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5100000027

第27章 发迹(2)

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里,他只是在混;没有人知道他要做什么,他也只是在混;更没有人知道,他是否有理想,他是否有抱负,他是否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总之,他只爱混。

这就是他,一个彻头彻尾,没有前途,没有未来的姚大哥。

他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是坏人,那一日,他在野外闲逛,看见几个丘八在调戏良家妇女,姚大哥上前跟这几个丘八攀关系,趁着丘八们不备,夺过这几个丘八的刀,剁了他们。

姚大哥英雄救美,但是并不图个啥美人以身相许,姚大哥救了这个女人,把她送回了家。

姚大哥要做的就是行侠仗义,就是金庸笔下的那种大侠风范,但是他混了很久,终于明白,靠行侠仗义来伸张正义纯属是胡扯,要救民于倒悬,只能取得权力,办自己该办的事。

终于,姚大哥脱胎换骨,迈上了前往北京的康庄大道。

姚大哥在北京,找到了属于他的一片天,他脱离了他的族人,加入了汉军八旗,参加了汉军八旗的科举考试,从那群从不读书的笨蛋里脱颖而出,举顺天府乡试,这就是他的学历。

考完乡试的姚大哥没有选择继续深造,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清苦生活不适合他,按规矩,旗人乡试合格,是可以授予官职的,吏部任命姚大哥为广东香山知县,姚大哥上路了。

我知道,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清廉而又能干的姚大人,但我要说,大家的这种希望恐怕又要落空了,因为姚大人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怪人,任职香山知县期间,他既不能干也不清廉。

姚大人刚到香山任上,准备发工资,县丞告诉他,工资没得发,财政局是空壳的,姚大人很生气,前任知县是干啥吃的?县丞告诉他,前任知县因为经济问题,现在都还在蹲号子。

姚大人叹了一口气,再也没有说话。转眼间几个月过去,姚大人帮助前任知县还上了银子,不仅还上了银子,整个县里官员的拖欠工资全部照发,全部官员都很高兴,由衷感谢他。

当然,姚大人是不会自己掏腰包还公款的,他有来钱的地方。

如果你要说姚大人很坏很坏,那倒也还不至于。他贪污,但贪得不多;他能力不强,却还有些能力。不过,他在香山任上,他主要精力不在为政,而在于经商做生意,做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赚钱,不久之后,姚大人就富得流油,不仅姚大人富了,整个香山县都跟着受益,看着日渐富起来的香山县,姚大人满面春风,他坐等着升官,终于有一天,上头来信了。

姚大人为官经商,与民争利,革职!

姚大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普通百姓都可以做生意,难道当官的不可以?

不可以,这就是法律,当时商法规定,公务员不得经商。

都说中国法律落后,至少在这一点上,中国法律是超前的,公务员怎么能经商呢?公务员是市场的裁判员,商人是市场的运动员,裁判员跑来当运动员,整个比赛不乱套才怪呢。

所以,世界很多国家的《公司法》规定,公务员不得经商办公司。

你要捞钱,你就经商去;当官,你就安心当官,拿着俸禄银子,时不时吃点空额,再时不时收点贿赂,你就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吧。当时姚大人不懂,他还以为赚钱了上级会奖励。

姚大人收拾好行李,垂头丧气地离开了香山县,他要回家,回会稽老家。

这次回家,已经同当年不一样了,姚大人再也不是那个一无所有的小混混,再也不是那个毫无理想的落魄青年,他成了一个家财万贯的土财主,成了一个精明阴险的地方缙绅。

五十出头了,姚大人应该变。

如果事情到这里为止,姚大人您就安心在会稽养老吧,然而,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姚大人的头上,康熙十三年(1674),靖南王耿精忠抄家伙造反,康亲王杰书率兵打到了浙江境内。

天助我也,姚大人发出一声惊叹。他带着儿子姚仪,自己掏钱,募集了几百勇士,与叛军作战,姚仪颇有他老子当年的架势,虎背熊腰,武功了得,所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功。

姚大人越战越猛,家当越来越充足,终于有一天,姚大人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吴三桂手下名将韩大任,韩大任是个猛人,有小韩信的称号,得到了韩大任手下的三千铁军。

有了这三千铁军作为清军,姚大人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以其远见卓识,得到了总督郎廷佐的赏识,郎廷佐把姚大人的事迹报告给了玄烨,玄烨很高兴,下达命令:赏他!

