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7600000027

第27章 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责(井婷婷)(3)

其实上面的那个年轻人的例子,在很多父母的身上也曾出现过: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是越来越养了,面对自己叛逆的孩子的时候,说教似乎根本没有用处,甚至孩子还会跟你唱对台戏,让你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或者是为了维护当家长的尊严,或者说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于是,部分家长会怒不可遏,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出现行为偏激的举动。这样做的后果是,首先是家长的威信没有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好树立起来,其次也很容易让孩子因此而产生对立的情绪,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家长,首先明白的不是控制好孩子的情绪,而是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当自己的孩子出现某些问题的时候,不要轻易动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家庭教育才能顺利的进行。

改变习以为常的唠叨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父母喜欢对孩子进行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这种把嘴巴紧紧“叮”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孩子们普遍觉得很反感,将其称之为“唠叨”。

小良家的早晨永远是这样的景象:

妈妈大清早地起来,一边收拾房间,一边为小良准备早餐。六点半,牛奶、鸡蛋、面包准时端上桌,妈妈就开始一遍一遍地叫小良起床。妈妈一直叫了无数次,一直到快七点了,小良才懒洋洋地起来。随便洗洗刷刷之后,小良就坐到饭桌前开始最快的速度解决这顿早餐。这时,妈妈在为小良叠被子,收拾凌乱的衣服以及物品,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看看你,老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让人跟在你屁股后面收拾。每天都这么晚,早饭都凉了吧?不知道吃凉饭对身体不好啊,还老是狼吞虎咽的,胃坏了怎么办呢,天天跟你说也没用。要是你能早点起来,现在就不这么赶了,也不会老是迟到挨批评了……”

小良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他只顾把早餐吃完,然后用手背抹抹嘴,抓起妈妈早已帮他弄好的书包,转身就往外走。妈妈还追在小良的身后喊着:“着什么急呀,就吃这么几口呀,剩下这么多,一上午的课呢,饿了怎么办。哎,这孩子,上学的东西都带齐了吗,别又落点儿什么,怎么什么都得让人提醒啊……”

这是就是父母,尤其是中国式的父母最爱做的事情——唠叨。

心理学研究证明:反反复复总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说明明耳朵在听,但是根就听不到心里去。一般情况下,父母的重复性唠叨只会让孩子变得心烦,同时也对父母的唠叨产生一种依赖感,当父母不唠叨的时候,孩子的事情就做不好;但是父母的批评性唠叨又会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变得缺乏自信心,因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随意性唠叨则容易让孩子养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习惯,孩子对需要记住的重要事情也惯性的当成耳旁风,这样都是很不好的。那么,父母怎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父母不要信口开河:父母要克服唠叨的习惯,平时在对孩子讲话的时候要经过一番理智过滤然后再开口讲,不能信口开河,这样最容易陷入唠叨的境地。

给孩子选择一定的自主权:父母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或是总帮助自己的孩子作决定。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应该什么事情都给孩子下达硬性指令,然后靠不停地唠叨来督促孩子,那样的效果反而并不好。给孩子自主权,能给孩子一个喘息的机会,不会惹孩子反感,反而多半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家长不要事事叮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要求时,语言要尽量用简洁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把具体的事情交代清楚,让孩子真正明白父母所要表达的意思,当然也要允许孩子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会高很多。

必要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对于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处理好的事情,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来解决,并他们自己承担后果。有些时候,当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一些事情的后果之后,她们才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了。

家长应该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期望:由于还不完全成熟,父母需要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为了让孩子达到这个目标,便总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有些父母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翻来覆去地只讲孩子的缺点,但是不提进步。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孩子就会慢慢的产生逆反心理,还有可能变得不自信,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唠叨是一种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而家长们大多都在不知不觉当中实施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对这种教育方式普遍会持一种反感的态度,因此,对于家长来说,改掉唠叨的毛病,才能更加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赏识教育不等于无条件的夸赞

“宝贝真聪明,这么难的题都会,看来你以后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牛顿啊……”一个孩子自己做完家庭作业后,其妈妈这样夸赞道。

“手真够巧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画。”当佳佳用蜡笔在地板上乱画一气的时候,她的妈妈这样说。

“恩,真厉害,没有我们的帮忙你都能完成,我的女儿好聪明了……”当八岁的雪儿自己洗了自己的手绢之后,她的妈妈说到。

……

近几年来,“赏识教育”在神州大地大行其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说法众所周知,当然很多家长对此也深信不疑,他们在平日的生活里就对自己的孩子实行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这样做的结果是,现在的孩子们每天都被“你真棒”“你真厉害”之类的赞美声重重包围着,家长们硬生生地给自己的孩子造出一个海市蜃楼,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就像父母说的那样优秀。有些孩子甚至在周围这些无条件的夸赞中丧失了自己最起码的感知以及认知能力,因此妄自尊大的心理变得急剧膨胀,大有一副“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架势。在这些孩子的眼里,老师根本算不了什么,同学更不在话下,就连伟人也不过如此。于是,一大批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们交流、更不愿意与家人说话的孩子出现了,而这些总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自我封闭的孩子们,无疑是滥用“赏识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代表。

