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8600000007

第7章 认知课——不识庐山真面目(3)

具有恋父情结的女孩子,心地一般都比较柔软,即使外在上可能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在内心中,她永远是一个需要被宠爱的小女孩。同样,具有恋母情结的男孩子也有类似情况。恋母的男孩一般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有时甚至为了讨好母亲而抑制自己的主张。在婆媳关系上,恋母的男性无法忍受妻子说母亲的坏话,常常因此和妻子怄气,甚至导致夫妻关系的裂痕越来越大。

或许,世界上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固着的情结,或者是对父亲的,或者是对母亲的;或许是对完美的情结,或许是对成功的情结。

了解自己的情结是为了克服、摆脱它们,让自己能够幸福地生活。对于恋父或恋母的人来说,让自己变得独立、坚强起来是最好的方法。

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独立,要让自己在精神上渐渐独立,将原本的单向依赖变为彼此依赖,互相关怀。

化妆舞会与面具——人格与伪装

心理学中的人格一词,来源于希腊语persona,它的原意指的是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就像京剧演出时演员画的脸谱一样。后来,这一词成为了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表示人在不同社会场景中表现出来的人格。

可以说,一个面具就是一个人格的侧面,所有的面具,包括面具下面那个真实的自我,一起构成了人格的总和。因此说,人格没有真假之分,只有公开的人格和隐秘的人格。

在社会上的公开场合,人们需要和他人和睦相处,不能过分暴露自己的本性,因此就会戴上“亲和”、“有修养”这类面具。人们在追求理想时,不想让人看到内心软弱的一面,因此,就会戴上“积极向上”、“开朗乐观”这类面具。

这些面具会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目的,取得想要的成就。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分沉溺于扮演的角色,也可能因此陷入“面具膨胀”,让一部分特质占领了人格的全部。

在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冲突,为了飞黄腾达的目的戴着面具生活的人物形象——于连。于连生在一个平民家庭,他最崇拜的人物是拿破仑,可惜,在他出生的年代,拿破仑已经成了过去时。

为了能够像拿破仑一样出人头地,于连想尽一切办法进入上层社会,而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就是穿上黑色教服,成为主教。为了迎合上流社会的标准,他不得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想法,生活在一连串的矛盾当中。

于连根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却为了获得主教的位置而装出一副热忱、虔诚的模样;他将《圣经》中的话当作谎言,却又将《圣经》和《教皇论》的拉丁文版本倒背如流;他内心对拿破仑充满了热爱和敬仰,却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而烧毁了藏在床垫下的拿破仑画像……为了迎合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为了达到他改变命运的目的,于连隐藏起内心真正的声音,戴上了一层又一层的人格面具。

如果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庞大的化妆舞会,那么每个人都是戴着假面生活。作为向公众展示的一部分人格,假面就变成了社会情境下的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面具具有欺骗性,甚至常常被人称作“虚伪”,然而,每个人都是在将真我隐藏起来之后才顺利地被群体和社会接纳的。若说虚伪,那么这个化妆舞会不是更大的虚伪吗?

相信,没有人愿意将对外呈现的人格面具定义为“虚伪”,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虚伪的人,因为虚伪是个贬义词。试想一下,一个人真的能做到那么纯粹,一点都不虚伪吗?见到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也要礼貌地问声好,这时候戴的是“修养”的面具;明明不喜欢做一件事,但是为了金钱或者奖赏,还在认真地做,这时候戴的是“积极”的面具;一个人内心很脆弱,害怕和人争论,委屈时想要躲起来大哭一场,却还是笑着对大家说“我没事”,这时候戴的是“坚强”的面具。

就像于连一样,这些面具都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却让人与人之间更融洽,社会秩序更稳定。曾奇峰曾经说过:“我不知道的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境界的人格,不需要任何防御,‘裸露’着就可以好好地活下去?”从文字中,可见大师的率真可爱,情怀别致。可是,这样的“裸露”的情怀是每个人都能够尝试的吗?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只让于连活了23年,算是英年早逝。短暂的生命中,作者却让他的23岁经历了人生的所有,他曾经有希望、有梦想,并且不择手段地为之奋斗,最后失败,死亡。

可以说,在于连的一生当中,他都戴着面具而活,为了不同的目的以假面示人。到了法庭上,他终于扯去了面具,卸掉了一切伪装,这时人们发现,原来这个手段卑鄙,内心肮脏的家伙是一个不甘平庸,勇于反抗贵族社会的平民英雄。此时的他面对着****的灵魂,发现了最真实的自我,也发现了生命中的真爱。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面具,也有很多于连这样戴着面具苦苦挣扎的人。实际上,人格面具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就像人民币本身没有价值一样,重点在于戴着面具的人如何使用它。事实已经证明,“坚强”、“亲和”、“有教养”……这些面具能够让人们更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他人的接纳,既然如此,这些面具的存在又有何妨呢?

