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5100000023

第23章 黑土风情(7)

一位叫董树檀的老人,为我们介绍了这些烈士的事迹:二九一农场是1954年从山东广饶地区移垦北大荒的农建二师二九一团创建的。二九一团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九十七师二九一团。在解放战争时期,全团指战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转战山东各地,参加过孟良崮、张店、济南等战役,为祖国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部队刚来到北大荒,团部驻扎在密山县的知一镇,为了建场筹集木材。二九一团以一营机炮连(即我父亲所在连)为主,组成一支三百多人的运木大队。战士们来到虎林县境内的二道山头,用树干、树枝、羊草搭起了简易工棚,在山坡下的小清河打捞早年日本鬼子扔下的困山材。另一队战士则赶着马车,将打捞上来的原木运回驻地加工。一天一宿运一趟,全程60公里,每天早四点钟摸黑出车,冒着严寒,赶到大岗。吃饭喂马后又继续行进,赶到二道山头,太阳早已下山了,装上木材又重新返回。战士们身上虽然穿着棉袄、皮大氅,但因长途赶车,早被刺骨寒风打透了,好多战士的脸、鼻子、耳朵都冻烂了。这一冬,他们打捞出两千五百多立方米木材。

快过新年了,运木大队的干部战士,接到了团党委口头传来的慰问,同志们都特别兴奋,因为他们要在北大荒欢度第一个新年。1954年12月28日,二道山头到处洋溢着歌声、笑声。这天,任务完成得也格外轻松,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几十辆爬犁就全部装满了木头。在收工的路上,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过年了——”远山深处传来了回声:“过年了——过年了——”人们觉得好玩,大家便一起呼喊,回声把大家逗得笑个不停。炊事员陈洪常,晚上把大子饭煮得特别烂,并把仅有的一条带鱼也洗了,炖了一锅汤,一百多人喝着刚能嗅出一点腥味的鱼汤,美美地吃了顿晚饭。

然而,不幸的事件发生了。晚上8点钟,一座工棚失火了。当时,劳累已极的战士们已进入梦乡,惟独战士陈福昌坐在火炉旁烤着鞋里的乌拉草,他太困乏了,但为了第二天野外作业,他不得不把湿漉漉的乌拉草烤干。一不小心,炉火将草烤着,火苗腾空而起,一下子蹿到低矮的棚顶。紧接着烧着了在棚内用树枝、树条搭成的床铺。霎时,整个工棚和另一个相邻的工棚变成了火海,火势十分凶猛,又无救火工具和水源,两间工棚都被浓烟和烈焰所笼罩。在梦中被浓烟呛醒的战士,奋力扑打着烈火,他们想把活的希望留给别人。机炮班班长、24岁的共产党员张继通,是位来自山东省高青县的小伙子。他当时已经从烈火中冲了出来,这时他猛然想起工棚里还有不少枪支,如不抢出来,烧响的子弹会威胁他人的安全。他大喊着又冲进了工棚。当人们在失火现场找到他的遗体时,他的怀里还紧紧地抱着五支钢枪。张继通本来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领导多次劝他下山休息,但他仍坚持留在山上,顽强地工作着。

机炮连副班长赵洪福,从火里钻出来后,在雪地里寻找不到救火工具,只听他大喊一声:“拿脸盆——救火!”又重新冲进火海,外面的战士呼唤着他的名字:“小赵,赵洪福……”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一双双焦灼的眼睛再也没有看到他的身影。

当熟睡的董树檀被烈火烤醒后,他来不及穿衣服,使劲拍打着身边还在酣睡的战友:“快起来,着火了!”当他准备跳出一米多高的门口时,忽然感到脚下被绊了一下,他顾不上火烤的疼痛,抱起倒在地上的战友,钻出了熊熊大火……

想到工棚内被火吞噬的战友,外面的战士眼睛都红了。此时,连长韩瑞华头脑异常冷静,多进去一个战士,就等于多失去一个同志,他大声地喊着:“谁也不准进去,这是命令!”

