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7900000026

第26章 不体罚,不打击——绝对不“体罚”孩子(2)

吴英喜欢唱歌,虽然他唱得不怎么好,还有些走调,但他喜欢唱,走路唱、睡觉前唱,连吃饭的时候也会哼哼两句。有一次,吴英的爸爸下班回来,听到吴英在兴奋地唱着《挖泥鳅》,爸爸忍不住讽刺地说:“吴英,我怎么越听越像鹅叫呀!”吴英的歌声立即停止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心想:我唱歌真的不行呀?我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但即使我唱得不好,爸爸也不应该说我唱的像鹅叫呀,一定是因为不喜欢我了!

沮丧的吴英那天连晚饭都没有吃。后来吴英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原本开朗的他变得孤僻起来,常常一个人待在房里,更不爱唱歌了。

讽刺是毁灭自信心的杀手,而孩子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身为父母,绝对不要使用讽刺性的语言,即便是开玩笑。当孩子表现积极的时候,父母应采取肯定的态度,及时对孩子的努力、进步、热情给予鼓励。反之,父母的讽刺性言行将极大地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三年级的小林拿着语文考试卷子回家给妈妈看,妈妈看到小林做错的题都很简单,就讽刺他说:“这样简单的题目也会做错,你可真够聪明的,亏你还是三年级的学生。”

这些说法对成人来说,也许能促使人们发奋图强,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对孩子而言,讽刺性言语只能使他产生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使他感到悲观绝望,无法从自卑之中摆脱出来。

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形成道德观念,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很差,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很多时候孩子根本不能理解讽刺的真正含意。当孩子听到讽刺、挖苦的话时,并不能因此清楚自己做的事错在哪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认识事物的范围逐渐扩大,对事物的理解逐步深刻,他们渐渐能从父母的神态、语气中察觉出父母的话是不是真话,是不是含有讽刺、讥笑的意思。如果孩子觉察出父母的讽刺意味,就会反感、不满,甚至产生反抗情绪。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有可能因此而紧张。

所以,当孩子表现积极的时候,父母应采取肯定的态度,多说鼓励的话,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话来刺伤孩子,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可以适当惩罚,但要尊重孩子

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把握不好尺度就会伤害孩子。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增强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经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是你迟早有一天会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所以,惩罚不是要完全避免,而是要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并要掌握一定的度。

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父母要知道,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

事实上,当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自责的情绪,希望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这时,父母只要掌握好处罚的技巧,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前,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有一次为使考试成绩“一鸣惊人”,竟趁黄昏破窗跳入老师办公室盗取试卷。

正当他寻找试卷时,老师进来了,那个孩子立刻抱头缩在办公桌下,但还是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并没有立刻把他抓出来,而是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要回答我的问题,只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儿是为了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

孩子听了,点了点头。

“记住我的话,明天你来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你走吧。”

那个孩子听了,低头慢慢走出了办公室,突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也许是因为感激或是愧疚,自此,那个男孩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由此可见,只要惩罚适当,它也可以让孩子培养起一定的责任感,并提高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但需要注意的是,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要肯定孩子。父母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内心里相信孩子是好孩子。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在父母眼里并非一无是处。

(2)孩子犯错后要立即惩罚,如果事后追究责任,就无法起到惩罚作用。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时,就要赶快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3)父母在惩罚之前要先对孩子进行警告。惩罚要慎用,父母在惩罚之前要告诉孩子,如果再不改错就要受到惩罚。这样孩子就可以得到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

(4)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惩罚之前先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你为什么惩罚他,这样孩子才能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在稀里糊涂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以至于产生叛逆心理。

(5)惩罚要前后一致,说到做到。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因为他犯了错而惩罚他,不允许他当天晚上看电视,就一定要做到,否则父母所说的许多话都会失去效力。