只有当一个人过分地沉迷于人格面具之中,沉迷于自己扮演的角色,才会发生可怕的悲剧。因为,一个人戴着面具,刻意扮演某种角色的人,容易在角色中迷失原本的自我,失去个性,从而变得茫然。

而且,沉湎于某种角色也会使得真实的自己与角色身份混淆,造成心理冲突。

人在社会中生活,面具是一种保护伞,就像动物的皮毛伪装、颜色伪装一样,可以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保护内心的自我空间。当然,我们也要根据环境及时调整角色,以平常心来面对生活中的虚伪与不真实。这样的话,就能使心理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我们的理想、目标、人生追求才更有希望。

究竟是谁的错——不靠谱的大多数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在他的处女作《十二怒汉》中以一个陪审团为主角组织起了法庭上的辩论会。导演在探讨美国陪审团制度和法律正义的同时,也将群体中的“集体潜意识”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部可供心理分析的作品。

针对一个18岁的少年是否杀死继父的案件,12个素不相识的人聚到了一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

他们不懂法律,甚至不需要懂任何法律。他们只需要根据法庭上提供的证据,按照一般人的道德评判标准确定一个人有罪或者无罪。

经过冗长而复杂的庭审,法官请求对被告发布最后的裁决。从法庭提供的证据来看,少年一定是杀人凶手。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窗户看到了被告举起刀杀人;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说,我要杀了你以及随后身体倒地的声音;令被害人致命的凶器和被告曾经买过的弹簧刀一模一样;被告的不在场证词含糊不清,因为他连电影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起板上钉钉的案件,判决被告有罪理所当然。

在法庭上浪费6天时间的陪审员已经厌恶法庭闷热的环境和没完没了的证据展示,他们希望尽快做出决定,然后回家看球赛,或者继续打理自己的生意。

11名陪审员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宣布了被告有罪。只有一位陪审员觉得尚有疑点,坚持提出反对。按照法律规定,陪审团的决定必须一致通过才能最终定罪,因此其余的11个人恨透了这个“搞事”的家伙。

在第12个人的坚持下,陪审团的成员重新分析了案件的疑点。

最后,案件中的五个疑点被一一确认。18岁的少年因为个子太矮,根本不可能“举起刀”从父亲的胸口刺下;由于火车经过时的噪音太大,跛脚的老伯也不可能听清楚“我要杀了你”这句话;跛脚老伯说他花了15秒时间从卧室穿过走廊,看到少年杀人后仓皇出逃,然而,正常人尚且需要41秒才能完成的距离,一个跛脚的老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他说了谎。至于少年忘记了电影的名字,完全是因为情绪太过紧张,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所致。任何人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忘记事情,包括身边的小事。

经过7次表决之后,其他陪审员纷纷推翻了原本的决定,直到最后一名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放弃了立场,少年被宣布无罪。

电影中,导演在每个平凡、普通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陪审员身上发掘出了人性的高贵和正义的力量。可是,身处现实的人们必须看到,一群手握生杀大权的人是这么容易被操纵、被控制、被改变。如果案件本身反过来,少年实际上是无罪的,在大多数陪审员坚持被告无罪的情况下,只有一名陪审员坚持其有罪,并且用尽浑身解数说服了其他人,那么,这些不负责任的陪审员不是更加可怕了吗?

当然,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陪审员与司法公正的问题,而是陪审团成员的“集体潜意识”。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着作《乌合之众》中提到,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极易相互传染,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

正如那11位陪审员一样。只要群体中有人尽心引导,对代表反对意见的整体进行施压,就可能得到其预想的结果。古斯塔夫·勒庞说:“从集体心理上作用的影响,要比从外部对每一个个体施加压力,更容易影响人的判断。”

由此可见,当正义之剑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时,并不见得一定好于少数人。在大多数人中,同样只有少数人的意见在起作用,其他人有的是打酱油的,有的只是保守地选择了人多的一方,有的干脆毫无考虑,选A或B只是个概率问题。因此才有那么多人经常提起一句话:民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

