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聊房价的腔调
朋友聚会,聊起房价问题。
胡兆阳是个年轻的科长:“房价嘛,总是要回落的。这个问题,我关注很久了。首先,只涨不跌,不符合国际惯例嘛;其次,政府也很关心这个情况嘛,政府呢,只要下决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儿!”
王慧是个中学老师:“你这个讲法对不对呢?我觉得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因为逻辑上有漏洞。我告诉你,政府想控制房价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没一次成功的!我再告诉你,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规律压倒一切。我还要告诉你,中国的房价还远远没有涨到位呢!”
赵治文一直读书,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房价不断高涨的原因,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早就指出了资本的秘密: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在市场经济关系中,住房作为商品有其合理性,但是,住房作为既保障人权又体现政府公共责任的载体来说,就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商品;而且,邓小平说过,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因此,我认为:房价不会涨太久。”
这样的聊天当然是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提示
案例中胡兆阳所用就是“官腔”,王慧是“教师腔”,赵治文是“学者腔”。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进行语言腔调的适当转换,进而不能进行充分的沟通。
语言腔调总是要和特定的社会角色相匹配的,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使用某种腔调其实暗示了说话人痴迷于一种社会角色,在任何场合都试图充任单一的社会角色,没有掌握角色变换的技巧,这就非常惹人讨厌。到处打“官腔”的人潜意识中总是把自己当领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顺从;总是摆“教师腔”的人非常看重自己的权威,不断灌输自己的想法,时刻想教训别人;而长持“学者腔”的人总是摆出一副理论指导实践的态度,自以为深不可测……
生活中沉浸于某种社会角色、痴迷于某种腔调的人还有很多,如时时作小女儿状的“嗲腔”、动不动就慷慨激昂的“演说腔”、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文艺腔”、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的“明星腔”……还要请大家对号入座,注意避免。
三、社会团体的语言认同
1.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指一群具有相互影响的成员,他们遵循大致类似的行为标准、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例如大学里的社团、同一个小区的居民、俱乐部会员等。社会团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成员对团体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明确自己是该团队的成员。
社会团体会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是制造规范的功能。社会团体会建立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通过大家的贯彻执行而不断得到强化。一个参加某个团体的人,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如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价值观等)遵守团体的内部准则,以获得其他团体成员的认同,找到归属感。
其次是形成比较的基础。比较必须在共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同一个社会团体的成员具有大致相似的价值评判标准,这是成员之间相互比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个人的社会定位并追求进一步的发展目标。所以,一个演员只会和另一个演员比较,并通过比较评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个演员不可能去和一个秘书比较,除非她想改行做秘书(也就是加入新的社会团体)。
链接
初级团体与次级团体
社会团体分为初级团体与次级团体两类。
初级团体是一种相互联系密切甚至亲密无间的小型团体,团体成员间互动频繁,感情深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友谊关系。如大学里的室友团体、工作中的合作伙伴等,家庭成员也是初级团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次级团体是较为正式的事务性团体,团体成员彼此之间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彼此也没有太多了解,通常规模较大,成员之间的互动为期较短,常常是表面关系。次级团体往往存在于工作场合,如企业家联合会的成员、同属一个城市的速递员、钢铁工业的产业工人等。
2.社会方言
每一个社会团体都借助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交际方式甚至休闲方式和服饰风格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别开来。团体成员借助这些表现形式显示自己的成员身份,而希望加入某一社会团体的人也会刻意模仿目标团体的一举一动。在这些形成社会团体特定风格的特征中,语言特征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教育程度的不同社会团体,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心态、生活方式和职业习惯,必然会形成对语言使用的不同要求,从而产生一系列有特色的语音、语法或语汇表达法,这就形成了和全民语言略有不同的语言变体。这在社会语言学中称为社会方言。通俗地讲,社会方言就是不同社会团体所使用的各具特色的说话方式。
社会方言是社会团体的语言表征,熟练地使用社会方言意味着你是该团体的核心成员,要想加入某个社会团体,你也就必须学会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例如,你常访问互联网并习惯在网上获取生活信息,你就加入了网民这个团体;网民是在新技术条件下产生的一个很宽泛的社会团体,他们的交流甚至不依赖口头语言,但他们依然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力量强大的整体。
网民们在网上交流所使用的网络语言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它的特点是使用文字交流,但语法绝对口语化。大量使用缩略语,还经常使用一些有特定含义的词语,能简化的尽量简化。有人说,如果你习惯用超过三十个字表达意见,在网络上你肯定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
3.地域方言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地理阻隔以及文化背景、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全民语言的地域变体,这就是地域方言,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情是最好的人际润滑剂,而方言是乡情埋藏最深的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乡亲”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当然,这个社会团体的联系是非常松散的,只是依靠出生成长于同一地域而相互关联。但谁也不能否认,乡亲之间依然存在着宽泛的相互影响和基本一致的生活观念。日常生活中用方言交谈,能使两个远遁异乡的陌生人产生最亲密的感情,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但是,方言有时候也是粗鄙的标志,与之对应,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往往是良好教养的表现。另外,在公众场合使用方言,也会使不懂方言的人产生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所以,要学会在恰当的地方和时间使用方言。
案例 波士,你今天好靓仔哦!
上海姑娘琳琳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港资公司,工作轻松,待遇高福利好,引来许多同学羡慕的目光。可是工作一段时间后,琳琳的感觉却越来越差,总觉得自己在公司里像个局外人,无法和同事融洽交流、和睦相处,因而给自己的工作也带来了不少麻烦。
就说今天的事吧,琳琳就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早晨,经理穿了一套新西装来上班,引得大家一阵“起哄”。经理年轻有为,又长得英俊,很受同事们爱戴,今天穿了新西装更显得挺拔洒脱。香港职员阿强睁大双眼夸张地说:“波士,你今天好靓仔哦!要去相亲啊?”同事莎莎忙着研究西装的面料,用上海话不断夸奖:“老板,是手工的哇?侬穿起来老好看格。”同事小怡也在一边起哄:“老扎台型的,勿要太嗲噢!”
