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贺拔岳的这些部下纷纷回到平凉,但大家还是惊魂未定,仿佛做了一场恶梦。
军中不能一日无主,贺拔岳平时最倚重的将领除了宇文泰以外,就是寇洛、李虎、赵贵、侯莫陈崇以及梁御、达奚武、若干惠、怡峰等人,他们大多出生于武川,其中寇洛年纪最大,资历最深,大家就推他为主。
但寇洛以自己的能力不够为由坚决推辞。
谁来当这个头呢?
赵贵再次挺身而出:宇文夏州英略冠世,远近归心。赏罚严明,士卒用命。而且他一直深受贺拔公的信任,他才是贺拔公的最佳接班人。
宇文泰的能力向来为大家所折服,侯莫陈崇、梁御、达奚武等人纷纷表示赞同。
但李虎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宇文泰虽然谋勇双全,但还是太年轻,资历尚浅。而荆州的贺拔胜既是贺拔岳的兄长,又是威名远扬的宿将,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姜还是皮皱的辣。
李虎此时在贺拔岳的手下担任左厢大都督(大体相当于参谋长),在军中威望颇高,加上他的说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马上有人赞同他的意见。
还有的人认为应该去洛阳禀告孝武帝,让他派人来领导,只有这样才名正言顺。
一时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见无法统一,场面陷入了僵局。
这时,都督杜朔周看不下去了,他说:荆州离这里太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赵将军所言极是,今日之事,非宇文夏州不可。再这样议而不决,咱们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一触即溃,一败涂地,一蹶不振,一命呜呼。诸位都别争了,我现在就出发前往夏州,迎接宇文泰。
赵贵、侯莫陈崇等重量级人物纷纷表示赞同,并催他赶快动身。
杜朔周也就不再废话,立刻出发。
而倔强的李虎眼看自己成了少数派,却依然不肯少数服从多数。他干脆单枪匹马,不告而别地脱离组织,前往荆州告知贺拔胜。
夏州离平凉不是太远,心急火燎的杜朔周很快就把这个消息带给了宇文泰。
听说与他亲如兄长的贺拔岳突然被杀,宇文泰的心情十分难过。但他现在顾不上悲痛,他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迅速赶赴平凉,尽快稳定局势。
不过他的部下将领大多认为事发突然,情况复杂,且水洛城与平凉相距很近,万一侯莫陈悦已经把部队收编了怎么办呢?
总之,仅凭杜朔周一面之词就仓促行动的话,实在是太草率了,目前不应轻举妄动,还是先坐观其变,静待良机。
宇文泰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什么坐观其变,静待良机?那是作茧自缚,坐失良机!侯莫陈悦杀害了元帅以后却不趁势攻取平凉,反而退守水洛。仅凭这一点就能看出他肯定是无所作为的。我如果不早点赶赴平凉的话,平凉那边定会军心离散,甚至会被别人收编。我们一刻都不能等,必须马上行动。如果等待真的这么有用,那么全世界谁能比蜗牛更牛!
正在宇文泰打点行装将要出发之际,又接到消息说他手下的都督弥姐元进阴谋策应侯莫陈悦,要在原州发动叛乱。
宇文泰不动声色,立即召请包括弥姐元进在内的将领们开会议事。
他和颜悦色地说:我马上就要赶赴平凉,声讨叛贼侯莫陈悦,可是听说好像你们中有人有不同意见啊。
话音未落,突然有人身披重甲、手持钢刀闯进会议室。
此人名叫蔡佑。
蔡佑,字承先,高平(今宁夏固原)人,史称其有膂力,善骑射。当年宇文泰担任行原州事时,对他就非常赏识,引为亲信,此后他一直跟在宇文泰身边。
两人的关系极为亲密,宇文泰甚至认他为义子。但实际上两人年龄相当,当时都是二十几岁。
此事我个人表示很难理解,如今这个时代,八十岁的男人认十八岁的女人当干女儿那是司空见怪,但二十八岁的男人认同样二十八岁的男人当干儿子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不信,你试试看,对一个年纪和你差不多的男人说:你做我儿子吧!如果谁不揍你,两种可能:要么他是精神病,要么他把你当成精神病。
不过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宇文泰确实具有不同于常人的领袖魅力,少年老成,颇有长者之风。
而且从后面的故事你可以看到,蔡佑认他为干爹,绝不是因为他的权势,也不是因为他的地位,而只是因为他是宇文泰,除此以外,再无附加。
让我们回到现场。
蔡佑瞪大双眼,怒斥弥姐元进,并当场将其斩杀。
诸将都吓傻了,纷纷表示愿意听从指挥,共同讨伐侯莫陈悦,绝无二心。
会议完毕,宇文泰立刻点起兵马,赶赴平凉。
一路自然是急行军,走到安定(今甘肃泾川),宇文泰碰到了一队风尘仆仆的人马。
为首的是侯景。他是奉高欢之命前来接收贺拔岳余部的。
话说高欢听到死对头贺拔岳被刺身亡的消息,自然兴奋不已。
下一步如何行动?要不要趁势发兵攻打群龙无首的贺拔岳余部?
