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25500000034

第34章

《道》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多次重复过,《道德经》1-37章被定义为《道经》,这一章已经是36章了,《道经》部分即将结束,那么一定也就意味着:老子势必会在《道经》结束部分对道这个整体作必要的总结。当然,从写作方面来讲,通常被称之为点题。

但是,面对第36章,我们却要继续猜谜语,因为老子再一次欲言又止了。

事实上《道德经》已经被猜了数千年之久了,所以也就不必在意被我们再猜一次。

36章的谜语在于:“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不可脱于渊”什么是鱼?什么是渊?这是一个可以解开的小谜。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国之利器是什么?这是一个连参考答案都没有的大谜。

谜语待会猜,先试着意译一下经文:

想要让其收敛,应该先令其张扬。想要让其变弱,应该先令其变强。想要让其废除,应该先让其兴盛。想要取得(夺取、拿取),应该先给予。

以上这些道理,就是微明(所谓的微明,就是指非常微妙之理,悟到即心明),凭借着这一微明之道,柔可克刚,柔弱可战胜刚强。

鱼儿是离不开水的,国家的镇国利器是不可以拿出来招摇过市地显摆的。

文字部分非常简单,文字部分很容易被世人误解,文字部分又留下了谜语。

如果我们拿“欲擒故纵”来解读或理解36章的微明之道,那么实属误解。微明之理一定是有深度内涵的,绝非文字表明所讲的欲擒故纵的兵书之道。

与《道德经》发行量旗鼓相当的《圣经》也有这么一说:“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横行于网络,来自《圣经》的名言警句比《道》浅很多,所以我们容易理解,而且这种理解绝非“欲擒故纵”。

老子于36章所谈的系列微明之理,均源自1-35章,我们刚刚在35章简要地总结过那些已经论及的各种道,诸如“朴”、“静心寡欲”等等。无论是“张之、强之、兴之”还是“与之”,都是令其背“朴”之道,令其各种欲望野蛮生长,自行毁灭。

我们在地里埋下一颗玉米种子,剩下的事情就是给予玉米发育成长所必须的阳光、空气、水以及必要的肥料即可,玉米就会疯狂发育成长,并最终结出数倍于种子的包谷。

“是谓微明”,仅仅只是把玉米种子替换为欲望而已,当各种欲望野蛮生长之时,一定是距离灭亡不远之时。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道德经》从不曾那么阴暗地教世人如何去利用大道干坏事,去用“张之、强之、兴之、与之”灭了谁,而是在警示世人注意事物、事理的这种发展趋势和态势。

用最直白的言语表述一下即为:当你兴旺发达时,如果这背后的动力是欲望,一切都是欲望所致,那么继续膨胀的欲望会不会毁灭了一切,废了一切,应该稍微提醒并警示一下自己……

关于“是谓微明”,在《道德经》40章中,老子还将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进一步诠释论证这一微明之道。

关于36章的谜语,我们待会再猜,继续玩一把穿越,穿到公元23年,看看那烽烟四起之下,极度疯狂,彻底灭亡的新朝以及其帝王——王莽。

公元23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历史上极度玄幻、极度悲惨、极度疯狂的一年,这一年恰恰就是王莽篡政所立新朝灭亡的那一年。

那一年蝗虫成灾,遮天蔽日的蝗虫饥饿地啃噬着一切,吞噬着一切,所到之处,只留下黄土,不留下半点绿色。

蝗虫仿佛也知道,此时此刻,只有帝国的京师长安尚还能找到吃的,于是黑压压的蝗虫整体移动,直奔皇宫——未央宫而去,以至于未央宫中都爬满了蝗虫(《汉书》原文:蝗至长安,入未央宫,缘殿阁)。

蝗虫来了,王莽尚还能让大家稍微对付一下,弄个网络隔离一下啥的,好歹也能确保将殿堂之中的蝗虫或灭掉,或驱赶出去。更为糟糕的问题是,数十万无处可去的流民也来长安了,饥饿求生的他们,跟蝗虫的想法一模一样,只是上长安来找点吃的。满世界已经找不到任何吃的,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更不谈野菜什么的,途中饿晕而倒下的流民,立即就成为了同伴们的食物……非常遗憾的事情是,数十万流民百分之七八十都活活饿死于长安(饥死者十七八)……

更为糟糕的情况是,天下揭竿而起的义军已经泛滥成灾了,新朝接连败北,局势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规模相对较大的义军队伍有两支,分别是绿林军与刘邦后人所合二为一的汉军,另一支则是屡剿不灭的赤眉军。

于是,在公元23年的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新朝的王莽,汉军的更始帝刘玄。

就在这种凄惨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来欣赏一下王莽灭亡之前的痴和狂。

流民饿死不要紧;搞不定横行于世间的各路土匪也不要紧;甚至于剿不灭各路义军也不要紧,有一件事对于王莽而言则非常要紧。

再立一个皇后,因为年迈的那个皇后已经驾崩了,皇后大位已经虚位以待有一阵子了,应该花巨资来办好这一件大喜事。

为此,已经68岁的新朝皇帝王莽可以染黑了头发和胡须,海选皇后,最终选定了一个芳龄16岁的史氏美少女为皇后,皇帝娶皇后,所以理应隆重,仅聘礼一项的开支就是黄金三万金。

