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我所爱的人”,不分男女都可以用,本来挺有罗曼蒂克色彩的。可是在特定的年代里使用久了,这种浪漫色彩早已磨损,变成了一种不分性别的、散发陈腐味道的称呼。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爱人同志》,把“爱人”和“同志”相提并论,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总体感觉是准确到位的。
“先生”,这是由对成年男性的泛尊称发展而来的,严肃有余,亲热不足。而且由于其来源是西方文化,所以这个称呼在酒吧、宴会厅、咖啡馆等比较高雅的场所才显得特别契合。而这位“先生”,显然也有一定的条件,必须西装笔挺,绅士派头十足,最好是一个文化人,有一定的内在精神气质。我们很难想象,把穿着背心短裤,踢着拖鞋的邋遢丈夫唤作“先生”。另外,由于“先生”是一个尊称,所以也不适宜在家里叫,如果妻子在家里对丈夫一口一个“先生”,被别人听见了说不定就会把妻子当成打扫卫生的钟点女工。
“男人”,原是男性的泛称,本来可以用来指称世界上所有的男性,不知怎么就成了自己的丈夫。它和“先生”的内涵正好处于两个极端,你可以在菜场、小巷、工厂里听到这个称呼,这个“男人”是随便的、家常的,甚至是邋遢的、粗俗的。这个称呼少了一些儒雅之气,所以并没有被文化阶层接受。而且,把自己的丈夫叫作“男人”,很有点目中无人的味道,好像世界上除了自己的丈夫外就没有别的男人一样。
“郎君”“官人”“夫君”,这些称呼都太做作,除了在唱京剧卡拉OK的时候,怎么叫得出口?
“孩子他爹”或“孩子他爸”,还是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残留。好像夫妻之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只不过通过“孩子”发生了一点间接的联系而已。更重要的,很多现代夫妻没有孩子也不想要孩子,这可怎么办?
好了,几乎所有的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都在这里了,我们实在找不出一个适应场合广泛、可以他称又可以面称、不失亲热又有时代气息的称呼。于是,在寻寻觅觅之间,一个后起之秀——“老公”乘虚而入了。
“老公”是方言词汇,原本只在比较小的地域范围里使用。随着大量港台电视剧在内地上映,这个称呼逐渐在内地流行起来。由于香港、台湾等地区在经济、通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优势,他们的语言似乎也变得更有交际价值了。“中意”“手袋”“拍拖”“爆棚”,人们乐于采纳这些方言词汇,不把它看作一种土话,而是当作一种时髦。
从“老公”一词的内在构成来看,是和“老婆”相对的,因而应该也是口语化的、生活气息浓郁的、比较私人的一种称呼。“老公”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和“男人”差不太多,也是市井中人的称呼语。不过,那些铺天盖地的港台连续剧显然消解了“老公”的市俗味。在连续剧中,娇滴滴的小姐叫丈夫“老公”,半老徐娘也叫丈夫“老公”;俗妇们固然把自己的丈夫叫作“老公”,那些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留洋归来的新女性也无一例外地称呼“老公”;邋邋遢遢的男人是“老公”,西装革履的才俊也是“老公”;大腹便便的糟老头子是“老公”,丰神俊朗的小生也是“老公”;摆地摊的无业游民是“老公”,身家上亿的商界巨子也是“老公”……在这种强大的电视文化势力的影响下,“老公”就成了无往不利、无所不能的称呼。一时间,老公长,老公短,老公胖,老公瘦,老公前,老公后,老公好,老公坏……“老公”叫得你耳朵里都起了茧子。颇有“老公”一出,诸神退位的派头。
不过,还是有些人对“老公”不以为然,一个原因是不喜欢它的联想语境,“老公”来自南方,让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大舌头的普通话,觉得总不如字正腔圆的国语那么堂堂正正。另一个原因,“老公”总是出现在公式化的港台剧中,和矫揉造作、拿肉麻当有趣的感情戏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有点黏黏糊糊、腻腻歪歪的。还有一点,“老公”是一个来源可疑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是一个多义词,除了“丈夫”外还有一个义项就是“太监”。如果你了解到这一点,再听到“老公”这个称呼的时候,这个义项老是若隐若现,让人倒胃口。
提示
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称呼,也没有一个能在所有场合都适用的称呼,也不可能期待一个完美的称呼来一统江山。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遗憾,因为语言的魅力本来就在于千变万化,总是存在着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各种词语变体。重要的是,我们要搞清每一个词语的各种意义——概念意义、文化意义、情感意义、形象意义……然后根据每一次社会交际的特定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就可以了。
以上我们介绍了一个词语的各种意义表现,还要注意的是,每一个词语都有自己的概念意义,但并不是每一个词语都有其他复杂意义的,有的词语意义很丰富,包含了各种类型,有的词语则比较单纯,只有概念意义。
二、隐蔽的言外之意
1.字面意义和言外之意
我们在交际中使用话语经常不是使用它的字面意义,而是带有弦外之音,属于话中有话的情况。如:
A:今晚一起去看通宵电影,好吗?
