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又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亲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宋、明、清时,元宵灯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常吟诗作画,为节日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人们喜欢元宵灯节,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形成于唐代。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是汉代流传下来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源于释道的宗教活动。
关于灯节的起源,民间传说更是纷纭不一。有的传说,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假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尽。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有的传说,灯节源于汉武帝。因为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思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见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人火烧定安城,使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日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还有的传说,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农事习惯。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等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