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适当放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10岁的杰克独自一人在果园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绞在机器里,两只手臂也被绞断了。杰克疼得晕了过去。当他清醒后,没有坐等别人的帮助,而是强忍疼痛,艰难地跑到600米远的一座房子里,用牙齿打开门栓进屋找到了电话,然后他又用牙齿咬住一支铅笔,一下一下地按号码,终于接通了急救部门的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时,他把断臂放在浴盆里,救护人员赶到后,他还冷静地告诉医生别忘了带上他的手臂。
杰克在危急情况下自己救助自己的故事,正反映了杰克独立和勇敢的精神。而很多时候我们能发现某某学生因为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某某学生因为不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而不得不退学……
一个因为自立而获救,一个却因为不能自立而退学。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被家长过分溺爱。在家里父母宁可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让孩子受罪,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全被家长包办了。孰不知,家长的所作所为,正是“揠苗助长”的表现,不仅不能使孩子独立,还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
孩子的独立意识是其性格的一种积极特性,出生时尚处于萌芽状态,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出生10个月以后,孩子逐渐能独自站起来了,活动能力大为增强,范围增大,也就开始自作主张了,想自己动手吃饭,独自摆弄东西。家长应及时捕捉到这个信息,不失时机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独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支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他想做和能做的事情,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而促使其独立意识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非常重要的心理准备。
孩子1岁时,动作欲望非常强烈,喜欢自己拿着勺子吃东西,但是往往泼撒得到处都是,有的家长因此不辞辛苦地一勺一勺喂饭。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两岁多的孩子已经能独立穿鞋、穿袜子了,虽然速度慢一点,但是尽量让他自己做。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动作慢、穿不好就帮孩子穿,这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强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而一个缺乏独立性,遇事退缩,处处依赖别人的孩子,长大后是不可能成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
狐狸妈妈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觅食,到农场偷鸡却被活活打死。狐狸爸爸独自照顾几个幼小的狐狸,教它们捕食的本领。等到它们稍稍长大一些的时候,狐狸爸爸就残忍地将最大的孩子赶出了家门,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最后只剩下最小、最瘦弱的一只狐狸。狐狸爸爸看着最小、最瘦弱的那只小狐狸的悲悯的眼神和徘徊留恋的样子,听着它那嗷嗷凄楚的叫声,破天荒地心软了下来,又让小狐狸与自己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的结果是先离开的那些狐狸生存了下来,而最小的那只由于无法独立生活而死去了。
对于狐狸来说,独立意味着生存。同样,对于孩子来说,独立能让他们学会很多东西。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拥有一个独立的成长空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以便于将来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家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给孩子一些自己往前走的空间。
婴儿最初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长应理智地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由支配。
有一位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有时玩,有时去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有时画画,当然,有时也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有计划地做事。
3.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
据国内某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的城市小学生用于做家务的时间每天只有02小时。是孩子不愿意做吗?不是的,而是父母不让或不要求他们做。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做些家务活,对于那些力所能及的、与他们相关的事,更要让他们自己去做。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劳动,如打扫房间、洗衣服、择菜等,还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钉钉子、拧螺丝之类的简单工作。
有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自己洗碗,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踩着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洗碗了。洗碗之类的家务活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很有帮助的。
4.孩子有疑问,试着让他自己找答案。
每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如何得到呢?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重要。
5.孩子遇到困难,让他自己解决。
有句俗语:“有钱难买少来贫。”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安逸的环境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需要探讨、解决的难题。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伸手相助,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家庭出游时,让孩子自己背上自己的东西,如果他走不动了,可以等他,但别帮他背包;当孩子与别的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给他出主意,但不能帮他解决,而要他自己解决。
6.孩子学习要靠自己。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管得太多。孩子上什么学校要挑,孩子的老师要选,孩子学习要陪……虽然说现在的家长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督导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的苦心,虽令人尊敬却不令人信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教导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以自身的进取精神影响孩子;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只做适当提醒、稍加点拨,并不过多干涉,并以此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习惯。
7.培养孩子自己抓住机遇的能力。
生活中常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遇,而如果一直由家长替孩子去捕捉,这样孩子就永远不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把握。