B:明天我要上班的。
“明天我要上班的”就带有隐含意义“我不去”,这种隐含意义我们就称为“言外之意”。
“意思”这一词语也有两种用法,一种指字面意义,一种指言外之意。如:
“他没有结婚”的意思是“他是一个单身汉”。(字面意义)
“他没有结婚”的意思是“我想把你介绍给他”。(隐含意义)
由此可见,言外之意是隐藏在字面意义之后反映说话人真实意图的意义,它不是明白显豁的,需要通过推理才能理解。
言外之意具有语境依赖性,只有在特殊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句子的字面意义可以表达无数个言外之意,例如,“小王是一架机器”具有如下几种言外之意:
小王是冷漠的。(语境:看一部悲情电影,大家都流泪了,只有小王一个人无动于衷。)
小王肯吃苦。(语境:干了一天活,大家都累趴下了,但小王一个人还在忙碌着。)
小王不善言谈。(语境:小王总是埋头苦干,休息时也静坐一旁,从不和人闲聊。)
小王从不生病。(语境:寒潮来袭,大家怕得感冒,都穿上了羽绒服,只有小王还穿着秋衣。)
小王干活效率高。(语境:小王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
……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般来说,话一出口,就无法挽回了。但言外之意依赖于语境产生,不是字面直接显示的意义,所以可以通过后续句加以撤销。如:
A:今晚一起去看通宵电影,好吗?
B:明天我要上班的。但是舍命陪君子,大不了请一天假。
后续话语“但是舍命陪君子,大不了请一天假”就把“明天我要上班的”的言外之意“我不去”取消掉了。
2.言外之意的推理信号
一个听话人在接受了一个语句之后,就必须对这个语句的意义作出判断:到底是字面意义表达了发话者的意图,理解可以到此为止;还是字面意义并没有体现说话人的真正用意,因而必须进行推理去捕捉言外之意?这就涉及一个何时进行言外之意推导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们正在努力地寻找最合理的答案,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就是言外之意的推理信号。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指出,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交际总是有条理的,能够顺利沟通的,这是因为有一类交际原则在制约着人们的交际活动——交谈时必须互相合作以实现交谈的目的,这就是合作原则。
要想遵守合作原则,必须做到:
(1)说话人提供的信息内容应与语境中的实际情况一致。也就是说,交谈中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要真实可靠,不说自己认为是谬误的话,不说缺乏充分证据的话,否则就有故意欺骗听话人的嫌疑。
(2)说话人表达的信息量要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一致,也就是说话人应根据语境要求向听话人提供适量信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信息太少了,就会导致本次交谈所需的一些必要信息缺漏,发话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图完全地传递给听话人;信息太多了,就会传递与本次交谈无关的多余信息,无端地耗费听话人的精力和时间。
(3)说话人必须借助逻辑联系来组织话语、展开话语,所有的话语围绕着当下的话题展开,使听话人的注意力稳定集中,接收信息时思路连贯。
(4)说话人应该选择简洁易懂的话语表达方式,清楚明白表示自己的意思,尽量避免歧义、晦涩、啰嗦、含混等现象,使听话人能在耗费最少量的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获取最多量的信息。
链接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合作原则包含了四个准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1)质的准则包含两个次则:
①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包含两个次则:
①所说的话应该包含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3)关联准则指所说的话是相关的,没有次则。
(4)方式准则包含四个次则:
①避免晦涩的词语;②避免歧义;③简要,避免啰嗦;④有条理。
合作原则是保证言语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原则,按这样的原则进行语言交际,将是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少而获取信息最多最清晰的,也就是效率最高的。