在这场大火中,既无水源,又没有防火工具,虽然两个工棚里的72名战士中大部分人脱险,可还有赵太和等23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守仁和马克明牺牲前一天还在密山县驻扎地,当听说团党委准备调骨干人员支援二道山的消息后,主动找领导报名。结果当天晚上到二道山后就在这场烈火中殉难。

在家排行最小的董兴池,那年才24岁。他父亲50岁得子,特别疼爱他,他也很孝顺,经常给老人写信。白天他还抽空儿写了一封不让老人挂念的信,没想到老人接到这封字少情深的信竟是儿子的绝笔。

其实每位战士都是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写的;每个人都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英雄赞歌,因为普通之中蕴涵着伟大。

1955年1月3日,农建二师党委和虎林县政府召开了五百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黑龙江省军区批准殉难的同志为烈士。据老人讲,当时的会场一片哭声。会后,将二十三烈士安葬在虎林城北“开国纪念林”烈士陵园。

1995年9月,二九一农场在建场30周年时,战友们流着泪,排着队,将烈士的骨灰和墓碑从虎林迁回农场,建立了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二十三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纪念碑坐落在场部福山林木掩映的鲜花丛中,正面是八个雄健、隽永的大字:“二十三烈士纪念碑”。

当年那位不慎引着火的陈福昌,后来和我父亲他们一起来到了九三农垦局,并且和我父亲在一起工作。我参加工作以后,大约是1975年左右,在九三分局粮油加工厂里,我又遇见了他。当时我在榨油车间上黄豆,他在后勤铁匠炉。我每天干完活就上他那去玩,当他听说我是谁家的后代,对我可亲了。他长得很魁梧,脾气很大,可谁家求他做个什么炉钩子、煤铲子,他都答应。后来,他也跟我说起过这次失火的事,他心里总是很内疚,通过他的面部表情,我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痛苦。

我爸爸在病重时,一直想回到二九一农场看看。他从九三局来到佳木斯我姐姐家住时,常常站在阳台上往远望去,他凭着自己的猜测,朝着二九一农场的方向望着。我那时还在九三分局工作,来姐姐家时,几次看到他站在阳台上。后来,他直到临终也没能了却这桩心愿。这次我以一个老垦荒者第二代的身份,来完成父亲的遗愿。

23位年轻的烈士当年为之奋斗的北大荒,今天已经成为富饶的北大仓了。

安息吧,为开发北大荒献身的烈士们!

清水飞龙汤

15年前的一个秋天。我作为《黑河日报》社的特约记者,去黑河参加40周年社庆。整个活动安排得很丰富,在从罕达气金矿参观回来的路上,我们乘坐的那台车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撞死了一只鸽子那么大的鸟,司机下去捡上来说:“这叫飞龙鸟,回去给大家做汤喝。”

当天晚上,一个驻外县的记者,给我们讲起了飞龙鸟名字的来历:

飞龙鸟,原来叫榛鸡,也叫松鸡,产于大兴安岭一带,是黑龙江特有的一种珍贵的飞禽。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因京城发生暴乱出逃来到东北大兴安岭。

有一天,皇帝和几个随从走进森林里迷了路,一连走了很久也走不出来。皇帝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让跟随他的人去寻找食物。可是,这里连个人家也找不到,哪里能找到吃的东西呢?正在这时候,有个老猎人打猎归来,背后背着猎物。几个随从一见猎人顿感有救了,便向他问路求食。老猎人一看这几个人,一个个都是筋疲力尽。再看这位皇帝,靠在一棵大松树下坐着,垂头丧气,气喘吁吁,疲惫不堪。

老猎人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你们几个人为何来到这深山老林?”随从见老猎人忠厚,便把皇帝逃难到此的事说了,又说:“今晨,又有追兵捉拿,我们就走进森林。不料,这里森林无边无际,迷失了方向。”老猎人听罢,连忙上前跪拜皇帝说:“前面不远就是我的家,如若皇帝不嫌,暂住舍下,追兵是不会来到这里的。”

老猎人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到了家里,他想拿什么给皇上吃呢?想来想去,也只好将打来的猎物做了吃。猎物中有几只榛鸡,当地人也叫松鸡。于是,老猎人就将几只松鸡拔毛洗了洗,在取出五脏后切了切,放入锅中煮了煮,就给皇上和他的随从们端上来了。

皇帝一尝,感到肉嫩味鲜,大为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肉,如此好吃?”老猎人说:“这是一种鸟肉,原没有什么名字,因为它常在松林里,人们就叫它‘松鸡’。”有一名随从听后说:“皇上这样爱吃,又是一种鸟,何不取名‘飞龙鸟’。”皇帝一听大喜。