得到皇上嘉奖的姚大人更加奋发,耿精忠投降后,他又与郑经耗上了。

其实,在姚大人发达起来的时候,施琅已经在北京过了几年的清苦生活了,姚大人跟郑经耗上的时候,施琅依旧在北京过他的清苦生活,对付郑经,姚大人没施琅猛,但他更阴。

对于台湾问题,姚大人知道,迟早会打,但是在打之前,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我早就讲过,打仗就是不停烧钱,要战败你的敌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他缺钱,姚大人要做的,就是让郑经穷得当裤子,让郑经穷得啃观音土,没有钱了,你还怎么牛,等着挨揍吧。

郑经虽然在台湾发展农业生产,而且搞点海外贸易,但是,他基本的补给问题,还得靠时不时地跑到大陆来抢一单,抢完就走,跑到台湾岛上,把抢来东西分了,大家才能混饱。

姚大人知道这是郑经常干的勾当,他深入贯彻上级对付郑经这种抢单的部署,把福建人民往内移动几十里,这还不算,他还筑了一道界墙,你要来抢单,你得先有命跨过这道界墙。

这还没完,浙江、广东、山东等地争相效仿,只要有海岸的地方,都把人民往后迁移,然后再筑道高墙,郑经派人到大陆抢单,这些人空着手来到大陆,还是空空如也地回到台湾。

你是不是不让我活了?郑经对着茫茫大海,一阵叹息。

事隔不久,姚大人发现这种移民筑墙的方法也不是很妥帖,移民要吃饭,筑墙得用钱,移民筑墙之后,在海岸线上留下很长一段空白地带,郑经派来抢单的人,干脆就歇着不走了。

面对这种郑家军长驻沙家浜的阵势,姚大人开始了策反的政治攻势,反正台湾那地儿苦,你们就过我们这里来吧,官位还是原职,如果你带人一起来投奔,兴许还能给你升个官儿。

有这种好事,谁不干,郑经的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姚大人的兵营里投降。

当然,毕竟有些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即便给他金银万贯,即便给他锦衣玉食,即便给他高官显爵,他依然保持着他的气节,不会向你低头,对付这种人姚大人也有办法。

你没投降,我就放风出去你降了,等你回到台湾,你发现自己被围着了,随着一声令下,拉出去剁了,叛徒!忠心者反被郑经杀戮,搞得台湾军民人心惶惶,这日子还叫人活吗?

台湾的郑经手下将领在叫苦,留在福建的八旗兵丁日子也不再滋润。

这日子,恐怕是没法活了。

其实,福建人那时候生活是很苦的,郑经日夜不停地来抢劫,外加福建来了个耿精忠,跟着来的还有一个贝子、一公、一伯,这些都不是一群好伺候的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仅仅这几位爷,已经十分难伺候了,跟着这群爷来的,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满洲官兵。满洲官兵文化水平很低,来了他就抢,抢粮食,抢房子,农具他也抢,光天化日之下欺男霸女。

福建地方官看在眼中,急在心中,但是,他们没辙,别人可是满洲人。

后来耿精忠造反,这群八旗丘八就更不可一世,以前是偷偷摸摸抢劫,现在是公开抢劫,以前还有所顾忌,现在是肆无忌惮,直到耿精忠投降了,八旗丘八们的恶习,始终没悔改。

希望他们改吗,事实告诉我们,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福建人民在叫苦,福建人民在骂娘,叫苦与骂娘都没用,只能热。终于熬到了有一天,这群八旗丘八人在收拾行李,然后忧郁带着欢喜,盆满钵满地离开了。

