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35400000013

第13章 身边女子(1)

老了以后变成先生

D是个画家,也是个艺术家,她的品位和爱好无处不在。

早年穿一条短的牛仔裙,裙上自己手绘了印第安式的原始花纹,那裙子就一下夺目起来。她曾设计了一种蓝色蜡染印花布的西式外衣,庄重典雅,我们俩一人穿着一件这种用土布做的洋装,美了好一阵儿。D为我制作的玫瑰红、胭脂红和素色的名片,用一根美丽古典的羽毛象征我的工作,送出去总是好有面子的感觉,别人也是爱不释手。

有位作家朋友一次端详着我俩说:如果用绘画的方法比喻,D是一幅水粉,你更像油画。

很准确,D的脸就是水粉那样白净浅淡的影子,年轻一些的时候粉粉的。

关于她的粉红诱人的脸还有一个故事。早年,D是生活在阿勒泰的,她吸着那么纯的山地空气,才有那么鲜艳的脸色。一天她经过一家河南人的门口,正在晒太阳的男主人眼前一亮,禁不住用河南话赞叹道:

“瞧那个闺女的脸多嫩哩!”

他的女人马上问:“有多嫩哩?能掐出水儿吗?”

“看你看你,我说人家闺女脸嫩,你就要给人家掐出水儿?”

“那不是你的意思吗?”

“我啥时候有这个意思了?”

“你没有谁有哩?”

夫妻俩为D的脸到底有多嫩一直吵到中午。后来丈夫说肚子饿了,可醋意未消的女人说什么也不给他做饭,最后连那口漆黑的生铁锅也扔到门外去了。

听到这儿,我插嘴说:“我知道那口黑锅的意思。那女人是想用一口大锅把你装起来,别再到她家门前绕来绕去。锅后来变成了你丈夫。”

我不是在说童话,D后来嫁的丈夫就姓郭,而且很黑。他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专爱画新疆金字塔形的黑山。

D那时在考虑去做一份旅游杂志的时候,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反对。以前我也做过刊物的编辑,时间性太强,还要管发行,一点自由都没有,是很熬人的。我说:你会像上了磨的驴一样无休止地转下去,不能停。

D还是去了。她很能干,将杂志独立管理,地点、财务、编辑部全都重新组建,所有的事都自己管:跑赞助、拉广告、组稿、搞专号。她几乎深入了每一个丝路上的景点,熟悉所有相关的专家。杂志立刻大有起色,不仅内容充实,品位提高,外观也美观大气多了。D付出了很多,把无休止的加班和辛苦当作了家常便饭。于是,她在关注新疆和丝路的人当中便渐渐著名,很得景仰和钦佩,而且这些敬意全都来自学者、专家、诗人和有心的读者。

D很有成就感,但也很扭曲。有次我去她的办公室,她耷拉着眼皮,理也不理我,脸上全是无尽的焦躁,颜色也变深了一些,身上的衣服再也看不到她以往的风格。她曾为编辑部聘错了人,结果把刊物弄到庸俗。在一次作者和编者的恳谈会上,D用了足足五分钟的时间专门痛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把大老爷们儿都给感动了。他们看到了D的真挚和率性,决意为她马死阶前。

我曾去过她的办公室,很宽阔。左边是一排有门的小间,外面的大厅大概有一百平米了。一张用截面的原木架起的木本色台子,中空外圆,可聚众议事。墙上用同样的原木镶框,装着一幅羊皮手绘的丝路图。小画框里则是丝路风光图片和一些诗人们贡献的句子,比如:“村庄一年年缩小,墓地一天天变大”,“琉璃宝石只是石头,大麦谷子补你的骨头”等等。靠里的半面墙是书架,上摆着全国各种旅游及相关刊物。整个装修是D自己搞的,用的全是14元钱一根的原木,从中剖开就是两个材料。她把它们巧妙地用在很多地方,包括桌椅、柜子、书架。她自己的办公台是四根原木架起的玻璃钢,简洁而别致。一切都显现着对初始和透明的追求。

D的家也是她自己做的装饰,旮旮旯旯都有她的心机。她的爱好和接受太多,想法层出不穷,又不是很有条理,有时反而弄得杂乱无章。她还先天粗心,大大咧咧的,尤其是碰上需要计算的时候,脑子就变得跟我一样短路。她有一次跟我说,有个女友的丈夫比妻子大了18岁,接着就感叹:“太悬殊了!”我问那女友有多大,她说36岁,那女友丈夫的年龄就该是36岁加18岁。可这么大的数字我和D都不容易心算,于是我在纸上做加法,得数是54。我说:“是54岁么,不算老啊!”D吃惊道:“啊?才54岁吗?我还以为多老呢!”她一直都知道前两个数字,就是不知道第三个数字,一直把人家丈夫当成老爷爷。