(6)惩罚要适度,要因人因事而定,以免惩罚失当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的错误不那么严重,父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恐吓能让孩子听话吗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有些父母常常会瞪大眼睛“吓唬”孩子,说“你再不听话,爸爸就不喜欢你了!”“你再到处乱跑,就会碰到妖怪!”“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会把你抓起来!”也许孩子当时可能会被吓得老老实实,不再任性了,但是,它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1)这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很多年幼的孩子夜里常做噩梦,往往都是由于成人的“吓唬”造成的。

(2)这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软弱的性格,遇事常常畏手畏脚、优柔寡断,无法培养起勇敢坚强的个性。

(3)这会损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父母“吓唬”孩子的话往往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来的,如果长期这样就会让孩子把大人的话看成是“骗人”的谎话,以至于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因此,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利少,不如用循循善诱、说明道理的方法,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其实,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其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3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他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希望独立,摆脱束缚的愿望强烈,他们在与周围的环境接触过程中,不断地认识世界、探究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什么都想自己亲自试试,什么都想弄个明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独立性的鼓动下,他们会变得很“不听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父母不是采用简单的警告、吓唬的方式,而是循循善诱,向孩子讲明道理,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更何况,很多父母之所以常埋怨孩子贪玩,其实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兴趣,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人对孩子天性的不理解,也会引起孩子的“不听话”。父母如果能带着童心和童趣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观察、一起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耐心的、科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好奇的问题,这样孩子就不会不听话,因为父母的解答满足了他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得到了保护,孩子也在玩耍中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当然,对孩子因固执、任性引起的“不听话”,父母应引起重视,及时加以纠正。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不听话并不是靠父母一次两次的吓唬,甚至打骂就能纠正的。对此,父母要学会冷处理,也就是在孩子固执己见时不予理睬,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给他讲清道理,帮其明辨是非。父母也可以用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事和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以避免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温暖的话语比打骂更有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父母往往越来越注重家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比如赏识教育,父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即使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也能理性地找出孩子的优点,放大其闪光点,然后指出孩子的不足,并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走不出“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怪圈。“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教育模式还在继续支配父母的思想,使父母自觉不自觉地抵制新的教育观念的渗入,继续按照传统模式教育孩子。如果孩子犯错误就打,不仅使孩子遭受皮肉之苦,而且也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谁能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吹起了一阵刺骨冷风,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吹起一股暖风,行人觉得很热,就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在比赛中获得了胜利。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论孩子犯的是什么错,大人运用不同的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正如北风和南风一样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就会大相径庭。一位老师的一次教育学生的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分管政教工作的马校长冲着刚走进校门的乔老师喊道:“乔老师,今天你们班有个孩子在操场上乱扔纸屑,被校长抓住了。”本来心情不错的乔老师被这声喊叫弄得心情糟透了,辛苦一个星期的流动红旗又泡汤了。乔老师此时觉得带一年级可真是太不容易了!小家伙们也太不听话了,天天讲,天天念,他们依然如故。

于是,乔老师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整整这些小学生!她快步走进教室,阴沉着脸,还没开腔,学生们可能感觉出事了,刚才还唧唧喳喳地嬉闹不停,看见老师立刻小心翼翼地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乔老师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今天是谁在操场上丢纸了?”虽然没发火,但她的语气还是让孩子们一个个吓红了小脸,都小声地说“不是我!”看着他们惊恐的脸庞,乔老师还是难消心底的怒气,“到底是谁为我们的班级抹黑了?同学们努力了一个星期就因为你丢了纸屑,红旗就流走了!到底是谁?乱丢乱扔本来就不对了,再加上不诚实,就更不能原谅了!”犯错了还不承认,乔老师的语气无形中又平添了几分威严,声音也不知提高了多少分贝。孩子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仍然没有一个承认自己是扔纸的人。乔老师也一时没有了主意,并怀疑校长是否弄错了。

