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7400000033

第33章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爱(5)

因为一般来讲,包办型溺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尊重父母,尊重别人,也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是丧失了自我。但放纵型溺爱会培养出“他人的地狱”和“社会的敌人”,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他们不尊重父母,轻视别人,也无视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想肆意而为。

可以这样说,在包办型溺爱中,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复制品;而在放纵型溺爱中,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们是孩子的手和脚,心甘情愿地接受孩子的指挥。在放纵型溺爱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却要唯命是从。

这是一种颠倒的爱,是一种最懒惰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爱。

家里是“小霸王”,校园里是“小恶魔”

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成为“他人的地狱”,这一点早在上幼儿园时期就已开始体现。

一位妈妈写信说,她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总被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欺负。“那个小女孩特别爱指挥人,她命令我女儿和她一起玩,我女儿不同意,她生气了就过来打我女儿。”这位妈妈焦急地问道,“我该怎么办?她不光打我女儿,也经常打其他孩子,幼儿园的老师怎么教育都不行。”

“基本可以断言,这样的孩子,在家里肯定是小霸王,他们指挥父母指挥惯了,到了幼儿园自然会指挥其他孩子。”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袁荣亲分析说,“因为父母放纵型的溺爱,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让其他人围绕着自己转。”

一些家长可能乐于看到孩子喜欢指挥别人,他们会认为这是孩子天生的领导才能。但是,这种早早就惯出来的“领导才能”因为缺乏对别人的理解,不仅会成为“别人的地狱”,也会成为自己的地狱。

11岁的男孩阿辉,因为总在学校惹麻烦,被父母送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中,袁荣亲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以前是下乡知青,吃过很多苦。有了阿辉后,他们发誓不让儿子重复自己的苦难,不管儿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都尽力满足,结果阿辉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譬如,吃饭时,如果他喜欢一个菜,就会把菜霸住,不让父母吃,除非等他吃够了或吃厌了,父母才能动筷子。看电视,他要看哪个台,父母不能和他争,哪怕他去卫生间时父母临时转一下台,他都会暴跳如雷。出门时,他累了,爸爸得把他背起来,阿辉大了后,爸爸不想再这样做了,但妈妈会立即站在孩子这一边,对他说“你就背他一下吧”。

最典型的是,阿辉喜欢蜡笔小新,他家里有上百个蜡笔小新的公仔,并且有一个同样的造型阿辉一口气买了30多个。

爸爸问他:“你不都有了吗?还买它做什么?”

阿辉气鼓鼓地说:“你管我呢,我就是想要。”

上幼儿园时,阿辉和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女孩一样,爱指挥同学,虽然幼儿园老师提醒他父母要改变一下教育儿子的方式,然而他们总是无动于衷,觉得这不是问题。但上了小学后,阿辉遇到了麻烦——他的学习成绩总是班里倒数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阿辉习惯了别人替他解决问题,但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怎么努力都不能替他掌握知识。不仅如此,因为学习成绩糟糕,老师和同学都不再关注他,为了重新成为大家的关注中心,阿辉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恶劣行为,譬如在课堂上骚扰其他同学,给同学和老师起绰号,故意找老师麻烦……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取别人的关注。

“凡事占上风,太想成为关注点,这是很多问题孩子制造麻烦的原因。”袁荣亲说,“他们多数人难以取得好成绩而又极力想成为大家的关注点,就只好去制造麻烦。”

放纵型溺爱的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敌人

放纵型溺爱发展到最后,还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17岁的高二男生阿升与爸爸的关系已水火不容,因为和爸爸吵了一架,阿升威胁妈妈说:“你要你老公,还是要我。要他,我就离开这个家。要我,你就得和这个家伙离婚。”

阿升的爸爸是大学教师,妈妈是大公司里的会计,他们两人经别人介绍恋爱结婚,感情一直较平淡。等有了阿升后,妈妈就把全部感情投入到儿子身上,忽略了丈夫。

譬如,在吃饭时,妈妈会纵容阿升在饭桌上跳舞,就算儿子把饭菜踩翻了她也只是很开心地笑。吃鱼和鸡的时候,她会把骨头先剔掉,在阿升小时候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她对袁荣亲说,她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儿子的时间,防止他上学迟到。午餐是从家里带去的盒饭,妈妈也会先把盒饭里的鸡蛋壳剥掉。有一次她忘了剥鸡蛋壳,阿升居然饿着肚子回来了,把没剥壳的鸡蛋原封不动地带了回来。