赶走八旗丘八们的,正是姚大人,姚大人跟玄烨写信,说这群丘八们留在福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是撤了吧,玄烨想想,就按照姚大人的意思,全部撤回了福建的八旗丘八。

八旗丘八们走的时候并没有怪姚大人,他们带着金银珠宝,他们带着子女玉帛,他们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走的时候满载而归,不用继续跟郑经玩命,回京后,继续遛鸟逛戏园子。

八旗丘八走的时候,姚大人变得很慷慨,看到丘八们带着这么多的妙龄女子,姚大人就自己掏腰包买下不少,反正姚大人有的是钱,上次经商被革职,这次到福建,他依旧做买卖。

二十年前,姚大人在京郊,进行了一次英雄救美,然而把美人安然送回了家。这一次,姚大人依旧是英雄救美,他救了很多人,但是他并没有把她们送回家,而是领回了自己家。

这就是所谓的成熟。

变的是整个世界,改变的世界,也改变了姚大人。

姚大人再也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正义,再也不相信世界上好人有好报。残酷的现实,无情的经历一次又一次教训着他,这个世界上,好人从来就没有市场,发达的基本就不是好鸟。

人活一世,短短数十寒暑,管它明天后天,重要的只是过好今天。姚大人修起了豪宅,强娶了民女,买了上千的歌女舞女,在为国家谋福利的同时,姚大人也过着神仙美眷的生活。

姚大人的腐败生活,总让人有些看不惯,御史徐元文上书说,姚大人是贪官,让皇帝彻查,姚大人听到消息,当即就着了慌,赶紧写折子上书辩白,并说自己能力不够,请求辞职。

徐元文他是个书生,这时候他还太嫩,他以为,朝廷要的仅仅是廉洁奉公的人,他相信玄烨一定会重重处罚这个腐败透顶的人,但是,当姚大人上书辩白之后,事情便不了了之。

在权力面前,是否清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用。

姚启圣,就是一个对玄烨十分有用的人,他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玄烨是个很聪明的人,留着你吧,你还对我有用,至于说贪污问题,秋后算账,来日方长。

姚大人,依旧安安心心地当着他的福建总督,过着他酷似神仙的生活,时不时走到海边散散步,望着对岸的台湾,总有一天,我要派人打过去,完成统一中国的功勋,彪炳史册。

岸边的姚大人是极其快活的,岸那边的郑经,则快活得要死。

很多人离开了台湾,投向了姚启圣的怀抱;很多人饱尝着饥饿,正准备投向姚启圣的怀抱。军事上的节节败退,政治上的姚大人反间怀疑,让郑经感觉到了老板的压力,郁闷啊!

曾几何时,郑经是个满怀抱负,很有作为的青年,然而,数年当老板的经历,让他饱尝人世艰辛,体味步履维艰,他开始反省,难道所有的努力都是一厢情愿,难道都是自作多情?

自己努力已经够了,为何自己的家业依然江河日下?

天命吧,四十岁不到的郑经变得消沉,消沉的郑经变得猥琐,他隐居深宫,不理朝政,整日歌舞升平,纵情欢乐,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不行了,还不到四十岁啊。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十八日,三十八岁的郑经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在他死之前,他找到了冯锡范、刘国轩,十多年了,我都把你们俩当自己人,只希望你能辅佐我的大儿子。

冯锡范与刘国轩嚎啕大哭,王爷,您就安心去吧,您的大儿子,有我们在呢。

郑经去了,尸骨未寒,冯锡范与刘国轩收敛了笑容,找到了郑经的大儿子郑克贓,你还是把王爷的印信交出来吧,郑克贓马上明白,这两个表面忠心的人,原是深藏不露的老狐狸。

郑克贓没有把印信交给这两人,冯锡范与刘国轩就不再跟他啰唆,以他不是郑经亲生儿子为名,把他剁了,然后,把郑经的印信交给了年仅十二岁,无所事事草包一个的郑克塽。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冯锡范与刘国轩都笑了,有了这个草包,台湾就不再姓郑,而成了我们哥儿俩的地盘了,一起努力吧,前途是很光明的,道路也是很平坦的,玄烨还打不过来。