在集体潜意识的影响下,人们最容易做出的决策就是从众。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曾经针对“从众”问题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假设是当聪明的人看到事实时,他会遵从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依附他人的意见。

然而,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阿希将被试分为7人一组,其中编号为7的被试是真的被试,其他人都是实验助手。实验开始后,被试与实验助手都坐在桌子旁,并且对实验者呈现的卡片进行判断。实验者会一次呈现两张卡片,其中一张是一条直线,作为标准线。另外一张画三条直线,其中一条和标准线一样长。

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第二张卡片上的三条直线,哪一条和标准直线一样长。前两次,实验助手按照真相情况作答,到了第三组卡片出现时,实验助手开始“捣乱”:有的人做正确的判断,有的人做错误的判断。于是,真正的被试开始感到困惑,他不知道应该跟随大多数人的错误判断,还是应该做出真实的判断。

统计结果表明,全部被试中有37%选择跟随众人的错误判断,75%的被试至少有一次做出了从众的选择。

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无论是心理学上的研究,还是历史的教训也都在告诉我们,创造文明和领导文明的,历来都是少数知识贵族。所以,当群体的潜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文明赖以存在的道德就可能会被野蛮的群体瓦解掉,而那些不无道理的破坏者,就成了彻彻底底的野蛮人。

虽然说,对一种理念彻底的信仰是危险的,但是完全缺乏信仰和主张同样危险。在下面这个不无讽刺的故事中,你可以看见群体的盲从是多么可笑,而这些人,随时有可能成为决策中的大多数。

辛克站在广场旁边的马路上,对着马路对面的公寓楼喊:“黛西,黛西你在吗?我在等你。”公寓楼里没有半点反应,辛克继续喊:“黛西,我知道你在家,我是辛克,我在这里等你。”辛克继续喊了两遍,被一阵冷风呛了嗓子。

辛克咳嗽了一会儿,一位中年男子来到了他的身边。“你在喊谁,黛西吗?”辛克说:“对,我在喊黛西,她应该在家。”中年人笑了笑:“啊,一定是吵架了吧。没关系,我帮你。”中年男人对着公寓喊了一声“黛西”,回头问辛克说:“你叫辛克,对吧?”辛克点点头。

于是,中年男人喊道:“黛西,你在家吗?辛克在这里等你!”中年男人连续喊三声之后,对辛克说:“没关系,我年轻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事儿,过去就好了。她现在还是我老婆。”随后,辛克和中年人一起喊起来:“黛西,黛西,黛西……”

过了15分钟,广场上围过来很多人,没有人来问辛克是怎么回事,但是所有人都在喊:“黛西,辛克在这里等你。”又过了15分钟,辛克的身边围满了人,所有人都向着马路对面的公寓楼喊“黛西,黛西,黛西”。辛克被人群的声音震得耳鸣。他从侧面穿过了人群,离开了广场,向邮局的方向走去。

辛克走过很远之后,依稀还能听见人群的喊声。他心想,下一次,要喊哪个名字呢?斯蒂芬妮?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将成长赋予深刻的社会性具有很强的意义,使人明白成长的存在就必须进行自我实现,就必须去创造成功,实现成长的价值,向着完美人性和健康成长的倾向发展。因此,为了完善我们的成长,谁不努力去自我实现呢?今天,我们的个人成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发展,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必须更加具有社会性,使成长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为我们创造成功,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成长理论中可以获得人生成长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在本书中,为了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特征,勒庞援用了集体行为的三大基本准则:非理性和集体冲动强于理性和个人冲动;人的行为更容易受到情绪推动,而并不是按照理性计算。同时,勒庞还认为,各种潜在性格构成了心理,稳定不变的人格仅仅源于稳定不变的环境,在不同环境的压力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潜在性格特征都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当然,仅凭环境因素这一点,还不能将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心理转型合理解释。同样重要的还有“心理感染”因素。心理感染是“个人依照周围众人的意志行事”,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就此产生。
  •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本书以轻松易懂的文笔,叙述了什么是催眠,催眠的基础知识入门,成功催眠的方法,生活中有哪些便于实践的催眠术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催眠等常识性知识,这本书既能作为入门读物使用,也很适合有一定催眠知识的人进行深入学习。
  • 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本书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了失败是成功的奠基石,它让人在愈挫愈勇中积蓄力量,一步步走向成功。本书告诫人们,失败没什么可怕,人生正是在失败中渐渐充实、圆满。
热门推荐
  • 异界小军阀