其实,喜欢听好话,被夸奖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类的共性。对于大人来说,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更可况是智力尚未成熟的孩子们。作为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希望获得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喜欢听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的的赞扬,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长们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孩子这种心理需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赏识教育,努力发现孩子的兴奋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孩子勤奋好学,努力,这向来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但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赏识并不等于表扬,“蹲下身来跟学生讲话”强调的是家长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自己的孩子进行对话,从理解的角度去尊重孩子,从而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学习的氛围。但是如果进行无节制的表扬的话,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因此正确的采用表扬了批评的比例,不要盲目的跟随大潮,淡出的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这样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做为家长,适度的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当然批评亦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让孩子处于难堪一个的境地,进而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古人尚能“闻过则喜”,加之今天的孩子其实完全能够接受一些善意的批评,这些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明白一些事理,并且能够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其实每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需求,她们会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平衡。因此,家长们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一点批评,可以让孩子们刻骨铭心。任何父母和老师都不能刻意的剥夺孩子承担错误的机会,孩子犯错误时,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期。而过度的“赏识”恰恰会剥夺孩子的这种权利。

其实,现在的孩子并不缺少赞赏,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所谓“家长眼里出神童”,但为什么小的时候的“好孩子”长大以后却未必个个优秀呢?答案就在于过于赞扬孩子的优点,使家长的赏识变得一点价值都没有。因此,二者只有正确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家长们用鼓励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们应该在提倡表扬、奖励和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批评和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两者合理分配,才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雨水太多的话,庄稼就会被淹死;阳光过强的话,植物就会变焉。而教育孩子既需要“精彩极了”的鼓励,同时也需要“糟糕透了”的批评。一位教育家说:赏识无错,但不批评肯定有错。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记住,赏识教育并不是无条件的夸赞,合理利用,才能事半功倍。

同类推荐
  • 新编孕产期营养百科

    新编孕产期营养百科

    从备孕开始贴心、细致地指导夫妻营养饮食的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备孕应该吃什么、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物质,为孕育优质宝宝提前做好营养储备。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到幸福与艰辛相伴的10个月孕育历程,以全新、科学的角度给准爸爸妈妈提供了每月的营养饮食要点、注意事项、饮食安排、营养食谱推荐等环节,使准爸爸妈妈轻松、合理地安排孕期饮食,从而达到优质孕育的目的。
  • 新编孕产妇保健百科

    新编孕产妇保健百科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孕前的充分准备,到孕期每一周准妈妈与胎宝宝的变化、营养“孕”味、日常护理、快乐胎教以及不适与疾病的应对,乃至分娩、坐月子、产后恢复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详细地诠释,以便指导准爸爸、准妈妈在各个时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各种不同的保健问题,从而轻松地度过孕期的每一个阶段,顺利地迎接小宝宝的到来!
  • 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小学5-6年级,是小学升初中最为关键的两年。但是,在这两年里,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孩子的心事多了,变得难管了。孩子为什么难管了?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得心事重重?在孩子12-13岁这个阶段,究竟暗含着什么样的成长秘密?
  •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培养最棒孩子的36种方法》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不打不骂,诚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会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会有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调节,在《不打不骂巧教妙养:培养最棒孩子的36种方法》中也提供了一些方法。
  •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人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信,多些鼓励,少些埋怨;要多些倾听,少些攀比;要多些身教,少些言传;要多些沟通,少些诋毁。每个孩子都是骄傲,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愿天下父母共同努力,满怀爱心、信心、耐心与智慧之心,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而优秀的孩子吧!
热门推荐
  • 圣武妖皇

    圣武妖皇

    主角龙宇,身具断脉体质,却得家族的神秘传承,修为突飞猛进。天降妖墓,主角融合妖之血,连续断脉,走上半妖进化之途,从此一飞冲天,成就无上武皇、妖皇的强者之路…………
  • 海盗王的管理哲学

    海盗王的管理哲学

    每一个成功的海盗王都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他们在厩对着一群极度自由化、素质低劣、好勇斗狠的海盗船成员却熊够打选出训练有素的海上势力,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为整个海盗团队谋取最大的利益。
  • 缘分与经历

    缘分与经历

    一个在普通的地方上小学和一个自认为能够永远在一起的女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导致这对恋人就此在不同的地方,再次相见的时候不知道是多久。
  • 办事干净利落艺术全书

    办事干净利落艺术全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原则就是办事的方圆,成事的规矩,行事的底线。一旦突破了这一底线,纵有多少技巧和方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亲情故事

    本套书全部精选中华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亲情故事》、《感恩故事》、《美德故事》、《爱心故事》、《心灵故事》、《修养故事》、《勤俭故事》、《习惯故事》、《处世故事》、《交际故事》、《读书故事》、《学习故事》、《成长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爱国故事》、《军事故事》、《英雄故事》、《智慧故事》、《谋略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我的葬礼(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我的葬礼(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我走过许多地方,开始和结束过许多故事。现在我死了,那些故事里的人都来参加了我的葬礼。活人们满腹心事,要向一个死人坦城告白。不要走开,丧钟为你鸣。女人一恋爱,智商为零。28个蠢女人,蠢得各有千秋
  •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高中毕业的刘紫涵在大学认识了陈磊磊,在他们即将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陈磊磊又移情别恋,和刘冰冰在一起,紫涵后来又遇到了司晋南,一个帅气的男生,本来以为自己的爱情会就此绽放的,哪知道司晋南只是在欺骗她,被爱情一再伤害的她心里始终相信,自己会收获自己的爱情!
  • 超级智表

    超级智表

    林云被相恋了两年的女友抛弃,偶得外星超级智表,从此开始逆袭,获得校花认可,征服校花,征服世界,最后站在世界巅峰。
  • 嫡女谋后

    嫡女谋后

    裔长乐被亲生母亲和哥哥一晚毒药害死。只因传闻她是灾星!死后被弃后山荒坟,结果阴差阳错裔长乐的前世女侯骊姬记忆苏醒,助她一臂之力,她得以重生。这一次,她带着偶然闪现的惊人预知力,定要让那些人千百倍偿还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