这才刚刚开始,既然花大价钱迎娶了少女皇后,那么理应继续往后宫补充一批青春美少女,王莽一口气往后宫增加了和嫔、美御、和人(三者都是皇妃级别名称),各一名,这是仅次于皇后的后宫妃子,其待遇是公爵级别的;后宫继续追加嫔人(皇妃级别)九人,其待遇是卿级别的;美人(皇妃级别)二十七人,这是大夫级别的待遇;御人(皇妃级别)八十一人,其待遇是士人级别,共计120名。

王莽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幸福、最疯狂、最糟糕的日子。

前线兵败的消息日夜不停传回长安宫中,而王莽则昼夜不分地辛勤耕耘于后宫之中……

汉军一天天迫近,王莽一天天疯狂。

面对无可奈何的局势,王莽就像已经被斩为两截的蛇,两截都还在极力挣扎着,但是蛇头的那一截却依然贪恋着那些金银珠宝,贪恋着后宫之中的那些美食……

打不过义军,那么可以哭嘛,以哭的方式向苍天求救。

“《周礼》及《春秋左氏》,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故《易》称‘先号啕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汉书。王莽传》

为此,王莽以粮食为诱惑,安排了500人在京师跪哭。

疯了,歇斯底里地发狂了。

哭,终究不能退敌,京师虽然还有守城部队,但是已经无将可用,王莽不得不临时制定了九名将军御敌,为了让这些新上任的将军卖命,王莽特意每名将军赏赐4000钱,4000钱是多少呢?按照当时的物价,能买200斤粮食。那时候的宫中尚还有黄金60万斤(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不过王莽也善于算计,不怕将军们不卖命,因为九名新上任的将军其妻儿老小均被扣位人质……

无语,彻底无语。

九名将军无一例外地不是战死就是被杀……

故事还没结束,即便没兵没将,但是京师的监狱之中还关押着大量犯人,把这些人放出来,武装起来,一定可以继续抵御汉军的攻城。其结果则大出王莽所料,这些从监狱放出的人第一时间奔向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他们只向往自由,对于打仗没有丝毫的兴趣。

公元23年,王莽终于没能逃过秋天,被义军所杀,被斩首,被分尸……“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是谓微明。

当然,以上仅仅只是从道的角度去解析了公元23年的局部。

历史上,关于王莽这个人还是有些争议的,有那么一些历史学者认为王莽不算是一个暴君,并且还认为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并且堂而皇之地认为,后世之人之所以对王莽充满愤恨是因为成王败寇,是因为王莽篡权。

作为一记历史草根,我实在很是无语,谁能相信一个忧国忧民的君王会亲手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谁能相信,一个忧国忧民的君王能不顾天下苍生的死活?

算了,不跑题了,不扯这个,关于王莽,关于刘秀,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写出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的。

让我们从万分糟糕的公元23年走出来,回到老子所留下的谜语中来。

“鱼不可脱于渊”什么是鱼?什么是渊?这是一个可以解开的小谜。

世人皆是鱼,离不开“微明”这渊深水。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国之利器是什么?这是一个连参考答案都没有的大谜。

既然解不开,那么就只能试着去猜测一下。

国家作为一个组织,也一定有着其生存之道,这个生存之道一定也应该是国家的“微明”,这个“微明”就是国之利器,至于国之利器具体是什么?我还真的不知道。

同类推荐
  • 黄龙县军事志

    黄龙县军事志

    这是全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感到十分欣慰。能客观、如实地把黄龙县的军事资料编纂成一部史实确凿、观点正确、内容翔实、体例完备的新军事志,无疑是一件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大好事,值得可喜可贺!
  • 姜夏

    姜夏

    姜夏帝国初建,河山大好,风景如歌。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琴师多次刺杀皇帝未遂,沦为死囚、黯淡抚琴,帝国长公主身份特殊、武力值超强、备受器重。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最帅王爷面对性格大变的青梅竹马,异国公主流落姜夏帝都,际遇非凡……
  • 三国千年杀

    三国千年杀

    其实一开始我知道是要给一群三国英雄当主公时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让我当,我就马上去当,第一我要试一下,因为我不愿意当了主公以后再加一些特技上去,然后我Duang~的一下很牛,很有钱,很任性,这样读者一定会骂我的,因为我根本没那么厉害。根本没有这样的主公,就证明上面那个是假的。后来我也经过证实他们确实是找我去当主公的,我用了大概一个月左右,感觉还不错,后来我在作者写书时候也要求他不要加特技,因为我要让观众看到,我当完主公之后是这个样子,你们当完主公之后也会是这个样子。
  • 潜莽变龙

    潜莽变龙

    那些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那些原本注定要默默无闻一生的年轻人就在这乱世抓住了上天给予的机会,缔造了一个神州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王朝,或许这才是上天本来就为他们安排好的命运,一个天生注定的乱世英杰的不凡人生。
  •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在英才辈出三国时代中,他不是天才,甚至他就是个穿越的茶几,上面摆满的各种各样的杯具。穿越后临死之际被17岁的孙尚香姐姐所救,却发现历史似乎已经改变。从此猪脚便开始了为她打工的漫漫奋斗史。看跟着香香混三国的极品打工仔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做主的未来!
热门推荐
  • 噬仙诀