D在家里是吃苦的主妇,常请了一大群艺术家来家里山吃海喝,自己则在厨房里从切菜战斗到洗碗,连桌子也没上来过。我看着她辛劳而木然的脸,不解得很:何苦来呢?她请客的乐趣不会是只做个充耳不闻的厨娘吧?就算做个沙龙女主人也不是这么个派头。那么有情趣的人,被这些疲倦的琐事消灭了精神,实在是可惜得很。当然,正因为如此,也感人得很,一帮比她软弱得多的人,觉得自己好受宠爱,享受了比美味更多的东西,这些又化做无形的力量早晚招之即来地回报到了D的心里,所以她总有很多新朋友。

D是慈母,还是贤妻。她被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热爱着并肆意挥霍着。那个粉白溜圆、长得像年画似的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每晚都写不完要重复十遍的一位数加减法,熬着熬着,头就栽下去要磕破了。D便对儿子说:“上床睡觉去。”然后自己坐下来替儿子写完了,还不让老师看出破绽。儿子不受老师的责怪,也认为自己作业完成得好,天天自信而开心。这有什么坏处呢?

D一向崇拜着她英俊而庄严的丈夫,任何决定性的动作都要听他的定夺。让人纳闷:白怎么可以那么崇拜黑呢?这很不符合世界的潮流,如果人人都这样,地球上倒多了很多平等。这个忽视颜色的女画家对他的丈夫说:“这个家牺牲我一人就行了,别人说男人被琐事纠缠灵气就会耗光的,你专心到北京画画儿去吧。”

丈夫去了北京,住进了刚装修的一套新居里,那是他们的第二个巢穴。D骄傲地对我说:“你去北京一定要参观啊,石子铺地,门像哈萨克的羊栏一样。”我毫不怀疑她的新戏法,这些年她总是失踪,不停地搬家、折腾,还真没消停过。我变成十个人也做不了她做的那么多事。

丈夫到北京当艺术家去了。D要管儿子,要管杂志,要采访,要组织活动,要到内地开会,还要管她的朋友们。而且D在新疆大地上走得地方多了,对各地的人和事听得多了,她的激情就在胸膛里装不下,画笔使着也不过瘾,她开始羞涩地写起了文章,用那些她并不熟练的文字,写得朴实真挚。我觉得她有着一颗善于体验和想象的心以及抑制不住的感动,这使她的感觉更像个艺术家,而不是文人。

这么多年来,一直看D都在不遗余力地付出,为事业、为家庭、为朋友。在别人的眼中她是一峰不倦跋涉的骆驼,一脸风尘仆仆的疲倦。可她实际上却像一只极会生蛋的鸡,有着果实累累的回眸之路。她用付出的方式获得,用热爱和牺牲成就着自己的生活。

那天见到D,在那样一个优雅的环境里,她穿着宽松的敞式大褂,宁静而怡然,她给我们看她拍的罗布村庄,讲罗布人的故事,还回忆骆驼黑月亮般的双眸,叙述克孜尔千佛洞暮色中神秘的笛声。她的脸上和声音里都呈现着一种丰盈而充满的东西,她整个人的身上又散发着一种辽远而深沉的气息,我心里是那么羡慕着她,我对她说:“等你老了,人们称呼你应该叫‘先生’。”

另一个人生

L是两位大学教授的女儿。

父亲祖籍福州,长在北京,一口浓浓的京腔,是语言学专家,研究方言;母亲在她读大学的时候患癌症去世,我没见过。那一茬知识分子是最崇尚学问、最书生气、最正统的追求知识的人。L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又是老大,她的身上除了家学给她的善良正直、好学钻研、严于律己外,多少还有些拘谨。

L很正面,信仰真善美,对此永不丧失信心。

她心肠极软,在我看来,她不仅善良,而且任这种品质在身上泛滥。她总在见一个人第一面的时候,就抑制不住地真心去肯定别人。太容易被感动了,心肠薄得像初冬屋檐下的冰。

L在大学的时候比我低一级,她学的是自然地理专业。在学校时我们经常照面,那时她还是一副文弱的样子。她最终没能嫁给她喜欢的男生,而嫁给了追求她的男生。那男孩来自兵团农场,是家中的独儿子。他追求L的时候,对这个教授的女儿不能不说怀着一些隐隐的自卑感。他少言寡语地崇拜着L,体贴入微。因为羞涩而寡言,益发显得动人和纯情。

