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36500000016

第16章 婚恋,剥树皮的谈情说爱(3)

听见洞房里是又哭又闹

农二师34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的末端。他们那个地方,在当时的状态下,男的找配偶就很成问题了。之前在新疆就是男多女少,尤其兵团,由老部队组建过来,百分之八九十的光棍儿汉,在老家没结婚,很早就当兵出来。支边青年本来男女搭配得比较合适,但是到了那边以后总的比例还是男的多,而且女的有些嫁到地方上去,或是想各种办法走掉了。

王祖炯待过的一个连队是放羊的畜牧连,很艰苦,女的更少,放牧长年不见人,没机会谈恋爱,没处找配偶。好在团场职工如果找外面乡下的,在那时有个最吸引人的条件,就是外面的女子只要嫁到农场来,就可以录用为国营职工,只要一起参加劳动,就能拿工资。

现在说起来,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结婚还是好年景,但那时候三十多岁没结婚就显得很怪了。别人就会帮他介绍,但是偏偏这个人长得又显老怎么办?那就需要好好地帮他编造这么一封信。谁来编,当然是有点文化的,恰好王祖炯在畜牧连当文教,帮人编这样的信就几乎成了他工作份内的事。

这样的信怎么写?原则上是这样掌握的:“年龄往小了说,收入往大了说,人往英俊了说,职务往高了说。”照片怎么办?借一张,借农场某个人的,穿军装,还戴个八一帽徽的,借了寄去。王祖炯当时也算是奉令行事,连队首长都会过问的。写完装信封里,别人拿去贴上邮票寄走。

信发出以后,过一阵子就有人从乡下远道而来了。王祖炯记得1966年底的时候,有个四川的女娃来了,准备嫁给连里一个放羊的。这两个人要是放在一块儿,看上去就像父女,实在差距很大。因为男的是“925起义”的国民党老兵,加上长年在戈壁上放羊,特别显老。那个四川妹子呢,生在天府之国,尽管在农村吃的不怎么好,但是毕竟年纪轻,也细皮嫩肉。

她来到连队的当天一看,对象根本和照片两码事,一看就这么个人呀,死活不肯跟他结婚。不肯怎么办?就做工作,劝说开导,然后想办法让他们迅速成婚。现在的电视节目上有“速配”之说,其实“速配”在那遥远的地方早已有之。

连队有间比较大的地窝子,平时开会的,叫俱乐部,就在那里头急急忙忙搞个婚礼仪式。一盏大一些的煤油灯放在前面的桌子上,后面一些职工席地而坐,或者拿个小板凳坐在那儿。大家也没别的事,都愿意来看看热闹。

那个放羊的老兵风吹日晒,脸上皱纹很多很深,但一身从箱子里拿出来的新军装是平整的,扣得严严实实,站在那儿,头也不敢抬,很对不起人家的样子。然后有人就把那个四川妹子领进来了,由两个女青年半拉半领着进来,还是老不大情愿的表情,见坐了那么多人,而且都盯着她看,她也赶紧把头低着。指导员照例是证婚人,仪式进行得很快,宣布一下,向墙上贴的毛主席像鞠个躬,就赶快送到临时准备的“洞房”里去了。

这一夜很热闹,连里的人都听见那房子里头,又哭,又闹,又骂,又吵,不愿意呀。但是关到一个房子里,结婚证在团里手写就成了,也不用照片。那么这个女的,乡下来的,她有一种基本的意识,自己是从农村来结婚的,是到丈夫这儿来的,一般都没有更多的抗拒,就是不情愿,也就木已成舟了。

在一间房子里,一晚上过去。第二天出来,就成一家人了。以后就在连队里生了姑娘,又生儿子。

上海人找外地人那叫半钢

上海青年里面,男的一般个人条件好点的,往往还是想找个上海女的;但是有好多上海女的,不找团场的上海人,老想着还要回去,想着自己一个人才好回去,这样一直拖。女的本来也没那么多,所以好多上海男的都难找到老婆。后来中央有文件,为了稳定大家,上海支边青年找的配偶从外面介绍过来的,只要结婚,就可以安排工作,就这样不少人才找上老婆。总的来说,从上海来的这些人,女的比较容易嫁,男的不太好找对象,男的好多都是找了外地女的。

实际情况摆在那儿,一个团场就那么多人,地处偏远,和外面接触的机会很少。到了年龄找不到人怎么办?这是个问题。为此,上面确实发了文件,具体是******知青办给了一个政策,其中的精神是,上海到新疆的支边青年,任何一个人,不管在全国什么地方,无论是从城镇还是农村找个人结婚的,都给对方解决全民所有制农场的编制,过来就算正式职工。这个文件一传达下来,好多老职工都想起给自己老家的亲戚,比如表妹、侄女什么的写信,让她来了以后嫁给上海人。

