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9月14日,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西端耶夫帕托里亚强行登陆。20日,双方在阿尔马河一带激战,结果联军获胜。1855年9月10日联军攻克塞巴斯托波尔要塞。拿破仑三世真是吉星高照,紧接着奥地利一反初衷,不再站在俄国一边,而是转向了联军;嗣后,意大利的撒丁王国亦加盟联军,共同对俄国人作战。
这还不算,拿破仑三世还认为自己有军事天才,想御驾亲征,报1812年拿破仑一世侵俄失败的一箭之仇:“我总觉得有朝一日我要指挥一支伟大的军队,我一定会崭露头角,因为我有伟大的军事才能。”还在阿姆监狱时,路易-拿破仑就对奶妹科尔尼夸下过海口。青年时代的誓言在耳边响起。拿破仑三世在御前会议上称道:“朕要到克里米亚去,以便把俄国皇帝吸引过去,朕要直接与沙皇谈谈,不要英国、德国参加。”皇帝要亲自披挂上阵,以为这样可以弘扬皇威,振奋军心。
拿破仑三世果真亲征,联军就要置于皇帝的统辖之下,英国女王不愿滑铁卢败将之侄染指英军,考虑再三,决定邀法皇访英,亲自予以劝止。但是,顽固的拿破仑三世不顾女王陛下的劝止,仍执意要亲赴前线督师作战,甚至本人尚未出征就命人往君士坦丁堡发去了72包衣物、餐具,76箱各类美酒、水果罐头,数不胜数的火腿腊肉…
不过,正在此时,前线传来了捷报,1855年9月10日法英联军攻克塞巴斯托波尔,荣人院礼炮齐鸣。英国人见法军抢了头功,心中不服,说塞巴斯托波尔战役只不过是序曲,好戏还在后头,届时英军要大显身手云云。
奥地利想坐收渔利,派人到圣彼得堡斡旋,建议黑海中立、调整疆界等等,遭到拒绝后转向联军,准备分享胜利果实。普鲁士见风使舵,眼见俄国败局已定,宣布站在英法一边。俄国拉拢丹麦、瑞典未果,为摆脱困境,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失败,与联军议和。
1856年2月25日,列强麇集巴黎,商讨战后事宜。会议由法兰西外交大臣瓦莱斯基主持,这无疑是拿破仑三世的胜利。与会的有法、英、奥、普的代表。至于撒丁王国,在会上只享有普通外交代表的权利。意大利问题亦只是在最后一次会议上草草议过而已。理由是,列强不愿得罪染指靴子形半岛的奥地利。撒丁代表甚为沮丧,参加联军拚死拚活,到头来却是竹篮吊水空欢喜一场,然而,离开巴黎时得到了皇帝本人的保证:“此时此刻,朕不能与奥地利交恶,但请放心,朕以为目前的和局维持不了多久的!”若干年后拿破仑三世果然践约,出兵协助撒丁王国击溃奥地利,建立“意大利王国”,报酬是萨瓦与尼斯从此成为法兰西的领土。
拿破仑三世有心实现自己的诺言,帮助意大利独立,这是因为“靴子半岛是波拿巴家族的故乡(科西嘉原属意大利),至少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既是法国人又是意大利人。拿破仑一世自我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儿子为罗马王);拿破仑三世年轻时参加了烧炭党行列,和他们一起宣誓要解放被奥地利统治的半岛。1851年皇帝本人宣称意大利是他的第二故乡,解放这个国家某种程度是他个人的事业。这甚至似乎也是法兰西的事业。第二共和国时期,1848年5月24日,国民议会在纲领上宣称要解放意大利。因此,家族传统、个人传统和共和传统在这里不谋而合。”
1861年3月19日,意大利王国诞生,维克托-埃马纽埃尔为国王,加富尔任首相,意大利基本统一,这是意大利人民长期艰苦斗争的结果;拿破仑三世出于称霸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靴子岛”的统一,可谓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始料不及。
远征中国。拿破仑一世曾告诫世人:不要弄醒中国这头睡狮。拿破仑三世对此置若罔闻,竟于1857年伙同英国远征紫禁城。“马神父案件”则为法国出兵提供了口实。法籍神父马赖触犯中国法律,被广西西林当局处死,皇帝以此为借口发兵中国,可谓是欲加诸罪,何患无辞。
英国则抓住“亚罗号事件”武力干涉中国内政。“亚罗号”原是中国船只,曾在香港登记注册,但走私时登记证早已过期,为中国海关缉拿本是名正言顺。英国官员在呈送女王陛下的奏文中亦说得十分明白:即船籍登记证早已失效,英国无权对船只进行保护,但中国人尚不得而知,千万不要泄露。由此可见,所谓的“亚罗号事件”亦是英国政府发动战争的口实而已,毫无道理。
“马神父案件”也好,“亚罗号事件”亦罢,这些都是法兰西帝国和不列颠王国出兵的借口,远征的真正目的,是要进一步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成果。起先,他们只是援引最惠国条款,要求全面修改条约,攫取更大的权益。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战胜国法、英就把兵力调到远东,对中国实行武力侵略;美国支持法、英,以便从中渔利;俄国在半岛战争中吃了败仗,只得纡尊降贵,追随法、英,并企图从中捞取实惠。这一场由法、英发动,得到美、俄撑腰的战争,实际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驻广州领事抓住“亚罗号事件”不放,气势汹汹地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放人放船,公开道歉,遭到拒绝后便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说是否则就要采取军事行动。总督怕事情闹大,对上无法交待,被迫答应英方提出的全部条件,甚至把被捕的“亚罗号”人犯全数送到领事馆。然而,领事馆却拒不接受它称之谓受英国保护的船员,因为事情若是到此为止,就无理由向中国开战了。1856年10月23日,英军悍然向广州开炮;29日,2,000名英国士兵闯入广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遭到中国军队、百姓的顽强抵抗后,不得不撤出城外,登上舰船等待援兵。
消息传到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通过对华战争法案,帕默斯顿首相任命额尔金为特使,率兵远征中国,并要求法国政府出兵,共同对华作战。