    噬仙诀

    举世皆清而我独浊,众人皆醒而我独醉。九天十地,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任你风华绝代,无敌于世,也敌不过沧海岁月,到头来还是一杯黄土!传闻天路已断,永生难寻又而神秘的上古九龙宫、生灵莫入必死的的荒古禁区、仿佛自九幽冥界而来的修罗、传说埋葬着太古诸神的界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的传说从这里开始……
  • 天降美人:邪帝囚爱(完)

    天降美人:邪帝囚爱(完)

    逼宫?第一次见面,看到的就是漂亮的像陶瓷娃娃一样的皇帝,被‘欺负’的画面。秉承美好的事物是用来欣赏跟珍惜的卢思颖,随即就上演了一场‘蛮女救美男’的戏码。却不想,他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狠角色。……他,龙魅。人如其名,邪魅如魔。视人命如儿戏,动不动就那人命威胁她。“思思,你是我的!没有我的允许哪儿都不许去。”21世纪最崇尚的是什么?自由!所以包裹款款准备逃出皇宫。第一次逃:失败!惩罚是被他吻得透不过气。第二次继续逃:又失败!她付出的代价是被吃光抹净。切!以为这样她卢思颖就只能非君不嫁了?真是幼稚。她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对于她的意义不过是一层膜而已。想把她囚禁在皇宫里,想都别想。她一定会逃出这个恶魔的手掌………若,邪魅的龙魅不是她要的。那,神秘的品天;深情的司徒空空;默默守候付出所有的刃。那个才是她要的呢?
  • 真武玄心

    真武玄心

    一场寿诞宴却给鸿剑山庄带来了,一场大的灾难.家仇的血恨,山庄的重建。许多的许多。慢慢的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与态度。血雨腥风又在一次的飘起,由此两人却遇上了江湖中的隐秘武修神决,开创着江湖中的新传之神。仇恨名利,武神之争,面对此时两人将又是如何对待。千年前的武神之战在现江湖,这次却是为了武修功决重现而战。江湖生存中的血雨争风将在次的面向众人而来,实力与技巧成为了生存的关键所在......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冥帝霸宠废柴妃

    冥帝霸宠废柴妃

    她是墨宫家的废柴小姐,是哥哥爷爷的掌上明珠,一朝灵魂回归,废柴变天才。他是人类世界烨刹阁的阁主,亦是冥界,帝王。千年之前,她与他发生碰撞,当记忆回归,又会发生什么,他们的仇人又会多么强大?
  • 迷之追婚:闻少请吃药

    迷之追婚:闻少请吃药

    她被他家的狗捡回了家。后来发现,狗的主人有点不正常。“闻少,你不会脑子有病吧?”“不用怕,我知道你有药。”她气急,你神经病我怕什么啊,再说我没有药。他邪邪地挑起眉毛,霸道的揽她入怀,低沉的声音吐向她的耳畔。“’吃了‘你,我就好了。”“吃了”她?“吃了”也没见他好!
  • 太上唤魔录

    太上唤魔录

    一个神秘少年,脑海中隐藏着一座宝塔,刻印着千古第一魔功“太上唤魔录”。在这个神殿主宰的世界中,为了自己的亲人,他毅然走上了一条叛逆之路。神殿圣子,斩之!圣殿神子,灭之!无上圣皇,杀之!就算是凌驾于众生之上的神灵,亦敢毁其金身,封其灵魄,戮其三魂!将之永镇于地狱!
  • 萌颜倾城再生缘

    萌颜倾城再生缘

    (新书已发【冷颜天下:倾世绝妃】)一朝穿越,初动情愫;恍然醒悟,殇心断肠,斩尽天下;殊不知心念之人就在身旁辗转轮回,立誓复仇,一念之下,倾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冷傲女王的帅气未婚夫

    冷傲女王的帅气未婚夫

    冷皓宇搂着陌雪溪说:“老婆,给我生个孩子呗!”沐馨璃调侃道:“雪溪,好甜蜜哦~”夏辰轩坏笑:“那我们也来甜蜜一下吧!”(沫雪:“希望大家支持!另外,我是作者-冰雪恋,由于以前的账号弄丢了,所以我就用另一个QQ注册账号。”)
  • 道在蝼蚁

    道在蝼蚁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道之于天,道之于地,道之于流水,道之于蝼蚁,道无所不在,有命而生运,应运而生劫,神仙因劫难而成就大道,凡人因劫难而成为圣者,劫为天数,轮回之根本,世间有灵性者避无可避。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不服天地管,不生不灭,是多少修行者梦寐以求之事,然而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妄念不生皆在一个欲字。因欲而魔,因欲而孽,神仙佛祖乃欲念所生,六道也是欲念所化,芸芸众生因欲而繁衍生息,正是生之于欲,亡之于欲。本书所述的正是微末不足道的蝼蚁的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