结果是,一部分上海女的嫁给外地人,一部分上海男的娶了外地人,这两部分加起来占上海青年的三分之一还多,大家管这种情况叫“半钢”。为什么把他们叫成“半钢”?也不是说贬义,这是用当时上海人甚至全国人民都熟悉的半钢手表、全钢手表,来比喻夫妻俩一个是上海的,一个是外地的。或者说,那时候自行车不是也分全钢、半钢嘛,大家口头语就这样讲了,都觉得蛮形象。

除了“半钢”,还有一种说法的意思也是差不多,那是21团徐佩君说的:“我老公是山东人,老职工,这会儿到连里帮人看盖房子去了,不在家。如果当时我找的是上海人,肯定早就返城回家了。可是我们属于“混纺”的,不好回去。你问什么叫混纺啊?上海人找外地人不就叫混纺吗?不是纯棉的,混纺。”

和朱静华同在一个班的有三个女青年,分别嫁到了江苏的宜兴、无锡、南京,当然都是郊区的乡镇,总之是离上海近多了。当时就是家里来封信,说有这样条件的,但不是先寄来男的照片,而是这边女的要先把照片寄过去,人家看中了,才有机会去。有个女的,对方的照片还没寄来,她连对方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急着走了。她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对方是工矿企业而不是农村的,只要能嫁出去就行。到后来,一些女青年找对象考虑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如果外面有点路子,比如亲戚朋友给介绍的,能嫁就嫁出去。

一些上海女青年抱着生存得好一点的愿望,就想办法嫁到外头去,一旦嫁出去,别人也没办法阻止。虽然调不出去,但是结婚了,总可以走。大家陆续发现,周围有不少上海女青年嫁到疆内或疆外各地。只要是利用各种机会挂上钩,就想办法走。不管对方是什么样,年龄差别,或者兴趣差别等等,都不管那么多了。这样一来,众多的上海女青年通过婚姻换取了跳出去的结果,使得兵团本来总体上男多女少的状况显得更加明显了。

那时候西北西南各地都爱总结出“几大怪”,说到生产建设兵团,就有这样搞笑的段子:“兵团第一怪,粗粮吃细粮卖;兵团第二怪,大姑娘不对外……”在兵团的团场里,分配来的姑娘,既然到了兵团系统,无论如何尽量不能叫她嫁到外头去,尽量内部消化,从领导到同志都会积极地帮你撮合,兵团的各级单位确实是很需要女的。

嫁娶的同时,就是要有个安身的家。在全连的大会上,指导员就讲了:“现在有很多人要结婚,要结婚可以,你们自己盖房子,自己打土块,没房子你怎么结?”那么想要结婚的人,自己必须提前打土块,利用每天的工余时间抓紧打土块,打够了土块才能盖房子。当然干这个活就是再累,也都有积极性。

在那种少雨的地方造房子比较简单。泥巴和好以后,搬起来,啪,弄到盒子里面,用板子一抹平,端起来一扣,四四方方的,晒干了就用它垒房子。像这样的大土块,壮劳力一天能打五百来块。土坯垒起来,上面把棍子一放,排好,草盖上,用泥一糊就好了。

更简单的办法,要是不想打土块儿建房,那就挖下去,挖个地窝子,上面顶一盖,人往底下钻。挖地窝子不要多长时间,因为挖土是他们干惯的活,别人也会帮把手。想挖多大就多大,把土挑出去,边上修整好,一个方形的坑就出来了。树棍子往上一架,绑结实,草铺上去,再堆上厚厚的泥,糊好就行了。上面平的,有的高出一点,在上面跑也没关系。两个人不是要结婚嘛,这新房就有了。

韩培芬和白振杰是1974年在团场结婚的,还办了两桌酒席。韩培芬自己准备东西,能买到的东西买回来,上海人本来就喜欢做菜,她自己做的饭菜,请别人来热闹一下。她真是可以,那时候就存了五百块钱,几乎是大财主了,原来准备探家回去用的。白振杰没什么东西,因为那时候工资才三十多块,男的一般够吃喝就不错了。韩培芬居然拉了一马车东西到新房呢,还有从上海托运来的樟木箱,都成了嫁妆。

上海青年成家以后,接下来的事就是生孩子。那时候在连队接生的情况比较多,因为离团场卫生队远,路又难走,来不及的就只能在连里生。而“赤脚医生”呢,有的也是上海青年,于是上海青年就为同伴接生。

有个叫李德娣的女青年,一直特别积极要求进步,劳动总是实干加苦干。她结婚怀孕以后,心想,怀了孩子算啥呀,哪有那么娇气。照样跟大伙一起同样干活劳动。那阵子赶上打沙枣什么的,都要爬树,她居然也爬上爬下,结果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流产了。

朱静华生头一个孩子的时候,肚子已经疼了,去团场卫生队,离连队有十几公里,交通工具就是马车、牛车。马车还快一点,跟赶马车的上海青年关系也好。她肚子疼的时候,马上喊他赶着马车把她往卫生队送,一路上颠得厉害,真怕把孩子颠出来。