冯锡范与刘国轩并不是骄傲自大,面对这茫茫大海,施琅远在北京,清军要想渡海来揍人,除非他们请动了神仙。然而,郑经死的消息,仅仅过了三个月,就传进了姚启圣的耳朵。

姚启圣当即跟玄烨上奏疏,郑经已死,台湾群龙无首,可以揍人了。

玄烨接到姚启圣的奏报也很高兴,他等这一天,不知等了多久,他搞掂了鳌拜,平定了三藩,如果再收复台湾,实现中国的统一,回顾历史,千古一帝的美名,恐怕就非己莫属了。

在经过短暂的考虑之后,玄烨下达一个命令:打过台湾去!

玄烨以为,自己的英明壮举,必将得到所有文武大臣们的支持与鼓励,他等着文武臣工们歌功颂德,然而,事实与玄烨想象的却大相径庭,歌功颂德没有了,有的只是阻挠与劝谏。

圣上您还是歇着吧,八年前,您的那次冲动,让大清国打了八年仗,战争刚刚熄灭,疼痛还未过去,饥民的哀嚎还在耳畔回响,慌乱的大臣还心有余悸,一切结束后,您还要折腾?

大臣们的奏折,向雪花一样飘向了内阁,然后呈送到了玄烨的面前,面对这成堆的劝阻奏折,玄烨站起来,轻松地活动了一下筋骨,都是一群懦夫,打,必须得打,这是我的决定。

对付内阁,或者是在京的大臣,玄烨说打,那就打吧,又不关你什么事,打仗你不用掏钱,国库出,你也不用卖命,只有前方将士顶着。而在前方带兵的人,打不打,就关他事了。

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坦然上书,圣上啊,十几年以前,施琅带人打了两次,两次都败归,您不知道攻打台湾的难度,汪洋大海,波涛汹涌,要过去揍人,您还是帮我们弟兄修棺材吧!

玄烨对于万正色的答复很简单:既然你不愿意干,那你就不用干了吧!

万正色垂头丧气地离开了福建,福建迎来的,是久违了的施琅。

同类推荐
  • 追思文化大师

    追思文化大师

    现在,一个新的世纪已经毫不迟疑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经过差不多一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赶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从积贫积弱中崛起,成为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国度。就人类的发展历程来说,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而对于中国来说,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却是非常之关键、非常之重要的。没有这一百年的努力变革,中国将仍然像沉睡的病狮一样,不能振作,难以进步。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理应举杯庆贺,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必知的语文学家

    必知的语文学家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洛克菲勒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洛克菲勒堪称是一个商业奇才,他从来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完全在于自己。他内心非常强大,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理财,具有超强的财商。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准确的判断为他带来的大量的财富。他曾经说过,即使把他放在沙漠身无分文,即使有个驮队经过,他也能东山再起。洛克菲勒一直是一个狠角色,所以他的成长更具有传奇色彩。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热门推荐
  • 爱在繁华处

    爱在繁华处

    爱在繁华,梦如镜花,爱了他13年,却恨了自己。允曦(天秤座),是深居闺中的名门闺秀,孤独又善良。一段痛苦的婚姻把她推入社会底层,活在现实中,她在痛苦中坚强,在拼搏中成长,靠着才智与机遇爬上白领高层。暗波汹涌的商场上,当爱恨纠缠,恩怨难分时,她会如何选择她未来的路?夏哲俊(双子座):性格复杂多变,洒脱自恋,放荡不羁的表面下隐藏着对爱情至高的信仰。沈逸宸(水瓶座):允曦的初恋,前夫,商场对手,高贵清冷,冷酷多疑,睿智深沉,野心勃勃。
  • 拽丫头的纯情校草