后来,皇帝结束了逃难生活,重返京城。皇帝为了独享这种佳品,就正式赐名“飞龙鸟”,不许百姓再食用,所猎飞龙鸟,一律上交,作为供品。从此,飞龙鸟的名字流传至今。

当天晚上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很想马上就喝上飞龙汤,可时间已经太晚了。

因为当时十几个驻外县的记者和我们都住在报社,第二天,食堂的师傅给我们做了一大碗飞龙汤,端上来后,大家都不客气地急着品尝。我当然也在其中了。

虽然没有喝出皇帝喝的味道,但确实也很有特色,比一般的汤要好喝得多。

现在按照菜谱做这道菜,可就比当时复杂多了。主料需要三个飞龙;配料还得两个鸡脯,冬笋尖、口蘑各半两;调料像什么鸡蛋清、淀粉、鸡骨头、食盐、味素都得用。

先将鸡脯剁成泥,用凉水二两搅匀;鸡骨头砸碎;锅内放上一斤凉水,下鸡骨头和鸡脯泥,用文火烧开,撇去汤沫,盛在碗里,上屉蒸一小时出屉,过箩出渣。锅里放好汤,将飞龙脯片成薄片,用蛋清、淀粉抓匀,逐片下,如汤锅烧开,撇去浮沫,加盐、味素、口蘑片、冬笋片,盛在汤碗里,就算完成。

当我明白了这种汤的做法后,我下决心一辈子都不会去做这种汤,太麻烦,太复杂,花上半天工夫做了一碗汤,怎么能忍心喝哪。看来,我们还得享受那百吃不厌的粗茶淡饭。

三进雁窝岛

金秋时节,当我第三次来雁窝岛时,一种新感觉油然而生,与前两次来时的感觉大相径庭。

那是1993年的5月16日,我陪同《王震传》编写组的新疆兵团的老作家安静,第一次走进了心驰神往的雁窝岛。

雁窝岛,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中部完达山脉西北脚下,八五三农场四分场就在岛上。这是一个由挠力河、宝清河和镜面湖环抱的小岛,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当年,在挠力河岸边的渔亮子附近,小燕成群结队,筑巢繁衍。偶有捕鱼打猎的人走过,燕群受惊便一哄而起,因此,这里俗称燕儿窝。1957年初,刚刚建立的八五三农场为了扩大耕地,开始开发燕儿窝,作业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困难,可这些垦荒战士传奇般地战胜了困难,在燕儿窝扎下了根。同时,人们也被这里肥沃的土地、珍稀的飞禽吸引住了。在平常的谈论中,垦荒战士们避而不谈自己开发燕儿窝的英雄事迹,而总是赞美岛上的鸿雁,讲大雁、小燕的故事。1958年的一次劳模会上,《牡丹江日报》社的一位记者采访了潜水挂钩的任增学同志,根据任增学动人的叙述,这位记者把燕儿窝写成了雁窝岛在报上发表了。从此,人们开始叫雁窝岛。1960年,话剧和电影《北大荒人》公演后,雁窝岛之名开始在全国流传。1961年10月,董必武副主席给垦荒战士们写的散文集《雁窝岛》题写了书名。从此,雁窝岛才被正式定名。

在雁窝岛的东北角上,有一片方圆不过一公里的杂树林子,它像雁窝岛上的一只犄角,向北神秘地插进茫茫的大水泡子,被称为“古城林子”。有人说,这里曾是唐朝屯兵的城。1957年3月,八五三农场副场长王云仙,第一次到这里踏查时,还见到城堡的断墙残壁。也有人说,这里曾是辽金戍边的兵营,大和镇一个姓周的老人在这里挖到一柄短剑。还有人说,这里曾是日本鬼子的一个据点,日本兵在这里挖战壕、筑碉堡,围剿抗联战士。到雁窝岛视察工作的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望着这片林子感慨万千地说:“我在这里打了八年游击,我的许多战友倒在了这片林子里……”

岛内还有距今850年前女真人时期的古城遗址,城墙基宽13米,顶宽3米,南墙有一城门,瓮城在城墙内侧,墙为夯土板筑,城外四周有护城壕,城北侧三十余米有古墓群,出土过磨制骨镖、骨扣饰,手制黑陶罐、红衣罐等文物。1990年被省政府定名为“雁窝岛古城”,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8月的一天,我陪同回访的文化名人丁聪、吴祖光一行,第二次走进雁窝岛。