8.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他所遇到的矛盾。
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矛盾,而解决矛盾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如在抢夺玩具、排练节目、编排黑板报时,自然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争论。在孩子平等的争论和探讨当中得出的最后结论,往往是十分宝贵的。
9.经常让孩子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
有一个学生学习很差,在班上倒数第一名,但是他的家长悄悄地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倒数第二名的同学竞争。在孩子取得进步后,家长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10.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
许多家长拒绝倾听孩子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拒绝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孩子喜欢穿轻松自在的T恤衫,可家长非要孩子穿衬衫;孩子想看音乐节目,可家长却要他看“有意义”的知识竞赛;家里电话时通时断,孩子说是接触不良,想换一段线,可家长不让孩子去做“不正经”的事。殊不知,这样不仅拒绝了孩子的某个要求,还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尝试新事物的机会。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孩子进入“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萌发独立意识,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喜好、想法、观点,同时对父母的教导也有了选择性。父母应该理解并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尤其是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不能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或是批评,这样会严重挫伤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家长应该积极地支持孩子提出的合理需求和建议,并且尊重孩子的观点。
11.孩子需要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有的家长虽给了孩子“说话”的权利,但不管孩子的解释合理与否,最终还得按家长的意愿行事。这种做法和拒绝听孩子的意见没有区别。当家长与孩子看法不同时,最终获得采纳的意见应该以是非作为取舍的标准,谁说的有道理,就按谁的办,而不管这个意见是由谁提出的。当孩子的意见是合理的时候,就要把一些选择的权力教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的情况,帮助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自己要负责任。例如如果父母期望孩子上特长班,可让他看看特长班的教法与活动;如果发现孩子在绘画班的门口看得出了神不想走,即便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钢琴,此时,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要让他坚持下去,把绘画学好。当然在孩子要求不合理时,家长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使孩子放弃不合理要求。
12.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创造是孩子自主学习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有一位孩子特别爱玩泥,开始家长觉得孩子玩泥没有什么出息,而且又脏,说了几次,可是孩子不听,还是喜欢玩。有一天这位家长发现孩子捏泥人捏得还蛮好,于是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捏,这叫泥塑,好好练,出点新点子。”
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捏出了栩栩如生的《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在一次全国比赛中获奖,并考上了工艺美术学院。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条件,以利于发展他的自主性,要不断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问题,让孩子的进步永不停歇。
有个故事很有趣也很有哲理。
一个哲人问年轻人:“有两个人从高大的烟囱里掉下去,谁会去洗澡呢?”
年轻人说:“当然是满身都脏的人!”
哲人说:“你错了!满身都脏的人看着很干净的人想:‘我身上一定也是干净的’;很干净的人看着满身灰尘的人想:‘我身上一定也是很脏的’。所以,是很干净的人去洗澡了。”
哲人接着问:“两个人后来又掉进高大的烟囱里,谁会去洗澡呢?”
年轻人说:“当然是那个很干净的人!”
哲人说:“你又错了!很干净的人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满身灰尘的人则相反。他明白了那位干净的人为什么要洗澡,所以这次他跑去洗澡了。”
哲人再问:“第三次从烟囱上掉下去两个人,谁又会去洗澡?”
年轻人说:“当然还是那沾满灰尘的人。”
哲人说:“你又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从同一个烟囱掉下去,其中一个干净,另一个脏的吗?”
一个人只有彻底摒弃依附别人的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不会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所依附的人身上,也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拥有成功的人生。要想保证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家长首先要培养他完整的个性和区别于他人的独立特征。为此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完成以下几点:
1.进行外在和内心的自我探索。
2.尝试自己做事与建立各种人际关系。
3.增强竞争力,敢于做与别人不同的事。
4.为自己设计最佳个性特征组合。
独立个性的锻炼应当尽早开始,一旦孩子能够表达出他需要什么,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家长就可以根据他心中的意愿,开始着手进行训练。
青青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议组织者,这与她的父母的培训密不可分。当她只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时,母亲就让她参与家庭旅游计划的制定与实行。
首先,他们全家一起讨论到哪里去旅游,如果大家观点不一致,便要试着统一观点,照顾到各自的兴趣。最让青青得意的是,有一次她居然把父母和哥哥的计划否决了,全家最终选择了她预定的目的地。
目的地确定后,就要估计预算,包括询问机票与旅馆房间价格和其他费用。通常母亲总是试图将费用降低,这就需要想其他方法“通融”,包括降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费用,例如去一些当地的小型游乐园,去免费的公园,在买衣服上节省一些,少到餐馆进餐等。有一年甚至连哥哥的生日派对都取消了,为的是弥补旅游资金的不足。每一项可能节约下来的开支都加在一起,直到能够满足母亲的预算为止。
为了买到减价机票和订到便宜房间,一般都提前四五个月制定计划。开始,青青只是参与讨论,后来开始承担大部分工作,包括找不同航空公司问价、给旅店打电话、购买旅游指南等。到了中学,青青同哥哥包揽了一切,而且还开始制定应急计划:如果当时父亲有公事请不了假怎么办?有人生病又该怎么办?这样,曾使母亲倍感烦琐的旅游安排,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计划游戏,青青也从中锻炼出独立安排事务的能力。
孩子成功地完成一个目标可以使其建立自信和获得自尊,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确立更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当孩子成功地应对了新的挑战后,他就会更好地感觉到对自我命运的把握。所以,父母应训练孩子将长远计划与今天的行为联系起来。附:孩子应该做的标志其独立的事情
孩子成长期间必须掌握的技能掌握该项技能的年龄
用杯子喝东西8~12个月
自己吃东西8~14个月
自己穿夹克或毛衣2~3岁
自己穿鞋袜2~3岁
学会系鞋带4~6岁
刷牙2~3岁
洗手2~3岁
梳头4~6岁
整理衣柜的衣物、整理玩具5~7岁
为自己选择次日的衣物6~8岁
自己洗澡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