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17000000005

第5章 风物开江(3)

那碧波漾漾的湖水,那五彩斑斓的游艇,那随风飘浮的垂柳,连同四周多姿多彩的田园,和艳阳下熠熠生辉的装饰一新的川东民居,它们犹如一幅幅锦绣,越发衬托出金山寺的古朴与静穆。

其实,人们打造金山寺的步伐,一刻也不曾歇息。据悉,一个由浙江杭州灵隐寺高僧指导设计,并由该寺捐资的金山寺改造扩建工程,即将拉开帷幕。届时,一个规模更加宏大,造型更加古朴,气势更加恢宏的寺庙;一个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大唐古风余韵的千年古刹,将以更崭新的面貌,昂然出现于人们眼前。

金山,崭新的金山!

牌坊 不朽的牌坊

它就那么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在暮色苍茫中透着静穆。四只鲜活的小石狮,依稀昂首挺立在廊柱上,朝天的尾巴,似在咻咻咻地怒吼。这座位于开江县城南35公里的任市镇达州街口的陶牌坊,建于光绪七年(1881),是为清朝廷诰授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张九封之妻刘氏、妾姜氏所立贞节牌坊。

一百多年过去,风雨的侵蚀,冰雪的敲打,陶牌坊依旧傲然挺立在那里,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无言地诉说着两个女人的哀怨与心酸,诉说着她们的艰辛与期盼,诉说着她们的坚韧与顽强。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5月,正值壮年的河南周口防御正五品奉政大夫张九封,不幸身染重病。这位武举出身的老爷,尽管长得壮硕,但哪里经得住疾病的折磨,短短一个月,便形销骨立。其妻刘氏玉竹、妾姜氏惠茜找来周口名医,百般医治,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只可愁坏了两个少不更事的女人,她们只有一夜夜面对神龛,长跪不起,期盼上苍保佑。倒是张九封唯一的孩子——妾姜惠茜所生年仅4岁的儿子张锡笏,无忧无虑,成天在大院里舞弄着棍棒,和一班小孩打打杀杀。

妻妾们找遍了周口的名医,跪肿了双膝,也未能让丈夫的病情有丝毫好转。8月的一天,躺在病床上的张九封,一阵猛咳猛吐后,好不容易抬起身子,他无力地朝姜氏挥了挥手,姜氏转身出了房屋,牵着大汗淋漓的儿子张锡笏来到床边。“你们,你们……”张九封颤抖着右手指着儿子,话没说完,身子猛地向前一倾,一口鲜血吐出来,身子再也没回过去。张锡笏吓得哇的一声哭起来,他一把搂紧母亲的大腿。

母子三人护着张九封的灵柩,一路风餐露宿,一路伤心欲绝。她们回到张九封的老家——四川新宁县任市铺(今开江县任市镇)张家老屋(距今任市街道3里处),已是深秋时节。她们安葬完丈夫,便再也不出门,只裹一袭黑纱,躲在闺房里,静静地****心灵的伤痛。

丈夫走了,家里的支柱倒了,这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想起家里几千亩良田尚需要人管理,想起年迈的公婆离不了她们的照顾,想起4岁的张家独苗张锡笏年纪轻轻便失去了父爱,想起自己年轻的生命,将从此与孤灯相伴冷衾相拥,素以姐妹相称的刘玉竹、姜惠茜,禁不住抱头痛哭。

“惠茜,我们不能倒下!”猛然间,刘玉竹想起了丈夫那颤抖的手指,她抬起头拍着姜惠茜的肩膀。“对,我们不能倒下,玉竹姐,我们还有锡笏!” 姜惠茜抬起头,眼神坚毅地望着刘玉竹。两个女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那是刘玉竹、姜惠茜回任市的第一个春末,张家两千亩田土,在她们精心打理下,已是生机盎然。那苍翠的已经挂荚的连片油菜,那绿油油已经抽穗的一坡坡小麦,连同田边地角那些挂角的胡豆、豌豆,都无不蓬蓬勃勃。一种丰收在望的喜悦,弥漫开来。

这天上午,姐妹二人听完管家对庄稼长势的汇报,刚走进堂屋坐下念佛。任市铺最富有的唐老爷,摇着蒲扇,带着管家,一步三摇地走来了。

唐老爷在任市铺,也算得上一个名角,他不但拥有数千亩田产,而且长得英俊潇洒,又极风流,光小妾就有七个。而今,他探得张九封去世,丢下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不觉打起了小九九。