    拽丫头的纯情校草

    原本相隔半个地球的人,却早已有了纠缠。她的眼神独特,夏子衿,本是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却身无分文。他帅气冷俊,沐宸青,不对任何女生动心,是性向问题还是心有所属?“为什么14年来你都不来找我?”“14年前,你是谁,我是谁?对不起,我只有14年的记忆。”她是夏子衿还是金金?当纯洁开朗的她遇见冷俊的他,她是能融化他心中的冰雪,还是矛盾再度升级?一切,都因为14年后她的出现将得到最终的答案……
  • 幻想心髓

    幻想心髓

    如果一切都可以变回简单。我不会再想去做一个不一样的女孩,哪怕没有一样的爱情。
  •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附西晋录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附西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师之路

    灵师之路

    传说,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其它生灵所没有的灵魄,而灵魄则是创世之前就存在的真灵住胎,将真能封存于人体九个脉轮之后剩下的虚灵。传说,如果用秘法打开一个封闭的脉轮,就可以吸收一个凶兽的精魄代换出部分真能,而每吸收一个精魄,就有可能得到一种凶兽善使的技能,当吸收够了九个精魄,代换出九种真能重归灵魄之后,人类就会有更长的生命去探索无穷的奥秘。修练灵力,打开了一个脉轮吸收了一个凶兽精魄的人是为灵师。为什么神秘的灵师圣地要隔百年才会开启一次?为什么天空中会到处有小型山体漂浮着?还有,灵魄真的是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原因吗?……当武术练到打破虚空见神不坏的功夫高手言九穿越而来成为灵师,当他吸收了九个精魄之后突破传说中的十级,他将会一一为你解开这些千古之迷!
  • 殿下独宠皇室公主

    殿下独宠皇室公主

    他,是整个世界的王,人们对他无一不闻风丧胆,掌控者世界的命运。人前,他高贵邪魅,高冷无情,只有在自己的宝贝公主前,才会温柔的可以溺死人,温柔只为她一个人展示。她,是英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防不胜防的摄魂术以及人们不知的治愈术和毒蛊术。人送外号:恶魔天使。双重的性格,脾气好时,呆萌温顺,一旦触犯她底线时,高冷嗜血。在自己心爱的男人面前,完全一副娇柔公主的样子。血染江山的画,怎敌她眉间一点朱砂。染红半个江山,只为博红颜一笑。揭开神秘的面纱,沉睡多年的彼岸花,该醒来了!
  • 无限的萧晨

    无限的萧晨

    盒子,盒子,无限的盒子......逃不出的盒子......“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与他们不同......我只知道我的空虚......我的心......”“伙伴吗......”“你......能补全我的心么?”
  • 雾里看勿理

    雾里看勿理

    本作品改名为《迷雾校园》,作者更新的章节以后将发布到《迷雾校园》,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迷雾校园》求收藏,求投票!
  • 重生之复仇言灵师

    重生之复仇言灵师

    他本是西楚最受疼爱的七皇子,也是公认的下一位君王。然而一夕之间,大皇子弑君夺位,他被大皇子分魄离魂……重生为东圣龙族,拥有世间最崇高的力量,却口不能言。命定主宰万物的至尊,怎可择一隅而安?待王者归来,踏平河山。他是四方大陆的最强者,他是至尊言灵操控师——敖孟章。
  • 老光棍

    老光棍

    一个内向自私,胆小懦弱的少年,却坚信自己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发现很多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场景都在他大脑里曾经出现过。他很确定,很久以前就在大脑里出现过。他甚至做了笔记,把那场景记录下来。然而有一个场景一直没有出现,但他坚信,那个场景一定在未来会出现。他推着一个长发女孩,在一条宽阔的道路上行走,那条路很宽,周围是宏伟的玻璃窗,像机场,却又不似。那个长发女孩是谁,他一直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