那一次,我陪同两位老人拜谒了烈士陵园。走进四周青松卫护着的陵园,看见陵园正中矗立的烈士纪念碑,碑前排列着三方用水泥砌筑的陵墓。墓碑上分别写着罗海荣、张德信、陈越玖三位烈士的英名。这是成千上万北大荒人的代表。转业官兵的代表罗海荣,四川重庆人,共产党员。1949年参军,1958年3月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转业来场。生前任一队农工班长,哪有困难,哪里就能见到他。1958年8月,在雁窝岛艰苦创业的岁月里,为抢运粮油光荣牺牲,时年26岁。支边青年的代表张德信,山东莱阳人,共青团员。1959年7月支边来场,生前任五队联合收割机手,党叫干啥就干啥。1961年8月,在龙口夺粮的麦收战斗中,为抢修收割机,负塔形齿轮渡河而光荣牺牲,年仅22岁。知识青年的代表陈越玖,浙江宁波人,共产党员。1969年5月支边来场,生前任一队畜牧卫生员,立志扎根边疆,1975年身患癌症仍顽强坚持工作,临终遗言:“我是北大荒人,把我的骨灰葬在北大荒。”年仅24岁。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3)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3)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渐渐地,我的眼前徐徐展开一个素淡的世界:清可见游鱼的小河水、河岸那只方头渡舶、碧色排挞的竹篁、桃杏花里的沽酒小层、温煦日光下的紫花布,这一切,在启承转合、清丽单纯的文宇里,如一首潺湲的诗,不动声色地,在午夜里,绾结成一个静水流深的梦境。
  •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资深旅日作家俞天任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红烛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红烛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忘却那美好

    忘却那美好

    我叫忘却,可能这一辈子,我注定会忘记,忘记他们、、、忘记他,可我永远会记住:我深深爱着他,今生今世,爱着他、、、、
  • 韩娱之我是李秀满

    韩娱之我是李秀满

    我变身成韩国的娱乐教父李秀满。看我如何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娱乐帝国,称霸亚洲也仅是开始。新视角,新人物讲述娱乐圈里的风云变幻。
  • 浴火特工—你当我是废柴

    浴火特工—你当我是废柴

    1948年中统特工处前任三科科长,潜伏期间受感动而带着手下换阵营,却在交完材料后被亲信连同爱慕之人一起暗杀。……意外废柴登极成仙,却成仙魔相争之才,重回俗世历练,异于年龄的冷静自持与正邪交替的风范不仅吸引了一批拥护者,更引来各路“才子”一心追随。热脸贴冷面之后,有哪些能一起走到最后?
  • 九畹史论

    九畹史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一年,倘若你懂我

    那一年,倘若你懂我

    那一年盛夏,平凡自卑的女孩和两个优秀出色的男孩相识。注定会有一场特别的爱情。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傻傻的暗恋只有心跳的声音,却不想漫长的守候经历一场灭顶之灾,当她不再纯洁,爱情是否还会美丽?
  • 江湖泪

    江湖泪

    有人说这部小说是《笑傲江湖》的续写。我说不是,我只是将金庸的小说当成了“武侠史”而已。俞颢家破人亡之时,逃到华山.冥冥天意,他竟学得了令狐冲留下的《独孤九剑》.杨影枫本是以盗为生.他为人浪荡不羁,行事亦正亦邪,武功高强,好在他虽为盗却也不惹事生非.俞颢费尽心机才挑起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正在中原的杨影枫---俞颢不共戴天的仇人无情的徒弟,却也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之中.两个仇人将要相遇……
  • 居家生活智典

    居家生活智典

    家,不要太华丽,太时尚,但必须要足够温馨。让温馨之家在你的灵思妙想中诞生,首先,你要做家装的主人,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本书将给您最贴心的建议。
  • 三杯茶

    三杯茶

    “《三杯茶》是一本堪供借镜反躬自省的好书,我们能为我们的孩子做什么?我们能送给我们的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吗?我相信读了《三杯茶》,会让我们深思谦卑反省,“顽廉懦立”。是的,波斯俗谚: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到星辰。只要我们肯择善固执,“莫忘初衷,善爱善爱。《三杯茶》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三杯茶》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三杯茶》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 安徒生童话全集5

    安徒生童话全集5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有着独特而又无穷的魅力,其中著名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想穿新衣服而又因此上当受骗的皇帝等,栩栩如生、形象生动。阅读这些故事,小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巨大魅力,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
  • 擎天

    擎天

    顺者昌,逆者亡,鲜血换来魔法的复兴。强悍的战功系统,绚丽的魔法技能,他的到来让雷克萨斯大陆再一次成为神魔争夺的焦点,热血传奇,只手擎天!击杀对手,完美升级,邻家小六2011倾情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