刀被读者赞誉为“现代金庸”,对此,他直喊“过誉啦”。“其实这是有一个误会在里面,有记者在2005年问我我的写作愿望是什么,我说我希望在30年之后可以跟金庸并驾齐驱,结果呢,记者写稿的时候都喜欢夸张,直接就写成了‘九把刀立志超越金庸’,最后就变成好像我很自大。但其实,我希望表达的是努力。金庸写第一本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时候33岁,我写小说的时候是21岁,其实我觉得我蛮老实地在做写作上的培养与努力。”九把刀坦言,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让他的名字不断地与金庸并列在一起,但正因为如此,反而成为他的动力,因为“金庸是我憧憬的说故事的王者”。
2.纯爱小说《等一个人咖啡》“别人看到的是爱情,我体会到的是伤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太过深入人心,公众以为九把刀是写爱情小说的高手,事实上,他的爱情小说只占所有小说的十分之一不到。不过,就少有的几本爱情小说而言,九把刀已然成功地在读者心中刻下了温柔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