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电影,除了压抑就是恐惧。对于电影艺术手法等客观因素的关注很少,可是当一个人安静下来,让思维在脑海中沉淀下来,慢慢回忆其中的片段和细节,才感觉到这部电影的所有需要传达的信息都融合在其一幕幕的场景中,只待时间的推移将其逐渐显现出来。
意大利的伊塔洛·卡尔维洛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新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换言之,经典作品是那种从不会耗尽它所要诉说的东西,同时又深深扎根在滋润和养育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的。”这句话用以形容《黑天鹅》正合适。
启示一:对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正视的勇气。
看惯了中国电影特别是特定时期电影中对于主题思想的宣传,尤其是对意识形态方面的过多的正面描写,对于事物真实状态和本来面目的判定就会出现麻木和偏颇。长期以来,就会简单地相信美好普遍存在,邪恶一扫而空。而《黑天鹅》仿佛为我提供了成功背后的一块镜子,将那些血与泪的、最真切也最痛心的现实展现出来。前台是欢呼声、掌声和光鲜;背后是自我折磨、精神崩溃和道德反省。这样强烈的对比在一部作品中如此真实地表现,直接穿透了内心对于成功和名誉的固有的看法,也打破了一些原以为美好的神话。我们常说,艺术是生活的产物。它不一定有宏大的主题或是光明的外表,但是却能够优雅而直击心脏。个人以为,艺术的优雅和高雅,在这部片子中以别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它让我对于生活本身和艺术本身有了更深的认识。
传播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回避问题,展览美好,宏扬主题;而是在与观众灵魂对话时能够获得一些共鸣的东西,或多或少,都包含着质朴的感动。就如同一门关于传播艺术的课上讲到的,电视有时候就是在“制造并传播种种幻想的神话,从而将人们的思想淹没其中;把现实的真相压入到无意识中去,阻止人们察觉事实的真相。”电影和其他传播艺术亦然。
启示二:对于精英文化的社会肯定。
长期以来,中国大众媒介的娱乐化、低俗化等倾向日趋严重,在电影、电视等领域更是如此。过分追求收视率,无原则无思想地迎合受众需求。大众文化日趋成为大家默然接受并普遍认可的传播方式。而忽略精英文化却使人们日渐缺乏一种“审视”当下的冷静和理智。这个时代不缺少狂热,缺少的是理性;不缺少可以娱乐大众的东西,缺少的是娱乐过程中的思考。
《黑天鹅》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思考。精英意识和对精英文化的肯定在其中得以完全地展现。一个女孩子通过跳舞出人头地,受尽了种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甚至趋向变态地追求完美,不惜牺牲亲情、友情和爱情。这在这个时代是少见的,其代价之大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宣扬,我们隐约体会到了导演的思想中有一种对这种价值观念的关注。在娱乐电影泛滥,媒介艺术向大众化、世俗化倾斜的今天,这样的反思是难能可贵的。
启示三:高贵与低贱、优雅与庸俗的交织冲突。
高贵是天成的,而尼娜的高贵是在对舞蹈和人生的领悟中被启发和升华的。在一个以名和利衡量成败的年代,尼娜能够通过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自我价值的建构获得自己的成功,这不能不说是高贵的体现。而那些卑鄙的手段,那些阻止她成功的邪恶因素也成为与其相对比的低贱了。不是说,尼娜这个人物本身只有高贵,我们也看到了她在追求成功过程中的不择手段。可以说,人就是这样的矛盾统一体,就是不断在两者的磨砺和冲撞中得以完全的。
芭蕾是优雅的,而演绎芭蕾的人却不一定优雅。艺术是优雅的,而表现艺术的人并不一定优雅。这就联系到,作家和作品虽有关联,却不能等同看待。认识世界的过程本身就是和世界的主体有隔阂的,我们能做的不是消除这中间的隔阂,而是在隔阂处涂抹上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作为润滑剂,从而让周围的关系理顺起来,让自己眼中的世界明朗起来。
启示四:对于“人”本身价值的突现和人性的揭露。
将人作为一个个体来考量,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符号来规范。我们透过《黑天鹅》,看到了人性恶的,或者说是不屈从于现实规范的一面。正是这样的“恶”把一个人的艺术生涯推向极点也推向终点。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点,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痛苦的时候。而《黑天鹅》将这样的缺点放大,用一个一个艺术符号,比如身体上可怖的抓痕、镜子上红色的口红印记、断裂的肢体、血和泪来展现出主人公心境中的慌张和无以表达的悲苦。自恋又自虐,薄情又多情。将这样的冲突置于一个作品中形成这样让人惊心动魄的期待是很难得的,而且紧张之余也觉得自己就成了一个离尼娜很近的人,甚至就成了尼娜本身。因为她的这些情结可能早已郁积在我们心中,只是因为时间过久或者事务过多而无法察觉,或者由于身不由己不能发泄。在这一点上,我承认每一个人都是有其阴暗的一面的,而对人性的揭露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启示五:艺术就是激情,创作艺术就是释放激情。
舞蹈总监一直在提醒尼娜要释放激情,不要害怕犯错误;一直提醒她观众是爱她的,让她建立起自信,可是尼娜为了单纯地追求完美而忽视了艺术最需要的激情。在托马斯的启发,尤其是性启发之后,她逐渐找到了激情所在,也渐渐理解了投入和激情是艺术的必须。在框架里生成的艺术虽然可能无可挑剔,却不够吸引人;只有在情感的旷野中释放了的艺术,才真正表达了人性最本真的渴求,才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魅力。
当影片最后一幕尼娜从高台上倒下,一身血渍的时候,她嘴里还念叨着“完美”。她用她的行为方式和所追求的手段实现了她的完美,就如同浴火的凤凰一样,凄美悲壮。这样的完美是她人格的不完美,却正是这样的完美为她的艺术领地画上了光辉的句号。艺术需要天赋也需要激情,《黑天鹅》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真谛,曲折却意味深长。
当然,在《黑天鹅》中,还有诸多让人思考的元素,比如写满红字的镜子、空旷的地铁、黑与白的交替转换、正与邪的斗争、善与恶、生与死……正是这些暗藏的艺术元素,以及穿插在其中的富于变化的音乐,让人们怀着紧凑感思考。它唤起了我们对于自我的重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