不,那是做减法,追求完美的高欢想要的是做加法——收编其部众、壮大自己实力。
可是谁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呢?
他选择了侯景。
侯景这人腿不好,是个瘸子,搁现在是个坐公交有人让座的角色,但他精于韬略,足智多谋,人称“猴精”。据说他当年在尔朱荣麾下时,曾拜慕容绍宗为师,学习兵法。可没过多久,慕容绍宗反而要请教他。可见其悟性之高。
要收编贺拔岳手下那帮虎狼之师,要面对变幻莫测的陌生形势,没有善于应变的头脑是不行的,从这点看,在高欢手下的将领中,侯景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可惜,这次侯景遇到的对手是宇文泰。
宇文泰先问了侯景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侯景并不认识宇文泰,看到对方是个毛头小伙子,觉得自己向来威名赫赫,自然不能在气势上输掉:在下乃是尚书仆射侯景,奉大丞相高欢之命前往平凉。你是何人,敢如此无礼!
宇文泰更加咄咄逼人,厉声说道: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存,你想要干什么!
侯景突然感到这个年轻人有一股巨大的气场,它无影无形却无坚不摧,令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想到这次自己只带了几十个人,而对方气势汹汹且人多势众。他知道这趟差事是完不成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干脆借坡下驴:我不过是一支箭耳,人家把我射到哪儿就是哪儿!
说完,侯景立即调转马头,打道回府。
宇文泰很快就到达平凉,在贺拔岳的灵柩前痛哭不已,发泄着滔天的悲伤,流淌着泛滥的泪水。
毕竟贺拔岳对他有知遇之恩啊!
哀悼完毕,在寇洛、赵贵、侯莫陈崇等人的拥戴下,宇文泰登上大都督宝座,成为关陇集团第二代掌门人。
就像小子我是天生的花花大少一样,宇文泰是天生的领袖人物。
他一到平凉,诸将就有了主心骨,一切安排都井井有条,军中局势迅速稳定下来。
眼看大局已定,宇文泰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又有三路人马先后到达平凉。
一路是武卫将军元毗(pí),他是孝武帝派来的。
孝武帝听说贺拔岳被刺身亡,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是他寄予厚望的栋梁之材,没想到这么快就被送进了棺材。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正要喝的时候却被人打破了水瓶,那个失望啊。
但他和斛斯椿等人一商量,觉得这倒是收编这支部队、扩充自己实力的好时机。
于是他马上派元毗带着圣旨前往平凉,宣召他们回洛阳驻防。
不过,元毗还是比宇文泰迟了一步。没办法,他只好宣读皇帝诏书,要求宇文泰立即率军前往洛阳。
宇文泰自然不愿意离开关中这块自己的地盘,他让元毗带信给皇帝,说自己手下的将士多是西北本地人,故土难离,不愿东去。让我耐心诱导,等做通工作后一定会来。——至于具体什么时候来,这个就不好说了。可能早点,可能晚点,可能明天,可能明年,也可能过一万年。不过,你别真指望他会来。
为了让孝武帝放心,宇文泰做足了表面文章,他当着元毗的面,宰杀牲口,召集诸将,共同发誓效忠皇帝。
无奈,孝武帝也只好承认了这个既成事实,下诏任命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拔岳的军队。
为了安抚宇文泰,孝武帝又下诏给侯莫陈悦,严厉斥责他无端杀害贺拔岳,并要求他返回洛阳,听候处理。
另一路是独孤信,他是贺拔胜派来的。
话说李虎单骑跑到荆州,痛哭流涕地请贺拔胜到关中当统帅。但贺拔胜舍不得放弃自己亲手打下的荆州,没有答应。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助手独孤信,他觉得独孤信文武全才,而且和关中诸将一样都是武川同乡,应该能不辱使命。
可是荆州到平凉距离遥远,等独孤信赶到的时候,实在太迟了——迟到的时间足以孵出一窝小鸡,宇文泰早已经坐稳了大都督的位子。
独孤信虽然有一丝失落,但还是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他和宇文泰当年在武川的时候就是发小,两人关系极好,现在自然是相见甚欢。
不过宇文泰觉得独孤信人气颇高,又有贺拔胜的支持,要是民主投票的话估计也能得不少选票,留在军中对他始终是一个威胁。
于是他悄悄地耍了个手腕,让独孤信作为使者入洛阳奏事。此后独孤信便被孝武帝任命为武卫将军,留在洛阳任职。
第三路是高欢派来的,侯景以及散骑常侍张华原、义宁太守王基。
高欢听说宇文泰继承了关西大都督之位,便派他们前来安抚,名义上是表示慰问,其实是想窥探虚实,看看是否有机可乘。
然而他们在关中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而归。