下午,班会课的时候,马校长来到一年级的教室,专门就早晨的事问乔老师结果,乔老师便对他说:“马校长,你肯定弄错了!我查了半天也没有人承认。”马校长说:“让我来问问。”只见马校长和颜悦色地走到孩子们中间说:“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在操场上丢了纸,抓到他的不是我,但是我知道他就在你们中间。小孩子犯错误没有关系,只要能勇敢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如果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我就不扣你们班的分,你们班仍然能得到流动红旗。”马校长的话说完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好像不相信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惩罚。没多久,一个低低的声音突然从教室的角落里飘来:“是我……”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终于站起来承认了。此时,马校长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小男子汉!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再乱丢乱扔了。”

以后,这个小男孩果然不再乱丢了,而且还经常弯腰拾起地上的垃圾,对别人的不正确行为也会进行监督。

严厉的话语差点就让一个孩子走上了不诚实的道路,而温和的话语和鼓励则让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做一个好孩子。同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往往摆出一副北风怒吼的样子,训斥、责备、嘲讽,结果有的孩子害怕了,畏缩不前;有的孩子或明或暗地表示抗议,使相互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先避开问题的实质,通过平和融洽的对话,了解事实情况,让温和的南风徐徐地吹掉孩子心中自我防护的“堤坝”,然后进行巧妙地点拨,那么孩子自然会向你敞开心扉,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育。

同类推荐
  •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孩子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则是设计师,是画师。孩子能否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和采用怎样的行为模式与教育方式。但很遗憾的是,有权威调查证明:70%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教育不当的问题,100%的父母曾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很多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充当着孩子成长中的阻碍者。
  • 我们配做父母吗?

    我们配做父母吗?

    作者通过讲述其在海外的人文觉醒经历,并与其在中国的成长记忆相比,现身说法,揭示出人文营养不良不仅恶化了至少同龄一代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做父母的资格。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出了有切肤之痛的警示期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培养一上一代的情商上有所启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惨案,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这都与父母的失职有关。这意味着,做父母是有资格问题的,只要你是家长就必须思考所提及的问题。
  • 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家庭对孩子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优秀甚至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结果事与愿违。有句话说的很好“每个有问题的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的父母”的确是这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孩子,甚至是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现代提倡“学习型父母”“做孩子一生的好榜样”等等,而如何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呢?我认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就象戏中的主角与配角一样,在什么情况下,父母是主角,孩子是配角,而又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但总体来说,父母一直是主角,在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该如何去发现孩子的优秀呢?
  • 做最好的家长:怎么教孩子愿意听,教什么孩子才优秀

    做最好的家长:怎么教孩子愿意听,教什么孩子才优秀

    以爱之名,往往让家长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可是您是否意识到,这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在爱自己?最好的家长,不会强求,不会过度干预孩子,也不会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们知道怎么教孩子愿意听,教什么孩子才优秀。本书作者——著名情商专家谭一平老师,带着他丰富的一线亲子辅导经验,和您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请跟随谭老师一起,用最好的方法爱孩子。
  • 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本书从现代家庭素质教育的角度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教模式。以50个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矛盾,针对家长教育孩子时极易出现的50个盲点和误区,给予指向性的牵引。本书奉行感化教育的理念,而且否定了家长的强制教育准则,在无形的趣味中鼓励孩子,让孩子勇敢的去实现自我。因此,优秀的家长要在孩子面对更多的风浪之前,为他们注射心灵的预防针,要让孩子明白:实践比空想更具魅力,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首先就是要懂得适应环境,更要懂得自我突破。”
热门推荐
  • 校花的贴身炮手

    校花的贴身炮手

    要问他的绝学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打火包!因为他是个炮手,一套黄龙炮出神入化,所向披靡。他是一个保镖,保护的对象是校花,可是,这个校花太奇葩......
  • 窈窕剩女