唐老爷踌躇满志地向张家管家说明来意,要他通报给女主人,管家一听,愣住了,他没想到唐老爷竟打起了女主人的主意。他迟疑着,犹豫着,多年的朝夕相处,让他明白,女主人绝非水性杨花之辈。然而,到底经不住唐老爷的软磨硬泡,他磨磨蹭蹭走进堂屋,支支吾吾地将唐老爷的来意告诉刘氏、姜氏。刘玉竹还没听完,脸色陡然一变,霍地站起身,她一爪撸下头上的玉簪,啪的一响摔在地上,玉簪立刻碎为几瓣。“还不快去送客!”姜惠茜一声怒吼。管家一个激灵,他惶恐着,拣了几块碎玉簪,一溜烟跑了出去。

唐老爷的狼狈,很快传遍任市铺,刘玉竹、姜惠茜矢志守节的名声,也很快传播开来,周围的乡绅啧啧称赞,一些轻薄之徒,哪里还敢有半点非分之想。

儿子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张老夫人的打击实在太大。在哀哀饮泣中,本就体弱多病的身体,从此一蹶不振。到张九封辞世的第三年夏天,老夫人几近瘫痪。她躺在床上,有时连大小便也失禁。时值盛夏,尽管通窗亮格,老夫人的房屋依旧弥漫着一种恶臭。张家请来的女佣伺候了一段日子,借口家里有急事,便一去永不回。此后,又请了几个女佣,要么粗手笨脚,弄得老夫人不高兴;要么斯斯文文,工作敷衍塞责。

就在第五个女佣草率中将老夫人的脚烫伤后,刘玉竹终于怒不可遏。她大声斥骂完后,毅然辞退了女佣人,自己担当起服侍老夫人的重担。她每天给老夫人擦洗身子,将换下来的衣服,用开水蒸煮,然后将老夫人的房屋细细清扫,点上檀香。淡淡的香味散逸开来,老夫人便在这香味中,静静地望着坐在身边的刘玉竹,一脸安详。

姜惠茜见姐姐如此辛苦,哪里过意得去。她开始抢着为老夫人梳洗。往往刘玉竹还没进屋,她已经在老夫人的屋子里忙碌开来。刘玉竹一笑,也不劝阻,依然走进屋。她或者找来蒲扇,轻轻摇动,给老夫人驱除暑热;或者帮着妹妹,递递盆子,拧拧帕子。

两个儿媳的作为,自然让老夫人感动。许多时候,她一边揩拭着脸上的热汗,一边热泪长流。

刘氏、姜氏的行为,就像一面面镜子,印射在年幼的张锡笏心里。几岁的孩子,已开始懂得疼爱自己的母亲,关心自己的大妈,为她们端水递茶,给她们洗脚拿鞋。每每此时,两个女人既感动又心酸,她们亲昵地抚摸着孩子的脑袋,眼泪却悄然涌上眼眶。

刘玉竹、姜惠茜本就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识礼。她们明白,知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因而,念佛之余,她们开始潜心辅导孩子读《三字经》,读《千家诗》;背四书五经,背《古文观止》等。她们还请来懂医的乡村老郎中,习武的教练,教授张锡笏。

少时的张锡笏聪明又顽皮。一次,他背诵完老郎中规定的《千金方》上的内容,偷偷跑回家,刚到大门边,就见一个穿着破烂的叫花子,端着一个破碗,匍匐在门前。他看着叫花子的可怜模样,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慌里慌张跑进屋。

屋子里一片静寂。他蹑手蹑脚跑到堂屋门边往里一瞅,母亲和大妈正在专心致志地念佛,他摇了摇头,转身来到灶房。他四下里瞅着,屋子里却找不出可以打发的东西,猛然间,墙角的一堆南瓜,吸引住了他。他蹲下身子,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就往外搬。无奈南瓜太大,尽管他歪嘴咧牙,南瓜也只是晃几晃,情急之中,他弓着身子将南瓜竖起滚着走。南瓜哐里哐当往外滚,还没滚出门,刘玉竹、姜惠茜已念完佛出来了。她们一见锡笏那弯腰撅腚的狼狈样,哈哈大笑,以为他是闹着玩,及至见了门外的叫花子,她们的眼一下潮湿起来。她们急忙吩咐丫环把南瓜搬走,然后从屋里端出一升米,让锡笏亲自倒进叫花的口袋。