但是,说话人可能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并且让听话人察觉到。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接受了一段话语,而且发现该话语的字面意义是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的,但是发话人又用诚恳的态度提示听话人自己正在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让听话人意识到,眼下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字面意义肯定不会是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是一种言外之意,隐藏在字面意义背后,需要通过推理才能获得。说话人说出话语的字面意义虽然违反合作原则,但其言外之意却依然遵守合作原则。
同时,说话人选择的话语的字面意义也一定是有原因的,它一定与言外之意存在某种联系,听话人只要从字面意义出发,结合一定的语境因素进行推理,就一定能得出一个符合说话人真正意图的言外之意。
由此可见,在整体上愿意遵循合作原则的前提下却在字面意义上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正是说话人的一个语言策略。一旦说话人让听话人意识到这一点,它就能起到一个推理信号的作用,促使听话人去推理言外之意。
3.言外之意的类型
首先,说话人违反质的准则而不让听话人察觉,就是说谎骗人。但是,如果说话人故意违反质的准则而且让听话人知道,那就会产生言外之意。
违反质的原则产生的言外之意最普遍的情形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褒词贬用等都会产生言外之意。比如网上流传的段子:
天籁之音曾轶可,大家闺秀李宇春。守口如瓶宋祖德,字正腔圆周杰伦。貌若天仙芙蓉姐,百毒不侵满文军。勤俭持家章小蕙,从不炒作张纪中。
说的全是反话,言外之意都要从反面理解,极尽讽刺之能事。
很多修辞格的使用也都违反了合作原则,但是说话人对此保持诚恳的态度,只能让听话人从言外之意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如:
你是我的太阳。
我能吃下一头牛。
第一句是比喻,言外之意即“你是我生活的中心”。第二句是夸张,言外之意即“我饿坏了”。
案例 反语谏楚庄王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安排上等棺木以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都无济于事,劝的人多了,楚庄王恼羞成怒,下令说:“再有人劝阻,杀无赦。”优孟知道了这事,直入宫门,仰天大哭,把庄王弄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是怎么回事。优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仅仅以大夫礼节安葬,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接着,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天子礼仪祭祀它。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至此庄王恍然大悟,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提示
这个故事中优孟用反语传达言外之意的方式成功劝谏了楚庄王。
其次,说话人故意违反量的准则会引发言外之意。比如信息量过少会使人无法从字面上把握会话要旨,只好进行言外之意的推导。
案例 一封推荐信
一个谋求高校教师工作的博士生请他的导师写推荐信,他的导师写了这么一封信:
亲爱的先生:
某君爱好广泛,待人热情。
他是学校演讲协会的会长,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他精通英语,经常出席导师主持的讨论会。
此致
敬礼!
×××教授
×年×月×日
提示
作为高校教师,其日常工作是教学和研究,因而按常理说推荐信应该对被推荐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行介绍,而博士生导师对此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此信对学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只字未提,提供了过少的信息,只能让人推导出这样的言外之意:被推荐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乏善可陈。
而提供过多信息量同样会带来言外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总是认为说话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提供多余信息,多余信息一定有其特殊的含义,听话人就会进行主动推理,直到发现说话人的隐藏意图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