帮她接生的就是他们同一批来的上海人,还是同一个街道一起去的,其实也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接生的时候,没有电灯,就是点了四个马灯放在边上,外面的树被风刮得呼呼作响,她躺在那儿又疼又怕,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农一师辖区内的幸福城,就是何百成曾经执著寻找的那座幸福城,在团场的院子里后来有了一座石材的雕塑,它建于80年代,那时内地的开放之风也已经吹到了这里。这座雕塑是请四川美院的人给设计的,寓意大概是幸福城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弯弯的月亮,一对俊美的男女青年相依而立,看上去是那么的浪漫。恰好当时这个团的团长是位上海人,而女政委也是位上海人。团场的人们就打趣说,这一对男女青年好像是我们的团长和政委呀。

那时候大家都会以这座雕塑为背景照相留影,在他们珍藏的影集里往往可以找到这样的照片。所以关于那一段青春岁月的记忆,其实也是有着种种美好。

同类推荐
  • 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

    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

    本书渗透了作家们朴实、真诚的情感,散发着对真善美的智性思索和追求。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 代言与立言

    代言与立言

    本书对新时期文学与启蒙言说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分为:新时期文学启蒙精神脉络的发展、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主题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形象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审美形态、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作家作品分析五部分。
  • 爱的剪影

    爱的剪影

    本书是一本集亲情、爱情的为一体的散文诗集。十年了,我知道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文稿堆积成山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作品构建得严谨周密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文字的表皮钻他个万丈深渊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狭小的一隅荡他个广阔辽远的……但是,我却不能。一个文化水平很低且疲于奔命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拼凑成这样一副模样。在这十年里,我一路孤孤单单、一路磕磕绊绊、一路曲曲弯弯,心中的那份激情也是几明几暗。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十年努力的回报,我的心中已高高地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热门推荐
  • 真龙之武

    真龙之武

    万界林立,真龙湮灭。林成宇偶然得到真龙之影,自此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以武而战,真龙崛起!
  • 微笑走过下雨天

    微笑走过下雨天

    身为樱悦中学的学生刘文曦,经历了在学习道路上和成长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和困难终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
  • 沧衍帝临

    沧衍帝临

    等待了十三年的事实,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期望,家族的抱负,使我踏上武道的征程。暮暮朝阳,让我们凝望着那手持长枪的男子,逐步走向远方。
  • 温柔的岁月之歌

    温柔的岁月之歌

    童年的一次意外,他被迫逃离,却遇上了温柔的她,命运怎么样的兜兜转转,逃不过一个缘字,一次婚礼的意外,两人重逢,他突然有了莫名的心动,她却已不是当年那个骄傲的小公主,他步步为营,只为将她留在身边,她爱他却不能说,甘愿做你生命的配角,温暖你生命的角落,如果失去你,那么从此一无所有……
  • 倾世妖娆:师父拐进门

    倾世妖娆:师父拐进门

    21世纪佣兵之王甄颜,惨遭背叛,死于非命,睁眼成甄家废柴七小姐,受尽欺凌,转卖为奴;凌云峰峰主容奕,傲世天下,高高在上。她势要将他从神坛拉下,染指红尘。“师父,徒儿难受。”她柔若无骨的小手搭在他的胸口,他闭着眼,面无表情。“师父,徒儿好冷。”她面不改色,往他怀里钻,他闭着眼,面无表情。“师父,徒儿害怕。”她一脸无辜,爬上他的床,他闭着眼,面无表情。直到有一天……他睁开眼,盯着她,某女花容失色“师父!你干嘛!”(师父禁欲太撩人,如何虏获他的心?在线等,急!)注:因学业因素,故不定时更新。
  • 隔壁老王是相师

    隔壁老王是相师

    王佬的名字很让人无语,但这是父母留给自己的唯一纪念,只能这样凑合的用着!尝尽了悲欢离合,一次意外让心灰意冷的王佬获得了读心术和储物戒指!世界那么大,孑然一身、了无牵挂的王佬就的想去见识见识,也就去见识见识了!
  • 异世蹒跚行

    异世蹒跚行

    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写一部充满“真实性”的不真实的幻想小说罢了……我只是觉得,当一个凡人突然来到另一个世界,其反应应该不会是如现有的当红文中描述的那样子。
  • 梦魇师余君同

    梦魇师余君同

    她是梦魇师,他是魂梦师。原本是天生的敌人,可他爱她,他偏要逆天而为。“她是梦魇师,你不后悔吗?”“不悔,她在我身边我从来都没有后悔任何事。”“你会死的。”某女激动的握住在病床上虚弱的他,颤颤巍巍的说。他哭笑,微笑着落下一滴眼泪:“是吗?我死后,那就替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吧。”最好的天气最好的时间遇见了最好的他一切刚刚好就像命中注定
  • 未来之星不能说的爱

    未来之星不能说的爱

    机遇让两个人再次相遇,缘分让两人激起波澜,回忆的惨痛,让彼此身心俱疲,痛感让人不敢去接触。。。。。
  • 云海天下

    云海天下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每个人都拥有系统,系统的属性、等级决定了你的职位。主人公洛宁就是在穿越重生到这个世界后开启了升级打boss顺便结婚谈恋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