“妈妈,送南瓜不好吗?南瓜大呀!”好半天,锡笏望着叫花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傻瓜,南瓜不方便呀!”妈妈揩着他身上的热汗,催促他去读书。

刘玉竹、姜惠茜的细心呵护,有如阳光雨露滋润着张锡笏;她们的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无一不深深影响着张锡笏。同治六年(1867),25岁的张锡笏,正式接过了大妈、母亲身上的担子,当起了张家的主人。他心地善良、平易近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长工一起锄草、耙地。

一天,他带着长工到任市场购买春耕农具,发现一些衣不蔽体的老人与孩子,瑟缩着身子,在春寒料峭的街头乞讨,一些人甚至因为冻馁,倒在街边的烂泥里,气息奄奄,他心里难受得就像塞了块石头。他吩咐管家,将身上所带的铜钱,一个不少地全给了那些流浪汉,农具没买便回了家。

几天后,他亲自到任市铺一些望族家,提议大家捐资修建“聚善堂”,以收养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与弃儿。然而,响应者寥寥,一些人甚至在背后阴阳怪气地说他想收买民心。张锡笏尽管有些气愤却不气馁。他找到大妈、母亲商量,决定张家独自出资修建,大妈、母亲竟一致支持。于是,张锡笏变卖部分田产,召集工匠,亲自购买原材料,亲自监工。经过半年的努力,漂亮的“聚善堂”终于矗立在了任市场,数十名孤寡老人与弃儿得到了救助。那些不怀好意的望族们,再也不说三道四了。

张锡笏的义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些无依无靠者把张家当成了救星,他们甚至从几十里外的梁州(今梁平)一路问道而来。张锡笏从不让那些乞讨者失望,一升大米,一捧麻糖,一刀猪肉,就足以让那些绝望者看到希望,足以让一个濒临倒毙者重新站立。因为这,一到年关,张家门前便排起了长龙,蓬头垢面的老人,拖儿带崽的中年妇女,拄着竹棍的残疾孩子……他们卑谦地趷蹴在张家门前。三升米,两斤肉,间或一些麻糖,让一个又一个乞讨者,满心欢喜而去,也让张家乐善好施的美名四处传扬。

光绪初年(1875)春夏之交,川东一带温热、瘟疫流行,川、渝结合部的任市铺一带,由于地势偏僻,缺医少药,许多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一时间,任市铺一带,到处呈现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从小习医的张锡笏明白,一场与恶魔较量的战斗,已经打响。这个勇敢的男人,面对死亡到来的威胁,没有丝毫犹豫与胆怯。一方面,他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呵护张家大大小小,让他们免受疫情侵袭的责任;另一方面,他大开屋门,用自己平时存储的药物,积极免费救治那些上门求医者。

那些日子,通往张家路上的病人,犹如蚂蚁牵着线线;那些日子,本来静寂的张家,就像一口煮沸的锅,病人们东倒西歪窝在屋子各个角落发出的哼哼哈哈,织成一曲嘈杂的歌;那些日子,直忙得张锡笏晕头转向,辨不清东西南北。然而,当他看到那一个个病人,在他精心治疗下,重又精神抖擞地走向远方,他又特别欣慰。

张锡笏清楚,要彻底击败瘟疫这个恶魔,远非个人能力所为。因而,治病之余,他抓紧一切时间,将清朝初年著名医学家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 部分资料,尤其是关于瘟疫治疗的方法摘要,然后结合自己的医学实践,编成了新宁县第一本医书--《医学三字经摘要》。这部16开本,厚达132页,经张锡笏请专人精细书写、刻制,字迹工整的医书,无疑对当时抗击瘟疫具有指导作用。张锡笏又很快通过自家的刻板、宣纸、印墨,批量印刷,并亲自将医书免费送给那些从医者,鼓励他们与自己一道,共同对付这场灾难。

由于张锡笏及时施救,加上他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抗击瘟疫,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的死亡,当地百姓直把他当成华佗再世。疫情过去,许多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的人,纷纷来到张家,向他表示感谢。