从出生到初中毕业,阿升一直和妈妈睡一张床。上高一时,妈妈因工作调动去外地上班,结果阿升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他给妈妈打电话,威胁说妈妈不回来,他就自杀。妈妈回来后,他又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因为在妈妈出差期间,阿升让爸爸做他喜欢吃的饭,爸爸以工作忙拒绝了,给他钱让他自己去外面吃。结果惹得阿升大发脾气,妈妈回来后,他就发出了让妈妈和爸爸离婚的威胁。

“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袁荣亲说,“如果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会发现,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

并且,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放纵型溺爱带来的3个常见的恶果:

(1)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在一起,他们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要求,让亲人关注自己,但他却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2)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3)任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不懂得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放纵型溺爱对孩子的伤害更严重,父母们,请收起你们的溺爱吧!

警惕加剧溺爱的因素

作者:佚名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伟玲说,至少有3个原因促发了溺爱在中国的流行: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隔代抚养。

首先是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而且每个家庭一般都有多个兄弟姐妹,我们不仅分到的物质关爱很少,就算精神关爱也偏少。这样一来,我们的很多渴望都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没有被满足的渴望藏在我们心中,就成了我们“内在的小孩”的重要内容。现在,我们身为父母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丰盛的时期,于是我们“内在的小孩”的未被满足的愿望被充分唤起。并且,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偏多,于是父母两个人的“内在的小孩”被投射到一个孩子身上,这就很容易导致溺爱。现在的父母经常感叹:“我那个年代,什么都没得到过,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重复我那种生活。”

这句话里的孩子,不仅是真实的孩子,也是深埋在我们心中的那个“内在的小孩”。我们一股脑儿地、近乎失去理智地去溺爱孩子,其实是在通过孩子实现我们过去未曾实现的愿望。

其次是文化背景。荣伟玲说,我们的文化是:自爱有罪,应该爱别人。但是,人天性首先是自爱的,我们被教导不自爱,其实是违反了人性。在这种教导下,我们压抑了自爱,但被压抑的自爱的需要必须表达出来,而孩子无疑是最适合的表达对象。这样一来,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容易比那些尊重自爱文化的人失去分寸。

再次是隔代抚养。隔代抚养很容易导致溺爱,不少家长表示,自己从小在父母的严厉教育下长大,却从没有见过他们动过孙辈一个手指头。现在,隔代抚养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抚养方式。上海做的一项调查显示,隔代抚养在上海家庭中所占比率为16。7%,而“中国母亲网”做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仅有31%的父母“既不认可隔代教育,又自己带孩子”,57%的父母“不认可隔代教育,但因为忙碌所以只能让老人带孩子”,12%的父母“既认可隔代教育,又让老人带孩子”。

隔代抚养为什么容易导致溺爱呢?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心理原因。

1。责任感的缺位

荣伟玲认为,责任感的缺位是导致隔代溺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做父母的就算想宠爱孩子,也懂得应有所收敛,否则会惯坏他,而且我们得为此负责。但是,如果我们做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么在宠爱孙辈时就少了这一层顾虑,“从这个角度讲,祖父辈的溺爱孙子孙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案例:一位母亲为帮助儿子改掉马虎的习惯,要求他每天把家庭作业记下来,回家做完后再仔细检查一遍。可孩子嫌烦,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瞒着儿媳妇去学校抄题目,再悄悄帮孙子改正错题。孩子省心了,可毛病未改,到了期中考试时数学刚及格,结果母亲发火、奶奶垂泪,家里乱成一团。

2。对死亡的恐惧

在隔代抚养中,祖父辈特别怕孙子辈出什么安全问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孩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一旦照顾中出现安全问题,他们会觉得对不住儿女。

第二,很多老人无法面对自己心中的死亡恐惧,于是将这种恐惧投射到孙辈身上,也特别担心他们出问题。

虽然父母也会有这种担心,但老人的担心经常会显得缺乏理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死亡恐惧。

案例:7岁的郁儿特别怕黑,一般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早就一个人睡了,但她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害怕,就会哭。郁儿的妈妈想培养女儿的独立习惯,坚持让女儿一个人睡,但她婆婆经不住孙女的恳求,只要郁儿一提出要求就去陪孙女睡。

郁儿的妈妈写信来说,她觉得自己无法调节这种事情,而她丈夫也不愿意责备自己的母亲,所以这种事情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显然,郁儿的妈妈和爸爸都在逃避自己的责任,他们觉得作为晚辈不能责备母亲,所以希望我能给他们提供灵丹妙药,从而既不和老人对峙,又可以达到让女儿一个人睡的目的。但这样的灵丹妙药是不存在的,他们如果想让女儿独立,就只有去和老人对峙,当然要讲究一下对峙的方法。