琳琳也觉得经理穿西装很潇洒,于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夸奖说:“经理,你今天真是风度翩翩啊!”不料大家听了这话,一下子就冷场了。经理冲琳琳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就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大家散了,琳琳隐隐听到有人嘟哝了一句:“马屁精!”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实在弄不明白大家都在夸经理,为什么唯独自己是“马屁精”?难道是因为自己“开国语”吗?琳琳的普通话很标准,很多人都认为她不去当播音员真是可惜了。再说经理也说过,为了有利于公司开拓全国的市场,希望员工尽量说普通话,自己说普通话有什么错呢?
提示
当时讨论的是老板的穿着打扮,属于日常交流。因此阿强说广东话,莎莎和小怡说上海话,都选择了轻松的地域方言,是一种合宜的选择。而琳琳却一本正经地“开国语”,还用了“风度翩翩”这样文艺色彩很浓的词语,给人刻意恭维的感觉,这就怪不了别人说她是“马屁精”了。
四、治疗社交恐惧症
1.症状
观察一下你自己和你周围的人群,是不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在和自己熟悉的人交谈时很轻松自然,虽说不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也能做到口齿伶俐、侃侃而谈;但他们一旦到了公众场合和陌生人交谈,马上就变得不会说话了,经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如果对方还是年轻异性的话,那么问题就更严重了,话还没有出口,脸已经红到脖子根,人缩成一团,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看作是轻微的社交恐惧症,却往往不被人重视,用“为人老实”“不善交际”等词语所掩饰。在现代社会里,人际变动很大,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在工作时,我们要面对新同事、新客户;在进修时,我们要遇到新同学、新老师;在娱乐时,我们要结交新朋友、新玩伴……在这种种场合下,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和陌生人交谈,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测试
你是否有社交恐惧症?
请回答以下问题进行自查:
1.明明更费力也更费钱,但你还是情愿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吗?
2.发电子邮件和打电话相比,你更愿意写而不是说吗?
3.迷路后你情愿查地图也不愿意问别人吗?
4.有了疑问,你更愿意上网查,而不是问肯定知道答案的同事或同学吗?
5.你更愿意网上购物而不是到商场选购吗?
6.像面试这样比较重要的交谈前,你会不会频繁上厕所?
7.和陌生人说话会使你浑身不自在吗?
8.你经常因为不会说话而遭人误解吗?
以上问题若有6个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2.治疗技巧
造成和陌生人交际困难的原因往往有心理恐惧和语言生涩两方面,只要“对症下药”,就能克服社交恐惧。
克服心理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调整注意力,不要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过程,而是把心思集中在交际目的和交际内容上。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个老先生的胡子很长,平时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可是有一天一个调皮的小家伙问他:“老爷爷,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放在被子外?”这下,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先生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胡子来,结果怎么放都觉得不合适,连觉也睡不成了。这个笑话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心理学原理:有很多事情,我们不必去刻意关注,只要照你平时那样去做就很好了。假如刻意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再举一个例子,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手的用力大小、腰的弯曲角度、脚的蹬踏节奏,那么再好的车技也会摔跤。因为人的注意力能量是有限的,细节问题会得到人体的自动化处理,不需要大脑去逐一考虑,大脑要对路况、车速等更宏观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而且这种判断往往是自动进行的。和陌生人讲话,其原理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关心的是说话的内容,而语速、用词、停顿、语调等方面都不需要太多讲究,只要照平时那样自然地去说就行了。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怎样才算说话自然随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从正面去定义解释。因此不刻意伪饰、不刻意模仿,保持常态,这就是我们和陌生人交谈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我们不能像邯郸学步一样,为了学会高雅的步伐而忘记了正常的步行,结果只会在地上爬了。
克服交际障碍的语言技巧主要包括:
(1)调整自己的呼吸状况
说话每时每刻都要利用肺部呼出的气流,一旦由于紧张而引起呼吸紊乱,就会使说出来的话颤颤巍巍,或者轻重不均匀,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所以如果你觉得紧张,可以在说话前有规律地深呼吸几次,调整一下心情,等呼吸稳定以后再开口说话,声音就不会发颤了。同时深呼吸也可以帮助摄入足够的氧气,使我们头脑清醒,保持敏捷的思维。
(2)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
假如采取一种紧张戒备的姿势进行交际,不仅会使自己越来越紧张,而且会让对方也紧张起来,最终导致话不投机。舒服的姿势因人而异,但导致紧张的姿势却有几种典型的,一定要注意避免。
先说腿部姿势:两条腿交叉叠在一起,抖个不停,有时候是表示得意,但更多时候是表示紧张,说话时腿的抖动会传递到头部让声音发颤,同时你动个不停也会令对方感到烦躁不安;两只脚踝交叉别在一起也显示了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据观察,在法庭审案前,几乎所有涉案人员都是这种坐姿,如果你不希望和陌生人的关系是原告审被告的话,就要注意避免这种姿势。
再说手部动作:两臂交错,抱在胸前,会让人觉得你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两手十指交叉,紧紧握住,或双手紧抓座椅扶手,都会让你肌肉僵硬、张口结舌。
说话时眼光也很有讲究,不要死盯着对方看,这会让对方觉得不自在;也不要不看对方,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很冷漠;最好是讲话的时候凝视对方几秒钟,移开,再凝视对方几秒钟再移开,这样比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