瘟疫之后,张锡笏越发意识到强健体魄对生命的重要,因而越发注重锻炼。每天劳作之余,他总要挤出时间,钻进练功房,练拳脚,习轻功。

因为从小习武,又不断得到高人指点,加上坚持不懈,到壮年时,张锡笏的武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据传,他的轻功一旦发力,身轻如燕,奔跑起来犹如一阵风,即使在刚砌好的稀泥田埂上疾速行走,上面也不留一点痕迹;早上从任市出发,到几十公里外的绥定府(今达州市)购买东西,中午还可以回来喝人家的喜酒。其轻功之厉害,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长指甲更是赫赫有名,人称张指甲,其指甲长十余公分。平时,他将指甲修剪得规规矩矩,看不出丝毫神奇,而一旦遭遇强敌,张锡笏先是通过指力点穴,点穴不成,长长的指甲便成了一把长长的利剑,直刺对方的要害,挨着者非死即伤。

因为武功超群,张锡笏被当地士绅推举为任市团总,负责一方治安。那些年,任市附近的土匪、地痞,只要提及张锡笏的名字,便心惊胆寒。即使是那些盘踞在刀锋山自诩功夫超群的土匪头目,也因忌惮张锡笏的轻功与长指甲,只能把贪婪的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梁州城。因为这,历来匪患严重的任市铺,在张锡笏任团总的十多年,竟安然无事。

****中,破四旧的造反派,打听到了张锡笏的墓地,他们带着铁锤、锄头、钢钎,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今任市中山坪村小附近的张锡笏墓地。他们挥锤砸烂墓碑,还不解气,又掀土刨泥,挖出了几近腐烂的棺材。棺材打开,张锡笏的身体竟完好无损,其长指甲上套上的锥形铜套,在艳阳下,闪着冷森森的寒光。这些所谓的革命者,将张锡笏抛尸荒野后,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取下了他指甲上的铜套,而见光的尸体很快风化。

张锡笏的所作所为,自然深受当地百姓欢迎,他们竞相传播他的美德,地方官吏也开始关注他。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乡绅,竟然为百姓做了如此众多的好事,他们开始派人查访。查访的结果,让他们吃惊,张锡笏的作为,全因两个女人的悉心指导。他们感动于刘玉竹、姜惠茜母爱的伟大,更感动于她们矢志不渝的守节尽孝,遂将母子三人的事迹上报新宁县。

光绪六年 (1880)春末的一个上午,一乘官轿停在了张家门前,新宁知县何霭然来到了张锡笏家。这个幼年丧父,与张锡笏有着相同经历的男人,一把握紧张锡笏的手,连连称赞张锡笏造福桑梓的举动,为当地富绅带了个好头。随后他又拜访了年迈的刘玉竹、姜惠茜,夸赞她们守节尽孝的美德。何霭然回到县衙门后,即刻将张锡笏连同刘玉竹、姜惠茜的事迹上报绥定府,以后官府又层层上报,直至紫禁城。

光绪皇帝感动于张锡笏为民办事,为朝廷分忧的善举,更感动于刘玉竹、姜惠茜甘于寂寞,矢志守节,潜心将孩子培养成人的美德,遂亲自下诏,诰授张锡笏为奉政大夫四品御赏戴花翎候选清军府,并加封为中宪大夫(享受朝廷俸禄,但不到朝廷任职的四品名誉官员),赏节孝坊一座。

圣旨一路快马加鞭传到任市,张锡笏正在田间组织长工播种。想起母亲与大妈年纪轻轻守寡,终身不嫁,含辛茹苦抚养自己,而今垂暮之年,居然受到如此隆重的赏赐,他一时百感交集,当即匆匆赶回家接旨。

同类推荐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敬重与惜别

    敬重与惜别

    本书是张承志总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大势的估计。不同于往昔的名人旅日谭,也不同于当今的学者论文集,此书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疾呼历史的大义、国家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 风过的快乐

    风过的快乐

    我们所享用的快乐常常赁于忧愁,快乐地振翅飞升,却又必须负载痛苦的铠甲。但是,我们仍然愿意以快乐慰藉自己,让快乐成为人生的一个亮点,哪怕它即时、简单,稍纵即逝,无论它涉及爱情、艺术,还是涉及财富、地位。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叶圣陶散文

    叶圣陶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热门推荐
  •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

    怛罗斯之战,是中世纪两大帝国的一次交锋,也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战役。但是就是这样一场重要的战役,在中国史书上却只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记载,这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于是,在我的脑海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卷进历史漩涡中的小人物的故事……
  • 青春之笔记

