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特属于一个年代。尤其对于一个人而言。
当我敲打着曾经以为得意不已的文字的时候,竟觉得如此生涩难懂,词不达意。我自知其间的逻辑、语言表达等等都不尽如人意。可是当我尝试着去修改它们的时候,却十分艰难。
此时此刻的我,纵是沾染了曾经的记忆,却再也无法找回曾经的笔墨。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没有人能够判断,自己的成长是如何在文字的变幻中得以展现,如何在文字的凝练里彰显了成熟的。就像我们永远无法确知明日的命运和人类的终结状态一样。可是,我们却如此欣喜于生命里每时每刻自身的变化,从中看到一个走向成熟的自己。
这该是怎样的神圣!
这本书,就是在模拟这样的过程。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每天的生活还不够你填满时间的吗?
我说不出。也许,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引起读者的一些情感上的共鸣,希望有人能从我的文字里了解我的想法,希望过去的那些日子不是转瞬即逝的流星。我只是想记下它们。
在我的朋友中,在我所接触到的环境里,我必须承认,我的文字并不是最美的,我也并非是最爱写的那个。可是,我却如此痴迷于敲打文字时自内心深处升腾而起的快乐,以及将原本粗糙的感情转换为文字的奇妙感受。就像画家的笔触及的地方,就是心境的一次描摹一样。我因此而感激生活赐予我这样的机缘,因此而无比疯狂地爱上了读别人的文字,写自己的文章。
每个人都有过一场梦。有的人把梦境扩大到了整个人生。有的人将人生浓缩为一场梦境。我想我是那种陶醉于梦境般生活的人,时常为琐碎的一点情愫激动莫名,也常常沉浸在自我的省察中难以自拔。
如果说,在我三岁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徜徉在书海中,嗅到了馥郁的花香,醒来之后便迷上了看书,可能不会有人相信。可是如果我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触碰到了书柔软的质地,闻到各色的印刷的气味时便爱上了。那一定是真的。
小学的时候,我因为被图书馆以未成年的理由拒绝在门外而大哭一场;上大学后,我站在图书馆林立的书架前信誓旦旦地说,我要读遍这里的每一本值得我读的书。我的成长,被记录在我所阅读过的书页间,也被记录在我所书写的文字里。在翻从前的日记的时候,我几乎难以相信,曾经有一个多么幼稚又多么倔犟的小姑娘!一个多么理直气壮,多么固执多么要强的少年!我无法解释自己曾经怀有的那些情感,只能留给岁月去珍藏。
我属马。而在我3岁的时候,我清晰地记得,那晚我在马的嘶鸣声中惊醒,十分清晰地看见一匹马飞奔进我和父母的卧室,将一双前蹄搭在书架上,回头望我。我惊恐之至,大叫爸爸妈妈。可是他们睡得太沉,都没有理我。我分明望见那匹壮硕的骏马从书架上放下双蹄,飞奔出去。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
这也是我写以上这些散乱的文字的初衷。
记录成长。
小时候,谁都希望万众瞩目,希望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而如今,不再渴望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获得荣誉,或者借以追逐名利。20岁,应该是最好的省察自己的年龄。那些曾经以为狂妄不羁的怪诞的举动和言谈,那些流逝在岁月长河转角处的记忆和友人们,那些你曾经以为你已经记得却早已忘记的事,那些让你心动不已的瞬间……尽管都是一个人微不足道的小情感,都难以搬上历史宽阔宏伟的舞台,却可以成为那些关注你成长的亲人和朋友们的牵挂。
很神奇,我对于遥远年岁里的琐碎的事情记忆清晰。我记得两岁前爸爸抱着我跳过院落的高墙,喇叭里放着欢快的歌曲,墙角的猫咪慵懒地睡觉。我记得3岁时燃放在天际的一颗球状的礼花,它轰响的刹那我嚎啕大哭,被抱着上楼时看见姥姥从门中探出头看我的神情。我记得过年时,农村的院子里,哥哥用槌衣服的木棒敲打着我扔出去的摔炮,然后它在我们身边炸响后散发的气味。我记得母亲织毛衣的衣针落在地上清脆的响声,老家庭院里秋风扫过时落叶窸窸窣窣的声音。我记得年轻的父亲用自行车载着小小的我穿过马路时,洒水车从后面赶过来向路边洒水,我回头的刹那,夕阳正好,远处有一记绚丽的彩虹。我记得小学时我第一次书画获奖时站在众人面前领奖穿的那件格子衬衫的颜色。记得那年冬季家乡飘落的雪花的色泽和空气里弥漫的冬天的气息……
我记得。
我想,我会记得的,就是这些。
但这些,就足以使我鼓起勇气,面对未知的生活。
2011年8月11日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