    异界小军阀

    你说什么,凯撒陛下要把我心爱的女人拿做政治牺牲品?在明年深秋远嫁给一个野蛮人的老国王?夏枫怒了。他要招兵养马,蓄谋造反,立志踏上不可一世的大军阀之路!夺回六公主殿下。可是当夏枫看向他的荒芜小镇,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穷酸的就连土贼都懒得来光临,实在难以发展强大。恰恰在夏枫一筹莫展的时候,天大的机遇出现了,一柄千年前的诅咒残剑出现在了他面前,只是跟随到来的还有个教廷的冰山美人。这个碍手碍脚的女人!她的实力,真的太强了...“尊敬的女圣光骑士,我绝对没有成为诅咒残剑的宿主,如果不信你可以留在城堡内监视我。”夏枫满脸无辜的说道。
  • 凰廷

    凰廷

    世家千金顾斯迎即将嫁入王府,成为令人羡慕的贵妇,而一场无妄之灾,打乱了她全部的人生轨迹,一场机缘让她来到太平学宫——身为穿越者的开过皇后留给这个世界女人最后的遗产她新的人生也将在此展开过往疑云重重,前路艰险迷茫,顶着红颜祸水之名从女学到朝堂,在现实的暗淡和对未来的憧憬中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交流群:240848025
  • 云定灼倾

    云定灼倾

    他和她的朋友主导了一场戏,使她成为他的人。她原本是不愿的,但后来他的温柔和霸道使她迷恋时,事情暴露了。她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他的计划。而她最讨厌的便是算计。他的爱是否能留住她?
  • 顾少的独家宠溺:老婆别想逃

    顾少的独家宠溺:老婆别想逃

    逃跑、车祸、失忆,五年前她离开的多狼狈热门、头条、全民关注,五年后她的回归就有多声势浩大然而回国后不仅有心怀鬼胎的亲戚等着她,居然还有……"喂!顾先生,请注意节操,不要动手动脚的啊!否则我、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终于忍无可忍的单身爸爸:"想跑?你再敢抛夫弃女试试!"
  • 血狱学院

    血狱学院

    曾经有一座学校,它叫血狱学院。他的校长鱼大,收了许许多多奇怪的同学。从此,这个学校开始了一天又一天的搞笑轻松的生活。没有最吐槽,只有更吐槽,超越极限的吐槽,基友,百合,只有你们想不到,没有我写不到的东西尽在血狱学院
  •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本书收录了“长沙广电杯”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论文征文活动的上相关作品,一是领导和理论骨干在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或撰写的相关文章;二是本次论文正文中的部分佳作。
  • 天狼传说

    天狼传说

    天狼传说本文简介一条神秘的狼牙项链一段神秘梦境一滴万古神血一个万年传说自己的兄弟到底是人还是神?自己是人还是神?盘古狼神留下的传说和命运与盘古神族的叛徒究竟传说是什么?什么又是命运?让我们一步步揭开命运与传说
  • 银色月光

    银色月光

    18岁的她,在妈妈去逝后,她收养了年仅12岁的男孩,在公安局,她出示了自己有收养能力的证明,因为她是最红火的网络作家敏静子!五年的相处,他始终唤她姐姐,但是她却是比他大六岁,孤儿不是天生的,原来她收养的他,竟是韩国瑞宇环球影视的小少爷,他为了摆脱与她的“母子”关系,跟着自己所谓的家人离开,三年后,瑞宇环球影视的总经理因她的力作而再次来到中国,而这一力作,是他与她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君上大人,早上好

    君上大人,早上好

    她十五岁,他十八岁。她高中,他大学。看似平行的轨迹却在相交的那刻一见倾心。跨越古今只为一人,她以为这是情深似海,却未成想真相揭开的那一刻痛彻心扉。他是至高无上权利滔天的帝都君少,面对抉择,他选择以国之轻换取她之重。某天,风小五:你为什么会选择我?帝珺澈:你是我心上的朱砂痣。某肉团子推开相拥的两人:我要带着妹妹离家出走。风小五:为何?
  • 浮世轮盘

    浮世轮盘

    小说讲述了几个侨居意大利米兰的中国江南女子的情感经历和奋斗故事。小说中的几个女主人公在意大利奋斗数年,尽管道路各异,尽管都积极努力,但结果似乎并不如人意;而她们的情感更让人唏嘘不已。小说通过这几个女子的故事,表现了海外侨民的生活,同时也揭露了一些行业,如博彩业、奢侈品业等的内幕,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