    青春之笔记

    一次擦肩而过,却意外唤起了那沉睡已久的时光。洛凯,我告诉你,我不管你到底还记不记得曾经发生过的事,反正·······你就是个傻瓜!我苏歆喜欢你你这么久了,你居然不知道!喂,苏歆,我不是说过了吗,你为我承受了太多太多,所以这一次,也该换我洛凯为你撑起一片天了,臭丫头,听清楚了没!蓝花楹下,曾经的诺言,你还记得吗
  • 极品娘亲太妖娆

    极品娘亲太妖娆

    一个出生在权利家族的官家小姐冷曲意,父不疼,姨娘不爱,姐妹使坏,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最糟糕的是,人都被嫌弃成这样了,还玩带球跑!这下可好,婚约被毁,还被生父逼下悬崖,世上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当然有!天降宝宝,带子寻夫,还得报灭门之仇!曲意:涣禾殇什么时候成了你爹了?曲笙:你刚刚睡着的时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榜

    神榜

    三千年前,一场大战让洪荒分立九州,一千两百年前,另一场大战让平州与青州交恶。千百年后,大战再起,风云激荡,绝世天才寒雪衣与林天先后出世。仙路漫漫,唯剑作伴,叱咤三界,斩魔求仙。
  • ModernWarfare

    ModernWarfare

    此作品很好地描述了美国霸权主义,请配合番外篇一起看,会有收获的,结局很惊人。
  • 意识国

    意识国

    罗克是美腾市警卫队57分队队长,本来过着舒适的生活,却在一次平常的旧城清空任务中突遇危险。不但57分队伤亡严重,还牵扯出美腾市繁华景象背后的重重阴谋。为了生存和正义,罗克开始绝地反击,然而自己的身世却随着调查变得越发扑朔迷离。-“做到和想到,到底谁更接近真实?”——罗克-艾普利尔本以为自己是个普通少女,但坎坷的命运却不断把她推向残酷的现实。为了找到并保护自己的所爱,即使面对无尽的绝望,这纤弱的少女开始了勇敢的探索之旅。为了找到那已在世上消逝的感动,艾普利尔决定拼尽一切去挽救,然而她所挽救的却不仅仅是那一丝真情。-“世界的崩溃已经无法阻止,不要把最后的良知也放进去陪葬。”——艾普利尔-
  •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本书讲述的是艾比和她的第一匹小马——漂亮的帕洛米诺马“火花”共同经历的真实历险故事。艾比是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当她得到自己的第一匹小马时,她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了……“当我第一眼见到‘火花’,我就知道她是属于我的小马!她一跑进围场,我想我们都清楚,我们注定要在一起。但当时我对未来激动人心的冒险显然还没有心理准备。本书将带你们经历一场充满乐趣、友谊甚至近乎灾难的旅行。这是关于一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和一匹漂亮的帕洛米诺小马“火花”的真实故事,非常适合8-12岁的女孩们阅读。
  • 学霸同学,快到我的怀里来

    学霸同学,快到我的怀里来

    学霸男神挖坑倒追萌蠢妹子,一个挖坑,一个跳坑。俗称命定姻缘。女生眼里的温柔学霸,在她的面前,变成了经常语用言打击她的家伙,还有那种嫌弃的目光是怎么回事?某日,她气冲冲的跑去问他:“你和我在一起的目的究竟何在?”于是乎,得到以下回答:我想养你,毕竟养猪致富。你的智商比较低,你在我的身边可以衬托我的智商更高。我的智商够用,所以你可以更蠢一些。太聪明的不要,会比较费脑子。我负责养你,你只要负责陪吃陪喝陪睡就好。[顾流年语录]
  • 少年你好

    少年你好

    光阴恰如手中沙,劝君莫辜负,正是好年华……
  • 爽口凉拌菜

    爽口凉拌菜

    凉拌菜其历史文化深远得多,可追溯到周朝和先秦时期。每一道凉菜,吃的不仅仅是食物的本身,调味料才是灵魂所在。糖、香油、醋、盐、辣椒油等调味的多或少,赋予了每一道凉菜不同的味道。吃前将各种食材连同酱汁拌均匀,酸、辣、甜、麻香味儿在口腔中散发开来,醒胃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