结婚后,L一直过得不错,她很满意。L最大的心愿就是成就丈夫。她常常为他的论文撰写段落,希望他继续读书。读书在她眼里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圣的事情之一。在她的鼓励和压力下,毕业后留校的丈夫终于考上了去国外进修的研究生班,出国去攻读硕士学位了。

L独自带着婴儿。

有一次在单位里,她难以启齿地哭诉着:家里的屋顶雪积得太厚,漏水了。

教授家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太理性了。L与人的交往君子复君子,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对人张不开口。她似乎还不能这样理解:有时把自己的无助交给别人,让别人得到信任和依赖,那也是很人情味儿的、很美好的事,不一定就是负担,反之亦然。

L的丈夫学成回来后,在一所大学的研究所里任职,一切都风调雨顺。可L的心学无止境,她又鼓励丈夫去一所名校读博士,自己继续含辛茹苦地挺过三年。

我不太懂她,自己又不是要依靠丈夫的农妇,干嘛搞得那么古典、那么贤妻良母,既然喜欢读书,自己去读学位不就行了吗!

读完博士毕业回来的丈夫,突然向L提出离婚。

L懵住了,要求解释。那男人不,就把起诉书送上了法庭。

对簿公堂的一幕幕是L今生最最惨痛的记忆。

我从未听说过一个感情转移的男人把自己的背弃做得这么绝决。他已经有了很好的地位和前程,在去过自己的好日子之前,本该对曾经相濡以沫的亲人有一份歉疚,可他却表现得冷酷和绝情。离婚的事司空见惯,但离得如此惨痛的却极为鲜见。我也懂得不能简单地对他人的情感评价对错,但在这个人身上看不到善良,也看不到体面。

我在电视里见到过这位名校教授,他课讲得还是好的。但他已显苍老,过早谢顶,下巴也重复了。他完成了自己情感上的追求,却失去了爱子的尊重。我觉得他阴沉的面颊上刻着一丝苦楚。

L是个单纯的人,但绝不缺乏激情。她曾有过一次铭心刻骨的异地恋情,是在她婚姻存在的时候发生的,她甚至对丈夫也没有隐瞒。那段持续了几年的完美的精神之恋,最后以火车汽笛声中一个庄严的军礼结束。它发自那个风流才子的真心,和他一贯的玩世不恭、举重若轻形成一种截然的反差。

L会问我:“你说,如果当初他同时还看到一个更可爱的女人,他还会爱上我吗?”一句话泄露了她的天真和毫无心机。

照片上,青海湖畔、鸟岛砾石丛中,L穿着那风流才子的大毛衣,显得天然而幸福,那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L。当时她是初孕,但尚不自知,这场美景中的浪漫恋情代替了她所有的胎教。

L的儿子逐渐长大了,成为一个极聪明又漂亮的孩子。他是L一度绝望中支撑下来的理由,是她心中所有的慰藉和希望。现在那儿子太优秀了,他重新将L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女人。L亲手成就了丈夫,断送了婚姻,也亲手造就了一个幻灭但不荒废的自己:成功的母亲、优秀的编辑、勤奋的业余作家。

L编书从不含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改稿像梳头发,行云流水,一遍理顺,令那些皓首穷经的长者叹为观止。她参与策划、编辑一套丝路探险家的丛书,就能因此爱上探险家,并为自己编的书写出洋洋洒洒的前言来。斯坦因、斯文·赫定、普热瓦尔斯基等等都成为她追根寻源的目标,她会根据令她激动的某个情节而为他们撰出一生的故事,细到花园中藤椅的形状和头顶上乌云掠过的速度。给她一滴水,她就能看到大海。

她有一颗古怪灵巧的心,什么样的信息都能接受。她会写爱情诗,并能入诗集;早些时候还写过一篇叫《逃出上海》的小说;她还会计算经度和纬度,还能搞人口学统计,还是新疆经济及环境问题的探究者。家学的影响是一个人的财富,在L的身上已显现无遗。

都四十过头了,L又独闯天下,越过了黄河和长江,进入了她充满潮湿空气的新人生。她又开始了一次新的体验。我为她欣喜,也为她担忧。她虽然是真的离开了新疆的沙漠,但她却说:“我已做好了独自进入沙漠的准备。”

我对L说:“你离开了这里还会想念的。”