至于郁儿和奶奶,在我看来,其实不是奶奶在满足孙女的需要,而是孙女在满足奶奶的需要。小孩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大人的心理需要,并认为自己可以解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很自恋,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应该为大人的难过负责,并会牺牲自己以解决大人的心理需要。

那么,郁儿奶奶的心理需要是什么呢?很可能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她对死亡的恐惧投射到孙女的身上,而孙女以“怕黑”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老人就有了和孙女黏在一起的理由。所以说,孙女和奶奶一起睡,满足的不是孙女的成长需要,而是奶奶要逃避死亡恐惧的需要。

3。争宠

在以前的家庭中,因为孩子多,一般是孩子要竞争长辈的爱。但现在,这种情况颠倒了过来,最新一代的孩子生活在“4+2+1”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6个人的爱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并且,为了让孩子更在乎自己的爱,这6个人不免会出现竞争的格局,大家都争着向孩子表达爱,甚至唯恐被其他人压过。父母要负责任,所以会控制自己的争宠心理,但老人就容易失去控制。

“这是一种‘争宠’。”袁荣亲说,“并且,争宠的目的是让孩子高兴,而不是让孩子成长。”

案例:6岁的嘉嘉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每当妈妈对她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时,外公外婆总免不了在旁边插上一些话,譬如“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小时候我都没这样对待过你”,“孙女乖,待会儿我给你买好吃的,气死你妈妈”。不仅如此,爷爷奶奶打电话时,总是先问孙女,爸爸有没有难为她,有的话,跟他们说,他们会给乖孙女出气。

4。“内在的小孩”的投射

人老了,自己也会变成小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说了算的地方越来越少,结果他们容易变得和孩子一样固执和任性,总需要儿女们的安抚和说服。但同时,他们一样会觉得自爱有罪,无法坦然地面对自己“内在的小孩”的需要,于是将它投射到真正的小孩——孙辈身上,从而进行无限度的溺爱,一切以孩子的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孩子的过错,这其实也是他们内心中渴望的原则。

案例:退休的张婆婆与丈夫对唯一的外孙疼爱有加,6岁的孩子在家里是绝对的“小霸王”,外孙的拳打脚踢、破口大骂,向来被他们笑纳为“享受”。外孙上学前班了,从家里到学校只有区区300米的路,老人心疼孩子,却要用“摩的”接送。

5。补偿心理

在教育儿女的时候,老人曾经苛刻过,因为要负教育的责任。在苛刻的教育中,老人可能埋下了一些内疚心,于是当有了孙辈后,对其特别溺爱,其实内心深处是想借此补偿一下儿女,毕竟孙辈是儿女生命的延续。

同类推荐
  •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俗话说:富家子弟多骄,女家子弟多傲。在生活上,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给男孩子太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太好的成长环境。要让他吃点苦,受点委屈,体会艰辛,这样长大了他才懂得坚韧,学会坚强。明白责任,自立自强。 “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要充分关心和引导。使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已追求的东西,从而能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即便是在清贫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培养出卓然的气质。”
  •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商业发达,物质丰富。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孩子们从小就有很多向往,他们想拥有钢琴,想拥有画板,想报特长班,想出去旅游……然而,生活是很实际的。这些向往的实现都离不开钱。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想尽办法,甚至省吃俭用满足孩子的愿望。那么,等孩子大了呢?他能靠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欲望吗?给孩子金钱,不如培养孩子赚钱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孩子的金钱思维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赚钱技能,而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学习能力、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和理财能力等等。本书揭示了华尔街精英的成功秘诀,帮父母共同打造高财商、了不起的孩子。
  •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孩子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则是设计师,是画师。孩子能否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和采用怎样的行为模式与教育方式。但很遗憾的是,有权威调查证明:70%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教育不当的问题,100%的父母曾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很多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充当着孩子成长中的阻碍者。
  •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有些孩子在课堂上从来不主动发言,甚至老师点名的时候会内心慌张,说话语无伦次。这些孩子日常生活中也是只愿意成为“听众”,而不愿意成为“说者”。这种不善于表达、不懂得说话的孩子,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因此,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口才,在孩提时代家长最应该值得关注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理论加生动的事例的方式为各位家长详细描述了如何提高孩子的口才,如何在生活中让孩子熟练运用口才的能力和技巧,让孩子从先就系统地培养和锻炼出一幅好口才!
  •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培养最棒孩子的36种方法》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不打不骂,诚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会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会有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调节,在《不打不骂巧教妙养:培养最棒孩子的36种方法》中也提供了一些方法。
热门推荐
  • 坐禅三昧法门经