    窈窕剩女

    她不是没有桃花,只是桃花光在她头上结包儿就不开花。看着身边的好友被男人领着跨入自己的幸福小窝,而她的那位却领着小蜜进了他们的家门。从此,尹莹从一幸福小女人一脚跌入了剩女的行列。因为剩女就活该围着男人团团转?开玩笑!既然身为剩女就要有剩女的自觉。不要看到帅锅就失了分寸,一次搭讪就乱了方正。剩女是追寻着真爱之神的圣女。面对一堆如花的大男人,要流口水也得等到回家,就算Ex回来了,也要优雅地甩甩手,一笑泯恩仇。抱着女生的细腻,怀着女人的优雅,记住,咱是窈窕剩女!
  • 买了房子,卖了婚姻:假离婚

    买了房子,卖了婚姻:假离婚

    讲述了异地分居的小两口蔡雅健、曹靖明因为追购房大潮,要在广平市购买第二套住房,然而由于购房令的颁布,二人不得不“假离婚”以实现买房的愿望。但他们复婚的过程却一波三折,上演了一出出闹剧与悲喜剧。
  • 咸鱼拯救世界

    咸鱼拯救世界

    人生的最后一刻,往事如走马灯般呈现在谢贤余的眼前。今生,前世,前世的前世……整整七世,谢贤余有六世都是以鱼的身份度过的,不仅如此,他还每一世都是被晒干致死。好不容易做一回人,结果也只是人中咸鱼,想要翻身,却不料最后也是一个人渴死在沙漠之中。“下辈子,千万不要再让我做一只咸鱼了!”说出这最后一句话,谢贤余卒……与此同时,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新世界里,一个普通渔民的家中,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此生,不再做咸鱼,而是……捕鱼的?出生依旧平凡,而他的心却已不甘平凡了。
  • 贴身异能保镖之影神

    贴身异能保镖之影神

    赵影枫,炎黄异能榜排行第三,华夏国官方异能组织领导人,五虎将之首,因厌倦当前生活,向上面请辞,而最后一个任务,竟是保护贵族千金……原来小小都市竟也隐藏着瑰丽的异能世界,你准备好和我进去一探究竟了么?
  • 东辰

    东辰

    一个普通的少年,追寻着强者的脚步,在武道的世界里不断超越自我,为了亲情、为了爱情,可以抛头颅少热血,为了心中仅存的责任,守护着他所关爱的一切,在一个神幻巫术、佛法、道法、武道相结合的世界中,看主角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出自己的道路,传说中的姜子牙、哪吒、菩提,荡魔大帝....都会在《东辰》里展现他们的风采.....天外神界、天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东辰》将会逐一带大家“零”距离接触.....
  • 血祭仙途

    血祭仙途

    无数年前,一群强者逆天而行,欲以己之力违逆天道,上天震怒。降下天罚,无数年后,其中一人醒来,却被禁制所迫,险些魂飞魄散,无奈之下附身于一凡尘婴儿,苟延残喘,十年之后,机缘巧合之下,当年的婴儿踏入修仙之途,体内强者之魂渐渐苏醒,却发现早已沧海桑田,正邪对立,暗流汹涌,又该何去何从,仙途渺茫,何处又是尽头?唯有以汝等之血,祭吾之仙途。
  • 查理九世之彼岸轮回记忆

    查理九世之彼岸轮回记忆

    神秘信封,竟然是通往死亡之路的开始!友谊会破碎吗?曾经美好的记忆会消失吗?如果你想知道答案,那就和我一起,去寻找秘密的真相吧!(黑化文)
  • 世界经典智破奇案故事

    世界经典智破奇案故事

    侦破故事不论是民间流传还是真有其事,都代表人们不平则鸣的心声。在侦破故事中,忠诚与奸诈、勇敢与怯弱、正义与邪恶、公理与私刑、智慧与愚昧、文明与落后、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烈的矛盾经过冲突、斗争、较量,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们不得不对邪恶产生深深地憎恨,对正义产生不懈地追求。
  • 上古神棺

    上古神棺

    出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与一群怪物村民生活了十几年的小怪物勿入一口古神墓,在机缘巧合之下竟是勿开了神的棺材,从此背上棺材板,带着神灵,开始了封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