她黯然:“我失去了你们。”我们一向视彼此为最好的朋友。

“你不会失去我们,我会去看你的。”

我说的是真话,算是个承诺,我一定要去看看L独自重新开始的一切。我想,我的生活没有机会考验我是否有这样的勇气,但我的心里还是对未知怀着一种好奇。就让L代替我走入那些莫测的时空,让她替我开始另一个人生吧。

每个朋友的人生都是你的另一个人生。

留洋的毛团团

我是在“喀纳斯风韵笔会”上认识毛团团的。

毛团团是她姓毛而得到的绰号和爱称,她还有自己的大名。

毛团团是杭州女子,长得细皮嫩肉。她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攻读中亚艺术考古博士生,同时还在伦敦大学《中亚艺术学报》当编辑。她是参加这次笔会的几个外地人之一。

同类推荐
  • 后虬江路文辑

    后虬江路文辑

    本书作者阿垅,曾经像你我一样,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他出生于二十世纪头十年,经历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到六十岁为他的生命画上了终结号。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人生历程不算很长,而生命质量却不同于一般的“百代过客”。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具备先天的优越性,但他自小好学不辍,十几岁开始写旧体诗词,二十岁自学英文,同时发表文学作品。日本入侵中国时,阿垅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于1937年在上海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八·一三”战役,直到负伤回到后方。阿垅不仅是一名抗战军人,还是一名为抗战呐喊的文化战士,他当时写了不少著名的报告文学(如《闸北打了起来》、《斜交遭遇战》等)和抗战诗篇。
  • 徐志摩文集(2册)

    徐志摩文集(2册)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原创小说、翻译小说、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作品。包括:《春痕》、《两姊妹》、《一个清清的早上》等。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杜书瀛兄嘱序于我,我先看目录,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或还似懂非懂,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生发开去,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说有的是“友情出场”,有的是为了“促销”,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热门推荐
  • 血源

    血源

    一个新世界诞生的都市,一个建立不过五十年之久的都市,一个令人恐惧而又向往的都市。在这里有一名喜欢玩游戏的少年,却在他准备告白的某一天,血人出现了。
  • 渺渺仙尘

    渺渺仙尘

    在这弱肉强食的残酷修真界,既然佛祖仙神已无力回天,那就让我踏着漫天仙佛的累累白骨,普度这芸芸众生******且看一名魔道女修,铸就无上帝业,一统三千世界!PS:颜色气不足,力有余,手速还凑合,日码三章不叫事。上架前悉听编辑建议,平时只能一更,周六双,周末三。所以……欢迎以投催更票的方式督促颜色的更新进程。但……9000、12000无视。
  • 重生之神医毒妃

    重生之神医毒妃

    前世她代姐出嫁,大婚受辱,落下不知羞耻的罪名;这世她是皇朝王府嫡女,得高超医术,毒术惊人,一打刁仆,二斗继母。重活一世,她不要重蹈覆辙,佛面蛇心的嫡母,毒蝎美人的嫡姐,害过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
  • 走进科学·人类奇闻

    走进科学·人类奇闻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末路旅行

    末路旅行

    末日旅途归来,谁能真正保持自我?如果世界所有人都误解了你,那就让你自己改变世界。颠覆世界!!
  • 血祭冰澜

    血祭冰澜

    万年之前,一场旱灾,使得生灵涂炭,鲜血之下,光阵之中,衣袂飞扬,一片大陆就这样开启,因大陆之门位于南极冰渊之上,故此大陆唤名冰澜……
  •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郭晓斐编著的《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通过对乔布斯的性格、商业意识、行动力的侧重着笔,告诉年轻人在积极奋进的人生路上,不要循规蹈矩,要有勇气将自己最独特的优点以某种产品为载体展示给世界。
  • 逆境寻踪

    逆境寻踪

    一个神奇的帽子一段惊奇的旅行一部传奇的故事
  • 轩辕弑魔传

    轩辕弑魔传

    末法年间,天下大乱,诸侯四起,当这块名曰山河图的大陆因战火四分五裂,百姓苦不堪言,在这个拥有绚丽魔法的大陆,将会在这乱世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且看轩辕弑魔传
  • 神通大陆传

    神通大陆传

    对于一个从小看着哆啦A梦长大的人来说,杨一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随身携带着任意门在另外一个神奇的大陆上打架泡妞,经历各种匪夷所思的际遇。“拥有神通,就拥有了整个世界!”穿越众杨一如此说道。且看主角如何在异界风生水起,叱咤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