    坐禅三昧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者志

    灵者志

    这是一个活跃着各族灵类,充满无穷能量的灵界。世间能量互生互克,善于驾驭能量的灵类通过各种途径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修炼为超能。能量塑造了灵体,超能炼就了灵者!看似平静的千世纪,善与恶,正与邪的战争正在进行,从未停止!邪恶的恶灵,窃天地,掠善灵之能量,吞噬灵界,灵神共愤!一批灵者历练修能,所向披靡,不断崛起!试看一只柔弱的精灵,如何历练修能,开启超强圣灵模式,携侣纵横,演绎出一段动人的惊世奇缘与不老的救世神话,成为御世灵者!—————白马御风,以我超能,驱邪除恶!纵横海陆空,代为灵者言!————————【书友交流群:317783011】
  • 盛世妖娆:王爷太霸道

    盛世妖娆:王爷太霸道

    脑洞漫画家和冷酷雇佣兵无缝隙交接,本想安宁过点小日子,怎料经历生死后又得来重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全灵力,炼药,驯兽一应俱全,还有个自动恢复体质。虽然获得这些的路上充满艰辛,但还有个霸道王爷暖床,又会发生怎样的离奇曲折呢?
  • 重生之天空

    重生之天空

    虚拟游戏真的只是虚拟么,为何我将我的魂与之绑在了一起......就算绑在了一起,我也是主宰者,我主宰这世界,主宰我的魂,用我主宰的一切来守护我在乎的人!!
  • 重生千金降临

    重生千金降临

    新婚之日,本是黎氏企业千金的黎玥得知了父亲自杀的真相以及未婚夫的阴谋;重生之后,拥有着双重记忆的她一边忍受着巨大的痛楚一边又要让那个男人死心塌地地爱上自己。她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她想靠自己的力量不让悲剧再次上演,可是事实真是如此么?她真的可以做到么?
  • 阴阳先生之捉鬼高手

    阴阳先生之捉鬼高手

    三柱擎天香,两刀送纸钱。无魂无鬼路,一道红尘烟。请鬼送神路难开,道烟自有他处燃。
  • 焚聖

    焚聖

    唐羽你咸鱼翻不了身了只配做个乞丐哈哈面对着讽刺嘲笑和满身伤痕握着怒火的唐羽呵呵我定焚圣灼魔踏碎虚空从一个乞丐到纵横位面真的会实现么
  • 小丑与骷髅小姐

    小丑与骷髅小姐

    中世纪的魔界,鸦巢控制大陆,异能者们几乎都被掌握在铁狱庭里。她是高傲的首席行刑官,身为女性在权力漩涡中几乎孤立无援,却不得不隐瞒伪装起自己可以看到过去的异能。死神镰刀斩戮无情,她以为这就会是她的一生。直到有一天,长老让她用异能洞悉嫌疑犯的过去,于是那个黑夜中的小丑出现在她的生命里。简直像神灯里的精灵,他给她华服,给她盛宴,给她万众的瞩目,而索取的代价,又是什么?她去人间历练,与男友的感情开始出问题,难道这就是要她红杏的节奏?而出墙的对象,难道是……
  • 我们之间没有爱的资格

    我们之间没有爱的资格

    我叫莫兰,今年17岁,还在上高中。一次熟睡,居然发现旁边多了个穿着龙袍的,长相酷帅的男子。天呐,桃花运来啦!“兰兰,你不是第一次啊?”他站在旁边问。我有些心虚的回答:“谁讲的?”“父皇啊,父皇说女人的第一次有血。”我有点无奈的撒了谎,说:“不要相信我爸的,我爸是个男的,女人的身体还只有女人自己懂啊!而我只是因为小时候剧烈运动过头了,导致处女膜破——裂。”“兰儿,你是不是从来没有爱过我?”他站在时空洞前面,苦笑着看着我旁边的男人。“是!”我闭上眼睛努力说出这个字。突然他的身影一点一点淡去,微笑着。我,再也看不见他的笑了。“叶峻风呐!快点来照全家福啦!”我对叶峻风喊到,叶峻风抱着叶凌杰走来。
  • 人性与人生

    人性与人生

    这是一本向世人提供人生智慧,启发人从解读人性、顺应人性入手,精于做人、应世、处世,以谋取一己之私利的书籍。读着读着,我不禁为本书视角的独特,观点的鲜明,论述的精辟所感动,萌生了想写点什么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