拿破仑三世起初有点犹豫不决,衡量了利弊后认为,“英国统治着香港、广州、上海;它在中国无处不在,有港口,有只与英国领事打交道的顾客,有英国旗帜,有英国的惯用语。因此,与英国结盟,这不仅仅是助它一臂之力,而且是牵制它,迫使它有所收敛,起码是与它利益共沾。”主意已定,皇帝决定派兵远征中国,但对外却佯称是遣使谈判,解决争端云云。1857年5月7日,法兰西帝国《政府公报》称:“葛罗男爵、额尔金勋爵分别被皇帝陛下、女王政府任命为赴中国特使,两位全权代表保证在未来的谈判中相互支持;和谈若能成功,必将为基督教文明、各国贸易开阔新的天地。”5月27日,星期三,早晨7点,刚被任命为赴中国特使的葛罗男爵缅怀着拿破仑一世的丰功伟绩,幻想着实现先帝关于建立世界帝国的遗愿,率“勇士号”战舰从土伦港出发,足足航行了5个月后到达中国广州沿海。
12月2日,法、英向中国守军提交爱的美敦书。28日,星期一,早晨6点半钟,法、英舰队悍然向广州开火。1858年1月5日,联军进入总督府,逮捕了两广总督叶名琛、广州巡抚柏贵、将军穆克德纳等大小官员。后二人卑躬屈膝,承联军恩准,留任原职,在以巴夏礼为首的三人委员会监视下,负责维持地方秩序。叶名琛成了阶下囚,但傲气犹存,不久被押往加尔各答,于1859年死去。
法、英联军占领广州后便乘舰艇北上,不久,舰队来到大沽口。5月20日,联军向大沽炮台进攻,得手后溯白河而上,直逼天津。5月26日,法、英通知清廷派代表到天津谈判,威胁说若是不允,就要攻打天津、进兵北京。
清廷色厉内荏,经不起威胁利诱,终于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一年后,葛罗凯旋巴黎,受到拿破仑三世的嘉奖。
1859年6月,是为《天津条约》批准书交换的日期。这时,成丰皇帝已同意外国使团赴京换约,只是要求他们在大沽口稍北的北塘登陆,经天津进京。可是,法、英新任驻中国公使布尔布隆和普鲁斯根本不予置理,于6月25日命令舰队进攻大沽口,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舰船被击沉多艘,兵员伤亡约500人,法、英舰队司令皆受伤挂彩。英国政府得知英舰队在大沽口吃了败仗后暴跳如雷,说是中国破坏了条约,扬言要进行大规模的报复。
马克思指出:“中国当局反对的不是英国外交使节前往北京,而是英国军舰沿白河上驶……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地也是有理的。中国人的这种行动,并没有破坏条约,而只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消息传到巴黎,拿破仑三世气急败坏,立即命令瓦莱斯基通知法驻华公使布尔布隆:“帝国政府决定严惩明目张胆破坏国际准则的中国人。我们和女王陛下政府商定于翌年春季开始采取行动。”
11月2日,皇帝亲自拟定了远征军名单,规定了途中及攻人中国后应为部队采取的福利及健康措施。13日,又任命蒙托邦少将为法国远征军陆海军总司令,以便统一指挥远离本土的战斗。1860年5月,法军占领烟台,英军占领大连湾,像钳子一样卡住了海上要道。6月,联军完成了进攻天津、北京的部署。8月,法、英军队在不设防的北塘登陆,向清军发起进攻。前敌统帅僧格林沁有勇无谋,率3,000名,1860年10月中国军队激战法英联军蒙古骑兵,冒着猛烈的炮火冲向敌营,结果大部分将士惨死在洋炮口下,自己则侥幸生还。
8月14、21日,塘沽、大沽相继失陷,24日,天津落入敌军手中。9月初,联军到达河西务,威胁北京。9月18目,法英军队猛攻张家湾,21日袭击八里桥,僧格林沁虽然勇猛,毕竟敌不过洋枪洋炮,大战数个回合后便虚晃一枪,调转马头落荒而逃。
肆意抢劫。“万园之园”、世界文明瑰宝之一的圆明园劫数难逃!10月6日,法军绕经京都东北郊进入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会各三人合议分派园中之珍物。”法军司令蒙托邦于当日函告外交大臣:“予命法国委员会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请阁下将法国闻所未闻之物奉献皇帝陛下,而藏于博物馆。”
联军把园内珍品抢劫一空后,便“军号鼓乐齐鸣,先伐树株,随后将宫室殿宇翰林花园焚烧”。管园大臣文丰父子劝阻无效,投福海而死,以示抗议,令人肃然起敬。林之望在《日记》中说;“本日夜晚,夷兵焚烧玉泉山,陈设各宝物,俱被抢去”。10月19日早晨,“夷兵焚烧万寿山,京城西北,黑烟弥天,竟日不绝,人心更加惶恐”。
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规模宏伟的建筑、掠夺不走的珍宝毁于一炬。马克思对帝国主义兵燹圆明园的罪行严加鞭挞,痛斥“英国军队毫无道理地烧毁…中国皇帝的夏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雨果亦于1861年11月复函夏特勒上尉,谴责英法联军破坏人类文明: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亮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灿烂宝库,那么这座像城池一般规模巨大、经过几世纪营造的园林究竟为谁而建造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曾谈到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宇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感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们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毫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的中国。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赏。(郑若麟摘译自《流亡集》,《北京日报》199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